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期名企探營,走進國內領先的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解決方案及產品提供商——鵬銳技術,對話鵬銳技術創始人&董事長劉鵬。
投資家網特別推出“名企探營”短視頻系列,走進成長型/知名企業,對話企業創始人,感知行業變化,洞察行業趨勢!本期“名企探營”,投資家網攜手千乘資本,走進千乘資本投資企業——鵬銳技術。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工業軟件產業在其中承擔了重要的作用。鵬銳技術致力于為發電、油氣、電網等資產密集型企業提供數字化、智能化軟硬件產品,為企業兩化融合、節能減排、安全運維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用數據為企業創造價值。本期名企探營,走進國內領先的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解決方案及產品提供商——鵬銳技術,對話鵬銳技術創始人&董事長劉鵬。
鵬銳技術創始人&董事長劉鵬
以下是劉總現場對話實錄,經投資家網、千乘資本共同整理:
心懷軟件國產化夢 抵押房產傾注創業
在2012年我們成立深圳鵬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鵬銳技術,原先我們初創團隊是來自于中廣核設計院,因為我們當時在設計院的團隊主要是以引進和消化國外工業軟件為主,服務于設計院在核電領域相關工業軟件的二次開發、定制開發,滿足設計院核電工程出版圖紙的要求,同步做力學分析計算、設備強度計算等專業的計算接口,以及給中廣核工程公司,去計算相應的一些材料、造價,輔助施工過程管理,以及滿足大亞灣核電運營公司的一些核島廠房輻射計算、施工過程仿真、隱患排查等應用需求。
在日本福島事件之后,整個中國的核電產業受到的沖擊比較大,我們在一年多左右的時間,自身業務也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當時我們團隊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實際上我們認為整個核電產業相關的數字化全過程鏈條已經具備雛形,其中的思路和方法具備示范和推廣的價值。
當時我們的信心也并不是很充分,2012年,我們這幫初創團隊的成員從中廣核設計院出來了之后,第一個目標就是要先把外企相關的軟件去做國產化替代。我們當時這幫搞技術的人員還是有一種情結,想用自己的東西,所以那個時候初創股東一湊錢,甚至把房子一抵押就開始干活了,也沒想過融資什么的,可以說是沖動型創業。
第一筆訂單印象深刻 感恩創業伙伴一路相隨
因為我們一開始創業的時候,選的是一個商住兩用的寫字樓,條件很一般,所以當時客戶要到公司實地考察,看這個公司是不是真實存在的,有沒有實力去做數字化這個事兒。
當時我們特別糾結,我們特意通知客戶早上10點到公司,實際情況是10點前坐電梯是要在樓下排長隊的,排非常久的時間,我們特意說早上晚點到。客戶在看了我們整個公司之后,可以說是一言不發,我們也很緊張。這次客戶參觀考察讓我們團隊也是終身難忘。
多年以后,我們在跟我們的這個客戶閑聊的時候,我們也表示這個最開始的項目,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步,你們也是我們第一個客戶。客戶就說當年發現了你們這家公司是一家小公司,初創企業,技術團隊也確實是從核電設計院出來的,有技術能力,但是也對公司的規模表示擔心,選擇我們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但當年也確實沒有別的選擇。所以這個事對我來說,印象特別深。
所以當時客戶來公司考察的時候,真的是讓我們公司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我們能做好,但是公司的規模確實也擺在那里。在2013年那個時候,數字化在國內實際上還沒有起步,當時我們也確實是這家客戶最好的選擇。
對我們而言的話,創業的過程是非常難忘的,我們也非常高興地在成立11年的時間節點,再回過頭來看,大多數一起創業的小伙伴都還在,我覺得這是讓我們感覺非常欣慰的一點。基本上鵬銳技術的大多數客戶對于我們在2012年就認準這個方向不計代價的開展持續多年的自主研發,尤其是敢于從央企辭職出來不顧風險的精神表示欣賞,我們很多客戶也在不停的給我們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對產品和解決方案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是非常感激的。
