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8日,遠大醫藥在線上舉行了業績發布會,就其2020年業績進行了解讀,同時與投資者進行了直接交流。遠大醫藥2020年歸母凈利潤仍實現高速增長。
3月18日,遠大醫藥在線上舉行了業績發布會,就其2020年業績進行了解讀,同時與投資者進行了直接交流。遠大醫藥2020年歸母凈利潤仍實現高速增長。2020年全年的收入為63.53億港元,同比微跌3.6%,撇除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同比下跌約2.7%,5年年度復合增長率達14.5%;期間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17.93億港元,同比增長55.8%,撇除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同比增長57.2%,5年年度復合增長率60.6%,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約63.5%,較2019年度增加約2.2個百分點。
2020年,遠大醫藥總資產錄得約169億港元,較上一年度同期增長約22.8%,過往5年年復合增長率為24.1%。每股基本盈利期內為約52港仙,過往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約41.3%。
遠大醫藥表示:收入減少的原因主要為受限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醫院停診限流導致處方藥的銷售受到壓力。但由于集團不斷優化盈利結構,持續推進創新和壁壘藥發展戰略,著力推動創新高壁壘及高毛利產品的銷售;同時在疫情期間集團不斷開拓院外市場,加強與各大電商平臺的合作,非處方藥物在電商平臺和零售藥店的銷售取得較快增長;加之集團持有的上市公司投資組合公允價值的推高增加了本集團的投資收益,最終保持了經營業績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
除上述財務指標外,遠大醫藥的資產回報率、股本回報率等保持向上發展的趨勢,2020年兩項財務指標分別為11.6%和18.3%。資產負債率為20.9%,較上一年度同期有所下降,下降原因系2020年的盈利貢獻及新股東的股本投入。
而這樣的成績是在2020年全球GDP下降4.2%,國內GDP增速1.8%及湖北GDP同比下滑5.0%的情況下得來的,尤為難得。良好的業績得益于遠大醫藥自2015年以來的創新驅動轉型后的精準、強大、前瞻性的項目選擇能力和快速、優秀、強大的項目商業化能力。
業績交流會上,遠大醫藥方面表示,2020年公司持續拓展創新管線的項目儲備,提高公司綜合實力。“總體而言,公司在過去幾年中均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
構建原始創新能力,驅動國際化轉型
盡管2020年受到全球疫情影響,但遠大醫藥方面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公司在2020年全年仍然完成10項投資并購,9項創新產品或平臺、2項基金投資及2項戰略合作。“業績期內的投資并購與合作圍繞精準介入治療、腫瘤治療、抗病毒抗感染治療及呼吸五官科四個方向重點布局,持續拓展本集團創新管線的項目儲備。”
不同于目前國內大多數藥企的跟隨式創新,在同類相同機制或同個靶點上的重復投入,產生了一批Fast Follow和Me too藥物。目前遠大醫藥的創新產品更加強調原始創新,管線內產品真正實現了First in class,將基礎研究的新趨勢、科學前沿的新突破轉化為創新產品的突破口。
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遠大醫藥全年研發費用共計2.19億港元,若加上新項目的預付款及其他投入,2020年全年研發投入及各個項目的投入超過15億人民幣。通過2020年一系列擴張動作,遠大醫藥已經實現了全球范圍4大技術研發平臺和5大研發中心的布局,分別為: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技術平臺,DNA研發技術平臺,mRNA研發技術平臺,糖組學研發技術平臺,美國圣地亞哥研發中心-免疫治療(DNA技術)抗腫瘤,美國波士頓研發中心-精準介入抗腫瘤,比利時-呼吸、眼科及mRNA,澳洲研發中心-抗病毒抗感染等。
目前公司供儲備國際知名科學家超30人,集團及聯營公司共526名研發人員(包括聯營公司:Sirtex、OncoSec等海外研發團隊),較2019年大幅增長超過70%,其中碩士及博士等在內共258名,占比近50%,報告期內,遠大醫藥搭建落實質量管理體系1個,成立科學委員會和專業技術委員會2個,搭建職能體系3個,包括專利體系、藥物警戒體系及臨床運營體系。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遠大醫藥全球化的進程仍在加速,在資本市場上先后完成了對OncoSec Medical Incorporated股份的收購,成功入股、投資了澳大利亞生物技術公司Telix Pharmaceuticals Limited及比利時mRNA創新型疫苗技術公司eTheRNA Immunotherapies NV,獲得了多款創新藥物的技術平臺及商業化權利。2020年11月底,聯營企業Telix的TLX591-CDx 的上市許可也已獲得 FDA 受理。
