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接手了觀音山這個項目,我就跟自己講沒有退路。”8月,盛夏,花甲之年的黃淦波坐在我國首家民營國家森林公園——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間會議室里,說完這句話,微微一笑。
“自從接手了觀音山這個項目,我就跟自己講沒有退路。”8月,盛夏,花甲之年的黃淦波坐在我國首家民營國家森林公園——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間會議室里,說完這句話,微微一笑。他的身后,是一幅描繪觀音山全景的畫作,畫作上的玻璃映著他的身影,一時間,他和畫作仿佛融為一體。
黃淦波,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從1999年到2022年,親歷了這片土地從荒山到氧吧,從“燙手山芋”到炙手可熱的景區。“我們一直在努力,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黃淦波。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荒山之憶
8月初的一個傍晚,位于東莞市樟木頭鎮的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下起雨,空氣中夾雜著草木味道,下山的人加快了腳步,躲雨的人聚在屋檐下有說有笑。
對當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來說,觀音山是一個特殊存在——在被譽為“世界工廠”的東莞,在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珠三角東岸中心城市,這里是鮮有的一片“氧吧”、“綠肺”。
但二十多年前,并非如此。那時的這片土地,是一座座在地圖上很難找到、長滿雜草的荒山。
據介紹,1997年,樟木頭鎮石新村村委會準備以5.28平方公里山林為主體,籌資興建東莞市觀音山森林公園。后因資金困難,1999年11月,村委會與黃淦波簽訂聯合開發協議。
當時的黃淦波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家,“當年身邊人都忙著建工廠、做產品,我卻要接下這個’燙手山芋’,保護開發這片山林,很多人不理解。”
“其實也比較困惑,因為沒做過類似的事,怕經驗不足。都說做成一件事,要天時、地利、人和。接手觀音山,只具備了天時。”黃淦波回憶,當時各地都在推進旅游戰略,致力發展旅游經濟。“地利”呢?當時的觀音山不僅周圍道路不通,甚至通信都不暢,“人和”呢?幾乎所有親朋好友都反對。
“但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而且那時接手觀音山,可以說是救人于危難,最后經過慎重考慮,我認為接手之后可以保護這片森林,助推當地文化提升,還可以發展旅游產業,帶動周邊產業發展。”最終,黃淦波決定大干一場。
“當時的東莞,不缺工廠,不缺產品,不缺項目,但缺綠色。雖然創業艱苦,但辛苦在前人,福祉在后代,想到三十年、五十年甚至幾百年后,觀音山可能成為文化名山、旅游勝地。”黃淦波說這也成了一個巨大動力。“眼光要長遠,如果把這件事放在時空里,五年,絕對不能成功,十年,可能有30%的成功率,但如果把目標放在五百年,只要開了個好頭,就一定成功。”
從1999年到2022年,黃淦波親歷了觀音山從荒山到氧吧。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1999年建園,黃淦波確立了“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長久建設”的發展思路和“文化立園”的發展戰略。
對古樹名木建檔立冊,對珍禽異獸棲息地設立特別保護區,對水源地圈定保護......這對當年的觀音山來說,都只是一個開始。
在黃淦波的思維里,靠“賣山頭”甚至“砍樹”獲得發展,是林業產業初級階段,即1.0版;保護森林,“看樹”,靠政策補助生存,是2.0版;通過發展森林旅游,借助“生態景觀”獲得經濟效益,是3.0版。而通過“文化品牌”和“文化底蘊”獲得可持續發展,是林業產業的4.0版。“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資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場。將先進文化、優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優質旅游承載文化,也可以讓文化通過載體傳播更廣更久。”
養山之獲
2003年,觀音山開始對當地百姓免票。很多人早上來鍛煉,下班來休憩,“雖然損失了部分門票收入,但回饋了社會,回報了當地。”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主任陳景玉說。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主任陳景玉。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2005年12月,觀音山獲得原國家林業局批準,成為首家由民營企業參與保護、開發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雖然過去17年,但黃淦波依然感觸良多,“為民營企業頒發國家森林公園的殊榮,體現了政府對民營企業保有很大期望。”
為了實現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觀音山實施全面生態管理。2007年,黃淦波和團隊對18平方公里的森林資源進行區域規劃,根據山體走勢和植被生長環境劃定保護、生態核心、適度開發三大區域。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大生態區的保護修復力度,尤其是名貴樹木。
