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釀酒,大力出奇跡。
這是深氪新消費第571期分享:
大力釀酒,大力出奇跡。
作者|黃曉軍
來源|深氪新消費[ID:xinshangye2016]
封面圖|網絡
江小白酒體升級了,又推出了新產品“金蓋”。
為何升級?按照什么邏輯去升級?
江小白的創始人陶石泉在5年前做過一次“產品主義”的演講。演講中有這么一段話:
“我是我們公司產品部一號負責人。向大家匯報2016年我的工作時間分配:40%的時間做消費者調研;30%的時間是做產品開發;20%的時間是品牌營銷;另外有10%的精力管一管渠道。 ”
然而,這個時間分配有了一個細節變化。在2021年與智米科技創始人蘇峻的公開對話中,陶石泉又說:“最近三年,我們在嘗試‘零營銷’。”
這幾年江小白的確不做營銷不做品牌了,沒有做街舞沒有做音樂,也沒有做涂鴉比賽了。而且,江小白2018年實現了全國化,渠道好像也不需要花什么精力了。
江小白的產品主義的內核變了嗎?做品牌和渠道的那30%的精力放到哪里去了?
加到產品上,大力釀酒,大力出奇跡。
2021年中秋過后,一群人到了從重慶沿江逆流而上,到了白沙鎮上的江小白酒廠“江記酒莊”。這群人中有國家一級品酒師,也有酒行業專家。
他們絕大多數沒到過這個小鎮,對于江小白,他們其實也有些陌生,聽過其名見到過二兩的表達瓶,卻沒有到過酒廠。喝過很多地方的酒,吃過很地方的菜,大家這次像是來“踢館”。
到酒廠后,他們盲品了6款酒。這些人在6個僅有序號標簽的白酒樣本中品評,然后對各個樣本的香氣、口味等指標進行評分。最后,3號樣本的口感居然獲得了最多的肯定票數,更讓人驚訝的是6款酒里有5款來自八大名酒品牌。
那是江小白一款新品,“金蓋”52度,一斤裝,再加上酒體的升級,從里到外確實與以往的江小白大不相同。“這可能是江小白憋了十年的大招。”現場有人說。
這是一場出乎意料品評。
對白酒而言,窖泥香酒糟香是主流,為花果香松子香的江小白能夠和這些名酒相提并論甚至超出一頭?還有,中國白酒為何能釀出來花果與松子香香氣?
多年前有人分析說,江小白是在用國際烈酒的打法做中國白酒。在天圖投資舉辦的一場企業家峰會上,陶石泉講到:你做盒飯,把中國的快餐全部研究一遍,可能只能達到中國所有快餐的水平。把日本便當、美國快餐,站在用戶的角度全部研究一遍,回頭再做中國盒飯,這樣才有可能做出世界級的產品。
總結一句,就是用全集的思維做子集的產品,全集就是全球的思維,全人類的思維。
但這似乎還是解釋不了江小白的酒體邏輯。
站在國內喝酒人士角度,濃香酒消費者是主流,畢竟占據了60%的市場份額。
站在全球喝酒人士的角度,威士忌消費群是主流,中國白酒的香型概念不存在了。
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什么酒是主流?不喝酒的人是主流。
認真地關注江小白,你就會發現,這家公司的語言體系和產品體系里,從不強調傳統白酒的醬香、濃香、清香之分,而是站在口感體驗、餐酒體驗、消費體驗。
這并不是說傳統白酒做錯了,而是說時代在變,消費者的口感在變審美在變。傳統的酒桌權力文化、酒局文化,還過于辣口的“窖泥味”,讓人有些不太接受了。
中國白酒的香型劃分和十七大名酒一樣,是計劃經濟下的人為產物。十二種香型恐怕絕大多數消費者都念不全。
還有曾經的名酒評選,在八十年代末就停了。坊間的說法是名酒評選“越評越不正規,期間開始有行業潛規則了,名酒評選活動變了味道”。
還是要看市場的口碑。在最后一屆名酒評選的近三十年來,市場消費結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啤酒成為日常消費選項之一,紅酒開始流行,白蘭地威士忌等洋酒進口量近幾年來翻倍增長,夜場雞尾酒在新中產圈子流行……
由此可見,消費者的選擇是“酒飲”:有帶泡沫的,有帶甜味的,有帶花香味的,有帶泥煤味的,有可以冰著喝的……窖泥味的也是好東西,但早已不再是唯一的選項。
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都已經把酒糟味和窖泥味做到極致了,連酒業老三洋河都要另辟蹊徑“綿柔口感”,中小酒企業、創業酒企還要跟風扳手腕嗎?滿足人類酒飲難道只有窖泥味這一條“窄路”嗎?
研究透酒飲的本質,我們再來做中國白酒,那么才有可能做成一款全人類意義的“好酒”。
一切新消費都應該回歸常識。
那么評判“好酒”的常識是什么?
