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在醫療領域到底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AI在醫療領域到底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科技革新態勢也牽動著醫學衛生健康行業逐漸便捷化、社會化、智慧化。科技革新必然引發社會變革,一時間對”AI醫療是新拐點還是新泡沫?“的討論異?;馃?。雖然這種創新理念在推向市場的時候,會遇到很多難以想象的難題。但是AI+醫療是一個歷史性的潮流,勢不可擋。
5月31日,科技展會iDWF數博會了開啟“iDWF·覓”主題直播系列,與行業合作伙伴一同,在科技的茫茫宇宙中,不斷尋覓可能性,推動技術不斷發展。并且在日益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找到更多發展的藍海。
在 “iDWF·覓”主題直播系列第一期中,我們邀請到碳基脈沖(深圳)創始人&CEO張堯博士和腦吾腦創始人&CEO竺映波博士帶來精彩的干貨分享,分享醫療行業正在面臨的新變化,并分別從肌肉和神經兩個角度講述智慧醫療的應用實踐。
從硅谷出發的外骨骼創新者
用以人為本的角度做產品
從醫學角度,人類就是一個碳基生物,隨著年齡的變化將會面臨衰老、機體損失的挑戰,傳統醫學正是為了對癥治病、解決機體性能退行的挑戰,而AI智慧醫療的應用,卻讓我們看到“不怕變老”的希望。
碳基脈沖(深圳)創始人&CEO張堯博士
致力于用AI算法賦能模塊化外骨骼的「碳基脈沖」(深圳),從2022年創立之初便堅定認為,AI正在重塑所有的行業,與醫療的融合將是一場最重要的經濟技術變革。作為創始人&CEO張堯博士表示“人機融合”的趨勢是要讓機器幫人類去更好地執行任務。公司所側重的基于表面肌電sEMG以及多通道算法的外骨骼機器人技術,適用于康復等家庭大健康的場景,也是「碳基脈沖」(深圳)當下最核心的研究領域。
“外骨骼機器人”作為一種可穿戴的智能機械結構,最初以科幻電影的方式進入大眾視野,隨著技術研發和AI應用,正在應用于諸多實用場景,醫療復健、工廠負重、快遞整理、護理保健等等。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傳感器捕捉人體的肌肉運動單元生理電信號后,對運動單元在肌群里的空間點位進行建模,隨后做到通過控制器對肌力性能進行判斷、通過元器件以及力學和機械結構協同輸出完成任務的行為,指導外骨骼機器人與人體協同,起到動作補償、運動效能表現增強的效果。
對于醫療康復場景的應用,張堯博士表示:”對于人機交互的全新思考非常重要。我們希望真正地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在技術的每一個細節,實現產品性能的最優化。于是把人體的639塊肌肉、60多億條肌纖維按功能群分組,將運動結構拆分到當下感知技術所允許的最小尺度,方便模塊化設備的感應捕捉。同時對外骨骼裝備續航能力、自重、安全性、執行動作及人體工學最優結構等方面思考,希望做到性能最優、最安全、造價最低且方便用戶自行使用獲得有效康復和人體增強功能的穿戴設備,不僅對大肌群的體姿預判及運動輔助精準,尤其能對與我們人體狀態息息相關、但尚未被外骨骼行業充分關注的靜息狀態小肌群完成高精度算法補償技術進行的感知與建模。”
從硅谷到深圳,碳基脈沖(深圳)在AI火熱時,作為深耕機器人領域多年、引領人機交互前沿技術的闖入者以自己的方式改變醫療應用方式,也將在下個季度推出品牌的首款產品,期望未來能更多被應用在家用運動康復領域和更多家庭大健康智能場景的應用,幫助病患更高效實現肌力康復、擁有健康肌體基礎上的自主人生。
像訓練肌肉一樣,訓練大腦
相信大腦是可以“改造”的
大腦真的可以“改造”嗎?這是醫療界乃至日常都被熱議的話題,近期馬斯克腦機接口公司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批準啟動其首次人體臨床研究,更將人腦研究推上熱門。在數字解決方案公司「腦吾腦」的認知評估訓練產品里,或許能讓你看到大腦功能提升的可能。
腦吾腦創始人&CEO竺映波博士
「腦吾腦」創始人&CEO竺映波博士在直播中分享到,目前對大腦進行“改造”的手段有很多,例如腦機接口的技術、光遺傳技術、神經調控技術、神經干細胞技術、基因編輯以及認知干預數字療法等,這些都有可能從某種程度上“改造”我們的大腦。但是很多技術目前都僅處于動物實驗層面,真正應用在人身上的情況比較少。