數字化轉型浪潮日新月異 能源類企業受重視程度高
2012年的時候國內確實是沒有提什么數字化的概念,我們可以說是國內最早在能源行業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方向的創業公司,那個時間段包括智能制造的行業機會也都還沒有真正呈現出來。
我是大學一畢業就到了廣東核電設計院,原先是按照臺山核電操作員的定位進行崗前培訓的,但當時因為臺山核電項目進度沒有那么快,有幸分配到了中廣核設計院。我們初創團隊在中廣核設計院相識相知,我們從零幾年就開始接觸了最早的歐美國家的工業軟件和相關思路和方法,開展了一系列工業軟件的選型、測試工作,中廣核設計院這個平臺確實給了我們成長的機遇,非常感謝這段難忘的經歷。確確實實歐美國家很多工業軟件的廠商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歷史,哪怕經過我們將近十年的經驗積累,當我們說我們想做國產化的工業軟件產品的時候,很多人一開始是壓根不相信的。所以我們想在整個中國的能源行業結合行業實際情況,做一些工業軟件的自主研發以及行業應用和推廣的事,一開始很多人是不看好的。自己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我們也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現在的數字化轉型浪潮是一波接著一波,充分表達了國家對整個智能制造方向,包括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方向的高度重視。因為我們公司所服務的是能源類的企業為主,那么也說明國家對于這些企業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確保安全、確保環保的目標下,怎么能夠獨立自主擺脫一些外企工業軟件的依賴,確保我們的能源安全,也說明了國家對這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海量數據帶來高負荷、高壓力、高難度
鵬銳的客戶主要是發電、油氣、電網等資產密集型的流程企業,我們也總結了一些行業的痛點,對于不同細分類型的能源企業在生產運維階段痛點程度不一。
第一是靠人工去進行手動的一些操作,檢查設備、抄表、帶著便攜式的儀器到現場去測量設備的狀態,都是靠人工到現場要開展大量的工作;第二個是數據現在是越來越多,因為各個行業都在提倡分布式控制系統的大規模應用,海量的數據上來了之后,對于運行人員來說,幾百個上千個可以調整的參數怎么樣搭配才是一個最優的組合策略,光靠人去對數據進行分析,對于人的要求還有壓力都特別大;第三個痛點就在于我們現有的信息化的系統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對于發電行業的一個發電廠來說,一個廠就有將近20-30套業務系統,對于電網類的一個企業來說,可能有將近百套業務系統,對于一個油氣行業來說的話,可能有將近40-50套業務系統,那么一線實際上核心的生產部門就是運行、設備、檢維修幾個大的部門,對于他們來說,在使用數據、消費數據,以及維護數據的時候,他的工作強度甚至說超越了他的主業。
以數據標準為“靈魂” 打破數據孤島
所以對我們來說,我們要從提高數據的密度和數據的質量,替代人工巡檢,通過物聯網的方式去解決行業痛點,以及經過大數據采集、大數據分析,去實現海量數據的快速分析和計算,結合經驗模型去積累故障庫和知識庫,還有包括優秀參數組合的自動的分析和計算,通過數字孿生打通它所有業務系統的數據,給一線的真正用戶降低使用數據、消費數據的難度,提升效率,推動知識的沉淀。
我們在推進的過程當中,實際上一開始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缺乏相應的數據標準去進行各個系統的銜接來打破數據孤島。
所以我們公司從成立到現在,今年是11年了,從常規發電、電網到核電以及我們整個流程工業數據質量的自動檢測等相應的國家標準,我們都在參與制定和建設。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數據標準去作為一個靈魂,去做為一個指導準則,逐步去打通它所有業務系統的數據,實現數據有效的聚合,構建底層圍繞工藝流程上的生產物資的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對象級語義網絡。這其實也是后續在能源行業實現人工智能的基礎工作。
