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忙于自救的威馬汽車,被兜頭潑下一盆冷水。
作者 | 吳雯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忙于自救的威馬汽車,被兜頭潑下一盆冷水。
投資家網獲悉,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發布公告稱,終止一項重大反向收購。這一收購,正是以20.1億美元(當前約147億人民幣)向威馬汽車收購子公司。這意味著,威馬汽車借殼上市港股的美夢泡湯了。
2022年以來,威馬汽車不斷曝出負面消息,包括工廠停產、員工討薪、拖欠供應商貨款等等,甚至連新車研發項目也停滯不前。此后,威馬汽車忙于自救,借殼APOLLO出行尋求港股上市,曾被外界解讀為威馬汽車已經成功續命。
當外界翹首以待時,APOLLO出行突然宣布終止收購,威馬汽車借殼上市的希望暫告破滅。令人意外的是,僅僅一天過后,威馬汽車就宣布牽手美股上市公司開心汽車,開啟美股借殼上市之旅。這一次,威馬汽車能成功上市嗎?
一
一紙公告,讓威馬汽車雪上加霜。
日前,APOLLO出行公告稱,考慮到全球市況動蕩及地緣政治沖突、金融市場氛圍持續不確定及疫情后短期經濟復蘇等其他商業因素,買方、賣方及公司已相互同意訂立終止契據以終止收購協議,因此收購事項及配售事項將不會進行。
今年1月,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發布公告稱,與威馬汽車訂立收購協議,擬以20.23億美元(當前約147億人民幣)收購威馬汽車子公司,通過以每股0.55港元配發288億股的方式進行結算。至此,極度缺錢的威馬汽車明確了其借殼上市融資的路徑。
倘若完成此次收購,威馬汽車將持有APOLLO出行311億股股份,占比達到68.26%。彼時,APOLLO出行市值僅為23億港元,而增發股份接近上市公司股份2倍。這筆反向收購,被視為威馬汽車借殼上市的重要一步。
公開信息顯示,APOLLO出行原名“力世紀”,以經營珠寶及鐘表產品貿易起家,2017年進入電動車行業,主要業務有設計、開發、制造及銷售高性能頂級超跑和豪華智能電動乘用車及提供出行技術解決方案。2022年9月,公司更名APOLLO出行。
在財務方面,APOLLO出行已經虧損多年。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APOLLO出行實現收入1.28億港元,同比減少72.47%;股東應占虧損7740.4萬港元,而上年同期股東應占溢利576.3萬港元,同比由盈轉虧。
實際上,威馬汽車一直都想上市融資。早在2020年9月,威馬汽車曾申報科創板IPO。但隨著科創板IPO政策的收緊,該計劃不了了之。2022年6月,威馬汽車轉戰港股IPO,結果又是無疾而終。在獨立IPO屢屢碰壁后,借殼似乎成了威馬汽車上市唯一的選擇。
有知情人士透露:“該并購計劃可在2-3月內完成。樂觀估計,威馬汽車具有極大可能性在本年二季度完成掛牌。”
借殼上市消息發布后,威馬汽車CEO沈暉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條短視頻,上面配著意味深長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的字樣。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發股份收購的同時,APOLLO出行還披露,將向不少于六位獨立承配人配售71.23億股股份,每股配售價不低于0.55港元,該項配售所得款項總額約為39.18億港元,籌資凈額估計約為35.26億港元。
而所得款項的70%將用于進一步發展威馬汽車的設計、開發、制造及銷售高性能頂級超跑及智能電動乘用車等業務,20%用于穩固電池和芯片等供應鏈體系。
有接近威馬汽車的人士透露,在完成并購上市的同時,威馬汽車將完成品牌與產品戰略升級。威馬汽車將與APOLLO出行共同研發,近期將推出產品發布的X@A量產智能轎跑,預計價格在10萬美元以上。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今年7月,威馬汽車表示,公司依法有序清償債務,并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出海計劃,有望于近期復工復產,恢復正常運營。奈何計劃趕不上變化,APOLLO出行突然宣布終止收購,這意味著威馬汽車借殼上市港股之路折戟。
隨后,威馬汽車在官方微博宣布,自愿終止與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進程。目前威馬汽車仍是APOLLO出行的重要股東,未來將繼續支持APOLLO出行的發展。
二
如今命懸一線的威馬汽車,曾是和“蔚小理”齊名的造車新勢力。
公開資料顯示,威馬汽車成立于2012年5月,創始人沈暉是從傳統汽車行業走出來的大佬級人物,他最知名的事件是助力吉利花費18億美元將沃爾沃收入囊中,并主導了沃爾沃在中國的正式落地與強勢崛起。
經此一戰,沈暉在全球汽車市場名聲大噪。所以,當沈暉決定獨立創業入局新能源造車時,也是備受關注。最直觀的表現是,威馬汽車從誕生之日起,就是資本寵兒,背后集結了一大批實力雄厚的投資團隊,其中包括上汽集團、騰訊投資、百度、紅杉中國等。
據天眼查顯示,自成立以來,威馬汽車累計完成12輪融資,2020年更是完成了號稱造車新勢力史上最大單輪100億人民幣融資。威馬汽車已公布額度的融資規模累計達到350億元,而“蔚小理”上市前融資額均未超過200億元,威馬汽車的融資額在業內屈指可數。
在多輪融資過后,威馬汽車的估值一度高達470億元,成為行業公認的造車獨角獸。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還是業內首個自建工廠造車的新勢力品牌,一度拿下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第二名,賺足了外界眼球。
眾所周知,造車是名副其實的“燒錢游戲”,自建工廠造車更是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威馬汽車的自建工廠雖好,但并沒有足夠的訂單來消化產能,兩個工廠的產能利用率低至約20%,出現產能嚴重過剩的現象。
