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有企業家坦言“今天企業的利潤已薄如刀片”,引發共鳴無數。在經歷了2020年黑天鵝事件后,企業家更清晰地看到如今市場競爭的不確定性,如何破局成了關乎生死的首要任務。
曾有企業家坦言“今天企業的利潤已薄如刀片”,引發共鳴無數。在經歷了2020年黑天鵝事件后,企業家更清晰地看到如今市場競爭的不確定性,如何破局成了關乎生死的首要任務。3月30日晚,17PR旗下的一起大學年度公開課——“500強”品牌案例解析如期上線,定位專家顧均輝領銜開講,分享《利潤比刀片薄的破解之道》,助力中國企業抓住機遇,在飽和經濟時代掌握增值密碼。
圖:定位專家顧均輝
利潤薄如刀片的今天,企業面臨五大誤區
一開講顧均輝便指出,如今企業經營通常會遇到五大誤區,即質量、服務、價格、廣告創意與產品齊全都無法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首先是質量。企業經常有“產品很好,銷量卻上不去”的煩惱,顧均輝指出,這是因為絕大多數消費者并沒有對質量的鑒別能力,對產品質量的“認知”大于產品質量到底如何這一“事實”。最簡單的例子是,我們身邊有很多質量極佳的國貨產品,但因沒有打響“品牌”,銷量常常被所謂的“國際大牌”碾壓。從定位角度看,這是因為消費者心智缺乏安全感,這些產品沒有進入消費者認知,很難被認可。
其次是服務。最典型的代表是海底撈,曾以服務作為差異化在一眾火鍋品牌中脫穎而出,而隨著競爭環境的成熟,“服務”越來越容易被復制,幾乎成為市場標配,一味追求極致服務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第三是價格。“低價成交,不促不銷”已成惡性循環,縱觀商業市場,線上促銷和線下打折比比皆是,“雙十一”等電商節更把“低價”的營銷手段推向巔峰。但低價帶來的只是表面的銷量繁榮,商家的獲益卻大打折扣。此外,顧均輝還指出,低價還隱藏著巨大風險——消費者會下意識認為自己買的是“便宜貨”,對品牌認知產生更不利的影響。
第四是廣告創意。國內一度曾很追捧創意式廣告,如TATA木門的“唯有安靜,才能聽到自己”,創意很好、文案很美,卻難以進入心智;而近兩年定位式廣告逐漸脫穎而出,如BOSS直聘的“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談”,簡單直白更能深入人心。“從定位角度看,心智很難改變,并且厭惡混亂,信息太多不能在消費者心智中留下任何印象。”顧均輝強調指出。
第五是產品齊全。“趕集網,啥都有”,產品齊全,卻落敗于拆分而出的瓜子二手車,對于企業競爭而言,“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定位,給消費者一個買你而不買競爭對手的理由
如何跳出上述這些企業經營誤區呢?顧均輝明確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商業環境已發生巨大轉變,社會進入飽和經濟時代,反映在供求關系上的變化就是市場供應遠大于需求,市場極度競爭,信息過度傳播。在這一趨勢下,企業想扭轉“利潤薄如刀片”的現狀必須升級商業思維。
圖:顧均輝戰略定位課堂
從1978年到2000年,我國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從饑餓經濟時代到飽和經濟時代的巨大變遷。饑餓經濟時代的特點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到2000年后,企業家必須認識到商戰的本質已從產品之戰轉化為認知之戰。顧均輝認為兩個時代最大的不同是指導理論發生變化——饑餓經濟時代,德魯克管理學和科特勒營銷學盛行;而飽和經濟時代,定位崛起,成為企業贏得商戰的法寶。
定位揭示了商業競爭的本質是搶占心智資源,要“給消費者一個買你而不買競爭對手的理由”。無論產品有多好,如果消費者記不住品牌,就不會產生購買欲望。定位自2002年進入中國后,成就了加多寶、東阿阿膠、唯品會等眾多品牌。作為定位實戰派,顧均輝曾操盤渣打銀行和淡馬錫中國公司,也曾幫助金嗓子、香飄飄、半畝花田、新潮傳媒、紅豆男裝等逾百家企業實現業績增長。
顧均輝指出,品牌需帶著定位出場。“從研究競爭對手出發,由外而內地看待競爭,走與競爭對手不同的差異化道路,形成一套差異化戰略,并在發展過程中基于競爭環境的變化,不斷思考和完善自己的定位。”值得一提的是,確定了差異化后,還要將這一差異化有效傳播出去,這就要求品牌 “講好故事”,通過公關+廣告的組合拳將差異化傳播出去。
在利潤薄如刀片的今天,定位能夠幫助企業在心智中打贏商戰,突破增長瓶頸。顧均輝相信,在中國經濟騰飛的大趨勢下,在戰略定位的指引下,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最終走向世界。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