「腦吾腦」研發的評估認知能力、提升多維度認知能力的“認知功能評估訓練軟件”,剛在4月獲批國家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產品聚焦于評估認知能力、提升多維度認知功能,且適用于輕度認知障礙的輔助治療。產品基于國際神經心理學范式,覆蓋27種認知維度,通過數字化的認知評估及干預,提升認知能力。
竺映波博士分享到,“腦吾腦的宗旨是‘像訓練肌肉一樣訓練大腦’,這就像現在大家都開始健身,強化肌肉以抵抗衰老,對于大腦來說,訓練也是抵抗腦衰老的一種方式。”
腦吾腦團隊秉承“將腦科學和前沿技術融入有溫度的產品”,以趣味化、定制化、數字化的展現形式,為大眾提供科學、易普及的大腦健康解決方案。圍繞認知評估和訓練軟件,團隊不斷完善算法模型,充分解析各項用戶數據,為改善用戶的認知功能,提供更為個性化的訓練方案。
AI與醫療的結合
還有跟多的想象空間
在對話環節,兩位創業者就“ai還可以為我們帶來哪些全新的想象空間呢?”展開探討,畢竟ai與醫療的結合已經不算是一件新鮮事兒了,越來越多的案例和創新企業相繼涌現,而對于讓智慧醫療走上快車道的機遇是什么?新銳企業如何與老玩家競爭?等問題,二人各抒己見。
張堯博士與竺映波博士,探討AI醫療全新想象空間
對于近期智慧醫療飛速發展,腦吾腦創始人&CEO竺映波博士表示:“拐點的出現并非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醫療行業積累了大量的臨床數據,AI可以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和模式識別,以發現新的模式、規律和關聯性,以便于改善診斷準確性、治療方案選擇和疾病預測能力。同時,隨著大眾對個性化醫療的需求增加,AI可以根據個體的基因組學數據、臨床數據和生活方式等信息,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醫療方案。通過分析大規模的數據,AI可以預測患者的疾病風險、藥物反應和治療效果,從而為醫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決策支持,達到千人千藥的效果?!?/span>
碳基脈沖(深圳)創始人&CEO張堯博士則認為,拐點的形成,要歸功于底層技術的發展,是AI技術從算法到算力連續的突破,同時更離不開政策的助推。國家對于戰略型技術方向的推動,也是新創公司崛起重要的推力。比如從2021年開始籌建的三大國家級醫療數據庫的形成與開放,會進一步促進醫療領域研發的企業在更完整的醫、患、診、治、康復等大參數的醫學數據把數字療法或是康復外骨骼設備夠做到更好。因此,底層技術趨勢、國家宏觀科技政策等,都是在這幾年大力促進AI醫療行業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
當提到智慧醫療賽道的激烈競爭,作為新入局的玩家,兩位創始人也各有心得。竺映波博士和張堯博士都抱有積極的態度,一致認為創業公司的優勢所在,正是組織架構簡單,構成人員精巧,因此擁有產品迭代快、研發測試周期短、執行高效的優勢。
面對AI產品商業化的坎坷路途、醫院的購買意向并不強烈的現狀,竺映波指出:“醫療行業具有特殊屬性,用于患者身上的產品需要慎之又慎,企業需從多方面努力,盡可能減少醫院采購的顧慮,例如提高數據安全性,積極開展臨床研究證明產品功效,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等。
張堯作為機器人技術跨界智慧醫療的創業者,另辟思路找到痛點,在她看來”新技術在用于人體康復領域之前,需要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保證,國家對醫療的監管以確保用戶安全為目標,也是規范市場競爭的重要制度,我們需要尊重渠道規則與市場規律。智慧醫療產品的應用也不止醫院唯一的入口,比如我們模塊化外骨骼、以及數字醫療AI康復醫生等產品, 為家庭高效運動康復而研發,就還可以選擇以To C的方式,品牌DTC能力、感知儀器與算法醫生、康復醫生及教練團隊,幫助用戶完成精準康復的過程。“
以“通向數字新世界”為主題的2023iDWF數博會將于2023年9月13-15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 舉辦。歡迎行業人士關注iDWF微信公號,了解更多。
走近「未來智能」展臺,毫無障礙的跨國交流正在這里展開,不同國籍的參觀者通過訊飛AI會議耳機的面對面翻...
近日,韓國知名游戲公司娛美德的全資子公司Wemade Next宣布,正在與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和圖形技...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