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節期間,大洋彼岸掀起一股圍繞“Sora大模型”的AI風口。
再募7000億,孫正義“封神”
作者 | 老高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春節期間,大洋彼岸掀起一股圍繞“Sora大模型”的AI風口。
有媒體分析稱,“Sora大模型影響下,脫實向虛的內容創作生態會迎來高潮,并刺激一大批概念、產業鏈形成。”也就是說,2月19號國內交易日開啟,AI概念股可能要暴富了。
由于美股不受春節假期限制,先吃到一波福利,促使“Sora大模型”及AI背后“永遠的撈家”英偉達股價走高,市值達到1.79萬億美元,讓美股在全球資本面前又瘋了一把。
如果不出意外,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估計是今年全球科技最得意的人。
去年,靠著ChatGPT、AI、AIGC爆火的黃仁勛,很得意。畢竟,OpenAI不管搞出什么新動作,說到底還是給“賣鏟人”打工。“CPU芯片的強度,往往決定著AI的限度。”但意外終究來了,一個曾被全球資本、科技最不看好的人,站了出來,要挑戰英偉達的權威。
他帶來了一個代號“伊邪那岐”的超級計劃,全球科技為之癲狂。
一
這個他,就是昔日投資馬云轟動全球的日本首富、軟銀創始人孫正義。
說起孫正義,投資江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就是這么一個投資大拿卻被全球“黑天鵝”霉運反復糾纏、摩擦。至少過去幾年,關于孫正義的一切都很難離開“負面”,他從投資教父變成了“教負”,釀成了全球風投史上最大窟窿,也差點把軟銀拽入萬劫不復。
2022年,孫正義的霉運直沖九霄,旗下軟銀愿景基金慘敗,虧掉超390億美元,投出的近500家公司,暴跌收場。逼得孫正義彎腰鞠躬,要以“退隱”的方式,告別風投生涯。
正是那一年,孫正義制定了“晚年規劃”,實現了投資人到創業者的再次身份切換,全力奔赴芯片事業。孫正義“以退為進”、避開全球資本鋒芒的策略,被外界“火上澆油”。
沒人敢相信,踩上互聯網時代列車的孫正義,能把芯片搞起來。也沒人愿意相信,一個常年玩轉資本的“資本家”會去做芯片。更多觀點認為,“除了ARM,孫正義無牌可翻。”
因為買下ARM,孫正義一度淪為全球資本笑柄。
2016年,風投事業蒸蒸日上的孫正義做出了連軟銀都沒看懂的驚人決定,豪拋310億美元拿下英國芯片巨頭ARM。這筆投資很快引來了全球各大機構的不看好,普遍覺得,孫正義“飄了”。一些媒體甚至斷言,“冒險涉足芯片收購,會成為孫正義投資的最大敗筆。”
不得不說,剛買下ARM時,孫正義沒有從“資本家”的思維里走出來,收購ARM無非是想包裝一下賣個好價錢。按著孫正義的設想,先雪藏起來,再出手價格肯定翻倍。
孫正義的設想不錯,他當年投資雅虎、阿里巴巴基本上就是按著如此設想玩的,周期機遇一到,轉手錢就來。可惜,孫正義千算萬算忽視了全球突如其來的“黑天鵝”風暴。
面對深陷虧損泥潭不能自拔的軟銀,孫正義忍痛以600多億美元出手ARM,無人接盤,他又被迫降價到400億美元等著英偉達黃仁勛來買,以促成全球最大規模芯片并購案。
結果交易失敗了。原因之一是,各國監管機構均未批準,避免“寡頭”局面。還有一種坊間說法,“英偉達感覺400億美元不便宜,東拉西扯、來回砍價,錯過了最佳交易時間。”
媒體習慣跟風倒,一頓呼扇下,孫正義背上了一樁全球最大規模并購失敗案。
二
外界批評孫正義投資失利,他悄悄鉆研AI。
無人接盤ARM,后者就只有一條路可走,美股IPO。
孫正義雖然是個芯片外行,但他擁有過人的前瞻性與學習能力,軟銀愿景基金虧錢,卻連接著全球幾百家知名企業、上市公司、獨角獸的團隊和資源。這亦是VC/PE行業獨特的魅力,“當你想做一件事或孵化一家企業,VC/PE最不缺的就是人脈,搭建團隊的速度。”
起初,孫正義的想法是賣掉ARM,“黑天鵝”的霉運,迫使他必須改變。于是他在2022年制定的“晚年規劃”里要求自己,“改變資本家心態,全力扶持ARM活下去。”
“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這是孫正義19歲定下的“人生信條”。而他第一個身份是創業者,非投資人。90年代,孫正義就帶領軟銀成功IPO并斬獲10億美元身價。他的風投生涯設想則是受美國資本以小博大啟發,“美國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依賴,車輪滾動的資本。”
所以,孫正義告別風投生涯,下了很大決心。哪怕外界把各種屎盆子仍扣在孫正義頭上,他也表現的無所謂,說明他還是全球資本的焦點之一。拋開輿論,孫正義究竟在干什么?
