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們雖然時不時還被當作紡織股來炒作,但分析它們基本面必須要注意其多元化經營帶來的成敗得失。?
8月初以來,A股連連下挫,給人一種越來越難玩的感覺。
受某些貨幣之間價格波動的影響,紡織股成了當下A股為數不多的略顯強勢的板塊。
比如,8月16日、17日,中銀絨業、美爾雅均走出連續兩個漲停板。
本幣對外幣價格下跌,利好出口,而紡織是出口大戶,因此紡織股的上漲炒的就是這個邏輯。
中銀絨業、美爾雅,目前市值分別為86億、24億,之前又是長期下跌,因此基本能判斷出是游資在借機炒作。
轉型新能源,中銀絨業股價大起大落
如果仔細分析中銀絨業、美爾雅這兩家公司,我們就會發現,紡織類公司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轉型。多元化經營。
先來看中銀絨業。
中銀絨業(000982.SZ)曾是寧夏紡織行業十強企業,在2019年經歷了“破產重組”之后,目前名字雖然還披著紡織的外衣,但主業早已經大幅傾向新能源。
這從公司的主營構成和產品分類中能明顯看出來。2022年,中銀絨業83%以上的收入都來自新能源,紡織行業收入占比不到18%。具體到單一業務上來看,磷酸鐵鋰占公司收入的比重高達三分之二。
從毛利率可以看出,紡織業務賺錢太難,毛利率僅為2.9%。這要是趕上原材料價格的變動,這點可憐的毛利率可能就要歸零了。
主營變成磷酸鐵鋰業務之后,中銀絨業股價在2021年鋰電池的大牛市之年也出現了暴漲,當年上漲約220%。
不過去年,公司股價又暴跌了近50%,大起大落特征明顯。
紡織業務根本沒什么想象力,但轉型鋰電之后就不一樣了,那想象空間可就大了。
“被蹭上”各種概念,轉型之路并不順利
看互動平臺上投資者五花八門的提問,恨不得給中銀絨業安上一萬個概念題材。
有投資者問:中銀絨業是否報名參與了馬爾康市加達鋰礦探礦權的拍賣?
這似乎是想給其安上鋰礦概念,結果中銀絨業8月11日予以否認。
有投資者問:公司控股子公司經常從事石墨的深加工,公司有沒有向石墨稀提取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公司高層會重視新型材料的開發嗎?
問石墨烯的事,這顯然是想讓公司有新材料概念。中銀絨業8月11日回復稱,公司暫不涉及石墨烯提取業務。
有投資者問:電纜外護套石墨層,具有很強的防腐蝕保護。國網天津電纜公司完成國內首次石墨注入式高壓電纜緩沖層修復技術應用!請問子公司河南萬貫特種石墨產品是否在超導電纜中有所應用?
常溫超導是最近股市大熱的一個題材概念,龍頭股國纜檢測僅用5天時間股價就翻了一倍。這位投資者的問題中,既有“國”字,也有“纜”字,想讓中銀絨業蹭上常溫超導熱點的意圖是不是太明顯了?
中銀絨業8月3日回復,旗下的萬貫實業確實有生產石墨的能力,但不知道客戶是否將公司生產的石墨產品用在超導電纜中。
這里要說一下,2022年12月,中銀絨業收購了生產碳素及石墨烯的河南萬貫實業70%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這也成為互動平臺上一些人不斷拿石墨烯跟常溫超導往中銀絨業上面套的原因。
石墨烯概念,是2014-2015年那波大牛市時期炒作的熱門概念,這幾年早已經無人問津,而這次A股里對于常溫超導的炒作,也沒延展到石墨烯上。
所以有些投資者問這種問題,問了也是白問。
中銀絨業在這兩年股價長期低迷,除了磷酸鐵鋰的風口已過之外,跟業績也有關系。2022年,中銀絨業凈利潤1028萬元,同比減少74.86%。
除了業績大幅下滑之外,還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詬病其鑫銳恒8萬噸磷酸鐵鋰項目進展緩慢,中銀絨業只是表示目前還不具備開工條件。
四川鑫銳恒鋰能科技是中銀絨業2021年底就收購的,計劃投資20億元,但目前快兩年了還沒有開工建設,因此受到了投資者的詬病。
可以看出,中銀絨業的轉型之路并不順利。
賣掉王牌業務,美爾雅多元化受挫
另一家知名服裝品牌美爾雅(600107.SH),早已經不是單純的紡織類公司,它在多元化經營的道路上走的比中銀絨業更早也更遠。
2020年,美爾雅布局醫療零售行業,耗資2.3億收購了甘肅眾友旗下的藥品連鎖零售企業青海惠嘉,并與甘肅眾友簽訂業績承諾及補償條款。
不過在之后的兩年,甘肅眾友業績沒有達到承諾的標準。按照條款,甘肅眾友應該給美爾雅補償款,但2022年4月直接以經營困難為由破產了,所以美爾雅根本沒收到這個補償款!
其實,這些年美爾雅轉型最有名的投資并不是開藥店,而是開期貨公司。
美爾雅期貨是華中地區最大的期貨公司之一,也是美爾雅的控股子公司。
之前,美爾雅是其第一大股東,湖北正涵投資是其第二大股東。
期貨業務長期以來是美爾雅的標簽,但美爾雅如今要把期貨賣掉了。
早在2022年,美爾雅就發布消息,擬將持有的美爾雅期貨45.08%的股權協議轉讓給湖北正涵投資,轉讓價款為3.18億元。
如果交易完成,正涵投資將成為美爾雅期貨持股75.06%的控股股東。
今年6月28日,美爾雅發布重大資產出售進展公告,稱根據與正涵投資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相關約定,已收到美爾雅期貨股權轉讓款的80%,即人民幣25424萬元。
美爾雅為何把旗下的期貨公司給賣掉?
答案是:業績不行了。
美爾雅期貨一直是美爾雅的王牌業務板塊。在2020和2021年,美爾雅期貨營收分別為2.83億元、5.2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668.47萬元、9159.12萬元,給美爾雅貢獻了重要業績。
但從2022年開始,美爾雅期貨的業績就不行了,當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僅為127.46萬元,利潤率更是僅為可憐的0.94%。
于是當年9月,美爾雅在重大資產出售報告書(草案)中直接說,美爾雅期貨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公司難以支持美爾雅期貨應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而賣掉其股權有利于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改善財務結構,提升現金流水平等等。
總之,賣了好處多多。
其實,美爾雅的服裝主業在這幾年也面臨市場需求不振的問題。以前是期貨業務能給整個公司輸血,現在期貨方面經營的也不行了,服裝業務自然也難以給期貨業務輸血,于是干脆賣掉。
前段時間,美爾雅發布的業績預告也不容樂觀:預計2023年半年度凈利潤為-2250萬元至-15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
可以看出,美爾雅目前服裝主業面臨困境,多元化投資的各種項目也是虧的虧,賣的賣。
無論是中銀絨業還是美爾雅,這種原本主營紡織服裝的公司,在轉型后遇到了各種水土不服的問題,交的學費也不少。它們雖然時不時還被當作紡織股來炒作,但分析它們基本面必須要注意其多元化經營帶來的成敗得失。
日前,成都市貝瑞和康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貝瑞基因”,股票代碼:000710)發布2024年度...
3月12日晚間藍思科技發布公告,宣布第五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交...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