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港股市場的熱鬧從未停歇。
港股市場的熱鬧從未停歇。
港股市場的熱鬧從未停歇。 生物科技板塊在經歷2024年估值回調與流動性寒冬后,2025年迎來微妙轉折點,一季度三家創新藥企連續過會,復蘇信號逐漸清晰。就在這一關鍵時間窗口,創新藥企IPO熱潮再起。近期,在一眾申報企業中,銀諾醫藥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這家成立11年的生物技術公司,背負著年虧1.8 億的沉重包袱,卻因押注減肥藥賽道,手握“國產司美格魯肽”怡諾輕(依蘇帕格魯肽α)而估值飆升。 令市場既興奮又擔憂的,還有其孤注一擲的研發策略,核心管線全部集中在GLP-1靶點,在減肥藥狂潮中背水一戰。而掌舵者的外籍身份背景,也為這場豪賭增添了新的變量?;赝淙谫Y歷程,創立10年間完成4輪融資,投后估值為46.5億元。股東名單中KIP資本、同創偉業等機構的名字,暗示著資本對其技術路線的認可。但所有輸血都在2025年這個節點迎來終極考驗,十年輸血終迎大考,上市已不是選擇題,而是豪賭GLP-1的求生本能。 一 巨虧1.8億押注減肥藥。 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這個聽起來拗口的名詞,正在成為全球藥企爭奪的“金礦”。從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到禮來的替爾泊肽,這些“減肥神藥”不僅治糖尿病,更以減重功能引爆市場。而銀諾醫藥的核心產品依蘇帕格魯肽α,正是這場競賽中的“黑馬”。 依托其核心產品怡諾輕的半衰期長達204小時,碾壓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的168小時,成為全球已上市GLP-1藥物中的“長效之王”。這意味著,患者可能實現兩周一次給藥,顛覆現有每周注射的治療模式,相比競品的“一周一針”更具便利性。 這一突破的背后,是一位65歲外籍科學家的中國創業故事。王慶華,銀諾醫藥創始人,加拿大籍華人科學家。25年代謝疾病研究經驗、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前多倫多大學研究員,這些光環下,他在2014年做了一個冒險決定:告別安穩的學術生涯,在中國創辦創新藥企。其團隊掌握的“人源化長效GLP-1”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吸引昆藥集團、中金資本等機構投資。 為了研發這款藥,銀諾醫藥可以說是賭上了全部身家。十年間,研發費用如流水般不斷消耗,從財務數據就能看出這場“燒錢大戰”有多慘烈。研發投入僅2023年就燒掉4.92億元,幾乎相當于公司賬上現金總和。2024年,盡管研發開支有所下降,仍達到1.03億元,年內虧損1.75億元,兩年累計虧損近9億元,這些錢幾乎都砸在了核心產品怡諾輕上。 不過好在十年磨一劍,2025年1月,怡諾輕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成為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超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銀諾醫藥由此躋身全球三強,成為亞洲唯一擁有此類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 但遺憾的是,在此之前公司始終沒有產品銷售收入,只有投資收益、銀行利息等杯水車薪的其他收入,根本無法填補巨大的虧損窟窿。因此,它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而減肥藥市場,就成了救命稻草。 二 孤注一擲的戰略,讓投資人捏把汗。 他們賭的是GLP-1賽道,更是華裔科學家王慶華團隊的執行力,并且人源長效GLP-1的全球稀缺性,讓投資者愿意為“第一梯隊”買單。資本也確實在押注,四輪融資累計15.58億元涌入,公司估值從6.66億飆升至46.5億元,漲幅近6倍。 更關鍵的是,2025年核心產品依蘇帕格魯肽α的商業化落地,標志著銀諾醫藥從“研發型”向“商業”的轉型,估值邏輯也從“技術潛力”轉向“市場兌現”。十年磨一劍的產品,終于開始造血,為IPO故事注入關鍵信心。 然而,估值的飛躍并不能掩蓋其持續虧損的現實。翻開銀諾醫藥的財務報表,觸目驚心的赤字,揭示著創新藥研發的殘酷現實。截至2024年底,賬上現金僅剩5.27億元,按2023年的燒錢速度,只夠支撐一年。這也是為什么2024年研發開支驟降至1.03億元。 如此高額的虧損,讓銀諾醫藥在資金鏈上如履薄冰,行政開支也不得不一減再減,2023年行政開支為2.56億元,到2024年就縮減至8446萬元,雇員福利開支更是減少了1.95億。降本成為了“止損”的直接手段。 從資本視角看,盡管公司仍處于零營收狀態,但其核心產品在糖尿病適應癥中的快速獲批,,以及肥胖適應癥的臨床推進,使得投資者看到了“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明確路徑。而46.5億元的估值,本質上是對未來3-5年市場規模,預計2028年中國GLP-1肥胖藥物市場將達207億元的提前定價。 未來,只要銀諾醫藥能在專利到期前搶占市場先機,其“國產司美格魯肽”的標簽就足以支撐資本的賭注。 三 雖押注未來,卻也將公司置于“不成功便成仁”的絕境。 銀諾醫藥的IPO之路看似充滿希望,但其背后的隱憂如同暗流般不容忽視。 首當其沖的是其緊繃的財務鏈條,過去兩年累計虧損超9億元,令人警覺的是,資金壓力已迫使研發開支驟降。這種“斷糧式收縮”直接威脅核心產品怡諾輕的臨床推進與商業化儲備。產品管線的單一性進一步放大了風險,公司超97%的研發資源,傾注于怡諾輕這一款藥物,其余5條管線均停滯在臨床前階段,形成“孤注一擲”的賭局。 而怡諾輕自身也面臨嚴峻挑戰,其糖尿病適應癥雖在2025年1月獲批,但減肥適應癥這一預計2028年達247億元的市場金礦的相關試驗進度,大幅落后于信達生物等對手。與此同時,GLP-1賽道的紅海廝殺已白熱化,國內206條研發管線虎視眈眈,全球GLP-1市場由諾和諾德和禮來雙雄壟斷,兩者合計占據 95% 的份額,銀諾醫藥面臨“內外夾擊”的局面。 盡管銀諾醫藥試圖以532元/盒的“低價策略”突圍,但成本控制能力存疑。其生產完全依賴CDMO代工,自有工廠2026年才開建,供應鏈穩定性與質量管控均為未知數。 更深的隱患,在于資本信心的動搖。 早在2020年,昆藥集團就迫不及待地減持套現1.66億元,果斷抽身而去,徹底退出股東行列。去年首次遞表前夕,上海諾臨和洪泰投資也突然“變臉”,低價拋售股權,轉讓價較四個月前的融資價直接打了六折,折射出資本對短期回報的焦慮。 畢竟,在創新藥賽道,信念比黃金更珍貴。同類藥企九源基因、派格生物上市后遇冷,股價均跌破發行價,銀諾醫藥卻逆勢沖擊港股,其估值邏輯能否被資本市場認可,仍是未知數。 在這場資本豪賭中,銀諾醫藥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若依蘇帕格魯肽α無法在肥胖適應癥上實現預期療效,或無法在巨頭壟斷的市場中撕開缺口,等待它的可能不僅是IPO折戟,更是資金鏈斷裂的深淵。而實控人的外籍身份和外資背景,在政策敏感的醫藥行業中,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市場不會等待遲到者,如果銀諾成功上市,證明差異創新仍有殺出血路的機會;如果IPO折戟,則預警所有后期沒有商業化能力的研發狂,歡終將散場。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