這里就要提及ARM了。該公司產自英國,擁有長達30多年的發展史,身處CPU消費電子第一梯隊,與英特爾、AMD互為競品、友商。客戶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全球科技巨頭,“上到手機、電腦、平板等消費電子,下到機器人等工業設備,均難以繞開ARM芯片架構。”
就連競品英特爾也離不開ARM架構,導致它們要與其維持相愛相殺的關系。在消費電子細分的手機領域,ARM則掌握著“絕對”話語權,芯片架構覆蓋了全球超99%的手機。消費電子中手機的需求量又是排第一位,由此ARM在全球科技界、芯片領域地位出眾。
孫正義買下ARM后,橫向延伸。他把目標鎖定在英偉達擅長的AI芯片方向,里面會有一些復雜的情感因素,孫正義看到本該成為客戶的黃仁勛踩準AI風口,大賺特賺。
自2022年10月以來,伴隨AI浪潮席卷全球,英偉達股價漲超500%,給了孫正義想在AI芯片分一杯羹的勇氣,他在去年軟銀財年會議上強調,要竭盡所能攻占AI市場。
ARM率先把目標放在了鏈接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自動駕駛,打出了MCU、控制器、視覺、ADAS到AV的組合拳,同時依托手機市場長期建立的壁壘優勢,向關聯AI應用滲透。這倒十分契合孫正義的策略,“在擅長的領域,蠶食對手。”借助這波操作,孫正義今年扭轉了口碑。
三
春節期間,孫正義時隔多年第一次得到媒體優待。
媒體對孫正義的贊賞更是超越了去年ARM登陸美股IPO。彼時,外界的觀點多少有些“走狗屎運”的調侃之意,“孫正義終于熬出來一個芯片IPO”。今年,卻一反常態了。
為何一反常態?孫正義打贏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他提前布局AI,有決心,有技術含量,關鍵,他沒有被輿論誤導,困難中堅強爬起來,是現實版的“真·小強”,精神可嘉。
另一方面,AI芯片大熱的今天,沒人真的希望英偉達成為“寡頭”,市場需要攪局者。更關鍵的是,用實力說話。根據ARM此前發布的財報顯示,其2024財年第三財季營收和運營利潤實現雙增長,兩項數字分別為8.24億美元、3.38億美元,均超出分析師給出的預期值。
這兩項數字很快拉動了ARM的股價,連續多日暴漲,市值突破1680億美元,即便又回落到1319億美元,也擋不住分析師、媒體對ARM的認可。要知道去年9月份,ARM美股IPO首日市值652億美元,不到半年,ARM就市值翻倍了,孫正義指揮有方,功不可沒。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孫正義持有軟銀約30%股份,軟銀持有ARM約90%股份。若按310億美元并購投入計算,軟銀賬面回報超900億美元,橫掃軟銀愿景基金虧掉390億美元的恥辱。
這么看,孫正義確實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他沒有滿足,正醞釀著新規劃。
“退的時候毅然決然,進的時候乘勝追擊。”愛讀中國名著《孫子兵法》的孫正義,巧妙的把書里的“策略”與“商業法門”結合,他曾總結,“商戰要運用優勢擊敗一切。”
迎接AI再爆發的今年,孫正義透露出了更大野心,募資1000億美元(超7000億元人民幣)創建AI芯片公司。就在剛剛,他將“偉大神圣”的超級計劃,代號“伊邪那岐”。
伊邪那岐,是日本神話中的父神,類似歐洲神話里的宙斯,統領諸神。孫正義把馬上創建的芯片公司代號“伊邪那岐”,預示著他現階段理想,“超越英偉達,一統全球AI芯片”。
另據知情人士了解,“伊邪那岐”進入了籌備階段,募資1000億美元中,孫正義計劃投入300億美元作為基石資本,另外700億美元大概率從軟銀愿景基金股東中東皇室處募集,“中東皇室已對孫正義重拾信心”。“伊邪那岐”要是成功,將會誕生全球AI最大募資。
一個剛成立的公司就攜帶1000億美元,放眼全球科技恐怕也找不到相似案例,估值要捅破天際,英偉達也會為“新生兒”瘋狂顫抖。當然,“伊邪那岐”能否成功還要畫個問號。
只不過,孫正義總會帶來不可思議,常規那句,“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放到孫正義身上成了,“以為他樓塌了,他卻接著起高樓,繼續宴賓客。”當初設立1000億美元軟銀愿景基金,很多人說孫正義做夢,結果成功了,全球豪門想哭現在笑了。
請記住幾百年來的商業真理,資本永不眠。
Nullmax 依托獨有的平臺化技術架構,實現了 MaxDrive 方案對國內外主流芯片平臺及不同類...
年報顯示,2024年,視源股份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24.01億元,同比增長11%,歸母凈利潤9.71億...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餐飲行業,這個與國計民生緊密相連的領域,承載著人間的百種滋味味,成為餐飲從業...
在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百年英倫定制汽車品牌克慕勒(Kmuller)攜全球旗艦力作——...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