從基建到運維 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以發電廠為例,我們從電廠的基建階段就開始投入產品和服務,那么去推動在基建期不同的設計軟件、設計數據、采購數據、制造數據、安裝和調試數據的融會貫通,能夠實現在一個有機的聚合的前提下,為生產運維階段帶來一個良好的數據基礎,構建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據底座。
我們在基建期就能夠幫助發電企業降低施工造價的成本。
舉個例子,因為現在設計院不同專業用的設計軟件是不太一樣的,我們通過模型和數據的聚合之后,去做碰撞檢查,去做材料統計,去做零部件和電纜的管理,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就能夠把工程造價降低,每個發電廠在1,000萬到2,000萬之間,有的甚至更高。
我們整個數字化產業在整個能源領域,在基建期就會產生一個比較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運維階段的話,實際上我們服務于業主,從設備管理,到生產運行管理,包括檢維修以及安全管理,我們在運維期去積累設備的故障庫,形成我們的專家知識庫,那么問題來了之后,及時通知一線的設備管理人員,基于設備的運行狀態,健康評價的相關數據,我們去判斷設備到底要停下來檢修,還是可以繼續健康運行,給出科學的指導意見和建議。
另外一個,對運行人員來說,整個能源工業是連續生產型的流程工業,它不是離散制造業,流程工業是有不同的班組要連續去進行倒班,去實現企業的連續作業。對于不同的班組來說,從經驗上,不同班組對整個機組和系統的操作經驗是不一樣的,就像人的五個手指頭一樣,它不一般齊。
以發電廠為例,在不同電網負荷的情況下,對于不同的原料,比如說它是燃煤發電廠,不同煤的熱值,它不同的運行參數應該是怎么組合,怎樣讓我們五個班組都能夠達到一個最優的水平,讓普通的員工也能夠達到專家級水平,這是我們的目標。
幫助企業提高綜合競爭力,降低發電成本,讓它每發一度電多賺錢,這是我們在整個發電廠運營階段,從安全可靠運行,降低設備的檢維修成本、輔助監盤優化運行等一系列手段,幫助企業在未來激烈的競爭當中,取得它應有的收益。
這是現在協助我們發電類企業從基建到運維的整個過程的業務邏輯。
我們預測過在基建期能夠平均幫我們的業主客戶節約1,000萬到2,000萬、3,000萬不等,看它機組規模大小不等的情況,這樣提高它的收益,降低它的造價。
在運維階段,通過設備的預測性維護,每年能夠給企業節約大量的檢維修經費,具體還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評估,但是我們預計也是在千萬級別,對于運行優化方向來說,我們基本上是可以通過在不進行改造的情況下,能幫他增加大概每年500萬左右的盈利。
未來數字化轉型機會迭起
我們把能源工業未來數字化轉型的機會,分了5個層次。
第一個層面是整個分布式控制系統,在能源行業的各個領域里面,我覺得分布式控制系統像DCS這塊一定是應用的規模越來越廣,而且要求控制領域的軟件硬件要完全國產化,所以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機會。
另外就是信息化的層面上,我們很多的管理軟件也要求要國產化,比如說我們的ERP,還有財務管理系統,以及相應的偏統計類、管理類的信息系統,這塊的國產化數字化的浪潮也是比較大的,機會也會比較多。
從數字化這個層面而言,推動所有業務系統數據的有機聚合,去構建數字孿生體,去打造一個在虛擬世界當中能夠反映真實世界包括整個能源行業工廠的實際運行狀態,并能夠做仿真做分析做預測的數字孿生體,這也是我們正在做的賽道。這個領域里面機會非常多。我覺得在未來2-3年,我們所做的這個事一定是一個基礎,因為只有把整個體系的數據打通,實現一個數字孿生體,那么構建底層的基于對象的語義網絡,我們才能夠向更深層次去構建能源行業的人工智能,否則我們訓練的語義庫、知識庫都不齊備的話,再往高階的應用是有困難的。但是我們未來,從人工智能的深層次的應用上來說,會不斷的有企業冒出來,會有更多的機會,這是我們在縱向不斷延伸的價值點。
我認為對于整個能源工業來說,未來核心是為了客戶深層次價值的實現,比如說少人值守、無人值守,包括常規發電、核電、石油、石化、電網,現場一線的員工一定會越來越少,整個能源工業一定會通過數字化轉型逐步提升工作效率,傳統一線的作業人員變成知識性的員工,有需求他才到現場,降低勞動強度,同時確保人員安全。
