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尤其是在前些年疫情的局勢下,醫藥電商業務飛速增長,僅2022年上半年中國網上藥店終端藥品銷售規模就突破了230億元,處方藥銷售成為主流,也成為藥品銷售各方首要分食的市場。
近年來,尤其是在前些年疫情的局勢下,醫藥電商業務飛速增長,僅2022年上半年中國網上藥店終端藥品銷售規模就突破了230億元,處方藥銷售成為主流,也成為藥品銷售各方首要分食的市場。根據米內網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網上藥店終端藥品銷售規模呈現出明顯增的長。2019年的銷售規模還在100多億,2021年已擴容至300多億,到2022上半年這一數據就已突破230億元。其中,處方藥逐漸成長為大頭,由2019年的54.6%上升至2021年的65.4%。
日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二批藥品網絡銷售典型案例,分別為淘寶入駐商家無證經營藥品案、京東商城入駐商家未從合法渠道購進藥品案、阿里巴巴入駐商家無證經營藥品案、拼多多商城入駐商家銷售禁售藥品案,引發了對網售藥品的新一輪討論。由于用藥問題關乎民生大計,人們對網售藥品的安全性十分敏感。近日也有一些對部分藥品正品率的曝光,影響到了人們對網售藥品安全性的判斷。
藥品安全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不容絲毫馬虎。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年度數據(2022年)》,2022年,國家藥品抽檢批次合格率為99.37%,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合格率。其中不合格批次按藥品類別來看,化學藥品批次不合格率為0.16%、中成藥批次不合格率為0.65%、中藥飲片批次不合格率為3.22%、生物制品批次不合格率0%、藥品包裝材料批次不合格率為1.09%、藥用輔料批次不合格率為0.82%。從抽檢環節來看,生產環節抽檢批次不合格率為0.42%、經營環節抽檢批次不合格率為0.68%,使用環節抽檢批次不合格率為0.82%。
在網售藥品領域,對于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來說,要從源頭加強網上藥店資質審核和銷售行為監管,從平臺掛出的藥品銷售清單,到先醫后方、先方后藥的診療次序,再到藥品包裹查驗、物流過程監管、藥品質量投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消費糾紛處置等,都需要按照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原則,形成閉環監管。同時,藥品網絡銷售企業、第三方平臺要把藥品安全放在首位,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行業自律。通過全過程、全方位監管,切實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從目前主流的買藥平臺來看,例如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美團買藥、餓了么買藥、藥房網商城等醫藥電商平臺,無論是自營還是商家入駐,平臺都有一套詳細的流程,對商家資質、上架種類、藥品溯源等有著嚴格的監控管理。以藥房網商城為例,入駐店家即銷售方可以通過該平臺的SaaS服務實現藥廠源頭直采,使得藥店網售藥品實現全程追溯,以此來杜絕來源不明的藥品流通。與此同時,藥房網商城與京東、順豐達成了物流合作,從而保證了藥品到達消費者之前“最后一公里”的安全性。
隨著第三方處方流轉專業平臺的搭建和醫保支付的對接,醫藥電商企業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網上購藥有很多優勢,也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便捷。但如何選品種、選渠道,如何推廣、運營,以及如何做好網絡價格維護,成為諸多藥企面臨的現實困難。而對藥品銷售的第三方平臺而言,維護藥品安全以及消費者的利益是第一要義,落實好審核管理責任、對平臺內經營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加強檢查監控、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風險,是平臺始終應擔負的責任。
未來,帶量采購等政策持續推進,將加速藥品處方進一步外流,醫藥渠道會隨著“互聯網+”而進一步改變,醫藥互聯網生態圈將逐步形成,發展前景廣闊。在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各方也需正視出現的問題。比如第三方平臺企業要統籌考慮發展與安全問題,牢固樹立安全風險意識和質量安全第一的意識,切實履行企業主體責任,持續提升藥品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能力,采取多種措施規范藥品網絡銷售市場秩序。而地方藥品監管部門要強化監管,主動監管、靠前監管,要充分探索“以網管網”“以快制快”的監管措施,加強違法違規行為監測處置,共同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昌發展集團作為昌平區政府全資設立的產業生態投資運營平臺,自2016年起,昌發展集團開始運營管理昌平科...
近年來,昌平積極推進資本發揮“放大器”效能,為醫藥健康企業的發展注入金融活水。據介紹,目前昌平區政府...
一部分關乎生存,即如何更好地先活下去;另一部分則聚焦于增長,即如何抓住機遇,成功開辟第二增長曲線?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