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寧王”。
福建首富曾毓群,站在新能源風口的男人,又要IPO敲鐘了
近日,在A股殺瘋了的萬億鋰電巨頭寧德時代,目光又瞄準了港股市場,向港交所遞交了H股上市招股書。而且,這次赴港上市的保薦人陣容強大,包括中金、摩根大通、高盛、瑞銀等七家銀行。
市場預計,此次募資規模可能超過50億美元,有望成為近年來香港規模最大的上市交易之一。
從2024年12月26日披露港股上市計劃,到2025年2月11日正式提交招股書,寧德時代僅用40多天,就將傳聞變為行動。

此前,市場傳聞其港股上市募資至少50億美元(約合365億元人民幣),“寧王”當時雖未予置評,但其行動之迅速,已充分彰顯其野心與實力。顯然,寧德時代早已將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場,而赴港上市只是其“彈藥庫”的又一次擴充。
寧德時代其實不缺錢的,賬上躺著2000多億現金,但缺的是外匯。這家被譽為“寧王”的鋰電巨頭,在全球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領域,它穩坐頭把交椅,連續八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第一,儲能電池也連續三年稱霸全球,在A股市場更是萬億市值的巨無霸,盈利能力超強。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2590億元,凈利潤高達360億元,現金儲備更是高達2598億元,日賺1.4億,堪稱A股“印鈔機”。這相當于每天進賬1.4億,比某些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潤還要多!2024年還動不動就給股東們大筆分紅,特別分紅方案一出,53.97億元現金就這么撒出去了,堪稱A股“豪爽大哥”。而且,2022年A 股增發募集的449億元,到現在都還沒花完呢。寧德時代的賺錢能力,來源于其強大的產業鏈話語權和規模效應。作為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龍頭,寧德時代占據著50%以上的市場份額,賺取著行業45%的利潤。車企們為了獲得寧德時代的優質電池,不得不忍受其高昂的價格,甚至不得不與其簽訂長期合作協議,以確保電池供應。有人可能要問,國內這么多錢,為啥不能拿去海外用?海外建廠和運營,需要大量的外匯儲備,A 股融資拿的是人民幣,兌換外幣不僅麻煩,匯率波動還可能帶來巨額損失。去港股就不一樣了,直接就能募集美元、歐元,方便快捷還能規避匯率風險。這就好比你要去國外買東西,兜里揣著人民幣不方便,直接換點當地貨幣才好辦事。還有一點,寧德時代和 Stellantis、福特這些國際車企都有合資項目,引入海外資本勢在必行。港股上市后,國際戰略投資者,像主權基金、跨國車企等,參與起來就容易多了,這才是真正的“全球資本一盤棋”。從“小鎮做題家”到“鋰電巨頭”,曾毓群的傳奇故事,就是一部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崛起史。1968年,曾毓群出生在福建寧德的一個普通家庭,那里山清水秀,卻也閉塞落后。但他憑借過人的天賦和常人難以企及的努力,17歲時就以當地狀元的成績考入上海交大,這在當時無異于鯉魚躍龍門。畢業后,他輕松進入國企,捧上了令人羨慕的“鐵飯碗”。可曾毓群偏不認命,安穩日子他看不上!他直接辭了國企的“鐵飯碗”,一路南下東莞,一頭扎進日企TDK。那時候,東莞的電子產業剛剛興起,他一干就是十年,從一名普通工程師逐漸成長為技術總監,成為公司最年輕的高管之一。1999年,命運向曾毓群遞出了橄欖枝。梁少康找上門,拉他一起創業搞電池項目。可曾毓群一開始猶豫了,畢竟高薪工作就在眼前,創業風險不言而喻。但梁少康搬來老上司陳棠華出馬,幾句話就把曾毓群說動了。他一咬牙,決定放手一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就此誕生。早期的ATL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資金緊張、技術瓶頸、市場開拓困難重重。