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場由酷開網絡舉辦,橫跨三地、持續三個月的線下沙龍“大屏不止好看”在日前收官,三場沙龍匯集來自品牌、媒體、分析機構等諸多業內人士,共同探討并見證了OTT營銷的價值。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一場由酷開網絡舉辦,橫跨三地、持續三個月的線下沙龍“大屏不止好看”在日前收官,三場沙龍匯集來自品牌、媒體、分析機構等諸多業內人士,共同探討并見證了OTT營銷的價值。
作為擁有過億用戶,且仍在快速增長的互聯網端口,OTT營銷價值并不需要懷疑,只是如何讓其發揮出更大能量,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如在數字化營銷變革中,大數據首當其沖。而大數據又能為OTT帶去哪些新東西?酷開網絡大屏指數研究院院長趙磊就表示“技術和大數據都只是營銷的一種實現形式,通過大數據的精準觸達,將有價值的品牌,傳遞到家庭中,數據的精準營銷讓產品更有溫度。”
然而這句話看起來簡單,但實現起來卻并不容易。
營銷體系的變革從一塊“大屏”開始
現階段市場營銷的模式、渠道看似越來越多樣化,但在“多樣化”的背后卻是越來越趨于“同質化”,這兩個詞看似矛盾,其實不然。
綜藝露出、電視電影的植入、隨著直播生態崛起而出現的直播帶貨等等,都在給品牌提供著不同的營銷選擇,這些方式也確實收獲了不少青睞。
如相關數據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中國綜藝節目廣告市場規模接近220億元,同比增長16.12%,節目植入品牌數量更是達546家。
又比如直播帶貨,以羅永浩為例,從今年4月開始到11月,7個月時間完成了銷售額破億、超過800萬人次購買的戰績。
不否認多種營銷模式的崛起為品牌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展示舞臺,比如直播帶貨讓產品觸達也更加高效和便利,但是像這種模式對于品牌方而言也不是只有利好,弊端也同樣明顯。
像直播帶貨的模式大家都已熟知,他最大的競爭力在于“價格”,各大平臺、各大主播拼的也是“售價”,人人都是追求最低價誰價低誰就能獲得更多市場。那么問題就來了,對于品牌方而言“長期折價”先不說利潤減少,最快透支的其實是品牌影響力。
如酷開網絡執行副總裁封保成所表述的一樣“品牌是戰略,效果是戰術,直播帶貨這樣短暫的戰術突破后,終歸需要回到戰略的基礎上。”
酷開網絡執行副總裁 封保成
可以看到無論哪種“戰術”,品牌方始終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露出”,在過去這是沒問題的,以“洗腦式”、“轟炸式”打入消費市場,從前很多品牌都走出了成功的路子,像腦白金、老壇酸菜面等等,但這一套在今天已經玩不轉了,品牌更需要“戰略”原因有幾個方面。
首先是消費市場主體在發生變革,看廣告的人也在發生變革,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群體劃分越來越明確,而作為消費主力的年輕人,對于這些缺乏美感的、僵硬的廣告內容不再感冒;其次是在大數據、算法越來越先進的時代,這類泛市場的投放被視作“騷擾”的事件越來越多;最后則是在“千人千面”的時代,用戶更加希望看到與自己有強關聯、有興趣的內容。
這類營銷模式都是偏向效果而不是品牌,什么意思?就是能不能出轉化,是它首要考量指標,至于受眾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品牌,不是重點,這也就造成了品牌力的透支。
然而這種方式就一定能保證轉化嗎?也不見得,像廣告主在傳統媒體上的營銷投放,平臺除了對內容、時間、數量負責,其他一概不管,無論轉化多少都是品牌方自己在承擔。
如果說想要獲得一種“品效”兼得的營銷模式,放在以前確實不易,但現階段或許不再是問題,營銷體系的變革早已開始,特別是“大屏”端,如酷開網絡基于“數字化”的OTT模式,就打開了營銷“品效合一”的全新模式。
酷開網絡展現“梅特卡夫效應”
梅特卡夫定律是指,一個網絡的價值等于該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如果把每個電視用戶看作整個OTT營銷中的一個網絡節點,那么用戶數量越多,網絡的價值就越大,這樣的價值傳導到生產端,則使規模效應下生產成本的大幅縮減。用戶的數量越大,營銷作用也必然越大,同時“回頭客”也會越多,形成業務價值的正循環。
1、用戶規模成酷開網絡基石
在酷開網絡的線下沙龍上,奧維互娛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整個OTT市場終端已經超過2.7億臺,日活超過1億,而酷開網絡擁有超過6000萬個可運營終端。
要知道,不同于“小屏”智能手機,“大屏”終端一臺所對應的往往是一個家庭,用戶規模上需要乘以3、乘以4甚至是乘以6,如此龐大的流量池成為了酷開網絡的“市場基石”。
