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作者|魏啟揚
1月29日,長沙正式獲批籌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南)(以下簡稱“國檢中心”),這是長沙智能汽車產業繼測試區(國家智能網聯(長沙)測試區)、先導區(湖南(長沙)車聯網先導區)之后,拿下的第三塊“國字號”招牌。
至此,長沙在智能汽車測試、認證、落地的全產業鏈都有國家的站臺與背書,站在交通強國、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等國家戰略的政策語境中,長沙智能汽車產業在行業中的地位與特殊意義被凸顯出來。
一路披荊斬棘,長沙智能汽車產業完成“全壘打”
長沙智能汽車產業起步于2016年。
此時長沙GDP距離萬億大關僅一步之遙,支撐起長沙經濟騰飛的是“汽車制造”、“工程機械”、“現代物流”等多年發展積累下來的基礎產業,如何對現有產業進行升級,同又能將它們都串聯起來,成為長沙城市產業邁向更高臺階的增長點,極具前瞻性的智能汽車產業成為“天選之子”,湖南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的前身)在當年正式啟動建設。
經過兩年時間的土地征收、拆遷、場地建設、智能系統配置等籌建工作,占地1232畝,總投資約18.96億元的湖南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于2018年6月12日開園。
由于建設標準高,長沙測試區在場地規模、測試環境、測試場景、配套設施等“硬件條件”,以及智能汽車產業發展上很快就獲得了國家層面的支持和認可,不到半年,2018年11月,湖南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躋身“國家隊”,被工信部授牌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
此時的長沙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產業基礎和產業規模與一線城市相比還是存在明顯差距,在“搭平臺、建生態、興產業、重應用”十二字發展方針的指引下,長沙智能汽車產業低調蟄伏,一年后迎來爆發。
2019年9月26日,長沙宣布開放道路智能駕駛長沙示范區和車路協同“兩個100”項目啟用,同時拿下Robotaxi在公開道路載人測試頭炮,長沙一夜之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智能汽車產業“起步北上廣,落地看長沙”成為行業共識。
進入2020年后,長沙繼續深耕產業基礎,緊抓落地場景。
4月1日頒布智能汽車產業“火炬計劃”和“頭羊計劃”,通過獎勵、補貼、應用落地示范等方式來打造產業的“火炬”和“頭羊”,并以此來帶動城市建設、大眾生活、政府管理等多維度的產城融合,在頂層設計的政策層面為產業發展再蓄動能。
4月19日,阿波羅智行Robotaxi服務上線百度地圖及百度APP智能小程序,向普通民眾開放試運營;
4月30日,智慧公交315線開通,面向長沙市民開放運營。此后又對全市2000多輛傳統公交車進行了智能化升級,全國最大規模主動式公交優先系統落地。
正是因為長沙在場景創新、運營模式方面的探索成績突出,去年11月份,長沙獲得了湖南(長沙)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授牌。
此次獲批“國檢中心”,則是國家對長沙產業發展的再次肯定,通過標準制定、檢測認證等規范性工作的有序鋪開,長沙完成了自身產業頂層設計的閉環,拿齊了智能汽車產業鏈所有的“國字號”招牌,“三輪驅動”(測試—認證—落地)之下,長沙乃至全國智能汽車產業發展也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率先召喚“神龍”的為什么是長沙?
上文提到,長沙拿到測試區和先導區的國家授牌都是事出有因,在測試場地的“硬件”建設、產業發展速度、產業生態根基,以及場景落地上確實走在了全國前列,長沙此次獲評“國檢中心”又憑的是什么呢?