通過自主研發和全球拓展相結合的創新策略,遠大醫藥已經成功轉型為一家涵蓋涵腫瘤治療、心血管急救制劑及高端醫療器械、抗病毒抗感染、呼吸及五官科及生物健康產品和原料藥等多個業務領域的創新藥企業。尤其在心腦血管精準診斷及治療、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adionuclide–drug conjugate, RDC)抗腫瘤治療等領域,已經進入全球領先行列。
遠大醫藥研發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史琳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截至今年1月,遠大醫藥集體累計在研項目107項,除去一致性評價項目,創新項目占比接近一半,分布于臨床前到新藥上市申請的不同階段,“管線布局合理,形成了良好的梯隊效應。”
打造國際領先心腦血管精準介入治療平臺
遠大醫藥通過同加拿大Conavi公司血管影像診斷、德國Cardionovum公司血管介入及以澳大利亞Sirtex公司和美國OncoSec公司腫瘤介入為代表的海外并購項目,已經實現了全球精準診斷+治療戰略布局,成為精準診斷治療領域的頭部企業。
2020年,德國聯營公司Cardionovum研發的專為透析患者的通路狹窄,設計的藥物球囊Aperto OTW(紫杉醇釋放高壓分流球囊導管)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成為中國首款透析用藥物球囊。另外,目前公司針對外周血管疾病的LEGFLOW OTW產品也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預計2024年獲批上市。
遠大醫藥副總裁陳曉捷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RESTORE DEB產品上市一年多來,已經為公司貢獻了過億的銷售收入。此前國元國際數據預計Aperto OTW、LEGFLOW OTW及2019年于國內獲批的RESTORE DEB在內的三款球囊、支架類產品在2022年預計在國內將會為遠大醫藥貢獻4.6億人民幣的銷售額。
精準治療方面,遠大醫藥于2017年入股投資加拿大Conavi Medical Inc.,取得在研的血管內超聲光學同步成像系統NOVASIGHT Hybrid?和三維心腔內超聲系統FORESIGHT ICE在大中華區的獨家代理權。2019年時,NOVASIGHT Hybrid?已經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評的綠色通道。
遠大醫藥研發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史琳表示,精準介入是2015年以來,遠大醫藥重點打造的創新平臺。“微創治療已經成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主流領域,相較于普通的內外科,微創介入會有更多的高壁壘高創新產品,伴隨診療技術的發展,也會帶來巨大的潛力和市場規模。”其表示,目前該平臺已經覆蓋了冠脈血管、外周血管以及神經介入,未來進一步重點布局的領域還有結構心臟病、電生理和新衰領域。
而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遠大醫藥的介入平臺,已經從新技術集成、落地平臺整合、自主臨床團隊、多維市場渠道四個方面形成了平臺優勢。“從license in到現在多重模式的合作,從股權的投資到生產的合作、研發的合作,供應鏈的合作,實際上是全方面的資源共享,這個過程中不僅是遠大醫藥的臨床團隊、BD團隊、市場化的團隊都得到了很多好的鍛煉,在迅速的成長和成熟,后續產品也能在多維的市場上得到很好的表現,更好的服務患者。”
獨樹一幟的抗腫瘤領域
目前國內PD-1藥物領域賽道擁擠,部分業內人士甚至認為已經有泡沫的嫌疑。然而將放射性藥物的成像和治療結合起來,完成篩查診斷-個體化治療,真正實現個體化診療,由于技術、研發投入、監管門檻,在國內尚罕有企業涉及,但在全球范圍內已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歐美已有多個核素產品獲批。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放射性藥物市場規模為48億美元,增速達7%,但市場以北美為主。2017年10月底,諾華制藥以39億美元收購法國生物技術公司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AAA),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得了放射性核素產品Lutathera。
