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9月9日,華大智造正式登陸科創板,A股迎來“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第一股”。華大智造開盤上漲23%,市值超400億元。
2022年9月9日,華大智造正式登陸科創板,A股迎來 “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第一股”。華大智造開盤上漲23%,市值超400億元。
就在7天前,即2022年9月2日,有著國內細胞培養基第一股之稱的奧浦邁完成了科創板IPO,首日大漲58.65%。更早兩天前的8月31日,電生理行業國產龍頭微創電生理登陸科創板,成為首家通過科創板“標準五”上市的創新醫療器械企業。
這三家科創板IPO項目的背后,均可發現華興新經濟基金及醫療產業基金的身影。這意味著,10天之內,華興資本連續收獲了3個醫療企業IPO。
不得不說,在當前相對平靜的資本市場,這樣的戰績頗為亮眼。而如此投資佳績背后,無不代表著華興資本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縱深布局及長期深耕。
翻開華興資本在醫療健康賽道的投資名單,除了以上3家近日成功完成IPO的優秀企業外,還能看到藥明康德、南微醫學、菲鵬生物、康立明生物、健海科技、華熙生物、心脈醫療、納微科技、科美診斷等多個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及在特色領域擁有代表性的標桿企業案例,其中多個項目早已登陸資本市場,有些公司也正在上市進程中。
那么,華興資本為何能屢屢收獲醫療項目IPO?在醫療健康賽道集中收獲背后,華興又有哪些投資秘訣?
持續精準捕獲背后:深度行研,前瞻布局
提到華興資本,或許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國內頂級投行。實際上,作為扎根中國,放眼全球市場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機構,華興資本的業務早已覆蓋投資管理、私募融資、并購、證券發行與承銷、證券研究與交易、財富管理及其他服務。而其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的投資業務,投資方向涵蓋了智能制造、科技、數字健康、企業服務和新消費五大領域。
換言之,早在醫療賽道爆發之前,華興資本就已提前布局。
如此前瞻性的判斷一方面來自華興始終秉持的長期投資理念,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其一貫堅持的扎實且深度的行業研究。據悉,從2013年正式開展投資業務以來,華興便將踏實的行研分析放在了突出位置。
華興資本集團董事長、基金創始合伙人及首席投資官包凡曾表示,華興看的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期的大趨勢。“投資不必太在意資產價格的一時高低,關鍵是未來十年有無可能成長五倍十倍。”
通過前瞻性的深度行研,華興不僅能提前把握行業性的變革機遇,構建系統性的產業認知,也能在相對早期階段就發現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新賽道以及其中的頭部企業,并與其建立聯系長期跟蹤。如此一來,華興就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和考察標的企業的發展,并在合適的時機精準判斷,果斷出手。
加之,華興的投行業務也能為投資業務帶來深厚的行業資源與項目來源,這使得華興在項目判斷上擁有更加準確的把握感,提前發現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公開資料顯示,華興資本已經幫助近140家醫藥企業完成融資/并購/上市服務,涵蓋醫藥及生物技術、醫療器械、診斷/基因檢測、智慧醫療等細分賽道。
以康立明生物為例。據了解,對于醫療健康行業,華興新經濟基金很早便看準了兩大結構性的機會,一是整個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趨勢,二是整個醫療價值鏈正從治療向前后兩個方向延展——前端包括普通大眾的健康管理、疾病預防與篩查,后端則涵蓋患者的康復與隨訪。
基于這兩大結構性機會的判斷及對診斷行業的深入研究,華興將目光瞄向了腫瘤早篩賽道,并通過產業鏈梳理鎖定了國內癌癥檢測領域的龍頭企業康立明生物。而華興也以多重身份成為公司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一方面參與了康立明生物的D輪融資,另一方面也作為獨家財務顧問連續協助康立明生物完成C輪、D輪私募融資交易。
據介紹,在與康立明正式合作之前,華興對公司的發展已經有了全方位的了解,雙方也建立了充分的信任。“我們一直在觀察康立明生物和腫瘤早篩行業的發展情況。一旦模式跑通,我們就不會錯過。”在投資階段的選擇上,華興資本更偏向整體技術產品已經到相對成熟階段的企業。
“投資+投行”全周期的金融服務,把“賦能”打透
除了在投資中保持著敏銳的洞察與精準的判斷,憑借“投資+投行”業務模式的雙向聯動,華興資本在投后賦能上的差異化優勢更是顯而易見的。
得益于橫跨一二級市場的多元化業務體系與全鏈條金融服務的資源稟賦,華興不僅能夠在醫療創新勢力的VC/PE階段就有機會建立良好關系,從更長期的二級市場以及未來可能涉及的收并購上,華興也可更好地為公司進行資本規劃,真正與企業家站在一起,全程陪伴公司成長。
以華大智造為例。2020年,華大智造完成超10億美元B輪融資,華興新經濟基金參與了投資,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此次融資也創下了近年國內基因領域最大私募融資金額紀錄。
在后續的發展中,華興為華大智造的母公司華大集團積極對接上海各類優質資源,助力華大集團整合現有上海各版塊業務,持續釋放增長勢能。
而在投后賦能越來越成為機構一大關鍵實力的當下,依托自身“投資+投行”雙向聯動與一體化的金融服務,華興也可為企業提供獨特的價值創造,這在無形中也為華興的投資業務構筑了堅實的壁壘。正如包凡曾在采訪中提到的,“賦能不需要做很多,說10件不如把1件干透。”
聚焦行業本質,著眼源頭創新
2022年以來,由于外部環境的影響,醫療板塊在資本市場迎來了一次調整,不少機構也都放慢了投資節奏,出手變得更為謹慎。與此同時,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國內醫療產業也從初期仿制階段逐漸過渡到了真正的自主創新階段。
面對行業的周期性波動及產業增長階段的變化,華興團隊也沿著研發創新的趨勢提前布局且完整覆蓋到了“源頭創新”。
“不管是創新藥還是醫療器械,未來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得通,那就是源頭創新。”在華興看來,伴隨醫療行業創新邏輯的變化,不管是生物醫藥行業本身還是相關的創投機構,都會面臨自身的凈化,以支撐前沿技術的足夠創新性。
而在具體投資標的的選擇上,華興會主要關注三大指標,一是標的企業是否處在較大的成長性賽道;二是是否符合國家的政策,并與中國的醫療系統相適配,且能真正節省醫療資源和提升整體效率;三是企業的商業模式以及產品商業化團隊的構建是否成熟。
對于醫療產業變革的大浪潮,接下來,華興資本會堅持專注于醫療技術源頭創新企業。除了資金之外,華興也將利用“投資+投行”雙輪驅動的優勢,為處于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更多新的視角,并帶來更豐富的行業資源賦能。
華興資本聯席總裁、投資銀行事業部負責人王力行受邀參與授牌儀式,并在活動現場分享專題報告——《中國創投...
近日,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手機部總裁、小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宣布,小米手機業務在2024年持續穩健增...
近五年來,北京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并在2023年達到頂峰,為超過5.7...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