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11”曾是一場商業與技術的偉力創造的“奇觀”。但對于toB圈而言,只有當它造就的“奇觀”成為尋常,下一個奇跡才會誕生。
11月11日,時針指向23點59分,杭州阿里巴巴云谷園區燈火通明。阿里云雙11“作戰指揮室”數據監控大屏上,銷售額以秒級頻率滾動刷新著。
截至11月11日24時,阿里云分銷合作伙伴“雙11”銷售額同比2023年“雙11”實現兩位數增長。11月前11天,AI大模型產品新用戶數比10月增長了135%;無影云電腦的銷售額,更是驚人地達到了2025財年前7個月(自然年2024年4月~10月)總和的3倍之多。
監控大屏密密麻麻的指標里,有一條尤為引人注目:阿里云分銷合作伙伴“雙11”超過一半的銷售額,來自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之外的廣袤市場。
這場“雙11”,并不是消費者們熟悉的to C 購物大促,而是一場由阿里云牽起的,獨屬于to B 行業的“雙11”云計算嘉年華。
圖:阿里云和合作伙伴在杭州云谷的雙11“作戰室”里
很少有人意識到,“雙11”這個節日,與阿里云幾乎誕生于同一時間。
2009年,淘寶商城首次舉辦“雙11”網絡促銷活動,自此掀起了一場影響全民線上購物習慣的網絡嘉年華。同樣在2009年,國內第一朵“云”阿里云成立,成為此后十五年間中國云計算產業騰飛的起點。
阿里云從成立第一天起,就堅定服務中小企業。彼時愿意擁抱云計算的,大多數是互聯網創業者,他們業務規模還不大,對于數字化投入有限,迫切需要便捷高效的數字化能力,以匹配業務的快速擴張。阿里云的信念,正是渴望通過云計算產品,讓中小企業、互聯網創業者與大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開拓屬于他們的業務版圖。
而阿里云在To B圈開啟“雙11”的歷程,最早可以追溯到9年前。
2015年,阿里云聯合合作伙伴,將多款云計算產品投入“雙11”大促,致力于讓彼時還是“貴族消費”的云計算技術快速普惠,成為“多快好省”的公共科技服務。
此后9年間,云計算技術高速發展、前沿技術日新月異,阿里云與12000家合作伙伴也持續在to B市場通過讓利等方式,推動云計算服務普惠化。
今年“雙11”,阿里云將多款產品降到了全網全年低價,還為每位新用戶提供“開通‘百煉’服務,即免費贈送超5000萬 Tokens 大模型調用量(單模型100萬 Tokens)”的福利。這讓無數對大模型“心癢難耐”、卻又因為種種原因選擇謹慎觀望的中小企業,能夠以更低的門檻、更快的速度落地模型應用。
時至今日,“雙11”改變的不僅是to C的零售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借助“雙11”改變、優化IT采購節奏和流程,將精力專注于核心業務創新。
“我們除了向中小企業推薦好用的方案之外,也會推薦省錢的方案——怎么利用‘雙11’優惠最大節省技術成本。現在很多客戶也知道,每年‘雙11’采購成本相對低,就會主動把續費采購周期調到11月。”廣東創云科技CEO陳文俊告訴36氪,“比如創云服務的廣州某集團,早幾年采購節奏比較分散,每個月都會續一批云服務器,每個月要走一遍繁瑣的內部采購流程。我們結合客戶情況推薦了‘雙11’的優化采購方案后,經過一兩年的時間,該集團已經調整為平均每年兩次續費,不僅減輕了日常工作量,也降低了采購成本。”
圖:阿里云業務團隊與合作伙伴乘云至達在其珍藏的歷年“雙11戰袍”前合照留念
阿里云因中小企業而改變,“雙11”也因合作伙伴而不同。今年“雙11”期間,阿里云更是首次在杭州云谷園區設置了多個“合作伙伴作戰室”。分銷合作伙伴和阿里云公共云團隊、產品技術團隊齊聚一堂,通過集中辦公、技術支持和面對面的高效溝通,共同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雙11“戰役”中。
山東云管家總經理蘇春告訴36氪,“雙11”所在的十一月,是阿里云的合作伙伴們全年最為重要、業績最高的月份,往往能占到合作伙伴全年業績的七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在今年的市場活動、優惠政策加持下,截至目前云管家“雙11”業績規模已同比增長超150%。
北京乘云至達CEO郝凱深有同感。“‘雙11’是個見證奇跡的時刻,就像奧運會、世界杯一樣。你想達到一個業務目標,那就能實現。”
今年“雙11”期間,阿里云在重慶、青島、武漢、福州、鄭州五座城市投放了戶外廣告,攜手乘云至達、快快網絡、凌云創想、奇奇科技、完美網絡、云管家、中科九洲等25家合作伙伴,共同致敬客戶,進一步表達了深耕區域、要將數字化與智能化戰火燃到中國每座城市的決心。
圖:2024年11月,阿里云在重慶2號線輕軌投放“雙11”廣告