目前遠大醫藥實現了放射性藥物的布局, 2018年遠大醫藥聯合鼎暉以1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Sirtex Medical Pty Ltd,開始布局核素藥物,Sirtex的核心產品為SIR-Spheres 釔 90?,通過β放射線進行選擇性內放射,治療原發性肝癌、轉移性結直腸癌等。而2020年該產品的上市申請已經獲得NMPA受理,有望在2021年獲批上市。
除了通過Sirtex布局海外市場,2020年,遠大醫藥也與Telix Pharmaceuticals簽訂股份認購協議,同放射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普爾偉業達成股權購買協議。通過一系列動作,遠大醫藥目前已經形成了國內國外核藥的全方位布局,進一步增強公司在放射性藥物發展上的勢能。
針對目前市場上PD-1藥物的耐藥問題,2020年2月,遠大醫藥認購美國OncoSec公司約44%的股權,獲得后者所有產品在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產品權益,核心產品TAVO是一款first-in-class瘤內抗癌基因療法。根據2020年11月發布的TAVOTM與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治療抗PD-1檢查點耐藥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注冊性2b臨床試驗KEYNOTE-695中期數據,在計劃規模為100人的臨床試驗中,前54名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展現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ORR達到30%,遠高于臨床試驗預期的獨立影像評估的ORR主要終點20%;完全緩解率為6%,9%的患者目標病變完全消除,中位持續反應時間為12.2個月。僅有5.4%患者出現三級的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未出現四級/五級的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OncoSec有望基于此2b期臨床試驗最終的客觀緩解率(ORR)數據,向美國FDA申報加速批準。
在免疫治療方面,2020年遠大醫藥投資了比利時mRNA創新型疫苗技術公司eTheRNA Immunotherapies NV,引進后者的mRNA疫苗平臺技術和在研產品,并與其成立了合資公司奧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腫瘤免疫治療和感染性疾病的mRNA疫苗的研發及生產,同時奧羅生物也獲得了eTheRNA Immunotherapies NV全球創新針對人乳頭瘤病毒 HPV 陽性頭頸部癌的產品在大中華地區的全部權益及后續產品的優先權。
腫瘤治療管線產品上,遠大醫藥已擁有12個全球創新產品,并有10個產品在全球范圍內處于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共覆蓋9大實體瘤(包含肝細胞癌、結直腸癌、透明細胞腎細胞癌、前列腺癌、膠質母細胞瘤、轉移性黑色素瘤、三陰性乳腺癌、鱗狀細胞癌、HPV陽性頭頸部癌)治療領域。
史琳表示,目前遠大醫藥在腫瘤板塊的布局日漸成熟,國際化產業鏈的構建也初具規模。“公司的腫瘤業務群在全球范圍內的企業數量已經達到9個,具備開展腫瘤產品生產、開發的能力,全球腫瘤研發中心15個,具備在38個國家開展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在56個國家產品銷售的能力。”
目前遠大醫藥通過海外引進、在國內進行快速轉化的方式,已經形成國際化布局、差異化創新、專業化發展的發展思路。“經過幾年的產品布局,針對中國排名前11的癌種,我們的產品管線已經可以覆蓋9個。”
抗病毒抗感、呼吸及五官科領域持續進行前瞻性創新布局
在抗病毒抗感領域,公司圍繞重大未被滿足臨床需求的全球首創藥物進行布局。在產品管線方面,目前已經儲備三款全球創新藥物,分別是兩款用于治療膿毒癥的全球創新藥STC3141和APAD,以及一款用于治療副流感的全球創新藥物。
2020年,公司獲安體新生物授權公司APAD膿毒癥項目全球權益,將與澳洲國立大學的創新藥組蛋白抑制劑HIP協同研發。“2021年3月,公司管線產品STC3141獲準在中國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開展 Ib 期臨床研究,比預期提前了3周,歐洲和美國的IND申報準備工作也在進行中。”史琳在業績發布會上介紹道。在此前的2020年5月,STC3141還獲準在澳洲開展用于治療COVID-19感染引起的呼吸窘況綜合征(ARDS)的 II 期臨床研究和用于治療膿毒癥的 Ib 期臨床研究。預計不久的將來,遠大醫藥能夠在膿毒癥這一全球還未有有效藥物的領域中,為患者和醫生提供更多、更優的臨床解決方案。
在傳統優勢領域呼吸科及五官科,遠大集團布局了3款創新藥物來進一步完善該領域的產品體系。包括從撥云制藥獲得治療翼狀胬肉的全球創新藥CBT-001、新型復方鼻噴劑Ryaltris、以及從全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進的全球首創治療干眼癥BRM421等。
