摘要:1565萬輛!中國汽車“殺瘋”了
再見,國產Jeep!
曾經,廣汽菲克旗下的Jeep,狠狠驚艷了一個時代。
“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風靡一時,國產Jeep更是贏下了中國市場最強SUV的稱號。
廣汽菲克,擁有菲亞特、克萊斯勒和Jeep等品牌的產銷經營權,國產了自由光、自由俠、指南者、指揮官等車型,打造過屬于自己的“汽車王國”。
可惜,時代在拋棄你的時候,從來不會說再見。
誰也沒想到,從興起到高光再到破產,廣汽菲克僅用了6年的時間。
五次拍賣、累降10億依舊無人問津,廣汽菲克的命運最終還是走到了盡頭。
汽車市場從來不是一張安逸的“嬰兒床”,有人哭自然就會有人笑。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產自主品牌崛起了。
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連續10年穩居全球榜首。
2025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超1500萬輛,見證歷史!
在合資、外資車企經歷著一場被時代淘汰敗局的同時,國產汽車正奔馳在康莊大道上。
01
歷經兩年多的掙扎嘗試,廣汽菲克的命運最終還是走到了盡頭。
近日,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以下簡稱“廣汽菲克”)管理人發布消息稱,因已無重整可能,宣告廣汽菲克公司破產。
回溯廣汽菲克的發展歷程,其命運沉浮恰恰像是合資模式的縮影。
Jeep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是在2008年,那一年憑借自由人和指南者兩款車型,剛進入中國市場的Jeep就獲得了不俗的成績,連續數年拿下了銷冠,打響了Jeep在中國市場“最強SUV”的稱號!
后來,為了進一步降低銷售成本,菲亞特集團(現為Stellantis集團)選擇與廣汽集團在2010年共同成立了合資公司廣汽菲克,股權一半一半,總投資約170億元,從此Jeep車型走上了國產化的道路。
得益于國內SUV市場的繁榮,在Jeep國產化后的2016年,廣汽菲克直接把增幅干到了260%,2017年即使一款新車都沒有,還是實現了同比57%的增長,沖到了22.2萬輛的銷量巔峰。
"每兩分鐘賣一輛車",成就了廣汽菲克的輝煌時代,并定下了2020年銷量達70萬輛的目標。
可惜,賣的最好的這一年,卻成了廣汽菲克最后的輝煌,此后銷量一直在走下坡路。
數據顯示,2018至2021年,廣汽菲克銷量從12.52萬輛下滑至2.01萬輛,可以說是直線下滑。2022年,Jeep品牌甚至上演了全車系單月僅產銷個位數的慘劇。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大面積燒機油問題,不僅“榮登”了當年的315晚會,讓Jeep也敗光了從上世紀開始所積攢下來的品牌根基,這可能是多米諾骨牌倒下的開端。
02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與此同時,廣汽菲克與經銷商矛盾激化,2017年廣汽菲克為完成20萬臺銷量目標,不斷向經銷商壓庫,最高庫存預警達1:7。
2018年,大部分經銷商庫存過大,資金緊張,甚至瀕臨破裂邊緣。
種種壓力之下,廣汽菲克的經營業績也每況愈下。
財報顯示,2017年,廣汽菲克凈資產達到峰值44.22億元,經歷持續虧損后,2020年其凈資產減少至-3.31億元。三年時間里,廣汽菲克累計虧損近50億元。
如果說外部問題是廣汽菲克倒下的“重負”,那么內部問題就是壓死廣汽菲克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2年Stellantis集團單方面宣布增持股份至75%的聲明,引發廣汽集團連夜發表聲明抗議,雙方決策機制幾近失靈。
而彼時,恰恰是在汽車產業轉型最關鍵的時間窗口——當比亞迪、蔚來等企業密集投放純電平臺產品時,廣汽菲克的新能源布局停留在了油改電概念車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外放總部的不作為,致使廣汽菲克自由光改款居然拖延了三年之久,白白錯過了國內SUV市場爆發期”。
截至2022年9月30日,廣汽菲克(未經審計)總資產為73.22 億元,總負債為81.13 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10.80% ,嚴重資不抵債。
最終,廣汽菲克在次月申請了破產,當時這一事件一度成為2022年汽車行業標志性事件之一。
如今,廣汽菲克土地、建筑物、生產設備等核心資產之外的資產已經基本處置完畢,但其核心資產——長沙工廠,歷經五次公開拍賣,起拍價從首次的19.15億元一路降至第五次的9.92億元,累計降價近10億元,卻依舊仍無人問津。
作為一家盈利能力較弱的邊緣合資品牌,廣汽菲克今日破產的結局,皆是意料之中。
只是,近80萬中國車主的售后維修,誰又來“兜底”呢?
03
從年銷22萬輛的輝煌到資不抵債的破產清算,廣汽菲克12年興衰史折射出合資模式的致命困局——當市場紅利消退,技術代差彌合,單純依靠外方品牌光環、缺乏本土化創新與快速響應能力的合資企業,正在被激烈變革的市場無情淘汰,曾經“以技術換市場”的合資邏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過去十年間,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制高點已完成遷移。當燃油車時代的發動機、變速箱被電動化平臺與智能化系統替代,合資品牌的技術“護城河”正在瓦解。
風水輪流轉,合資品牌們正隨著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的快速崛起,逐漸日落西山。
就拿曾經的“大眾之子”斯柯達來說,在中國最火的那幾年,年銷量都在30萬輛以上。
誰也沒想到,僅僅才3年的時間,這個“大眾之子”就從神壇直接跌落至谷底!
2021年斯柯達在中國離譜到只賣出了7.1萬輛,2022年上汽斯柯達累計銷量不足4.5萬輛,同比下滑超60%,2023年新款柯迪亞克停售被視為要退出中國市場的前兆,2024年全年在中國銷量僅1.75萬輛,2025年5月單月銷量更是跌至1400臺左右,經銷商網絡大幅收縮。??
斯柯達以廉價出名,最終卻因廉價敗筆,“以價換量”致使經銷商批量退網不說,電動化轉型計劃也因此擱置,致使其競爭優勢一降再降,最后沉溺于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鈴木、菲亞特、PSA、雷諾、謳歌……等品牌已先后退出中國市場;長安福特、神龍汽車等昔日巨頭在銷量腰斬后艱難求生;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同樣在市場份額持續萎縮中苦苦掙扎。
隨著國產自主汽車品牌的迅速崛起,中國市場留給合資車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04
就在剛過去的上半年,國產汽車新記錄又誕生了!
2025年1至6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562.1萬輛和156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1.4%,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超1500萬輛。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696.8萬輛和69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3%。
僅僅是6月單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占乘用車國內銷量比例就超過二分之一,“油電再次反轉”。
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6.8萬輛和132.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4%和26.7%。
據乘聯會的預測,2025年新能源滲透率有望升至57%。
國產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成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跑出加速度,正迎來狂歡。
墻內開花墻外香,中國車企品牌,在海外市場也“殺瘋”了。
1至6月,汽車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迅速,達到106萬輛,同比增長75.2%。
6月,汽車整車出口59.2萬輛,同比增長22.2%。新能源汽車出口20.5萬輛,同比增長1.4倍。
一串串數據背后,是中國汽車產業過去幾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更是國人凝心聚力的果實。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第一大汽車消費國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這些都代表著國產汽車產業的崛起,更是中國制造的驕傲!
我們一直以來,尋求的答案,來了!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