事實上,在整個阿里云的生態體系中,“區域”與“下沉”這兩個關鍵詞,扮演了兩個重要角色。
中國信通院在《云計算白皮書(2024)》曾提出“用云量”指標,反映各地區上云用云的程度,并指出“用云量”已成各省數字經濟發展晴雨表和數字經濟發展活力的指標。
從地域分布看,用云量第一梯隊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東南地區用云量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各區域在用云廣度、深度、活躍度和創新度方面,都呈現出獨特的區域差異化發展特色。
對于分布全國各地的中小企業而言,其行業特性、區域特性、技術能力、上云需求、用云需求均不相同,區域內技術合作伙伴的“在地”支持與保障尤為重要。
阿里云是亞太地區IaaS市場份額第一的云廠商,上文提到的山東云管家正是阿里云最“老牌”的合作伙伴之一,九年間深耕山東區域,業務遍及濟南、青島等多個城市,銷售額從零起步做到了上億規模。
山東云管家總經理蘇春告訴36氪,一線城市的企業客戶往往更聚焦于科技創新、國際化視野以及其他多樣化需求,行業主要集中在金融、電商、互聯網等,對于前沿技術的接受程度更高,預算相對充裕;相較而言,山東區域的客戶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企業往往更關注生產效率提升,側重于供應鏈優化、智慧農業等解決方案,對于駐場運維服務的關注度比較高。
而二者相同之處在于,無論什么城市的企業,都重點關注數字化轉型的成本控制、安全性。因此,作為區域服務商,云管家一直在結合山東當地產業特點,為企業提供更定制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并配置了較高比例的技術服務和駐場運維團隊,要求技術團隊全員通過阿里云售前架構師和架構專家認證,以“更貼地的姿態”助力中小企業客戶實現高效發展。
圖:2024年11月,阿里云在重慶、青島、武漢、福州、鄭州等地攜手伙伴致敬客戶
如果把視角轉向以廣州、深圳為首的華南區域,這片富集了國內智能制造、智能家電、AIoT等產業帶的區域又有著差異化需求。
深耕華南市場的深圳云帆長揚CEO何偉告訴36氪,在服務某智能門鎖企業時,他了解到該企業的需求不僅僅是完成IoT終端設備網絡搭建,更希望進一步探索阿里云的AI與大模型能力,并在內部孵化新業務線,進行業務拓展。
云帆長揚與阿里云團隊除了為該企業匹配大模型算法能力、大模型產品外,還引入了智能編碼助手通義靈碼、智能客服解決方案通義曉蜜,幫助企業提升代碼研發效率、優化客服體驗。
“我們跟客戶交流時關注到兩點:第一,我們的技術應用跟客戶的業務是同時增長的,云的使用量和使用深度都隨著客戶業務的發展而發展。第二,云和AI大模型等新技術的確能幫助企業業務更好地升級。”何偉告訴36氪。
廣闊的海外市場則是“流著蜜糖的下一個應許之地”。
制造業重鎮重慶,擁有汽車、電子、裝備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的行業,大量制造業企業正在從這座不靠海的城市“出海”,走向廣闊的全球化市場。
重慶星環云智能創始人黃山向36氪透露,重慶某制造企業的三輪車在夜市擺攤、短途貨運等場景廣泛應用,并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將三輪車銷往東南亞和非洲等海外市場。但因為時差問題和語言隔閡,國內的客服團隊很難及時、準確地解答海外用戶問題。
在星環云的幫助下,該企業將通義曉蜜應用于海外銷售平臺,有效提升了客服效率、應答準確率,實現了與跨境客戶的無障礙、無時差溝通。
從阿里云雙11業績表現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之外的城市貢獻了分銷伙伴“雙11”超一半的營收,有力印證了中長尾市場的增長潛力。
阿里云研究院曾發布《2023云棲指數報告》,基于阿里云平臺上用戶對云產品和服務的購買及應用情況編制計算得出“云棲指數”。該指數Top100城市覆蓋全國25個省,并涵蓋越來越多的中西部城市。阿里云與合作伙伴正不斷幫助中西部地區改善“云上數字鴻溝”,縮小與東南沿海的數字經濟差距,同時打開一片潛力十足的發展市場。
經過了20余年發展,今天的云計算早已超越云計算誕生時的IaaS+PaaS+SaaS這一狹義范疇,逐步成為影響企業核心業務效率的生產要素。
雙11前夕,一份IDC報告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根據IDC《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 2024H1&Q2》報告數據,2024年上半年,我國IaaS+PaaS市場同比增長12.2%,其中PaaS市場表現尤為突出,其同比增速高達21.9%。