戰略轉型初見碩果,投資價值正逐步被市場認知
近年來,受帶量采購、醫保談判等政策影響,國內醫藥企業逐步呈現兩極分化。仿制藥企業在集采后市值普遍大幅降低,估值趨于化工行業,而創新藥企卻在政策的鼓勵下,不斷獲得市場給予的更高估值。
在醫保控費成為主流當下,創新成為醫藥企業的生命線。但是受限于國內創新藥起步晚等因素影響,目前國內的創新仍以追趕式創新和me too藥物為主,過度集中于同類或同靶點的藥物,少有企業真正實現了first in class。
而遠大醫藥自己的綜合優勢,果斷切入高創新壁壘的領域,通過全球化的布局,實現了多個first in class產品的引入,并且通過協調全球資源,快速推進在研產品的進展,可以在未來五年內,有源源不斷的創新產品不斷面世。
作為綜合性的企業,綜合優勢是遠大醫藥核心戰略的基礎,也是抵抗外部風險的保障。遠大醫藥從原料藥到全球配送在內的產業鏈的構建,實現了最大的效益化。同時公司的管理文化,也保證了極高的并購成功率。遠大醫藥董事長史曉峰表示:“國外統計的醫藥并購能夠成功達成目的的概率不到25%,我們能夠達到75%”。同時,遠大醫藥的綜合優勢可以持續的為科研創新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這也就意味著遠大醫藥可以通過產業市場和資本市場雙重途徑為研發提供充沛的資金支持,使得公司能夠源源不斷地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創新產品的投入。
另一方面,作為平臺型企業,遠大醫藥擁有超過覆蓋全國的銷售團隊,已經深入各個藥店、醫院,規模超過了多數新型生物科技公司。而這樣的商業化隊伍也使得公司的一系列創新產品能夠盡早落地。
史曉峰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我們遠大醫藥創新轉型的準備從2015年正式開始,盡管和國內龍頭企業相比,從時間上講我們稍微晚了一點,但是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走的比較穩健,這兩年明顯發力,通過全球化研發布局的方式,取得了很多海外的全球獨家和具有市場前景的臨床創新產品。病人的需要和臨床的急需就是我們遠大醫藥的研發方向,也一定是市場可以帶來回報的方向。”
自2016年以來,公司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高達60.6%,遠超港股醫藥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憑借上市后優異的市場表現,從3月15日起,遠大醫藥已經由綜合小型股指數成分股上調為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成分股,后者反映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總市值前95%的公司。
2020年,在香港恒生指數跌逾3%的情況下,恒生醫療保健指數仍實現41.85%的漲幅,兼具平臺屬性和創新屬性的遠大醫藥,全年漲幅逾60%,超過行業平均漲幅。年中高點時,遠大醫藥市值一度突破300億港元。
目前港股醫藥行業的PS(市銷率估值法)在7左右,而遠大醫藥PS僅為3.7,香港生科指數內如再鼎、百濟神州等公司的市銷率分別為513和119,因此遠大醫藥未來仍然具備非常廣闊的上升空間。
“集團未來幾年有著較為明確的發展目標,爭取每年有1-2個創新產品上市,完成15個創新產品立項,研發投入不少于營業收入10%,相信到2025年,遠大醫藥將發展成為一家在核藥、介入、感染領域優秀的國際化綜合制藥企業,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滿足患者需求為導向,成為受醫生和患者尊重的制藥企業,并還原于社會。”史曉峰表示。
8月19日,港股科技創新型醫藥企業遠大醫藥(00512.HK)中期業績報喜,公司上半年實現收入約60...
3月27日,港股科技創新型醫藥企業遠大醫藥(0512.HK)再度傳來利好,公司與聯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月17日,港股科技創新型醫藥企業遠大醫藥(0512.HK)發布公告稱,公司主研發的用于治療膿毒癥的...
近日,遠大醫藥(0512.HK)在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領域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Telix Ph...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發布的...
每年的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每年流感病毒會在全球導致數百萬例重癥病例以及數...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