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全球VC/PE正經歷新一輪變化。
2024年,全球VC/PE正經歷新一輪變化。
作者 | 老高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2024年,全球VC/PE正經歷新一輪變化。
國外,出現了一個“GP賣身GP”的案例。全球規模最大資產管理集團貝萊德宣布,同意以約125億美元對價并購資產管理規模超1000億美元的知名PE機構GIP,促成VC/PE最大并購案。而在國內,變化更是超乎想象,頂流VC/PE開始抱團當LP,還殺向了產業資本。
VC/PE過往不太常見的一幕,已在2024年上演。
一
“頂流VC/PE抱團當LP?不可能,絕對不可能?!?/span>
當作者把問題拋給一位曾在創投服務平臺工作過的朋友時,他第一反映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在他印象里,VC/PE最有脾氣且嘴硬的一句話是,“我們要獨投?!?/span>
的確,過往VC/PE行業很少會出現抱團當LP的情況。即便VC/PE當LP,也是悄無聲息的做。GP“LP化”亦是投資人不太愿意提及的詞匯,仿佛一旦“LP化”投資這事就不專業了。
但最近幾年,LP“GP化”卻是一個流行詞匯。
這個詞的受益群體,來自母基金。一些母基金為了豐富投資、盤活流動性,在原有投GP子基金的基礎上,增設了直投、跟投以及二手份額轉讓。原本母基金直投比重普遍在10%—20%,伴隨LP“GP化”流行,不少活躍在一級市場的母基金將直投調到了50%或以上。
LP“GP化”也曾引起過業內“熱議”。一些觀點認為,“母基金越界了,會與GP子基金產生利益沖突?!辈贿^,這個觀點很快被部分VC/PE投資人否定了,“我們跟母基金協同的很好?!边€有一些觀點覺得,“某些GP能力太差,母基金做直投能給出資人帶來增益。”
當然,LP“GP化”流行得益于母基金市場里出現了幾個領頭案例。2022年,某創投服務平臺的一篇“一家母基金做直投:今年5個IPO要來了”的文章打開母基金直投話匣子。
2017年成立的“母基金新秀”國方資本沖破“束縛”,直投了40多家公司,僅半年時間,他們直投項目里就有5家公司沖刺IPO。如果說,國方資本是話題見證者,那么,另一家知名母基金盛景嘉成則是徹底將LP“GP化”、直投變成了母基金常規投資策略的親歷者。
同年,盛景嘉成創始人合伙人彭志強表示,直投已經是母基金的常規打法。“我們直投主要采取兩大策略,一是母基金優中選優合投策略,母基金投70個GP投資的項目;二是在優勢賽道領投強賦能策略?!卑粗鴮>呗裕?/span>盛景嘉成當時在直投就累計收獲了12個IPO。
直投有成效,LP“GP化”被接受,母基金成了2023年企業背后的“長期資本”。
二
LP“GP化”,GP沒“LP化”。
頭部VC/PE倒是嘗試過母基金,比如VC里的紅杉中國,PE里的海通開元。2023年,海通開元在PE圈發力,設立了多支母基金,但這僅是部分頭部VC/PE投資邊界的擴充。
相較于GP“LP化”,VC/PE對“招商”情有獨鐘。有些機構直接把“招商”當作一大KPI要務,在美元基金退潮的背景下,要盡快從地方引導基金、母基金手中分走“彈藥”。
所以,各大創投服務平臺做2023年“年終總結”時,提到的最多一句話是,“VC/PE扛起了地方招商大旗?!?/span>所謂“招商”有兩層含義,一是VC/PE幫地方推薦手里的好項目,促成招商引資;二是好項目引過去了,再把地方引導基金、母基金的資金招到VC/PE手里。
此番“招商”操作同樣被看作是2023年VC/PE生態的一大變化,以前VC/PE負責伸手要錢,現在要先送項目,才有機會要到錢。注意是有機會,VC/PE送項目,對面還不一定會收。
這使得2024年初,有投資人朋友圈寫下感慨,“如今不光卷項目,也卷投資人?!?/span>一位創業者評論了投資人的感慨,“項目卷了這么多年,終于輪到卷投資人了,優勝略汰?!?/span>
實際上,VC/PE去“招商”會產生兩個新話題,第一地方引導基金、母基金,怎么可能讓VC/PE雨露均沾?第二LP“GP化”,資金分流,母基金能給VC/PE提供多少“彈藥”?
