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最火爆、吸金的風口是什么?
一邊造假,一邊IPO。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老高
當下最火爆、吸金的風口是什么?
不是新能源汽車,不是芯片半導體。
而是核酸檢測!
隨著A 股上市公司陸續發布三季度財報,市場迎來震撼一幕——核酸檢測概念股中,有67家公司實現營收2516 億元,凈利潤728 億元。其中,檢測龍頭九安醫療排名第一,實現營收245.89 億元,凈利潤160.5 億元,增長率達到驚人的31918.64% 。
核酸檢測概念股里,僅有9 家公司虧損。不過,這9 家公司并沒有真正涉及檢測業務,也就是說,所有涉及核酸檢測業務的公司今年都暴富了,它們成為資本市場的最大贏家。
“還沒有一個行業能向核酸檢測一樣,賺著老百姓的錢,發著股民的財。”一位長期關注醫療健康的媒體人發出感慨。在他看來,核酸檢測行業的瘋狂、暴利程度,遠超想象。
一些公司為了發財鋌而走險,無所不用其極。
一
自2020 年疫情爆發至今,隨著病毒持續蔓延以及四面八方涌入的參與者與資本,核酸檢測從一個醫療服務變成了一個無比龐大的造富風口。東吳證券曾預測,如果一二線城市每人、每48 小時達到檢測一次的要求,那么,一年僅耗材成本投入就要超過1 萬億元。
由此, 核酸檢測也變成了一個萬億級風口。面對誘惑,機構數量正翻倍增長。
衛健委數據顯示,2020 年3 月底,中國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只有2000 多家,到了今年3 月底,開展核酸檢測的機構數量已達到1.24 萬家,翻了6 倍以上。
更夸張的是,有人在今年注冊了16 家核酸檢測機構。
近日,因核酸檢測結果“錄入異常”,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出現在官方通告上。驚奇的是,企查查APP 上,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的成立時間是今年8 月8 日。
這家實驗室背后的唯一大股東是核子基因,創始人名叫張核子。他不到一年時間,以“核子華曦”為名陸續在北京、太原、青島、大連等城市注冊了16家核酸檢測機構。
實現了哪有疫情,就去哪注冊公司。“核子華曦”之所以被曝光在于,11 月23 日晚,甘肅蘭州部分市民接到社區電話提示,“核酸檢測結果存在異常,需要集中隔離。”
然而,有市民頗為不解,“自己的核酸結果并沒有出來。”社區回復,“最近核酸異常的都不出結果,有問題的會通知去集中隔離。”可到了24 日凌晨,當市民準備前往隔離點卻發現是,陰性。社區反饋與檢測結果不一致引發蘭州當地媒體關注。
蘭州官方第二天通報稱,“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工作人員誤將個別核酸檢測異常人員名單信息錄入陰性人員信息包中上傳至工作系統。”
這家在蘭州剛成立3 個月的核酸檢測機構,靠“假陰”成名。它們不是第一次出問題, 早在去年,核子基因旗下公司就“假陰”暴雷。當時,監管已對核子基因關聯公司進行處罰。
沒想到,今年它們又死灰復燃、變本加厲。
更加無法想象的是,核子基因陸續在全國成立核酸檢測機構是琢磨IPO。湖北中醫大學就業信息網上,這樣描述核子基因的招聘信息,“核子基因IPO 上市計劃正式啟動。”
一邊造假,一邊IPO 。想發財都想瘋了,但這也只是萬億級核酸檢測風口下的冰山一角。
二
比著核子基因“錄入異常”,一家核酸檢測公司直接“空手套白狼”。
它們連檢測都懶得檢測,隨便填一個數據就當結果了。
同樣是在這個月,甘肅蘭州相望1000 多公里的內蒙古呼市,發生一起“陰陽”事件。