但曾毓群憑借著一股子韌勁和對技術的執著,帶著團隊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2003年,ATL終于成功研發出第一款可量產的鋰離子電池,這在當時無疑是巨大突破。隨后,ATL在手機電池領域一路高歌猛進,殺出重圍,并成功打入蘋果供應鏈,成為行業翹楚。但曾毓群的野心遠不止于此!他敏銳地嗅到了動力電池的市場潛力。2011年,他當機立斷,把ATL的動力電池事業部拆分出來,直接成立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一頭扎進動力電池領域。事實證明,這一決定極具前瞻性。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井噴式發展,動力電池的需求瞬間爆棚。如今,寧德時代已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商,截至2024年11月末,動力電池累計裝車超1700萬輛,全球每三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裝的是寧德時代的電池,客戶包括寶馬、奔馳、大眾、上汽、吉利、蔚來等知名車企。2018年,寧德時代在A股創業板成功上市,開啟了“寧王”時代。上市后,寧德時代營收、利潤、市值一路飆升,成為A股市場的“印鈔機”,市值更是直接突破萬億大關,讓同行望塵莫及。截止2月13日收盤,其市值高達 1.15 萬億.憑借寧德時代的成功,曾毓群也跟著扶搖直上,一躍成為當時福建首富,身家超過千億元。2024年10月,胡潤百富榜出爐,他以2000億身家,成了僅次于張一鳴的福建第二大富豪。海外市場一直是寧德時代眼中的“大蛋糕”,也是這次赴港上市的關鍵目標。歐盟2035年要禁售燃油車,2025年歐洲動力電池缺口預計達200GWh;北美被《通脹削減法案》一刺激,本土化電池產能需求暴增。這明擺著的超級大蛋糕,誰看了能不眼饞?時隔7年,曾毓群又要敲鐘。但這次,他面臨的不僅僅是市場的歡呼,還有海外市場的血雨腥風。盡管寧德時代在國內地位依然穩固,可在海外市場,挑戰才剛剛開始。2024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海外收入占比約三成,看似不錯,但危機四伏。LG新能源、松下等國際巨頭虎視眈眈,“寧王”的領先優勢正在被蠶食。2024年1月至10月,寧德時代在海外市場的市占率雖然還排第一,但僅為26.4%,與LG新能源的25.9%幾乎持平。更要命的是,國內競爭對手已經殺到海外,而且來勢洶洶。比亞迪的弗迪電池海外裝機量同比增長 142.9%,中創新航更是夸張,同比增長 300% 以上,反觀寧德時代,增長率只有 7.8%。“寧王”的市場份額正被蠶食。海外市場的競爭,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成本和價格的比拼。寧德時代在國內市場的高毛利率,在海外市場并不一定能延續。美國和歐盟時不時設置貿易壁壘,為了繞開這些障礙,寧德時代只能在海外大量建廠。但建廠哪有那么容易?匈牙利項目投資555億元,規劃產能才100GWh,而在四川宜賓基地,同樣560億元的投資,年產能卻能達到270GWh。這意味著寧德時代在海外建廠,每增加一單位產能的成本,幾乎是國內的三倍左右。盡管困難重重,但寧德時代沒得選擇。海外市場的機會近在咫尺,歐盟2035年禁售燃油車,北美市場被政策刺激得需求爆棚,動力電池的風口已經吹到海外。寧德時代要是不在海外市場拼出一片天,未來的發展機會就只能拱手讓人!寧德時代這次赴港上市,就是沖著海外市場的競爭去的!2024年港股新能源板塊平均漲幅18%,比A股的9%高出一截,這意味著寧德時代在港股能拿到更高的估值,多搶些“彈藥”來應對海外的硬仗!從小鎮學霸到福建首富,再到全球動力電池的霸主,曾毓群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賭局中下注。赴港上市這步棋,走得大膽又冒險,背后既有海外市場的誘惑,也有國內競爭的壓力。未來,寧德時代在港股能否一帆風順?海外市場又能不能成功突圍?我們拭目以待。曾毓群的傳奇故事還在繼續,而“寧王”在全球新能源市場的征程,才剛剛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