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裁員上萬人!微軟也扛不住了
天下苦微軟久矣!
當年,Windows的一家獨大,讓微軟憑著版權賺得盆滿缽滿。可壟斷并不是技術的進步,反而是社會生態的倒退。
缺乏競爭對手的Windows,近些年來備受詬病,界面設計混亂、動畫卡頓、內存占用高、深色模式適配等問題不斷,另外還有強制更新可能導致藍屏、驅動丟失或設置被重置等風險,更別說Windows 11取消對安卓生態兼容后,進一步引發不滿,不少用戶因無法忍受其諸多問題而選擇切換到其他操作系統。
有數據顯示,過去3年,Windows的用戶流失了4億,損失了30%以上。
作為微軟的王牌產品,Windows的羸弱表現直接影響到了其內部穩定,恰逢AI熱潮襲涌,裁員就成了微軟應對變革的第一反應。
上萬人的被迫離開,側面也印證了巨頭下山的無奈。
而大洋彼岸的東方,一場操作系統的“革命”正在爆發。
從“備胎”計劃到“純血”生態,鴻蒙在混沌中破曉,在摸索中逐步進化,國產操作系統正在崛起!
數字時代,沒有自主操作系統,就如同大廈沒有地基。
萬物互聯時代,鴻蒙正在創造我們共同的“神話宇宙”。
01
AI在帶來革新的同時,大廠裁員潮也有了苗頭。
當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微軟正以史上罕見的速度裁員。
投資家網獲悉,美國微軟公司擬裁員大約9000名員工,主要影響銷售、市場、游戲與客戶支持部門等,涉及全球多個地區。
這將是微軟自2023年裁員1萬人后,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該企業最近數月以來第三輪裁員,上萬懷揣著夢想的人,被迫離開這家來自硅谷的世界科技龍頭。
可笑的是,大規模裁員的微軟還在為市值登高而狂歡。
截至當地時間7日收盤,微軟股價為497.72美元/股,市值高達3.6993萬億美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曾幾何時,進入微軟這樣的頂尖科技公司,代表著職業的穩定和光明的前景,是無數程序員夢寐以求的理想歸宿。
如今,隨著行業環境的劇烈變化和企業戰略的調整,微軟又一次大規模裁員,讓不少人開始意識到——在美國科技巨頭工作的“安全感”正在被一點點侵蝕。
對那些在微軟效力多年的老員工來說,離開這樣的轉變格外難以接受,情感的牽絆、“被時代淘汰”的無力感,很多人都難以釋懷。
微軟這次的借口非常“高級”,嘴上說著裁員的核心理念是“減少管理層級、提高敏捷性”,可實際上卻是重點向AI靠攏。
據了解,微軟正在要求部分管理者根據員工在內部使用 AI 工具的情況來評估其工作表現,并考慮在下一財年的績效考核中,正式加入與 AI 使用相關的考核指標。
微軟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將像電力一樣,為社會帶來根本性的變革。隨著人工智能技能變得像十年前的編程技能一樣寶貴,行業內部也將發生變革。
02
為什么微軟如此地“急功近利”?因為變革還未真正開始,微軟就已經吃到了AI的紅利。
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微軟正投入數十億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資,公司20%到30%的代碼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AI正逐步替代部分崗位職能,特別是在軟件工程、客服和項目管理等領域。
可以看出,AI技術本身正在改變人力需求結構,AI革命下人力資本可能要重構!