市民張先生,密接被隔離5 天,在隔離結束前一天由呼市斯凱瑞醫學檢驗所做了檢測,陰性。按著要求,他馬上就能結束隔離。結果,他沒等來家人就被拉去方艙。
他從陰性變成陽性。除了張先生,呼市有市民舉報,剛采完樣結果都出來了,他懷疑核酸檢測機構數據造假。很快,一家名為賽斯基因的公司映入眼簾。
企查查APP 顯示,賽斯基因2020年10 月在內蒙古成立,注冊資本5000 萬元。地址在呼市新城區銀宏生命科技產業園區5 號樓4 層,建筑面積1236 平方米。
乍一看,感覺賽斯基因是風口老玩家,很有實力。實際上,它們卻是一個“空殼”。公司2020 與2021 年報里,參保人數均為零,注資5000 萬元的公司,用的都是臨時工。
呼市官方通報,賽斯基因的錯誤數據已更正,衛健系統依法停止了該機構的執業活動。
千萬不要以為,造假的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空殼”與大忽悠。今年,不少省份為了避免“翻車”進行了一波排查,用一個月時間發現,市面上有250 多家機構存在“問題”。
250多家機構關聯股東里,出現不少上市公司身影,不乏賽道龍頭:華大基因、迪安診斷、蘭衛醫學、凱普生物等。有些公司則是掀翻在IPO 的路上,“屢次碰壁,屢次造假。”
今年9 月,來自北京的和合診斷被河北石家莊舉報了。
起因是,石家莊和合醫學檢驗實驗室9 月14 日對裕華區陽光361 小區核酸檢測出的一管20:1 混管陽性樣本未上報,造成9 月21 日出現社區傳播,石家莊警方已對其立案偵查。
和合診斷并非來路不明,它們曾經被稱為“賽道潛力股”,多次謀求IPO ,四度更換上市輔導機構,可惜均無疾而終。現在,終于找到它們IPO 失敗的原因了。
想IPO ,想瘋了的和合診斷,造假成癮。在它們被石家莊舉報之前的幾個月,和合診斷旗下全資子公司就因出具“假陽”遭合肥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宣布予警告,暫停合作業務。
按理說,過去兩年已有核酸檢測翻車先例,為何今年仍有公司鋌而走險?
三
歸根結底,太賺錢了。
導致利益面前,很多公司完全不考慮臉面。
核酸檢測亦是為數不多,能上演財富大逆轉的行業。 別說有公司使出下三濫招數,坑蒙拐騙,就是賽道里“比較正常”的玩家,都賺得一發不可收拾。
只要沾上核酸檢測四個字,便是財富象征。
比如投資家網曾經寫過沖刺IPO的艾迪康,它們原本“高層內訌”且虧損,2018 年“賣身”依附美國凱雷,2020 年抓住核酸檢測風口,僅用兩年時間賺走21.57 億元。
港股上市不久的云康集團,此前一直做外包服務,深陷虧損泥潭,借助防疫帶來機遇,迅速將重心轉向核酸檢測,推動業績爆發,2020 年扭虧為盈,2021 年大賺17 億元。
再看看,A 股三季度財報披露的數據,核酸檢測概念股中,有67家公司實現營收2516 億元,凈利潤728 億元。九安醫療一家獨大,凈利潤160.5 億元,增長率31918.64% 。
當然,九安醫療主要生意在國外,算是從美國人手里賺錢。可大多數公司賺得還是國內錢, 它們一部分改變業務方向蹭熱點發財,有些則是靠造假意圖“彎道超車”分一杯羹。
“還沒有一個行業能向核酸檢測一樣,賺著老百姓的錢,發著股民的財。”一位長期關注醫療健康的媒體人發出感慨。他認為,“是貪婪讓一些公司愿意鋌而走險。”
媒體人指出,一些公司不僅造假,還想出了資本邏輯——瘋狂開新公司擴充資產、造假提升業績、拉融資、IPO。一旦上市,繼續造假、拉股價、圈錢、割韭菜、留下一地雞毛。
像核子基因、和合診斷,它們就是典型一邊造假,一邊琢磨IPO 。媒體人覺得,“一些公司屢教不改,罰的輕了,讓它們有機會換個馬甲,繼續騙人。”
它們一個造假,帶來的是無數抗疫一線戰士付之東流,也給社會帶來了巨大負擔。
前幾天,人民財評發文,禁止核酸檢測公司上市!說出大眾心聲。
殺瘋了的核酸檢測,是時候該冷靜一下了。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