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摘要:重慶大佬張興海,又要笑了!
重慶大佬張興海,又要笑了! 4月1日這一天,當投資者還在猜測“赴港上市是不是愚人節玩笑”時,工行、農行、交行的50億真金白銀已經打進賽力斯汽車賬戶。 前一天發布的史上最強財報,更是讓資本市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力。 據披露,賽力斯2024年營收1451.76億,暴漲305%;凈利潤59.46億終結四年虧損;新能源汽車毛利率26.21%碾壓比亞迪,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銷量也是一騎絕塵,全年交付42.69萬輛,同比增長182.84%,問界M9和問界新M7系列更是直接拿下銷冠。 這一次,賽力斯再次讓資本市場屏住呼吸。 一 華為的賦能有多猛? 2025年的春天,中國新能源汽車戰場硝煙彌漫:國補延續、補貼加碼、車展助力。比亞迪以單季百萬輛的銷量碾壓全場,零跑小鵬增速破150%,小米SU7月銷破2.9萬,固態電池量產倒計時,歐盟反補貼稅倒逼海外建廠…… 在一片喧囂中,賽力斯直接用一份史上最強財報,把全場干到沉默。這家曾因連續四年虧損近百億而瀕臨破產的車企,僅用一年時間便狂攬1451.76億元營收,凈利潤59.46億元,市值突破2000億,甚至將問界M9送上“50萬元級豪華車銷冠”的寶座。 當傳統車企還在糾結“靈魂論”時,賽力斯選擇徹底交出“軀殼”。華為將最前沿的研發成果直接注入賽力斯的血脈。如問界M9搭載的ADS 3.0智駕系統,比華為自家手機迭代還快,直接讓賽力斯在高端市場實現對BBA的“彎道超車”。更狠的是,華為甚至將車BU獨立為引望公司,并讓賽力斯以115億元入股10%,把技術合作升級為股權綁定。 當然了,華為的兇猛遠不止于技術。華為5000家線下門店的渠道,不僅是展廳,更是流量入口,華為店員用賣手機的效率賣車,問界M9上市首月訂單破萬,靠的就是華為門店日均百萬級人次的曝光。 這種“降維打擊”直接讓賽力斯省下數百億渠道建設成本,更讓問界系列以“華為汽車”的認知殺入消費者心智,甚至有人調侃:“買問界的人,90%是沖著華為標去的”。 不僅如此,華為的賦能甚至改寫了資本游戲的規則。2024年,賽力斯凈利潤率僅4.1%,遠低于特斯拉的15.4%,但這不妨礙其市值狂飆,畢竟資本市場看中的不是利潤,而是華為技術帶來的估值想象力。 當賽力斯宣布以115億元收購引望股權時,股價應聲上漲,因為這標志著雙方從合作升級為利益共同體。 二 華為的光環,讓賽力斯赴港上市計劃底氣十足。 支撐這一突破的核心動力,來自其與華為深度綁定的問界系列車型。全年交付超35萬輛,其中問界M9以15萬輛的年銷量重塑50萬以上豪華車市場格局,問界新M7則以近20萬輛的成績成為中高端市場黑馬。 這種業績質變,直接轉化為資本市場的信任票。 在宣布赴港上市計劃前,賽力斯已獲得工銀投資、交銀投資、農銀投資等三大國有銀行系機構聯合注資50億元,這種罕見由國有資本“攢局”的增資行動,既是對其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的認可,也為后續港股發行鋪墊了信用背書。 赴港上市的籌謀背后,是賽力斯借力華為構建的“技術—資本—市場”三重飛輪。通過向華為支付57.5億元獲取引望智能10%股權,雙方的合作已從產品協同升級為股權綁定,這種“業務+資本”的雙重紐帶,確保了后續ADS 4.0智駕系統等核心技術持續輸血。 值得關注的是,賽力斯A股市值在業績發布后站穩2000億元關口,與理想汽車形成貼身競爭。這種估值張力,為其H股定價創造了溢價空間,而港股市場對“華為生態鏈”企業的高度追捧,從小米、比亞迪近期配售盛況可見一斑。 賽力斯當前2.9%的海外收入占比與15.49%的海外營收下滑,暴露出全球化短板的緊迫性,而港股平臺不僅能募集技術攻堅所需的資金,更關鍵的是借助國際資本渠道加速歐洲、東南亞等市場的產能落地。 從暫緩H股發行,到重啟上市僅隔三年,賽力斯此次攜華為光環與國資雙重勢能叩擊港交所,或將在新能源車企的中跑出新的加速度。 三 華為的兇猛賦能,也暗藏代價。 今天的賽力斯,像極了十年前的“蘋果供應鏈”企業,既享受生態紅利帶來的估值狂歡,又困于“打工者”身份,難以突破價值天花板。 