于是,2024年1月中下旬,VC/PE很快迎來了新變化。國外,美元基金退潮打破了VC/PE“基業長青”的邏輯,資產管理規模超1000億美元的GIP賣給了同行貝萊德,“GP吞并GP”一代知名PE退出歷史;國內,頂流VC/PE玩出新花樣,抱團做LP投向產業資本。
事情是這樣的,天眼查APP顯示,近日一家名為“新余共濟”的新機構成立,執行事務合伙人為上海太美星輝。“新余共濟”背后竟然有10多家機構參與,其中不乏高瓴創投、云鋒基金、軟銀中國、五源資本、凱風創投、常春藤資本等頂流VC/PE。除了VC/PE聯手出資,產業資本騰訊投資也在名單里,頂流VC/PE正抱團當LP并拉著產業資本搞產業投資。
看到此信息,有震撼有疑問,“頂流VC/PE彈藥不多了?”、“產業資本要賺錢了?”、“單打獨斗不可取,抱團取暖是正途?”VC/PE抱團取暖算不上新詞,抱團當LP就有點意思。
三
那么,“新余共濟”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新機構?
據了解,“新余共濟”的執行事務合伙人是上海太美星輝,上海太美星輝的母公司是“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運營平臺”太美醫療。該公司2013年成立,曾在2020年沖刺科創板。
遺憾的是,2023年,太美醫療IPO被否。要是這么看,太美醫療不是上市公司,IPO還被否了,公司經營情況肯定不能用“理想”形容。根據太美醫療前面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62億元、-4.99億元、-4.79億元、-2.20億元。
太美醫療,壓力山大。如此虧損,頂流VC/PE竟奮不顧身抱團當LP?回看該公司的歷史,比較有趣。2014年—2020年,太美醫療作為資本寵兒拿到了8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投資、高瓴創投、五源資本、軟銀中國、凱風創投、常春藤資本等??吹酱颂幨欠裱凼??
上面那些抱團當LP投給“新余共濟”的VC/PE、產業資本,也是“新余共濟”執行事務合伙人上海太美星輝母公司太美醫療的股東及投資方。錢轉了一圈,又轉回來了。
雖然各家機構沒解釋“乾坤大轉移”。但毫無疑問,2024年的VC/PE生態又變了。
“頂流VC/PE流動性吃緊,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span>必須要用抱團的方式,投資產業資本,順便來產業尋求賺錢與退出之路。但千萬別認為,VC/PE抱團當LP投向產業會是個例。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僅有299家公司IPO上會、279家公司過會,較2022年全年的558家公司IPO上會、526家公司過會的數量,大幅下降。若結合終止公司數量來看,不考慮過會但未注冊成功的其它條件下,2023年A股IPO真實過會率可能不到50%。
試想一下,大量公司到了IPO臨門一腳,縮了回去。
這些公司背后的VC/PE、產業資本會有多大壓力?或許就是在“募資寒、投資貴、招商累、退出難?!彼姆N因素疊加下,疊出了2024年VC/PE的新一輪變化,“快來抱團吧”。
2021年4月20日-21日,由投資家網主辦、灣區數字經濟科技產業發展聯盟、財經銳眼、有時間文化傳播...
在此次盛會中,優創數據(ReSource Pro)憑借其卓越的數字服務和外包解決方案,榮獲了“202...
2024年,是中國股權投資行業的改革與調整之年。這一年,一級市場受到了空前關注。國家多部門強調,“積...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