另一方面,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同樣也就保障了品牌傳播的“觸達”。這也是酷開網絡目前的一大優勢,在足夠的市場體量支撐下,酷開網絡OTT正在形成用戶規模→營銷價值→業務可持續性的正循環。
對于品牌方而言,“一次多人數”觸達大大節省了營銷成本也就是生產成本,至于效果酷開網絡則有著另外的“手段”來保障。
2、精準定位決定效果轉化
在用戶基礎之外,酷開網絡所具備的另一個優勢就是“高效的精準營銷”,針對家庭場景的營銷方式,從前的電視一直是播什么看什么,直到OTT的出現,變成了看什么播什么,把選擇權重新交回到用戶手中。
這種轉變就造成了兩種結果,一是用戶畫像更加明確,用戶喜好、偏愛、習慣更加容易匹配,對于品牌方來說,這無疑是一大利好,從“泛市場”的投放進入到了“精準”時代。
像酷開網絡就可以依據用戶的開機時間、影視偏好甚至電視尺寸和明星喜好來為品牌方提供精準標簽,讓品牌方實現精準觸達。
二則是對于營銷內容,用戶將會不再“反感”,因為他所看見的內容都是基于其習慣、喜好而進行推薦,就是當用戶具備潛在需求時,他就會看到他所需要的內容,對于用戶而言他只會覺得這是越來越懂他。
總之,高效的精準流量,既可以幫助品牌提升投入產出比,也因為讀懂用戶,所以提升廣告效能變成理所應當。
在“用戶數量”+“精準定位”的雙重保障下,酷開網絡“梅特卡夫效應”也將越發明顯。
“數據化”為酷開網絡開啟OTT的全新故事
OTT的優勢通過酷開網絡的實踐已經完全地進行了展現,那為什么是酷開網絡?“數字化服務”則是酷開網絡的答案。
1、以數據支撐
傳統營銷更像是“一錘子買賣”,“你出錢我出地”效果怎樣、轉化怎樣,平臺方概不負責、也不干預,壓力全在品牌方自己,酷開網絡顯然不這么認為。
依托“數字化”能力,酷開網絡從OTT營銷一開始,就在幫助客戶進行“把關”。除了上面提到的通過用戶畫像的“精準投放”,酷開網絡還將在“投前”為用戶提供從電視大屏發展趨勢,到各行業廣告投放趨勢,再到終端及用戶特征等多維度數據分析展示,這些數據將進一步為客戶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
再加上,酷開網絡還將提供廣告位挑選、廣告位組合投放效果預測、投放支持分析三大步驟一站式廣告投放策略定制方案,基于此客戶在投放前就能獲得大致的效果收益,如果覺得投入產出不成比,用戶完全可以改變方案或是干脆選擇放棄,不像傳統營銷投放“落子無悔”,OTT或者說酷開網絡給了客戶巨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2、憑數據決策
在幫助客戶實現效果最佳化的路徑上,酷開網絡也不做“一錘子買賣”。
比如酷開網絡將為客戶訂單投放提供全鏈路的數據可視化支持,并可以重點追蹤和分析高滲透人群,讓客戶知道自己的產品的重點人群在哪以及“投中”的數據支撐也將會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像按天更新投放進度,幫助客戶充分了解進度和風險,在投放效果不佳,是不是需要更新用戶畫像、改變時間或內容,這些數據都在方便客戶隨時對投放策略進行調整,從而實現營銷價值最大化。
3、讓數據追蹤
服務是一個閉環,OTT營銷也不是在投放完畢后就能一了百了,而這也正是傳統營銷的一個“盲區”。
而基于OTT營銷的數字化,酷開網絡正在補足這一“盲區”。“投后”酷開網絡還為客戶準備了“營銷組合效果對比分析功能”,幫助廣告主深度了解進行組合廣告投放時,不同廣告的觸達用戶占比,以及用戶特征。
其中就包括了“廣告覆蓋人群、影響人群以及真正觸達人群”,甚至基于觸達人群還將為客戶提供更深層的分析,如家庭結構、住宅類型、消費類型、交互路徑,幫助客戶明確“看見”自己的用戶到底在哪。
"讓營銷不盲目”這是酷開網絡在OTT營銷上所開拓的新路徑,同時也重新構筑了OTT營銷服務的閉環。
因“前、中、后”三層模型,酷開網絡成為OTT行業領跑者不是沒有原因,通過“數字化服務”OTT的價值還將被進一步釋放。
總結
從各方面看,OTT的營銷價值還沒有全面展開,特別是當“新模式”不斷涌現時,“平臺、廣告主、用戶”的三方價值還會繼續得到增長。當然也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新玩家正涌入OTT市場,但最終并不會“人人都能分一杯羹”,像酷開網絡這樣的領頭者進一步完成“服務”閉環后,市場留給新人的空間或許不多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近日,《深圳商報》發布“2024年度深圳金融名片榜單”,WeLab匯立集團憑借著過去在消保工作中的卓...
第四屆中國(廣州)體育產業創新大會的成功舉辦,為大灣區體育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動能,也為粵港澳大灣...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