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聯想創投被投企業中科睿醫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荷塘創投領投,國泰創投跟投。
近日,聯想創投被投企業中科睿醫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荷塘創投領投,國泰創投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臨床試驗、產品注冊及市場推廣。
01 神經功能評價迎來新標準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為代表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數量將持續增長。 目前,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1000萬人,預計2050年將突破4000萬人;帕金森病患者已超300萬人,預計2030年將達到500萬人。 然而,與龐大患者數量和極大疾病危害不匹配的是,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預警、診斷與治療仍是臨床面臨的重大難題。 在其他疾病領域,醫生常常根據人體生理功能的數據指標判斷疾病,如通過計數血中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的濃度便可診斷貧血等疾病。然而,神經系統的獨特性決定了對神經功能描述的復雜性和困難性,在此基礎上實現對神經系統疾病的精準預警、診斷與干預更是十分困難。 傳統神經系統檢查法是當前神經科醫生普遍使用的疾病診斷與評價方法,已在臨床廣泛應用百余年,核心是通過詢問病史、肉眼觀察及使用半定量量表,并根據自身經驗定性評價運動、認知、感知覺等核心神經功能,進而診斷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此方式依賴醫生的經驗性判斷,存在主觀性強、一致性差、漏診率高等一系列問題。 同時,國內醫療資源不均衡,基層神經科醫生在診斷治療方面經驗不足,導致神經系統疾病漏診、誤診率較高。另外,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退行性疾病發病較為隱蔽,病程較長,眾多患者家屬并不知其患病情況,只誤認為“年紀大了,老糊涂了”,從而錯過診斷與治療的最佳時間。這也導致醫生進行治療時患者已處于疾病中后期。 為解決該挑戰,中科院軟件所與北京協和醫院等國內頭部三甲醫院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深入合作攻關,在“十二五”國家863計劃、“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一系列國家重大課題的支持下,將智能人機交互技術與臨床診療方法深度融合,打造多模態神經系統疾病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彌補了傳統神經功能評價方法存在的不足,為醫生提供定量化、標準化和可追溯的神經功能評價分析。該項目曾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頒發的“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應用落地30最佳案例”,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代表性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發明團隊曾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隨著一系列科研成果相繼產出,中科睿醫于2020年成立,肩負成果轉化的重任,推動項目在臨床的全面應用落地。中科睿醫圍繞神經功能多模態定量評價與腦功能干預重塑等核心方向,已形成四大產品研發與轉化平臺,覆蓋十余種面向特定需求和場景的細分產品管線,此類解決方案將作為各級醫院神經科室的基礎設施,輔助醫生更客觀地評估、篩查、診斷、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患者。 科睿醫聯合北京協和醫院、南京鼓樓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13家國內頂級神經科醫院發起的多中心臨床試驗“中國人群運動與認知功能定量參數正常值范圍研究”(既全國正常人群數據模型構建)已完成入組。運動與認知兩項核心神經功能的定量參數正常值范圍的確立,在全國神經科學領域內尚屬首次,這不僅會推動臨床神經功能評測的方法學突破,而且在未來將會使神經系統疾病診斷與功能評價也具有像血常規、心電圖一樣的標準化手段。 除患病人群外,中科睿醫的產品還可用于篩查與預警,覆蓋更多人群。通過客觀地評估、篩查、診斷,中科睿醫將幫助患者早發現、早治療,并同步實現治病救人的社會價值與前景更加廣闊的經濟價值。 02 占領高地夯實“產學研用” 全鏈條閉環 截至目前,中科睿醫已布局腦功能評價與疾病診斷、神經系統疾病數字療法兩大體系。其中,運動功能定量評價系統已于2023年初獲得國家醫療器械注冊證,且其是國內首個針對人體做客觀定量運動功能評價的非穿戴、非干擾式醫療器械級軟硬件產品。 該產品運用超高分辨率深度視覺傳感器、前沿的動作捕捉技術和智能算法,通過量化評價各項運動功能參數,對步態、平衡能力、協調能力、關節活動度等進行評估,從而幫助醫生準確客觀診斷疾病、隨診疾病進展,解決診斷治療神經系統疾病過程中主觀評價標準不統一的難題。 該設備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開機即用,且受檢者無需經歷穿戴運動傳感設備、定位校準等繁雜過程。相較于傳統步態功能檢查,該系統可在5分鐘內完成檢查,1分鐘內生成報告,每小時可檢查十余位患者,大幅提升了臨床檢驗的效率。 除了應用于醫療機構,運動功能定量化評測系統還可用于體檢、康復、養老等機構。另外,該系統還可對藥物作用前后的人體運動功能定量評估,從而客觀評價藥物效果,推動新藥研發及上市進程。 此外,中科睿醫研發的認知功能測評與訓練系統、眼動檢測系統、虛擬現實神經功能康復訓練系統等多款產品處于申報注冊階段,且預計于今年陸續獲批上市。 之所以能夠如此高效快速地推進多個產品線,是因為中科睿醫擁有集聚產學研一體化的醫工交叉研發實力。中科睿醫依托軟件所團隊十余年的研究基礎,與北京協和醫院聯合創立“神經科學聯合創新中心”,與北京腦血管病防治學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國內頭部中心和數十位頂尖專家,在腦血管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腦小血管病等各個亞專業方向開展深入合作,推動從臨床應用需求到產業落地的完整閉環。 中科睿醫參與申報的國家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面向神經系統疾病預警的智能人機交互關鍵技術”已于近日獲批立項。該項目由中科睿醫首席科學家、中科院軟件所田豐研究員領銜申報和實施,項目團隊囊括了國內在本領域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示范方面優勢突出的10家單位,依托6個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4大頂尖醫學研究平臺開展工作,既包括中科院軟件所、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人機交互、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內領先團隊,也包括神經專科排名第一的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病學科技量值排名第一的北京天壇醫院,以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國內頂尖神經病學研究和臨床應用團隊。中科睿醫作為唯一企業參與單位負責項目成果轉化與應用落地。 中科睿醫首席執行官范向民博士表示:“我們很榮幸得到荷塘創投、國泰創投等一線投資機構的青睞和支持,伴隨著公司A輪融資順利完成、醫療器械注冊成功獲批、國家重大項目立項啟動等一系列里程碑事件,公司將充分借助科研、臨床、市場、資本等各方面資源優勢,快速推進產業化進程,讓更多腦科學領域創新成果快速落地,服務更多醫生和患者。”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公示信息顯示:合源生物自主研發的納基奧侖賽注...
4月23日晚,鹽田港(000088.SZ)披露2024年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4億元,歸母...
美聯儲于當地時間周三(4月23日)公布的褐皮書報告,釋放出極具沖擊力的信號:特朗普政府實施的加征關稅...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