四年后的2009年,也是12月,觀音山成為4A級旅游景區。如今的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東莞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
“其實,園內幾乎90%以上區域很少有人涉足,基本保持著原有地貌與植被。”陳景玉表示,專家考證園內植物多達千余種,動物三百余種,包括獸類、飛鳥類、甲殼類、昆蟲類等。
以保護生態環境、森林資源為主,以增強園區文化底蘊、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為輔。在此基礎上,提升服務水平,增加服務設施。如今的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每年都會舉辦近百場活動,涉及生態文化、森林文化、姻緣文化、康體文化、傳統文化等。
這些活動已從區域性品牌成長為粵港澳地區的品牌。陳景玉透露,僅2017年,慕名而來的游客就達160萬人次,這一成績在當年全國接待游客的森林公園中名列前茅。
金山之思
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探尋者也是實踐者。比如,為公園注入文化元素,讓自然之美融合文化之美。
黃淦波認為,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要注重創新發展。不斷提升市民、游客的參與感、舒適感、獲得感、幸福感。著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推動森林生態資源保護進程,推動當地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8月初的一場雨后,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遠眺樟木頭鎮。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如今,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地毗鄰的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正圍繞康養進行謀劃。在黃淦波眼中,這片土地打造康養基地,具有地理、生態等方面不可復制的優勢。
有數據顯示,游客在景點每花一元錢,在景點外就會帶動十一元消費。帶動周邊關聯產業發展,也是黃淦波當年接手此地的初衷之一。
一位附近的零售店店主告訴記者,雖然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游客沒有以前多,但店里生意還過得去,“我老家在外地,比在老家收入要高。現在就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游客多起來。”
記者采訪期間也注意到,公園周邊已發展起不少旅游配套服務業,當地一些商店、餐館工作人員甚至笑稱“在吃旅游飯”。因為國家森林公園,樟木頭這個以加工業聞名的鎮,如今成了知名的“旅游特色鎮”。
翻山之困
“滿山都是高壓線,就是沒有電”,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一位工作人員調侃。據介紹,公園僅20%左右的區域由供電公司供電,其余都是自主發電。許多經常在公園休閑的當地居民也都養成了一個習慣——天黑之前下山。除了之外,違建問題,也是公園管理者頭疼之事。
黃淦波表示,盡管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面臨諸多發展困境,但有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對未來發展依然存有信心。“在保護好生態資源的同時,持續踐行國家生態旅游發展政策,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平衡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在被譽為“世界工廠”的東莞,毗鄰居民區的觀音山是一片鮮有的“綠肺”。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他同時提到一個目標,將公園建設成為達到5A級標準的風景名勝區。同時,積極探索森林養生、森林體驗、森林康養等健康旅游新模式,加快發展多元化、多層次的森林旅游新業態。
“生態環境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資源,但如果不加節制或任意掠奪開發,大自然也會報復人類。所以,要與大自然和諧共處。”黃淦波希望不遠的將來,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能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必游景點”。
年繳稅超過1000萬元,年免收門票超過1000萬元,累計捐款超過1000萬元;近年來,每一場大型相親...
近日,全網關注的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陷入了一場“資質撤銷風波”,引發...
2025年5月10日,由Ksher(開時支付)與東南亞電商ERP領軍企業BigSeller聯合主辦的...
近日,昌發展國際醫療器械城憑借其在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創新及全產業鏈生態構建上的卓越表現,榮獲未來醫療1...
變革從未停息,創新永不止步。如果說過去十年,社交媒體重塑了營銷格局,成為品牌增長的核心生產力,那么當...
作為中國香港特區政府重點打造的戰略投資平臺,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投公司”)正以其獨特的...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