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石集團終于將SOHO中國收入囊中。”
“黑石集團終于將SOHO中國收入囊中。”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趙思蕊
靴子落地,黑石集團終于將SOHO中國收入囊中。
6月16日晚間,港股上市公司SOHO中國公告稱,黑石集團對SOHO中國發出收購要約,以取得SOHO中國的控股權。
交易完成后,SOHO中國現有控股股東(潘石屹夫婦)僅保留9%的股權,SOHO中國將繼續維持在港交所上市。
對于這個結果,外界早有預期,大家的關注點在于價格,本次交易總價約30億美元,對比去年年初傳出的40億美元現金收購價,相當于打了75折。
如果收購成功,這將成為美國私募巨頭黑石在中國的最大一筆房地產投資。“吃掉”SOHO中國的背后,黑石到底在下一盤什么棋?
曾自曝不會“跑路”的潘石屹,終于出清了國內核心資產,變成了第二個李嘉誠。那么,在這筆買賣中,潘石屹是賺了還是賠了?
一
潘石屹夫婦對SOHO中國去意已決,這在全中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從時間線來看,早在2019年10月,潘石屹夫婦就動起了整體處置公司資產的主意,此后SOHO中國股價多次受資產出售進展影響而出現大幅波動。
2020年3月,有市場傳聞稱SOHO中國計劃賣掉旗下核心資產,黑石是意向買家之一,出價40億美元。受此消息刺激,SOHO中國股價盤中一度漲超27%。
緊隨其后,新冠疫情突如其來,SOHO中國的未來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而融資問題也成為黑石繼續推進收購的阻礙之一,雙方談判陷入停滯狀態。
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年初黑石與SOHO中國的私有化談判還處于初級階段,一旦情況穩定雙方可能重新啟動談判。
2020年11月,又有傳聞稱高瓴資本有意“接盤”SOHO中國,對價可能超過20億美元。該消息推動SOHO中國股價一度飆升40%,但高瓴火速辟謠,SOHO中國股價“熄火”。
如今,國內進入后疫情時期,各行各業已經基本恢復原狀,投資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黑石順勢向SOHO中國伸出了橄欖枝。
公告顯示,黑石將以現金交易的方式收購SOHO中國54.93%股權,交易總對價高達236.58億港元(約30.5億美元,195億人民幣)。
黑石所收購的股權全部來自潘石屹夫婦,作為SOHO中國的創始人,潘石屹夫婦此前持有SOHO中國63.93%的股權,為公司實控人。
交易完成后,黑石將取代潘石屹夫婦成為SOHO中國新的實控人。不過,潘石屹夫婦并未與SOHO中國徹底告別,仍將保留9%的股權,持股比例僅次于黑石,為SOHO中國第二大股東。
黑石給出的要約收購價為5港元/股,相較SOHO中國前一交易日收盤價3.8港元/股溢價30%。不過,與去年年初傳聞中所稱的40億美元交易總對價相比,大概打了75折。
綜合來看,黑石與SOHO中國都是有舍有得,傳聞一年多的并購交易終于落地,想必是雙方經過深思熟慮后做出的最佳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購公告發布前,SOHO中國的股價已經提前發動,在最近10個交易日內股價大漲近60%,創下SOHO中國自2007年上市以來的最大漲幅。
二
6月16日當晚,潘石屹第一時間在微博上轉發了SOHO中國的官宣微博,沒有任何配文,仿佛在向曾經的地產商身份做出最后的告別。
作為中國地產圈聲名顯赫的大佬級人物,潘石屹的前半生足夠精彩,海南賣樓、成立SOHO中國、與復星的外灘地王大戰等等,都曾是中國地產圈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
潘石屹一手創辦的SOHO中國,也曾是中國房地產黃金時代的弄潮兒,與萬科、恒大等地產龍頭并駕齊驅,并在2012年迎來百億利潤的高光時刻。