彼時,它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將核心技術研發深度綁定華為,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從智能駕駛到用戶生態,幾乎全由華為主導。這種“共生關系”讓賽力斯短期內快速崛起,卻也埋下了隱憂。每賣一輛問界,賽力斯就要向華為支付高昂的渠道分成和技術授權費。 為了深化合作,賽力斯不惜分三期支付115億元收購華為子公司引望10%的股權,這筆錢相當于其兩年凈利潤總和,導致其凈利潤被大幅壓縮,僅4.1%,遠低于特斯拉的15.4%。 更危險的是,華為ADS 3.0、新一代鴻蒙系統等核心技術的迭代主導權,并不在賽力斯手中,若華為持續擴大合作名單,問界的稀缺性將蕩然無存。 隨著鴻蒙智行將資源向智界、享界等新品牌傾斜,問界M7在2025年初銷量腰斬,恰似當年蘋果分散供應鏈時引發的訂單波動危機,暴露出過度依賴華為的脆弱性。 真的很難想象,賽力斯在智能駕駛、車機系統等核心技術領域,對華為的依賴度高達80%,自研進度,也遠遠落后小鵬與蔚來等車企。并且,市場博弈的加劇,正在放大這種模式的風險。 當小米SU7以21.59萬元起售價殺入市場,理想L6試圖用性價比撕開增量空間,華為卻通過“多界”戰略,將技術紅利分發給更多合作伙伴,賽力斯不得不以每季度超70億元的研發,投入追趕技術迭代速度。 這種既要支付技術授權費,又要自建研發體系的負重前行,與十年前供應鏈企業在蘋果壓迫下艱難轉型的路徑高度重合。當華為將鴻蒙智行生態從“獨子”問界擴展到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時,賽力斯的“專寵”還能持續多久? 問界M9的熱銷,證明其站穩50萬+市場,但2025年銷量目標42萬輛意味著必須下沉。即將發布的M8和純電MPV,既要維持高端調性,又要走量,難度堪比走鋼絲。 從目前來看,賽力斯總負債高達824.58億元,資產負債率飆升至87.38%,遠超行業警戒線。一旦市場風向突變,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或電池成本上漲,賽力斯將首當其沖,高負債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當張興海在年初喊出“三年百萬銷量”的豪言時,真正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華為給了賽力斯“逆天改命”的機會,卻也讓它困在“代工利潤”的窄門里,難以走出華為光環之外的生存路徑。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車企上市的“黃金窗口”往往在增長爆發期。當特斯拉用FSD V12收割全球,比亞迪用DM-i橫掃市場時,賽力斯必須證明:沒有華為的技術護城河,它依然能打。 未來,賽力斯的每一步,都將被放在聚光燈下反復審視。 依附強者,固然可以贏得賽跑;但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定義賽道。
最新發布的2025年1月1日-3月2日銷量榜單顯示,問界M9和問界M7分別蟬聯豪華SUV車型細分市場...
近日,進口跨境免稅電商平臺“澳免跨境全球購”宣布完成5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東升資本...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2016年注冊于北京的中氫新能技術有限公司,下設位于大興的裝備制造公司、位于海淀區的技術研究院、材料...
一度無比高光的理想汽車,猝不及防遭遇重挫。
2024年1月10日,由投資家網主辦,財經銳眼、有時間協辦,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二屆股權...
2024年1月10日,由投資家網主辦,財經銳眼、有時間協辦,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二屆股權...
2024年1月10日,由投資家網主辦,財經銳眼、有時間協辦,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二屆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