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聯想作為全球PC龍頭,頭銜過于耀眼,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其科技屬性,使不熟悉公司的投資人,認為其是一家傳統的制造公司。但實際上,經過持續的技術投入與創新業務的耦合,聯想已經和投資人之間出現三重認知差。
在《行為經濟學》中,對認知差有這樣一段描述:
人對事物的直觀判斷,受本身知識儲備和感性因素雙方面的影響,因而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是不準確的,一旦打破偏差,形成正確的認知,就會產生稟賦效應:即,人將對于事物的認知轉化為潛在的附加價值。
放在當下的資本市場上,投資人對聯想就出現了明顯認知差。
聯想作為全球PC龍頭,頭銜過于耀眼,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其科技屬性,使不熟悉公司的投資人,認為其是一家傳統的制造公司。但實際上,經過持續的技術投入與創新業務的耦合,聯想已經和投資人之間出現三重認知差。
其一,聯想濃厚的技術底色并不被大眾所熟知;經過激進的后發投入,公司已經在云計算、邊緣計算等眾多領域取得了全球多項技術領先。
其二、大多數人將聯想定義為一家硬件公司;但實際上,公司已經形成了軟硬一體的商業范式,其業務并不局限在硬件、而是覆蓋了云計算、行業智能、軟件服務等全面的科技業務鏈條,兼具產品與服務。
其三:投資人并未意識到聯想的潛在空間是數十萬億的的智能化市場,與大部分科技公司類似,聯想具備科技公司較強的業務延展性,公司未來的發展高度由其智能化轉型程度決定。
01源起:被忽視的技術底色
技術是驅動科技企業發展的源頭,濃厚的技術底色也是科技公司最顯著的“標識”。
企業技術底色如何?通??梢詮钠髽I的研發投入、是否推動了尖端技術水平進步等維度觀察。而通過上述維度,我們能夠清晰的認識到,聯想的技術底色,過去并未被投資人正確認知。
從技術投入看,最近十年,聯想研發費用投入增長6.24倍,遠超同期收入增長(3.1倍)。投入激增后,公司研發投入已連續多年維持在百億左右,相當于科創板企業每年整體研發投入的三分之一。
激進的后發投入,使聯想具備了豐富的研發資源,公司在全球擁有17個研發基地,其科學家、研究人員和工程師人數超過10000名,研發人員數量,相當于科創版企業整體研發人員的五分之一。
有充足的研發資金和資源打底,聯想奮起直追,已成為全球技術能力最全面、領先的科技企業之一。
從技術的全面性看,聯想作為國內老牌科技公司,不同于其他玩家局限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公司數十年深耕實現了IT領域的全棧布局。即,基于“端-邊-云-網-智技術架構,實現物聯網、邊緣計算、云計算、5G、大數據等覆蓋從底層基礎技術到上層應用環節的全棧布局。
聯想全棧布局背后,是公司過硬的技術沉淀做支撐。
專利數量是窺見企業技術能力的重要指標。根據專利數據庫提供商IFI Claims發布全球專利250 強榜單,中國共有8家企業和機構上榜,其中聯想以6648件專利位列國內企業前三,全球前100強。其中在5G領域,聯想已累計申請1200多件必要專利,位列全球第15位。
外部數據的參考固然重要,財報細節的變化更能說明公司濃厚的技術底色。
在經營費用上,四季度,聯想運營費用率較年初下降近4個百分點,正是得益于,公司的技術賦能,其采用自動化設備,實現規?;嵝曰圃?,區塊鏈技術使得供應商數據互聯實現數字化協作,從而實現整體效率的提升。
在庫存周轉上,四季度,聯想庫存周轉天數較年初下降15天,也正是由于公司通過預測性分析、人工智能輔助決策技術提高了經營效率。
從上述角度看,聯想濃厚的技術底色毋庸置疑。而隨著技術能力的溢出,公司已經構建出智能經濟時代,全球領先的商業范式:“軟硬一體正反饋式硬核系統”。
02深化:“軟硬一體”的商業范式
商業模型是否符合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是評估企業科創性的另一維度。
創新理論鼻祖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指出:創新并不僅僅是某項技術或工藝的發明,更應該是一種新生產函數的建立。即,實現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一種從未有過的新結合,并將其引入新的生產模型。
縱觀屬于不同時代的科技企業,研發出前沿技術的同時,也往往創造出新的商業范式。典型的是互聯網,不僅實現了IT技術的從無到有,也進行了供需關系的重鑄,將線下的信息撮合、商品交易等關系遷移到線上。
如今,從科技大勢上看,技術融合趨勢愈發明顯,觀察家們可以輕易列出明晰的技術融合路線:算力的提升推動了AI深度學習的高速發展→深度學習的發展又被融合到了生物科技、自動駕駛還有協作機器人技術。
也正是如此,百度依托AI技術,開始造車,而特斯拉早就布局軟件領域;這一現象,反映出技術融合使科技企業的商業模型開始重構:“軟硬一體正反饋式硬核系統”。
反觀聯想,公司也早已構建出“軟硬一體”的商業范式。體現在,公司依托軟硬一體的商業范式,業務并不局限在PC、手機等傳統硬件領域,而是覆蓋包含硬件、軟件、平臺、應用、解決方案等全面的科技服務鏈條。