同年,潘石屹高調宣布SOHO中國將全面轉型,由銷售改為全面自持,他認為該模式能為SOHO中國帶來源源不斷的租金收益和豐厚的利潤回報,沒想到卻一腳踏空了。
此后,SOHO中國的營收和利潤持續滑坡,自2013年開始就不在公開市場拿地了。2014年,潘石屹夫婦開始以甩賣資產的方式來維持SOHO中國的運轉,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筆者統計發現,此后五年間,SOHO中國至少出售了9個項目或資產包,加上一部分散售資產,陸續套現超過350億元。
目前,SOHO中國名下僅剩下外灘SOHO、望京SOHO、銀河SOHO等位于北京和上海的9個甲級寫字樓項目。
2019年,潘石屹考慮以8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SOHO中國最后的核心資產項目,被外界視為SOHO中國要徹底退出中國市場的信號,關于潘石屹要模仿李嘉誠“跑路”的討論沸沸揚揚。
不過,從后面的交易傳聞可知,潘石屹想要退出并不容易,他的期望值也在不斷縮水。SOHO中國的交易對價從80億美元降到40億美元,再到如今的30億美元。
而SOHO中國在黑石、高瓴等多個潛在買家之間兜兜轉轉,想要待價而沽卻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最后不得不降低身價投入黑石的懷抱。
這個結局大概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在全球疫情仍未徹底控制住之前,能一下子拿出30億美元的買家并不多,市面上可供SOHO中國挑選的買家少之又少。
第二,市場留給SOHO中國的時間不多了。持續甩賣資產,讓SOHO中國的業績規模大幅縮水,可以拿到談判桌上的籌碼變得越來越少。
2020年財報顯示,SOHO中國實現營業收入21.92億元,同比增長約19%。其中,租金收入15.37億元,同比下降16%,出售物業收入6.54億元。
去年受疫情因素影響,SOHO中國旗下物業整體的出租率下降。從2019年底到2020年底,除了新開業的麗澤SOHO和外灘SOHO,其余寫字樓出租率均面臨大幅下滑。
具體來看,望京SOHO出租率由86%降至83%,光華路SOHO II出租率由87%降至68%,銀河/朝陽門SOHO出租率由94%降至62%,SOHO復興廣場出租率由95%降至82%,SOHO天山廣場出租率由97%降至83%。
在此背景下,SOHO中國在2020年度的稅前利潤約16億元,同比下降約17%;毛利13.9億元,同比減少7.9%;凈利潤5.43億元,同比驟降58.8%;總資產約707.04億元,總負債約331.57億元,凈資產負債率約為43%。
三
近年來,圍繞SOHO中國和潘石屹夫婦的核心事件,一直是資產出售或公司整體打包轉讓。
早年間,潘石屹曾宣揚“不賺錢的商人是不道德的”,骨子里就透出一股對金錢的執念。但從2015年開始,他似乎對SOHO中國的股價“漠不關心”了。
在公開場合,潘石屹也鮮少以地產商的身份亮相,變得越來越佛系,越來越“不務正業”,個人微博上大多分享一些關于木工、攝影、編程的生活瑣事,與房地產漸行漸遠。
潘石屹多次表態:“錢我是賺夠了!以賺錢為目的的事情,已經不是我唯一的目的了。作為一個上市公司董事長這樣說不太合適,但這就是我心里最真實的想法”。
現實中,這幾年SOHO中國不斷“賣賣賣”,確實讓潘石屹夫婦賺得盆滿缽滿。在最新公布的2021中國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潘石屹夫婦以212.2億元財富,位居排行榜第175位。
與國內賣項目和轉讓公司控股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潘石屹夫婦這幾年海外投資的動作不斷,他們通過家族信托相繼在海外進行了大量投資,總投資額超過20億美元。
例如,斥資7億美元買下紐約曼哈頓廣場旁的港務局長途巴士站辦公大樓;花費6億美元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廣場的49%股權;耗資7億美元聯合巴西財團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大廈40%的股權。
