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日,小米秋季新品發布會如期而至,小米MIXFold2折疊手機、小米WatchS1Pro、RedmiK50至尊版等傳統數碼產品悉數發布,最大亮點來自于壓軸出場的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
11日,小米秋季新品發布會如期而至,小米 MIX Fold 2 折疊手機、小米 Watch S1 Pro、Redmi K50 至尊版等傳統數碼產品悉數發布,最大亮點來自于壓軸出場的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 "CyberOne"。
該款機器人是繼去年小米仿生四足機器狗 Cyberdog 后,小米機器人 Cyber 家族的新成員,在內部,CyberOne 昵稱為 " 鐵大 ",高 1.77 米,重 52kg。
官方稱之為 " 更像人的機器人 ",具有高情商、可感知人類情緒,視覺敏稅、可對真實世界三維虛擬重建," 小腦 " 發達、可實現雙足運動姿態平衡,四肢強健、動力峰值扭矩 300Nm 等能力,支持多大 21 個自由度,并能實現各自由度 0.5 毫秒級別的實時響應,模擬人的各項動作。
來源:小米官網
來源:小米官網
在此之前,馬斯克原定于 8 月 19 日舉辦的特斯拉 AI 日,改到 9 月 30 日,屆時將發布特斯拉首款人形機器人原型機 Optimus(擎天柱)。沒想到這一舉動,使得小米捷足先登,成為國內第一家發布仿生機器人的科技公司。
來源:特斯拉官網
來源:特斯拉官網
隨著小米、特斯拉高調進入人形機器人市場,有望推動下一個超級新終端市場的出現。特斯拉預計2025年人形機器人出貨量百萬臺,相當于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兩倍以上,未來5年全球機器人滲透預計加速。
從全球角度看,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到2025年接近4000億元,到2030 年更是高達1.9萬億。
投資策略方面,中信證券建議從產業鏈、國產化、新品類三個方向挖掘投資機會。
其中,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可分為三大部分:上游零部件&原材料(價值量占比高)、中游系統集成&本體制造、下游個人/企業相關應用場景。
從產業鏈價值角度看,最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超六成,并且這些核心零部件已經存在國產化替代的技術基礎。特斯拉作為系統集成商,按慣例,除軟件算法及部分核心零部件仍由特斯拉自研外,其余零部件會交由合作供應商提供。
7月以來,各類機構合計調研了超過60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機器人行業最受關注,相關概念股:機器人(300024.SZ)、藍思科技(300433.SZ)、埃斯頓(002747.SZ)、奧聯電子(300585.SZ)、哈工智能(000584.SZ)。
藍思科技(300433.SZ):全球智能汽車客戶核心供應商、智能設備自主研發整合供應商,小米和特斯拉的核心供應商。旗下2016年成立了子公司,藍思智能機器人,經營范圍為機器人開發、機器人零配件組裝、工業機器人制造、機器人零配件的銷售、機器人技術咨詢及智能化技術研發。
奧聯電子(300585.SZ):公司計劃與北京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未來三年內聯合生產10萬臺商用智能服務機器人。
哈工智能(000584.SZ):公司以智能制造和工業機器人為主營業務,在2020年半年報中披露公司共有海外項目未確認收入在執行訂單約3.3億元,目前在跟進中的海外項目有特斯拉美國。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