所以對于整個能源工業來說,數據是核心,就像我們公司一直說的“讓數據創造價值”,我們不做傳統意義的信息系統、管理系統,我們做的是圍繞著設備、系統,包括整個裝置,或者叫機組,從設計到基建到運行的全過程數據的融會貫通,打造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的底座,為我們各個階段的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去提供服務。
從我們公司的使命上來說,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今年6月也會發布我們自己的3D CAD設計軟件,這樣我們就從設計端到基建端到運行端,全部齊全了。
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延伸的話,我們也要向上下游向上游和下游進一步地去拓展。
我們的橫向拓展來說,2019年國家出臺數據安全法,我們在做了大量的能源類企業的數據標準了之后,可以跟很多信息安全的廠商去協作,去推動能源類企業的數據分級分類,把數據安全環節實現真正地落地,這是我們未來從橫向和縱向上要做的事情。
「談創業」創業是一件充滿風險又充滿樂趣的事
我們現在再看創業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如果說日本福島事件不發生,我們團隊可能就不會從中廣核設計院出來,但是日本福島事件出來了之后,我們服務于核電設計、基建和生產的任務少了,當時我覺得我剛滿三十歲,我不能閑在這里,所以我說了家里人以及小伙伴,我們義無反顧出來一起去做這樣的事。
在做決策的時候,我們這幫小伙伴們一開始并沒有想好這個事兒到底將來給誰用,外企的這些工業軟件廠商花了二三十年做的這些軟件,在我們看來,硬件我們搞不定,但利用軟件新技術新架構我們是有機會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的,實際上我們其實是純技術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斷創業的問題。
在真正進行市場推廣的時候,我們事后總結發現當年也有可能很快夭折,所以說我們的運氣也還算不錯,趕上了國家一波又一波的數字化相關政策的出臺,包括整個數字化轉型的浪潮,我們才能夠有幸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存活下來。
這11年內我們沒有做過外企的軟件代理,或者說包裝,也沒有基于什么開源的,或者說商業的相關軟件做改造,完全是自主獨立開發。這些年來我們從不懂宣傳,不懂融資,只是不斷悶頭做產品并推向市場,不斷地迭代,不斷地完善,到我們也需要不斷宣傳并借助資本的力量,加速發展;從不懂管理、財務等到什么都要懂,創業確實讓我們整個團隊也都在不斷地成長。核心團隊成員也陸續加入了來自于外企工業軟件廠商的、騰訊的、華為等大廠的小伙伴,我們都在圍繞著我們的初心運營我們的公司。
所以整個創業的過程,對企業來說也在不斷學習,不斷進化,包括它的思想、組織和管理模式不斷地優化,我覺得對于創業來說一定是要有一顆強大的心能夠包容,同時也善于去學習,善于去發現,尤其是我們在做能源工業的過程中,在石油化工、常規發電、核電、電網等不同細分行業中,其實不同行業都有非常多的自己的閃光點可以讓其他細分行業的用戶借鑒的東西,我們也是一座橋梁,抓住這些閃光點,把它變成現實,推動能源行業細分領域之間互通有無、互相促進提高。團隊成員每個人也都有閃光點,用人所長,一起成長。
所以我們覺得創業是一件充滿了風險,但又充滿了樂趣的事。
「談千乘」低谷中果斷增持 讓我們感動
千乘資本的創始人熊總的投資邏輯讓我印象特別深,他說千乘資本的投資邏輯,不是看短期內公司的波動起伏,他投的是長線,他覺得這個公司如果說有價值,他會果斷地投入,包括不斷的地加持。實際上最讓我感動的是在2020、2021年,在整個能源工業的下行周期,在我們向下行到谷底的階段,千乘資本對我們是不離不棄,并且不斷地增持我們,我認為整個千乘的投資邏輯和理念是非常理性,我覺得他們其實看待的是公司長周期能不能給行業帶來價值,這個團隊是否能夠乘風破浪,這個公司能不能夠去實現投資的初衷,所以我覺得千乘資本的整個投資邏輯也好,包括對整個公司的不斷加持,是讓我們特別感動的。
2025年4月15日,電影《流浪地球3》宣布開機,并發布首張概念海報,宣告這場跨越星河的“流浪之旅”...
近日,移動市場情報平臺Sensor Tower發布《2025年3月中國手游發行商全球收入排行榜》,數...
據風芒能源不完全統計,2025年一季度,國內11家風電整機商共中標200個項目,中標規模總計33.2...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