此外,威馬汽車的技術和產品研發,也沒能及時跟上市場前進的步伐,依靠的更多是初始資本和政策紅利。隨著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入局參戰,威馬汽車逐漸式微。
據威馬汽車此前發布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17.6億元、26.7億元、47.4億元;對應凈虧損分別為41.5億元、50.8億元、82.1億元,虧損額持續增加。短短三年間,威馬汽車累計虧損超17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底,威馬汽車的負債總額達到了406億元;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威馬汽車的賬面剩余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36.78億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沈暉被曝年薪高達12億元,接近公司年收入的三成。而普通員工的底薪卻只有1700元,生計艱難。有網友吐槽稱,威馬汽車是“再苦也不能苦董事長”。
面對輿論聲浪,沈暉在個人微博回應稱,所謂“12億年薪”是股權激勵期權,前提是要實現一系列的目標。但是,在威馬汽車普通員工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背景下,沈暉的說辭似乎缺乏說服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威馬汽車的危機逐漸從內部轉移到外部。在拖欠供應商貨款之外,威馬汽車陸續傳出工廠停工、門店關停、員工討薪、銷售渠道及售后停擺等眾多危機,不少威馬汽車的車主在網上吐槽售后無門。
今年以來,威馬汽車的經營危機加劇。6月,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一度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被限制高消費。8月,威馬汽車旗下公司被申請破產審查,威馬汽車所持該公司的60億股權被凍結。
其實,從威馬汽車的過往經歷來看,公司一直依靠外部融資“輸血”活著。正因如此,缺錢的威馬汽車才會不遺余力謀求上市融資,以期化解當下的經營危機,撐到柳暗花明那一天。
三
實際上,伴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新能源汽車行業開啟了一輪異常殘酷的淘汰賽。各大玩家都使出了渾身解數,試圖繼續留在談判桌上。
具體來看,頭部車企如特斯拉、比亞迪等推出了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傳統車企如上汽、長安等加速向新能源車轉型,“蔚小理”則試圖通過下調售價或尋求外援化險為夷。
當行業“內卷”加劇,缺乏技術支撐或資金實力薄弱的一部分新能源車企,只能被動出局。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拜騰汽車、天際汽車、愛馳汽車、自游家汽車、奇點汽車等傳出降薪、停工、被申請破產等負面消息。
曾經意氣風發的威馬汽車,也成了掙扎求生的一員。在多方自救未果后,借殼APOLLO出行去港股上市融資,成為威馬汽車的當務之急,也被外界視為其存活下去的重要一棋。
可惜事與愿違,APOLLO出行突然宣布終止收購,威馬汽車不得不另謀生路。此時,有媒體報道稱,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已經“人在海外”,其朋友圈更新停留在2022年7月。
令人意外的是,與APOLLO出行官宣分手僅一天,威馬汽車就成功牽手美股上市公司開心汽車,開啟美股借殼上市之旅。
消息面上,開心汽車正式宣布已經和WM Motor Holdings Limited(威馬汽車)簽署了非約束性并購意向書,計劃增發一定數量的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100%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開心汽車成立于2015年,并在2019年5月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中國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二手車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成功上市的二手車經銷商集團。
2020年之前,開心汽車主要從事高端二手車業務。2021年8月,開心汽車成立新能源汽車事業部并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不過,開心汽車的財務情況不容樂觀,公司自2019年以來一直沒有盈利,能否有足夠的資金收購威馬汽車并支撐威馬汽車重獲新生,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威馬汽車迅速牽手開心汽車的舉動十分出人意料,且雙方均未透露收購的具體金額,雙方合作還未成定局。
作為曾經備受追捧的造車獨角獸,威馬汽車的遭遇令人不勝唏噓。在上市道路上一波三折的威馬汽車,這一次能否實現逆風翻盤?我們不妨等等看。
加勒比蓋勒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Caribbean Galaxy Real Estate Corp...
近日,中國領先的數智供應鏈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工業與國內知名緊固件品牌上銳工業達成了戰略簽約,雙方將在...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