微軟怎會放過繼續霸占互聯網龍頭的機會,重磅壓注AI。
2025財年,微軟計劃向AI算力領域投入800億美元巨資,大規模采購英偉達GPU、擴建AI數據中心。
如此重資產投入直接導致資本支出飆升——2025財年第三季度已達214億美元。
有專業分析師預測,到2032年,全球企業AI支出將達到驚人的1.8萬億美元,占整體科技開支的14%-16%。對微軟而言,這種投入強度已接近財務承受極限——其資本支出占比已逼近營收的20%,遠高于傳統IT企業的安全水位。
所以說,微軟大規模裁員的背后,是一場耗資巨大的AI軍備競賽。
為了在 AI 競賽中占據優勢,各硅谷大廠正拼命壓縮開支,而裁員仿佛就成了最好的“解藥”,既能降本又能對外展示AI“成效”。
當科技巨頭每年豪擲數百億美元爭奪AI霸主地位時,“AI替代”趨勢在硅谷盛行,人力資本正從資產變為調整項。
03
谷歌超過25%的新代碼是由人工智能編寫、Salesforce公開承認AI工具使其縮減了招聘規模、亞馬遜推出更多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代理......Meta將裁員約5%的“表現最差”員工,谷歌裁減了數百名員工,亞馬遜圖書部門裁員,早些時候已經解雇了設備和服務部門的員工以及通信人員。
不完全統計,Meta、谷歌、亞馬遜過去兩年累計裁員超過10萬人,均強調將資源向AI領域集中。老牌廠商如戴爾、甲骨文選擇“以空間換時間”,通過低利潤率基礎設施業務搶占AI市場份額。
一邊裁員,一邊強制留任員工提升 AI 使用效率,正在成為硅谷科技巨頭的標準動作。
微軟大裁員,雖說暫時有能力在AI投資與成本優化之間實現動態平衡,但這場組織重構能否真正釋放創新潛力充滿未知,而在操作系統這一腹地微軟卻是經歷著重大挑戰。
在PC領域,微軟的windows一直是王者般的存在,最高峰時,在PC領域占有95%以上的份額。
不過后來,隨著蘋果的MacOS發力,還有各種linux版本,特別是國產鴻蒙系統的崛起,微軟的市場份額越來越低。
目前在整個PC市場,windows的份額,已經低于90%了,且還在持續下滑,趨勢越來越不妙。
22年的時候,微軟就宣稱Windows 已擁有 14 億月活躍用戶,可前不久微軟顯示僅有10億臺月活躍設備運行 Windows 系統,短短3年多,4億Windows PC“蒸發”?
究其根本,安全漏洞頻發、占用資源較多、系統臃腫且復雜、許可證費用較高、用戶定制性有限等問題都限制了Windows的增長。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句曾被用于描述節儉生活的俗語,恰如Windows近些年在版本升級換代上的真實寫照。
在生成式AI應用井噴的當下,Windows系統已經開始表現得力不從心,PC操作系統必須做出些底層的改變。
04
值得一提的是,鴻蒙電腦的出現,算得上是在試圖重新定義個人電腦產品。
“鴻蒙(HarmonyOS)”,是華為操作系統的名稱,該名稱取自《道德經》中“一生萬物,萬物歸一”的思想。
鴻蒙操作系統立項于2015年,2019年正式對外發布,之后5年的時間,其智能手機和IoT設備的累計用戶突破10億。
去年10月,鴻蒙系統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次更新,因為不再依賴Unix和Linux內核也不再兼容安卓,這一版本的鴻蒙也被外界稱作“純血”鴻蒙。之后,其用戶裝機量也在呈指數級上升。
生態是操作系統的關鍵,重構一個生態,比重建一個操作系統難很多。
截至 2025 年 6 月,華為開發者聯盟注冊開發者數量已達 800 萬,開發者提交版本數 27 萬+,其中鴻蒙版微信就提交了 100 多版;鴻蒙應用和元服務數量已經超過 30000 個,覆蓋 TOP 5000 應用,足以滿足用戶 99.9% 的使用時長…… 僅僅這些就足見鴻蒙生態之強大。
而“鴻蒙電腦”的發布,可以看作是“鴻蒙全生態”下的最后一塊拼圖。
2025年5月8日,在鴻蒙電腦技術與生態溝通會上,鴻蒙操作系統首次在電腦端亮相。
鴻蒙電腦的問世,除了重塑PC行業競爭格局,推動國產操作系統在此領域踏出自主可控的一步,更大的價值在于,它回應了市場對高效設備軟硬件和連接協同的需求。
從這個意義看,鴻蒙電腦也許可以傳統筆記本電腦的固化形象,為產業界內外提供出更具革命性的新方案。
回顧鴻蒙的發展歷程,從依賴移動市場的主流系統安卓,到兼容安卓,再到徹底放棄安卓,鴻蒙的歷史,可以說是國產操作系統的突圍史,也是國產操作系統的創新史。
盡管鴻蒙目前還需跨越用戶習慣與海量生態壁壘,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國產操作系統正在崛起,正開啟自主可控的新篇章。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真正改變世界的力量,不是煙花式的瞬間爆發,而是漫山遍野持續生長的生命力!
茄子科技合伙人王超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出海姿勢有“仰攻”和“俯沖”兩種,前者需要對未來要面對的困難...
日前,北京星醫聯科技有限公司(星醫聯)攜手中國農業大學皮膚納米營養與健康教授工作站,共同舉辦了“納米...
2025年3月25日,中國領先的科技益智產品企業洪恩(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IH)(以下簡稱“洪恩...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尚積半導體獲數億人民幣“C輪”融資,助力產業升級
賽那德完成超億元B輪系列融資,提升裝卸貨機器人實力
申科譜獲超億元“B+輪”融資,加速產業發展
陜西麥科奧特醫藥完成超億元D輪融資,浙商創投領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