行業內一般將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云產品歸入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臺即服務)則包含了開發工具、數據庫、數據分析等,是企業IT架構的核心支撐層,PaaS市場增長往往意味著企業對敏捷開發和數據處理需求在快速增長。
這組數據深刻反映了當下中國大中小企業逐步邁入數字化轉型的深水區。全棧上云逐漸成為主流,大量技術創新、業務升級、數據管理優化、運行效率提升都誕生在云上。
對于擁有大型技術團隊的大企業而言,用好PaaS產品并非難事;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想要用好PaaS,勢必需要獲得像乘云至達、云管家、云帆長揚、創云這樣的企業提供從銷售到服務全鏈路的幫助,從而方便地享受PaaS產品的超高靈活性、擴展性和性價比,支撐快速發展的業務創新。
AI時代,大模型應用成為推動中小企業創新與提效的最有想象力的工具,與此同時,“AI焦慮”撲面而來,如何應用、如何部署也成為中小企業的巨大困惑。阿里云合作伙伴們幫助中小企業分析業務需求,定位關鍵場景,結合通義靈碼、通義曉蜜、通義聽悟等大模型產品能力,大幅降低開發應用門檻。
反觀阿里云,其商業模式決定了需將分銷合作伙伴作為核心組成部分。作為一家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阿里云自身堅持產品技術的突破,必然需要合作伙伴成為阿里云銷售、服務能力的延伸,組成商業化的關鍵一環。
阿里云相關負責人向36氪透露,為幫助合作伙伴提升能力,2025財年上半年(自然年2024年4月-2024年9月)已為分銷伙伴開設了200余門課程,向15000名伙伴員工提供了產品技術、渠道銷售、技術服務等方向的專業培訓,合作伙伴認證證書數量同比增長超20%。根據阿里云提供的數據,跟隨阿里云賦能計劃積極建設技術服務能力、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的伙伴業績增速顯著高于伙伴平均增速,“雙11”更成為合作伙伴渠道銷售能力、技術服務能力的絕佳“練兵場”,也成為凝結士氣的一次大型“團建”。
圖:阿里云合作伙伴在杭州云谷的雙11“作戰室”里
這些上陣有武器、打仗有底氣的合作伙伴活躍在廣闊的中國市場上,和阿里云一起推動著中小企業從信息化到數字化、智能化的每一次浪潮,見證著中小企業為業務效率提速的每次努力,創造著中小企業絲滑的用云體驗,并協力將AI推入現實世界。
圖:2024年11月,阿里云在重慶、青島、武漢、福州、鄭州等地攜手伙伴致敬客戶
像“星環云協助三輪車制造企業用通義曉蜜出海”、“云帆長揚為智能門鎖企業引入智能編碼助手”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隨著技術普惠,這些曾被視為技術應用典范的案例,已成為遍布大江南北的“習以為常”。
“雙11”曾是一場商業與技術的偉力創造的“奇觀”。對于to B 圈而言,云的前沿技術創新曾在每年“雙11”被集中驗證,各行各業商家基于云計算的極致彈性攀上業務巔峰,每寸數據價值在這一天被充分挖掘,新的消費體驗在“雙11”被一一實現。
但對于一家在全球已擁有29個公共云地域、87個可用區,服務全球數百萬付費客戶、并將“計算,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奉為圭臬的云計算企業而言,無需刻意“出鞘”,“亮劍”也不再必然,只有當雙11被習以為常,下一個奇跡才會誕生。
就在這個2024“雙11”的夜晚,作戰室監控大屏上涌動的數字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它們如同一股洪流,向中國的每一個城市奔涌而去。而下一個奇跡,正孕育在阿里云和它的朋友們席卷而來的新一輪智能化浪潮之中。
【完】
本文轉載自36氪。
在國家全力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一個覆蓋3億潛在消費人群、年關聯GDP規模超31.7萬億元...
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風云變幻、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多以及安全挑戰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CS Global P...
此次IPO項目全球發行約6058.2萬股,招股價為每股10.1港元,預計凈集資額最高約6.12億港元...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