簡單來說,聯想的軟件、平臺、應用、解決方案等多鏈條科技服務業務,圍繞其“算力”優勢展開:
在前端計算領域,聯想通過部署完整解決方案,以及云端模塊化機房,滿足企業在智能倉儲、智能安防等場景中,近端統一管理、實時計算、實時反饋的需求。
在后端計算領域,聯想組建軟件定義數據中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等私有云和公有云服務,為用戶提供從咨詢、平臺建設、應用上云、到多云運維的端到端服務和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構建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計算的統一云計算平臺。
依托算力優勢,聯想也正發力智能互聯領域,通過為企業、園區、運營商部署5G接入、超輕量級云平臺、運營商端NFV平臺,滿足網絡接入、部署、運維、優化等多方面需求。
從結果上看,聯想軟硬一體戰略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硬件業務優勢無需贅言,即使不被大眾所熟知的軟件與服務業務,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能。以最新的2021年Q3財報為例,公司軟件和服務業務,取得了破紀錄的業績,同比增長36%,這一增速甚至超過了智能硬件業務27%的增速。
從上述角度看,顯然,聯想并不是被大眾所認知的硬件公司,而是軟硬一體,兼具產品與服務的科技公司。
03進化:商業模式由線到面
業務延展性也是科技企業的重要特征。
美國著名的技術思想家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一書中提出,眾多的技術集合在一起創造出了我們稱之為經濟的東西,經濟是技術的一種表達,技術進化引發經濟進化。
放在科技企業身上,技術進化引發的經濟進化,體現在公司業務的外延。不難發現,雖然科技企業分數不同的商業領域,但展示出一條共性:隨著技術的進步,企業都有著極強的業務延展性。
亞馬遜得益于自營業務沉淀出對供應鏈數據的存儲和管理能力,從服務商家是賣貨需求延伸出服務商家數據存儲服務的AWS業務;蘋果和特斯拉,也逐漸由賣硬件,延伸為賣軟件服務。
究其原因,科技企業往往從新型行業起家,有足夠的業務空間,而科技企業自身的技術沉淀,也使其有能力去賦能行業,從而延伸出更多業務。
聯想也不例外,隨著技術能力的沉淀,聯想技術積累已經部分轉化為商業成果,驅動著其業務的外延增長。具體來說,聯想業務的外延性,體現在公司技術與行業智能化轉型的結合。
從整個行業大勢看,依托于以高帶寬、廣覆蓋和低時延為前提的云計算基礎設施,加上大量的數據而生成智能的技術,經濟社會已經從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時代,走到intelligence technology(智能技術)時代。
由此,如何將“信息”轉化“智能”是經濟社會的必解之題。聯想的優勢在于,公司既有直接覆蓋客戶的終端產品組合,又具有數據中心、云計算、5G、AI等底層技術能力。而全面的業務場景使公司能更理解客戶痛點,全面的技術沉淀,又使公司能夠對痛點進行解決。
由此,聯想可以由技術的進化,延展出行業智能業務。體現在,公司在不同的應用場景輸出智能業務,如智慧城市、智慧教育、醫療保健等等
而在實際過程中,聯想的軟硬一體生態融合了各個行業的用戶場景和數據,在解決客戶需求的同時,公司產品和服務也在迭代,最終形成客戶增長-產品進化的飛輪。
從結果上看,聯想延展出的新業務也取得了較快發展。以行業智能業務為例,2021財年Q3,公司行業智能業務同比增長達到54%。
也正是科技企業的延展性,改變了聯想所處的賽道以及前景。如果僅做硬件業務,那么單個業務條線很容易被拉到天花板,而開拓其他業務也意味著聯想的未來不會一條會到頂的「線」,而是有多種可能性的「面」。
從這個角度看,聯想也正符合《哈佛商業評論》對現代科技企業的描述:一家成功的現代科技企業應該能夠可以「改變整個行業」(transform whole industries),并有足夠的能力擴大規模和業務范圍?!?/span>
展望未來,隨著聯想即將登陸科創版,考慮到目前國內資本市場注冊制愈發成熟,有競爭力的好企業會有更好的機會脫穎而出,資源的集聚效應也將愈發凸顯。
科創板龍頭,或許是如今聯想最好的注腳與旁白。
這是業界首次僅通過同一個具身大模型就實現了五指靈巧手像人手一樣使用多種工具完成上百種靈巧復雜操作任務...
2024年12月20日,第八屆全球青年創新大會(Global Youth Innovation Co...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中國品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企業出海也已經從...
當今時代,全球化浪潮洶涌澎湃,企業投身國際市場、精心擘畫海外布局,已然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分析人士預計,在貿易、科技等領域的限制措施極有可能趨嚴,這必將促使中國加快推進進口替代戰略的步伐,而...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