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來自國內優秀的電子簽約平臺上上簽創始人萬敏,發表了一篇關于《SaaS年收入15倍增長的“秘密”》的深度長文。
近日,來自國內優秀的電子簽約平臺上上簽創始人萬敏,發表了一篇關于《SaaS年收入15倍增長的“秘密”》的深度長文。在本文中,這位創始人指出,國內某電子簽公司在2021年SaaS收入為2020年的15倍,如果對比全球SaaS大盤同比增長32%,這家企業SaaS收入同比增長率是全球SaaS收入同比增長率近47倍。而能夠出現這樣數據,是來自一家著名的機構所誕生的數據。
01 跑贏全球SaaS大盤收入同比增長為全球平均值的47倍
根據Paddle的一項研究,與2020年相比,SaaS公司在2021的收入增長放緩了46%(報告是對來自84個國家的SaaS公司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結果)。全球SaaS公司同比收入增長從2020年的78%下降到2021年的32%。
日前,IDC發布了《2021年中國電子簽名解決方案市場份額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電子簽名公有云模式排名第一為某電子簽企業,市占率為25.1%,相比IDC發布的2020年中國電子簽名報告中,該電子簽企業的公有云市場市占率2.5%,市占率翻了10倍。
對比前后兩份報告,該電子簽企業的公有云收入增長更為驚人,其2021年SaaS收入為2020年的15倍。收入增長計算方式如下:1)推算中國電子簽約公有云市場整體份額
從計算結果我們可以看到,IDC將電子簽約分成了公有云市場和本地部署模式兩個細分市場,并稱“公有云模式市場份額占比高達73.1%”。但如上表,依據IDC自己發布的各個電子簽約服務商在各個細分市場的占比,反推計算出的市場上公有云模式市場份額占比卻各不相同。比如:根據其提供的法大大市場份額總占比、公有云占比和本地模式占比,可以計算出整個市場上公有云占比為72.6%,比IDC宣稱的低0.5%,而根據IDC給出的契約鎖的各個占比,推算出的市場上公有云的占比則為73.4%,又高于IDC宣稱值0.3%,IDC連基本數據都沒有對齊。即便數據準確性出現問題,我們先取73.1%為用。2)已知2021年計算份額時IDC給出的市場總額為7,332萬美元,而根據IDC自己宣稱“公有云模式市場份額占比高達73.1%”和1)中圖表的推算,如前所述,我們姑且先將公有云的市場總份額定為73.1%,那么2021年中國電子簽約市場公有云部署的市場規模 = 7,332萬美元*73.1% = 5,360萬美元;
3)2021年報告IDC給出的某電子簽公司公有云市場份額為25.1%,所以此次報告中這家企業的公有云營收 = 5,360萬美元 * 25.1% = 1,345萬美元;4)根據IDC《2020年中國電子簽名軟件市場份額》,2020年中國電子簽約市場規模是4,734萬美元,根據1)圖中公式測算,取71%為中國電子簽名公有云市場整體份額,報告中上述電子簽公司公有云的市場份額為 2.5%,則得出該公司2020年公有云收入為 4,734萬美元 * 71% *2.5% = 84萬美元;
5)對比IDC關于中國電子簽名市場市場份額的兩份報告,這家電子簽企業公有云的營收增長 =(1,345 - 84)/ 84 = 1501%,整整達到了15倍;
即:SaaS收入增長為15倍的該企業對比全球SaaS大盤同比增長32%,1500%/32%=46.875,這就是說,根據IDC報告顯示,這家電子簽公司SaaS收入同比增長率是全球SaaS收入同比增長率近47倍。
同時根據IDC前后兩個報告的數據,該電子簽平臺2021年較2020年總營收增長了239%,其中公有云收入更是增長了15倍,是全球SaaS大盤的47倍,在經濟下行的疫情三年中,這樣瘋狂的倍數增長,這家公司分明成為了世界SaaS科技之光。我們要向這樣為國爭光的企業學習。
02 IDC行業報告中處處可見的自相矛盾
我們想向這樣“市占率第一”、超越全球光速發展的全球SaaS之光企業學習,所以認真學習了報告并搜尋了相關媒體報道,卻發現IDC報告中處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悖論,這很是令人費解。
2.1 增長率
IDC前后數據矛盾:根據IDC《2020年中國電子簽名軟件市場份額》報告顯示“2020 年中國電子簽名軟件市場規模為4,734萬美元”,而其《2021年中國電子簽名解決方案市場份額》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電子簽名軟件市場規模為7,332萬美元,同比增長31.7%”,事實上7,332萬美元較4,734萬美元的同比增長率是54.9%,不是31.7%;
