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特斯拉”,破產了。
剛剛,全球新能源行業突曝大消息,“美國新能源的希望”氫能造車巨星Nikola宣布申請破產。受破產影響,Nikola一度暴跌超50%。截至美股收盤,Nikola市值僅剩3938萬美元。
作為“美國新能源的希望”,Nikola一直被寄予厚望。在全球電動車未來由中國主導的大趨勢下,美國期望Nikola能在氫能方向力挽狂瀾。2018年,全球資本各種追捧下,Nikola在美股上市,巔峰時市值達到300億美元。然而,2020年,一家做空機構的報告,卻讓Nikola開始陷入泥潭。報告指出,“Nikola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長期編造謊言、造假。”這件事使Nikola聲譽遭受沉重打擊、股價一蹶不振。兩年后,特雷弗米爾頓被美國判處4年監禁。
沒了“大忽悠、騙子”創始人,Nikola的故事講不下去了,市值蒸發殆盡,超299億美元(約2171億元人民幣)灰飛煙滅。“美國的希望變絕望”,一代氫能造車巨星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特雷弗米爾頓進去了,但他卻是一位有“前瞻性”的80后創業者。1982年,特雷弗米爾頓出生在一個美國普通家庭,他覺得“在學校里未必能學到東西,選擇輟學創業。”靠著自己引以為傲的營銷能力,特雷弗米爾頓很快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并創辦了一家報警器銷售公司,公司做到一半,特雷弗米爾頓不想干了,他覺得“沒意思”,把公司賣了30萬美元又創辦了一個二手車銷售網站,正是混跡汽車行業,讓他意識到,“新能源是大勢所趨。”由于特雷弗米爾頓的思想前衛,汽車行業把他當成“另類”。導致他的二手車銷售網站業績低迷。創業失敗,特雷弗米爾頓沒繼續創業,但他追求夢想的“天賦”釋放,從營銷達人跨界干到工程師,專門研究汽車技術,并把“天才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視為終身偶像。尼古拉特斯拉對全球能源的影響很大。他也是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偶像。當年,特斯拉的名字由來就是參考了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2009年,年輕的特雷弗米爾頓在美國科技行業展露頭角,他與一名工程師合力開發了一項天然氣轉換技術,該技術在美國頗受關注。特雷弗米爾頓趁勢再創業,成立了一家天然氣存儲公司,又在公司發展較好時以16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美國最大金屬加工巨頭沃新頓工業公司。特雷弗米爾頓,一賣成名。賣了舊公司,衣食無憂的特雷弗米爾頓保持勤奮,他要接著為夢想奮斗,在新能源的氫能賽道闖出一片天地。2014年,特雷弗米爾頓成立Nikola,這個名字選取了尼古拉特斯拉中的“尼古拉”。此處,可以看出特雷弗米爾頓“志向遠大”,他要在全球打造“氫能特斯拉”。理想美好,現實骨感。美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缺乏沃土,名震全球的特斯拉都要去中國發展,在上海建廠,尋找擴大商業化的空間。特雷弗米爾頓的Nikola顯然“想的太過美好”。產品定位上,Nikola沒有走家用轎車路線,而是決定先以氫能卡車開辟市場、逐步“降維打擊”。早期,Nikola在美國本土認可度一般,美國汽車行業、資本不太看好新能源。后來,中國新能源大爆發,推動特斯拉美股市值水漲船高。資本哭暈廁所,紛紛想抓住“下一個特斯拉”。美國也坐不住了,“它們意識到新能源純電主戰場已丟失,就把氫能當做翻盤的希望。”Nikola順理成章的肩負“美國新能源的希望”,美國則想用氫能造車“彎道超車”。就這樣,特雷弗米爾頓成了與馬斯克“并列”的美國新能源巨星。一個純電,一個氫能。風向轉移,資本襲來。來自歐洲、美國、韓國的“頂流”VC/PE、產業資本跑步入場,股東陣容甚是豪華,包括德國最著名的博世集團、美國通用汽車集團、全球最大拖拉機制造商凱斯紐荷蘭工業、韓國十大財閥之一的韓華集團等。德國、美國、韓國均號稱“燃油車強國”,這些國家的巨頭把錢投給Nikola,可見,對該公司的期望有多大?有了一眾巨頭當股東,Nikola基本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客戶有客戶。2020年,在一片歡呼聲中,Nikola合并VectoIQ登陸美股,市值很快達到300億美元,超越了福特汽車。就在Nikola準備與股東通用汽車簽下新一輪購車訂單時,發生“意外”。