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對于消費電子來說,是變革與創新交織的一年。
2023年,對于消費電子來說,是變革與創新交織的一年。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大放異彩,AI的觸角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工智能不僅賦予了消費電子產品更為豐富和智能的功能,還拓展了它們的應用范疇,同時也改變了我們與這些設備之間互動的方式。
展望未來,BAI相信中國消費電子行業將持續孕育新的技術突破和應用創新,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產品。我們期待2024年中國消費電子能夠在全球市場繼續領航,乘風破浪!
*摘自BAI資本合伙人趙鵬嵐2023年BAI資本AGM發言
攀升價值鏈上游,中國產業鏈轉型進行時
從產業鏈大國到產業鏈強國,從任勞任怨地代加工到自主研發,中國已形成全球最長、最全的產業鏈。
談到消費電子,避免不了要談供應鏈。中國制造業向價值鏈上游攀升已經是共識,然而這并不是被所謂derisking或decoupling所倒逼的,而是中國早在10年前就主動采取的產業鏈轉型,China Plus One戰略也是歐美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過。因此,勞動密集型產業鏈的外移是中國自發的動作,也是已經實現的結果。
2016年,共享單車補貼大戰興起時,中國很難找到成本200元以下的自行車供應商。這些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不插電”、“沒芯片”的產品,只有5%是在中國生產,很多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鏈已經被有意識地轉移到了越南,又轉移到緬甸或者其他國家。
中國供應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外溢的現象,我們確實看到印度、墨西哥和越南的制造業正在發展。對中國而言,墨西哥是機會,印度是挑戰:對于墨西哥市場,我們可以用中國人自己的方式抓住這一波歷史機遇;印度不可小覷,蘋果手機正同步生產,國產化率也在不斷上升。
但當科技繼續前進,我們談論未來大品類,如機器人、自動化、可穿戴這些全球技術最前沿的方向時,中國也正在涌現領先全球的能力。比如綠的諧波這家機器人廠商會用到的減速器龍頭企業,它自研的DNG柔性軸承性能已經超過了日本巨頭哈默納科,并且成本優勢明顯,毛利率較哈默納科持續高10%。目前綠的諧波已經計劃在墨西哥建廠,擬成為特斯拉在墨西哥超級工廠的重要供應商。
再比如高端微電機領域的“隱形冠軍”鼎智科技,其生產的絲桿步進電機指標逼近,甚至超越全球第一的美國海頓科克,目前公司的線性執行器以16%的市場占有率在全球排名第二,毛利率比普通電機高出20%。
此外還有中國3D視覺感知傳感器領域的龍頭企業奧比中光,市場占有率高達70%。去年9月公司發布的戶外大量程3D相機Gemini,其在遠近距的深度跳動、深度信息一致性,以及深度精度上,與行業標桿英特爾的RealSense相比都有明顯的優勢。
中國消費電子供應鏈韌性十足,引領全球
風云變幻下,中國供應鏈仍然具有強穩定性和高韌性,在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鏈中處于核心地位。
近幾年國際環境風云變幻,可當我們在談論中國供應鏈外溢的時候,世界最領先的兩大消費電子巨頭蘋果和特斯拉,仍然保持了其在中國供應鏈上的穩定性,不降反升。
在蘋果的核心供應商中,中國企業數量在過去幾年一直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2020年峰值在96家,近2年穩定在接近90家左右,整個中國產能部署占比近40%。即將上市的蘋果Vision Pro,其中國供應鏈的占比高達64%,無論如何繞不開中國,沒有別的地方能做。
同樣的,特斯拉在上海建設了超級工廠。目前上海工廠已經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產能,其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這不僅體現了供應鏈的韌性,更凸顯了中國在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
經過這些全球巨頭企業數十年的錘煉,中國消費電子產業鏈不光規模龐大,在廣度和深度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涌現出了很多世界級龍頭企業。
比如在OLED顯示屏領域,中國在全球市場上所占份額從2019年的3%增長到2022年的30%,短短幾年間提升了十倍,頭部企業包括京東方、維信諾等公司;在車載鏡頭領域,舜宇光學占據著全球超過30%的市場份額,而整個中國市場占全球的份額高達67%;在動力電池領域,市占率從19年的42%上升到59%;在激光雷達領域,市占率從3%上升至71%,這里包括我們投資的圖達通,它在量產車載激光雷達領域占到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達到32%。
中國龍頭企業的崛起,推動著產業集群的蓬勃發展。而這種模式具有強大的網絡效應,使中國在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鏈的地位不可撼動。中國消費電子的供應鏈在長三角形成了一個核心區域,涵蓋了白電、精密組件、光學和電源管理等領域。
低端Lowtech的品類諸如白電,全球30%的小家電都由浙江慈溪這個縣級市制造。今年慈溪生產的電動取暖器出口總量增長了55%,主要出口去了歐洲。全球16%的大家電,如空調、電冰箱是在廣東佛山生產。
但中國的技術已經不止于低端電子產品領域的進步,一些擁有關鍵技術的核心零件同樣數據可觀——全球13%的射頻開關產自無錫,全球30%的工業級3D打印傳感器集中在深圳和東莞生產。
再談到中國領跑全球的尖端技術,引領全球手機光學濾波片的水晶光電,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8%。歐菲光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攝像頭模組供應商,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8%。深圳的匯頂科技作為全球領先的手機指紋芯片模組廠商,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4%。
中國市場培養出引領全球的消費電子品牌
龐大的國內市場孕育了一批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這些品牌憑借卓越的產品力和創新力,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引領全球消費電子新潮流,也為中國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中的持續領導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國用自己的市場培養出了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這些品牌都植根于中國,先在中國市場做大,后來又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
2023年華為又在手機市場王者歸來,新產品Mate 60 pro上市3個月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全球新源汽車老大比亞迪2023年出貨量302萬臺,遠超特斯拉185萬臺的出貨量;大疆用一己之力創造了一個新市場,如今占全球無人機市場72%的份額,這是一個幾乎沒有第二名的市場;小米在構建了全球最大IoT平臺,連接設備超過6.5億。
在Kickstarter2022年的消費電子眾籌全球排行榜中,前十名的項目全部都來自中國。上榜產品涵蓋了3D打印、機器人、ARMR等最前沿的消費電子領域,我們投資的VITURE也在其中。
在過去的5年里,中國消費電子相關的專利申請數量迅速增長,截至2022年已達到3萬多項,占全球總專利數的37%。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和安裝量都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2022年安裝量達到29萬臺的新高峰,占全球總安裝量的52%,突破了累計安裝存量150萬臺的歷史紀錄,是整個歐洲的2倍,更是北美的3倍。
中國機器人產量占全球的50%,為歐洲的3倍多,北美的5倍。中國工廠在自動化領域獨占鰲頭,在由達沃斯和麥肯錫共同遴選的現金制造全球示范工場排名中,中國上榜50家智能工廠,占全球上榜智能工廠(132家)的38%,歐洲上榜32家,北美上榜的只有10家。這些數據不僅彰顯了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的雄厚實力,也為中國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中的持續領導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數據來自公開信息
2025年2月24日,匯通達網絡(9878.HK)宣布深入融合DeepSeek的首個AI員工“小匯”...
2025年AI硬件需求有望迎來更大規模放量,相關核心產業鏈上游的顯示面板行業也將獲得更大增長動力,高...
蛇年春晚,張藝謀導演的創意融合舞蹈節目《秧BOT》引發關注,節目由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和演員們聯袂主...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