2.2 收入
根據IDC《2020年中國電子簽名軟件市場份額》測算,上述企業2020年的營收僅為578萬美元,其中公有云收入更是僅僅只有84萬美元/548萬元人民幣(匯率2020/12/30 6.5249)。其對外驕傲地宣稱其在2013年全國最早踏入SaaS電子簽約,整整8年時間過去,從IDC報告我們可以看到,這家SaaS公司在2020年全年的公有云SaaS收入只有548萬元人民幣。該SaaS公司以500多萬元人民幣SaaS收入,贏得了紅杉、IDG、GGV的青睞,以估值10億美元獲得12億人民幣的投資。按照獨角獸10億美元的估值,這幾家基金給該電子簽企業的SaaS收入的PS高達1,115倍,創紀錄的上千倍PS。
這家企業對外宣稱2018年營收已經破億。但根據IDC《2020年中國電子簽名軟件市場份額》測算,即便在兩年過去后的2020年,該企業的年營收也僅為578萬美元/3,771萬元人民幣(匯率2020/12/30 6.5249),依然離億元相距甚遠。
2.3 人效
根據IDC的報告,2021年該企業的公有云收入2021年為1,345萬美元/8,577萬元人民幣(匯率:2021/12/31 6.3757),我們可以根據IDC報告計算出來的人效數值,這家電子簽企業低到令人驚嘆。其平均人效僅為10萬元/人,如果只計算公有云的人效,則人效跌至7萬元/人。這家公司鋌而走險也要瘋狂融資續命的原因,從人效就可見一斑。
而萬敏透露,在上述這家企業背后的資本方靖亞資本,今年聯合相關機構發布的數據,同樣不值得推敲。多份摻有水分的報告則讓人感到驚訝,“我們同事看到IDC報告后笑談:‘他們那么多做外包的人,人頭是我們的數倍,但這造出來的云業績也沒有同比數倍啊’。”
03 凈化商業土壤從我們做起
對于一些電子簽企業而言,他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不過假SaaS公司大概也不是不知道這一切都有可能會被揭穿,但是他們依然要鋌而走險。曾經他們用買報告排名造假+集成、硬件、OP全部偽造計算成SaaS+搞定投資人和DD多管齊下的招數騙來大筆的投資款而嘗到甜頭,有了路徑依賴。如今假SaaS公司花錢如猛虎卻也沒有把業績增長做起來,錢反倒是被糟蹋不少,得快馬加鞭融資了,只好故技重施向競價排名報告再出發。
一旦開始飲鴆止渴,就沒有回頭路,只能遭到相關懲罰。此前,相關部門曾點名該企業稱:“經查,當事人的數據來源實為用戶調研數據。同時,當事人與XXX存在合作關系和經濟往來,構成了通過撰寫行業報告的方式等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二款的規定。”
這次,該企業又憑借一己之力,要把IDC也拉下馬。
對此,上上簽創始人萬敏稱,我們一直致力于“走正道、行遠路”,即便看上去是螳臂當車,我們也義不容辭。她認為,好的商業環境應該是我們身處其中的每一位創業者共同去創造和維護的。砸錢報告買排名——誤導和虛假陳述來欺騙投資者是違法欺詐行為。曾經的硅谷神話估值高達90億美元的Theranos,上個月騙局主角公司創始人Holmes獲刑11年,4項罪名成立,罪名就是通過誤導和虛假陳述公司血液檢測技術的能力來欺騙投資者。“檢察官曾敦促Davila法官考慮該案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
在法庭文件中,他們寫道,對Holmes判處長刑對于‘阻止未來的初創公司欺詐計劃’和‘重建投資者在資助創新者時必須擁有的信任’非常重要。”
因此,上上簽萬敏認為,作為電子簽約企業,誠信是立身之本,品牌和造假綁上,無疑是滅頂之災。
2月19日晚,順豐控股(002352.SZ))披露了1月經營簡報,1月份,順豐營業收入、業務量都實現...
隨著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BCR將不斷擴大其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助力更多學生通過系統化的金融培訓與實戰...
一年干出120余億元、凈收入驚人,索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盧永峰董堪稱“業界勞模、中國數字營銷第一人”...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