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父母命、媒妁言”的傳統家庭式婚姻,到民國開始倡導自由戀愛,再到現在“不婚主義”的出現,不同婚戀思想的變化,都映襯著時代的發展背景,經濟、文化、生活都時刻影響著人類婚戀模式以及發展的走向。
從“父母命、媒妁言”的傳統家庭式婚姻,到民國開始倡導自由戀愛,再到現在“不婚主義”的出現,不同婚戀思想的變化,都映襯著時代的發展背景,經濟、文化、生活都時刻影響著人類婚戀模式以及發展的走向。
8月13日,百合佳緣集團與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艾瑞咨詢聯合發布了2021年中國當代不婚主義白皮書——《不婚面面觀》(下稱,《白皮書》)。內容顯示,不婚人群在單身群體中的占比約為25%,換言之,每4個單身的人就有1個可能是不婚者。具體看不婚人群,其中一線、女性、30歲以上不婚者占比更高。不婚人群通常有著較高的學歷、收入,他們在經濟上獨立自主,在生活中小資愜意,形成了“單身者自洽”的狀態。
人們婚戀思想的變化,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在文化普及、經濟水平不斷發展,人們對婚姻的定義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婚姻不應該是一個必選項,應該是一道問答題,每個人都有自由作答的權利。“不婚主義”的產生,正是現代單身人群的一種婚戀新選擇。
這種選擇的背景,是人們不斷追求更高質量的婚姻,特別是女性的經濟獨立,逐漸脫離了上千年在經濟上對男性的“依靠”,尋求婚戀自主的選擇;此外,結婚所需的成本,以及婚后的家庭支出、教育壓力等都需要人們理性對待。
這些外界的種種因素充斥著婚戀市場,社會逐漸形成一種對婚戀的討論,“不婚主義”的觀點躍然紙上。這種婚戀觀點,通過文章、媒體、互聯網等進一步發散和放大,正在動搖著單身者們對婚姻的考慮,增加了恐婚的心理。《白皮書》顯示,整體不婚人群中,56%的人承認不婚輿論對他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不婚主義”的輿論,正是抓住了年輕人們的痛點,從而無形中引導了人們對結婚的考慮。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販賣焦慮是不少情感雞湯文的套路,通過對婚戀壓力的主客觀因素不停放大,過分強調“享受單身”、“寧愿單身不將就”等觀點,讓人們為內容“買單”,加強了不婚輿論的影響。《白皮書》顯示,輿論一方面在宣揚單身的優點、鼓勵大家單身,另一方面也在傳播婚姻的弊端、推崇大家不婚,兩者的影響程度都較為接近。
婚姻不應是一拍腦袋的浪漫,理性對待是對雙方對彼此的尊重,但不婚并非代表是完全拒絕婚姻,只是個人在思想、社會壓力等特定情況下,作出的階段性選擇。在不婚的輿論影響下,不少人對未知的婚姻處于一種迷茫、搖擺,甚至恐懼狀態,但當“面包”與“水仙花”同樣具備時,慢慢消除了人們對婚姻的憂慮,或將影響單身的人們產生新變化。婚姻不應該被形容成“洪水猛獸”,只是一種個人未來的選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