首先,既然是智能網聯汽車的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那么就要設到產業生態的聚集地。
從2016年開始,長沙就將智能網聯作為全市的重點產業進行打造,目前已吸引華為、百度、阿里、騰訊、京東、中車、大陸、博世、希迪智駕等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巨頭。
347家智能企業產業重點企業中,有基礎層企業229家,技術層企業77家,應用層企業41家。
圍繞著產業基礎、政策支持、發展要素、產業氛圍4個維度,長沙發展智能汽車產業的過程中,建立了一個“配套設施—招引企業—產業生態”的金字塔型結構模型。
這也是長沙能夠超過上海和廣州,在賽迪顧發布的《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潛力城市百強榜研究》白皮書中,排到了百強榜第三的原因。
站在促進智能網聯的科技創新成果在中部地區落地,推動和規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的角度,長沙建設“國檢中心”既有內生動力,也有國家戰略層面的外部推動。
其次,除了厚實的產業生態之外,長沙依托著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已經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的基礎環境,這些資源可以直接用于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
我們都知道長沙有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但很少人知道這個測試區位于湘江新區湖南省檢驗檢測特色產業園內,這個園區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定的“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及“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
可以說長沙測試區自出身起就帶有“檢驗檢測”的基因,也可以說長沙在進行智能汽車產業布局時具有極強的前瞻性,在建設測試區時就為“國檢中心”留了一手。
我們來看看長沙測試區的“家底”,總面積達到1232畝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分為管理與研發調試區、越野道路測試區、高速公路測試區、鄉村道路測試區、城市道路測試區5個主要功能分區,共計建設了228個智能網聯測試場景。
同時,長沙還對部分公共道路進行智能網聯改造升級,目前已建成了7.8公里智慧公交測試線、100平方公里城市開放測試道路和100公里智慧高速測試道路,打造了大量智能網聯測試場景。
去年,長沙還建成了虛擬仿真實驗室,用于開展智能網聯仿真測試服務。
無論是測試還是檢驗檢測,都需要專業場地和設備的支撐,而長沙產業的發展恰恰是依托測試區的“先天條件”而來,因而后續延展到“國檢中心”,“硬件”上的長板依然突出。
最后,為支撐“國檢中心”的建設運營,湖南湘江新區還找了一個重量級的合作伙伴作為技術支持,邀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參與國檢中心的建設運營工作。
早在去年4月,湖南省工信廳、湘江新區和中國汽研就簽訂了三方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建設國檢中心就是協議的重點內容之一。
中國汽研具有豐富的國檢中心建設運營經驗,也是國內最早開展智能駕駛測試評價的檢測機構,擁有國家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重慶)、國家燃氣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測試評價中心(重慶)等平臺和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替代燃料汽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臺,是我國汽車行業產品開發、試驗研究、質量檢測的重要基地及技術支撐機構,其評測體系研究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長沙與中國汽研牽手,雙方取長補短,在權威性上能夠得到行業的認可和信服。
補足測試、認證、落地全閉環,產業生態邊界再延伸
在此之前,長沙智能汽車產業在測試和落地環節分別有測試區和先導區對應,如今“國檢中心”將認證這一環給補齊了,自此長沙智能汽車產業將進入到“測試—認證—落地探索—形成反饋后繼續測試—繼續認證—再次落地探索……”的“自增強循環”中。
這是一個無限循環的回路,每完成一次循環,產業鏈都會增強受益,推動著長沙智能汽車產業持續高歌猛進,同時又不斷強化著自身的競爭優勢。
另外一個維度,為周邊企業提供全流程智能網聯測試檢驗和研發驗證服務,進一步提升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的檢測認證及產品評價能力,帶動智能網聯相關產業發展,助推制造強國戰略實施,這只是國檢中心的基礎功能和“表面任務”。
國檢中心對產業更深層次的觸達在于,圍繞著檢測認證服務的延伸,根據“就近”原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化產品、系統方案解決這兩項細分賽道或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湖南湘江新區的規劃中,2023年之前還要建成一個標準法規測試場,建設內容包括操穩廣場、直線道、坡道、噪聲實驗路、ABS試驗路、涉水池等,將為智能汽車ADAS功能測試及其他傳統檢測認證項目提供重要支撐。
試想一下,當智能汽車相關檢測認證未能通過,企業會不會尋求解決方案?由市場需求催生出的配套服務,長沙智能汽車產業生態的邊界也將因此獲得擴展和延伸。
此時,長沙就能真正召喚出智能汽車產業的“神龍”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