天眼查顯示,從2019年12月18日至2020年1月14日,潘石屹陸續注冊了7家公司,且公司股東均為注冊在境外或港澳臺地區的公司,注冊資本從150萬元至2億元不等。
此外,潘石屹夫婦的長子還在英國成立了地產公司。出清國內核心資產,轉戰歐美市場,這一切都成為潘石屹效仿李嘉誠的佐證。
潘石屹夫婦對國外高等學府的大手筆捐款,也遭受外界廣泛詬病。據悉,潘石屹夫婦最大的一筆公益投入,就是把錢投入哈佛、耶魯等海外名校搞合作,捐款1億美元設立助學金。
張欣自稱,捐款的目的是“讓中國的貧困學生到世界一流大學去讀本科。”但外界很快發現,捐款沒多久,潘石屹夫婦的兩個兒子就先后入讀了耶魯和哈佛。
中國企業家曹德旺曾意味深長地評價這筆慈善:“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潘石屹跟他的太太,都是鬼精鬼精的。”
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潘石屹曾自曝:“說我跑了是謠言,跑不了。”如今,潘石屹一家四口有三口定居國外,而張欣早就拿到美國國籍了。
四
與潘石屹夫婦出清國內核心資產、大舉進軍歐美市場的投資路徑相反,本次SOHO中國的接盤方黑石,近年來不斷加碼中國市場。
創辦于1985年的黑石,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管理6490億美元,專注于私募股權、房地產、公債、上市股權、生命科學、成長型股權等。
近年來,黑石積極投資中國商業地產。2019年,黑石豪擲15億美元(約100億人民幣)買入上海長泰廣場,全年在中國地產領域的投資高達200億元人民幣。
進入2021年以來,黑石在中國市場繼續大張旗鼓地挺近,年初至今已經在中國砸下54億美元(約345億人民幣)的投資款。
具體來看,今年1月,黑石以11億美元(約71億人民幣)從富力集團收購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大的城市物流園區。
今年6月,黑石以13億美元(約83.2億人民幣)收購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
如今,黑石又以30億美元的價格將SOHO中國收入囊中,其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版圖已經初步顯現。
事實上,黑石與SOHO中國頗有淵源,如果SOHO中國最后注定是“賣身”的結局,黑石無疑是最佳選項之一。
早在2012年,黑石就與SOHO中國合資成立了盈石搜候(上海)有限公司,雙方各持股50%,該公司專門負責前門大街SOHO持有物業的招商和運營。
2018年,前SOHO中國總裁閻巖加入黑石集團亞洲房地產部,出任董事總經理一職。外界傳聞稱,黑石決定收購SOHO中國,就是閻巖在中間牽線搭橋。
不過,這起收購遲遲不能落地,關鍵因素是價格。從最初的80億美元,到2020年3月的40億美元,再到如今的30億美元,黑石終于得償所愿。
收購價格一降再降的背后,是黑石創始人蘇世民對金錢的嚴格把控。蘇世民曾向滬上投資大佬郭廣昌透露,他成功的秘訣在于不虧錢,這也是黑石的首要投資原則。
據說,黑石內部設有一套嚴格的投資流程,所有人的投資風格必須基于嚴格、冷靜且穩健,任何一筆投資都必須經過多次測試。雖然身處高風險行業,但黑石卻對風險深惡痛絕。
毋庸置疑的是,黑石對中國興趣濃厚,這從創始人“蘇世民”的中國名字中就可以窺探一二,但資產收購只是黑石布局中國市場的手段之一,卻不是最終目的。
早在10余年前,蘇世民就曾在上海直言:未來,我肯定愿意看到黑石集團能夠在中國的交易所掛牌上市。
不難看出,通過截然相反的投資路徑,潘石屹夫婦終將徹底告別中國房地產市場,而步步為營的黑石,又會在中國市場演繹怎樣的投資故事呢?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