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信瀚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賭王家族,澳門的象征,其名下不止是博彩的輝煌,更是財富與權勢的傳奇。然而,在這樣一個顯赫家族的背景下,“賭王”何鴻燊之子何猷君,卻毅然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沒有遵循既定劇本中的豪門接班人角色,而是另辟蹊徑,拒絕家族庇護,只身闖蕩,投身于電競這一前沿陣地。從賭王之子,到電競界的領軍人物,在“賭王家族”的光環下,何猷君的每一步都顯得尤為引人注目。而今,他正通過星競威武集團(NIP Group)的美股IPO,力圖超越“賭王之子”的標簽。若IPO成功,星競威武集團將開創歷史,成為電競行業的資本市場首秀,“中國電競第一股”的美譽將實至名歸。何猷君的每一步,似乎都在證明,自己不只是“賭王之子”。對于沖刺納斯達克而言,這不僅是他個人夢想的實現,更是對外界質疑的有力回擊。作為“賭王”何鴻燊之子,他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資源和起點。按常理,他本可以選擇一條更為平坦的道路,接管家族龐大的商業帝國,或是輕松踏入金融界,享受父輩積累的榮耀。但何猷君選擇了一條更為崎嶇的道路——電競,這個曾經被視為“玩物喪志”的領域。出生在賭王家族,何猷君的血液里,自然流淌著不屈的商業基因。從小在商業策略和風險管理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他對數字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和理解。從小耳濡目染,他對數字、策略、風險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從麻省理工的學霸,到澳門電競總會會長,再到即將敲響納斯達克鐘聲的電競掌門人,何猷君的每一步都顯得堅定而充滿自信。2018年,當何猷君以CMO身份帶領創夢天地上市,成為港交所最年輕的敲鐘者時,這只是他電競逐夢旅程的序曲。創立V5電子競技俱樂部,對于何猷君而言,是興趣與理想的雙重驅動。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重重挑戰,從融資的艱難,到LPL春季賽的慘敗,每一步都充滿不易。特別是2020年,V5在LPL春季賽中0勝16負的戰績,讓嘲笑和質疑聲四起。但何猷君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他通過產業整合,專業分工來提升電競俱樂部競爭力的決心。而星競威武集團的誕生,更像是何猷君將對電競的熱愛與商業洞察力合二為一的杰作。從V5電子競技俱樂部的成立,到與eStar、NIP的合并,每一步都踩準了電競行業爆發的節點,讓星競威武集團一躍成為全球性綜合數字體育集團。這樣的成就遠遠超越了“富二代”這個標簽所能承載的意義。何猷君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即使出身豪門,也能在新興領域中闖出一片天地,成就一段屬于自己的傳奇。他的故事,是對傳統豪門繼承路徑的一種突破,也是對“富二代””標簽的重新定義。而今,它已悄然轉身,成為資本追逐的新寵,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并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全球現象。何猷君的星競威武集團,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迅速崛起,成為電競產業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電競產業的早期,如同一片未被開墾的荒地,充滿了無限可能。玩家們的純粹熱情、技術的持續革新、以及資本的謹慎試水,共同催生了這一行業的野蠻生長。互聯網的普及和游戲技術的進步,為電競的普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電競逐漸從小眾走向大眾,從邊緣走向主流。全球數以億計的觀眾,通過網絡直播觀看比賽,電競選手逐漸成為新一代的體育明星。隨著電子競技逐漸成為全球范圍內的文化現象,其商業價值和影響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電競賽事的觀賽人數,已經可以媲美傳統體育賽事,品牌贊助、廣告收入、版權出售等商業模式的成熟,讓電競產業的商業變現能力日益增強。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星競威武集團在何猷君的帶領下,不斷吸引資本的關注,通過一系列戰略投資和并購,實現了規模的快速擴張。集團不僅擁有知名的電競俱樂部,還涉足電競賽事運營、人才經紀、電競教育、數字娛樂等多個領域,構建了一個多元化的業務矩陣。這種“電競+”的戰略,不僅拓寬了收入來源,更加強了電競產業內部的協同效應,為行業樹立了標桿。同時,星競威武集團的崛起,也映射出電競產業正逐漸獲得官方認可與支持。武漢國資的加入,不僅為集團提供了堅實的資本后盾,更標志著地方層面對于電競產業價值的認可,以及對電競與城市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積極態度。地方層面的扶持,加速了電競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了電競與旅游、教育、娛樂等產業的深度融合,讓電競不只是比賽,更成為城市活力的新名片。電競,這個曾經的邊緣玩家,如今已華麗變身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只是年輕人的娛樂新寵,更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影響著他們的消費習慣,甚至思考方式。在星輝璀璨的IPO光芒背后,星競威武集團亦面臨重重挑戰。從賭王之子到電競先鋒,繁華之下,虧損的陰影也不容忽視。星競威武的財務報表,揭示了電競行業的現實:收入增長與虧損加劇并存,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備受質疑。盡管其凈收入在2023年達到了8370萬美元,較前一年度有所增長,但同時,其凈虧損也從2022年的630萬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1330萬美元。這背后的原因,既有電競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的成本上升,也反映了電競企業在追求規模化擴張過程中必須面對的盈利難題。電競作為新興產業,其商業模式尚在探索與優化之中。一方面,高昂的選手薪資、賽事運營成本、營銷費用等,猶如懸掛在電競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對財務狀況造成巨大壓力。另一方面,電競的變現途徑相對有限,主要依賴于贊助、賽事獎金、直播版權和周邊商品銷售等,而這些收入來源的穩定性及增長性,均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星競威武集團在“電競+”模式上的積極探索,如人才經紀、電競教育、IP授權等多元化業務,是其試圖打破單一盈利模式,尋找新增長點的嘗試。但這些新興業務板塊往往需要較長的培育期和較高的前期投入,短期內難以轉化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反而可能加重財務負擔,延長虧損周期。此外,電競行業的發展,還面臨著監管環境變化、用戶偏好轉移、技術迭代加速等外部不確定性因素。例如,線上活動的減少,間接影響電競賽事的在線觀看量和廣告收益。再如,游戲版權、選手轉會等環節的法律風險,也是電競公司必須面對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星競威武集團的虧損陰影,實際上也是整個電競行業在快速發展中普遍面臨的痛點。對于星競威武而言,繁榮風光背后,是持續燒錢的現實。如何在快速擴張的同時控制成本,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盈利模式,是其上市后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在這場資本賭局中,何猷君和他的星競威武集團的未來抉擇,將直接影響電競行業的走向。何猷君能否在電競的下半場,將星競威武集團帶入持續盈利的軌道,讓“中國電競第一股”不只是一個頭銜,而是真正成為電競行業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