小馬宋就曾在第三屆中國餐飲營銷力峰會談到,講了一個道理:好吃/好喝,顧客才會來。簡單且正確,可很多人都是困在一個刻板認知里面。
老外嘗試中國白酒后的猙獰面孔,早就在B站、抖音等視頻平臺引人捧腹。
仔細想想,這也是中國白酒走不出去的一大原因。辛辣的口感、脫離常態味覺窖泥味是最大的門檻。就全球市場用戶和絕大多數中國年輕酒民而言,他們更喜歡喝利口、輕口味的白酒。
而且,新生代的消費群從小在軟飲料的環境下長大,對花果香、甜香等味道更喜歡,對傳統長輩身上的“酒臭味”接受度不太高。這是“口感審美”的時代進化。
所以,江小白選擇了松子香氣花果香的酒體,所以消費者在10年內喝下了11億瓶江小白。
傳統白酒的評判有兩個標準,除了“香氣香型”還有“味道口感”。但實際上,在消費者飲用過程中,口中味道的重要性其實遠大于鼻子的聞香。
但從過往的白酒發展來看,大家都陷入了某種產品陷阱,香型認知把產品開發限制得死死的,許多人還是把“好喝”停留在傳統的“酒糟窖泥味”認知范疇內。
這沒錯,但這會注定陷入到同質化競爭中。
和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走同樣的路線,同時還完成了全國化的新生酒品牌,這十幾年來一直沒有誕生。
所以,江小白的路和茅五洋瀘不同,但可能也是對的。
國家一級品酒師騰蕾女士這樣評論江小白的新產品“金蓋”:“這款酒香氣結合協調舒適,入口甘甜綿柔,有淡淡的松子香和奶油香。”
在江小白的“金蓋”評酒會上,有一道餐酒搭配的品鑒環節。油酥花生、三文魚生、冷吃兔三碟小菜各有特色,金蓋搭配三道菜入口時,現場評委的觀點也多為“酒菜搭配相得益彰”“酒不奪菜味”“口感、體感都很舒適”。
按照創始人陶石泉的話來說,江小白的酒屬于“大味清香”。
與聞香相比,味道更重要;與品酒相比,喝酒吃菜的體驗更重要。
在法國西南,加龍河從西班牙邊境發源,往西北流入大西洋。中下游的河谷流域就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波爾多。
酒品類的地域屬性很強,辨識度都特別高。蘇格蘭的威士忌、干邑的白蘭地、波爾多的葡萄酒,每種酒只有特定地方的某些酒莊的品質最好。如果知曉某一瓶酒產自名酒莊,那么他們對酒的品質就放心了許多。
至于中國白酒,2014年,中國酒業協會白酒酒莊聯盟成立,并建立酒莊分級制度。
早在2013年,江小白就在中國小曲清香高粱酒的主要產區之一的白沙鎮,著手擴建自己的酒莊——江記酒莊。
據稱,這個酒莊擁有6個純糧釀造車間,年產能6萬噸,老酒儲備6萬噸,總投資接近30億。江小白掙的錢幾乎全部花在了這里,搞技藝研發搞產能擴建搞老酒儲備。
還有旁邊的江記農莊,據說當前面積有10000畝,主要用于高粱的育苗育種和示范種植,在高粱收割之后,地里還會復播油菜。每年三四月都會有十幾萬游客前來踏青賞花,風景堪比波爾多的葡萄園。
和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品牌一樣,江小白金蓋也是一款純粹意義的“酒莊酒”。
在那場諸多專業人士上門“踢館”的品酒會上,江小白技術總工邵家艷說:江小白采用的是“本味釀造法”,盡最大限度地還原高粱酒本來的味道,要做“最純粹的糧食酒”。
用青石窖為發酵容器,不要窖泥味兒;用盡可能少的酒曲,去掉曲苦味兒;不用糠殼雜糧,去掉邪雜味……
大概是這么個意思。
不談國際化。
回到中國白酒圈子里,江小白將會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在江津白沙的那場品評會上,與江小白金蓋一同參與盲品白酒其實不便宜,市場銷售價格最貴的達到了448元,最便宜的也有218元。
踢館的評委們認為“金蓋”的品質并不亞于幾款高端白酒品牌,并建議定價在300-400元區間。但江小白最終給出的定價是108元,這讓評委們略顯驚訝,也略有尷尬。
作為一款征服一眾白酒泰斗和國家一級品酒師的好酒,本應當是江小白躋身高端白酒市場的利器。
這其實并不奇怪。
在天圖投資那場峰會上,陶石泉還說江小白有個“三從原則”:
①產品從優。由于消費力的提升和供應鏈的改善,做出來更優秀的產品變得相對容易。
②品牌從小。一個特別大的品牌一統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是大的消費品集團,可能也需要分化為多品牌,用更精準的專注于細分市場的品牌會更牢固。
③價格從眾。國際上出現了很多高街品牌,它們有奢侈品品牌的調性和高端品牌的品質,但是價格是大眾能夠接受的,類似于優衣庫、無印良品等等都具有高街品牌的屬性,江小白也一樣,“優質的國民口糧酒”。
想用一百元買到一件質量很好衣服,可以去優衣庫;
想用一百元喝到一瓶好酒,可以去買江小白。
這樣看來,江小白不是變了,而是在優質平價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而陶石泉用來做品牌的精力可能也沒變,或者說變多了變成了50%。因為,把產品做好就已經是在做品牌了。
近日,全球知名軟件測評網站G2發布了2025年度最佳軟件榜單,impact榮獲“Marketing+...
在全球GLP-1研發與市場持續火熱的背景下,中國生物制藥企業通化東寶(600867)近日交出了一份優...
最新發布的2025年2月17日-2月23日周銷量榜單顯示,問界M9和問界M7分別蟬聯豪華SUV車型細...
辦公用品作為企業日常經營的“剛需”,同時辦公用品采購作為難度系數大、采購品類最為繁雜的一大采購任務,...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