一家做空機構出現,用一份長達2萬字的做空報告,揭露了Nikola那些隱秘不被外界所知的問題,包括虛假宣傳、夸大技術實力等問題,報告指出,“特雷弗米爾頓長期編造謊言、造假、欺騙美國。”更有趣的是,“Nikola在宣傳視頻里展現出的技術是用拍攝手法、視頻特效剪輯出來的。”美國網友說,“特雷弗米爾頓是用科幻短片,讓外界認為技術是真的。”該報告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特雷弗米爾頓堅稱,“遭惡意做空。”即便如此,還是給Nikola帶來了負面影響。前面進來的豪華股東天團,出逃,股東跑了,訂單飛了。Nikola被打回“初創期”。無奈之下,特雷弗米爾頓用離職消除負面影響。一些美國創業者表示支持特雷弗米爾頓,“有過那么多創業案例,看好他東山再起。”捅了大簍子,特雷弗米爾頓倒是沒學賈躍亭那般跑路。特雷弗米爾頓說,“他很委屈,被坑了。”2021年,美國出手,制裁了“美國新能源的希望”特雷弗米爾頓,刑事指控涉及“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操控證券、用以支撐股價等罪名。”2023年,這位想用氫能改變美國面貌的80后,鋃鐺入獄。給美國新能源留下了一地雞毛。其實在審查時,還發生了一件事有趣的事。美國檢察官在調查Nikola的卡車產品Nikola One時發現,“該車缺少重要的電機、控制系統,仍可以正常工作,令人難以置信。”鋃鐺入獄前,特雷弗米爾頓極力為自己辯護,他要改變美國新能源生態,法庭最終維持原判,4年監禁。特雷弗米爾頓進去了。外媒報道稱,美國考慮“接盤”Nikola,用氫能“彎道超車”。但這件事因為美國大選的諸多變化,不了了之了。美國想靠氫能造車翻盤的美夢,隨之破滅。這家公司的股價一路下行,市值蒸發殆盡,距離300億美元巔峰,超299億美元灰飛煙滅。股價崩了,Nikola的命運在2025年,美國當地時間2月19日,落下帷幕。據外媒報道,Nikola已宣布申請破產,受利空消息影響,Nikola盤中一度暴跌超50%,市值僅剩3938萬美元。Nikola倒下了,但它們不是2025年美國第一個倒下的造車公司。2025年1月,美國造車公司Canoo宣布破產。相比于Nikola,Canoo是一家專注于滑板底盤技術的電動車公司。該公司雖不及Nikola在美國新能源的地位,卻備受媒體關注,團隊成員是寶馬汽車、Uber、福特汽車的前高管,公司創始人曾在賈躍亭手下工作。“傳與公司高層產生分歧、鬧掰”離職創業成立Canoo。Canoo的產品線就比較多,想做卡車、轎車、貨車,Canoo的想法也不錯,先立足美國,再進軍中國,“要給全球新能源帶來革命性體驗”。商業模式上,Canoo思路清晰,“除了賣車,還想賣滑板底盤給車企,并對部分車型采取短租模型,讓消費者按月付費。”這個思路有點像,多年以前的崩盤風口“共享汽車”。也是2020年,Canoo登陸美股,市值達到21億美元。可它們沒多久,就走了Nikola的“老路”。Canoo創始人被認定是一個“騙子”。其在2021年召開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電話會上,推翻了過往的全部商業規劃。Canoo創始團隊成員,全跑了。美國當局迅速對其展開調查,“該公司收購的一家工廠,未生產任何車輛,沒有一條機器人生產線能正常制造零件。”美國當局氣炸了,Canoo創始人團隊留下了一具空殼,直到宣布破產。這么看來,賈躍亭在美國反倒是個“勵志”創業者,員工離職創業失敗,他的FF堅強活著,總能拿到融資。2025年的1月、2月,美國一個月破產一家造車公司,這對美國新能源生態的破壞性無疑巨大。實際上,美國新能源造車公司的失敗不能完全歸到“騙子、大忽悠身上”。根據時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分析,2020年,美聯儲為應對全球黑天鵝,實施量化寬松政策,低利率環境催生了新能源行業的融資熱潮,加速了Nikola、Canoo等新能源造車公司的IPO步伐。但到了2022年政策變了,美聯儲以40年來最快速度加息,熱錢迅速撤離,投資者轉向關注公司的盈利能力而非“畫餅”愿景。2020年,大批美股IPO的公司普遍是在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的情況下,被強行推到IPO的,機構股東要退出,倒逼公司“資本化超越商業化”。加之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退出《巴黎協定》、取消電動車強制銷售目標、凍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取消新能源購車補貼等,澆滅了美國新能源行業重燃的希望。所以,美國新能源創業的失敗根因在美國身上,也扼殺了美國新生代科技創業者的理想,“想騙的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