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1日晚間,在雷軍2022年度演講中,小米發布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內部昵稱“鐵大”。
8月11日晚間,在雷軍2022年度演講中,小米發布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內部昵稱“鐵大”。
從外形來看,CyberOne身高177CM、體重52KG。搭載自研Mi-Sense深度視覺模組,結合AI交互算法,可對真實世界三維虛擬重建,實現雙足運動姿態平衡,支持多達21個自由度,并能實現各自由度0.5毫秒級別的實時響應,模擬人的各項動作。
而就在幾天前,特斯拉宣布將在9月30日推出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原型機,馬斯克直言這是特斯拉今年“最重要的產品”。他認為,“從長遠來看,Optimus機器人將比汽車更有價值,將徹底改變整個經濟。”
在馬斯克、雷軍等一眾大佬的追捧下,資本市場一度為之振奮,人形機器人相關概念股異常火爆,出現漲停潮。
民生證券預計,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30億元,到2030年達到3720億元。
然而,人形是解決綜合問題最高效的形態之一,是機器人領域公認的終極方向,同時也是技術難度最大、需要投入最多的。
雷軍在發布會上也坦言,在智能機器人領域,人形仿生機器人的技術集成度最高、難度也最大。雷軍稱,“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成本每臺大概六、七十萬元,尚無法實現量產”。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產業進程來看,人形機器人在全球范圍還處于實驗室階段,該產品的性價比差、商業化難度大,還處在相對較低、實用性不強階段。
在產業界人士看來,優秀的機器人產品,既要滿足具體使用場景的需求,考慮實用性及適配性,同時還要看產品的量產能力和成本控制。
因而,機器人產品的發展、迭代非常依賴相關產業的發展。過去多年,汽車行業長期以來是機器人使用量最大,且對性能要求最高的場景。
對于特斯拉機器人而言,券商機構認為,人形機器人生產制造與新能源汽車相似,硬件預計會與相關供應商合作。已建立合作的國內智能制造廠商,更有機會切入特斯拉機器人供應鏈。
以仿生機器人頭部為例,Optimus(擎天柱)和特斯拉電動車一樣,采用了基于攝像頭的視覺信息系統,安裝在面部黑色區域。而小米CyberOne,情緒感知涉及2D彎曲OLED屏幕、聽覺傳感器及視覺傳感器等多個模塊。作為小米和特斯拉的國產核心供應商,藍思科技能為其提供仿生機器人頭部的玻璃(或亞克力)防護結構件,及配套的顯示及攝像模組研發生產。
特斯拉Optimus
小米CyberOne
早在2016年,藍思科技就已成立藍思智能機器人公司,其經營范圍包括機器人開發、工業機器人制造等。藍思科技同時具備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及規模生產能力,借助特斯拉等頭部品牌的高起點,以及在智能制造領域先發優勢,未來將切入更多機器人產品領域。
而隨著新能源產業鏈的迅速發展,有望改變機器人的現有格局!
產業人士認為,新能源領域在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有望替代汽車成為機器人最大應用場景。短期來看,疫情、缺貨給國產廠商在交貨期方面帶來較大優勢;新能源用機器人對性能要求低于汽車用機器人,且更關注性價比,國產廠商有望憑借強大的學習能力迅速迭代產品,逐步縮短與外資的技術差距。
事實上,藍思科技在智能制造方向的布局,也非常契合產業發展節奏,從消費電子到智能汽車,2021年開始切入光伏新能源領域,這將進一步拓展其機器人產品的應用場景。
顯然,國產機器人已經迎來國產替代黃金期!在國內全面實施“中國制造 2025”的當下,智能制造被列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也是產業創新的重要陣地。機器人產業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代表,已經得到國家層面的戰略重視。
發布會上,雷軍表示,CyberOne每天都在學習新的技能,“我們相信,未來智能機器人一定會走進人們的生活”。
對于國內智能制造領域的實力玩家而言,一個新的藍海市場已經開啟!
作為國內客戶聯絡領域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企業,天潤融通此舉將大力推動企業客戶在營銷、銷售、服務、內部效...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