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達內教育與職業教育行業深深綁定,職業教育的未來,也就成了達內教育的未來。
知識加速流動,成了科技對人類的最大饋贈。
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幾十年里,機會涌現,階層流動。教育,成為中國普通民眾跨越階層最好的“階梯”。
技術讓知識在加速流動的同時,也在加速迭代。尤其進入互聯網時代后,知識更迭的同時,職場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迭代,越來越多的職場人意識到保持終身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性。
上一次技術浪潮中,IT互聯網成為含“金”量最高的行業之一,碼農成為高薪職業。如今,5G、物聯網等技術蓬勃發展,用戶與信息的交互方式迎來變革,職場對人才的要求提升,原有的職業邊界將被打破。
以互聯網世界最重要的建設者——程序員為例。如果說,移動互聯網上半場,企業需要的是一個能搬運代碼、運用開源框架的程序員來解決功能性問題,那么進入下半場,用戶對產品體驗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同樣的功能需求下越來越多定制化服務和用戶的微觀體感被高度重視,企業對程序員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和苛刻。同時,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中國漸漸從跟隨者變成領跑者,中國社會基于人口紅利大力發展互聯網應用型創新,這也要求互聯網從業者更多的考慮將技術與應用場景進行深度融合。
簡單來說,越全面、復合型的人才,越受企業歡迎。反之,則可能被淘汰。
某種程度上說,人才的供給側改革已經悄然開始了,而大多互聯網人的職場焦慮也來源于此。需求影響供給,這一趨勢如今正傳導至職業教育領域。
在9月底成功舉辦的達內18周年成人禮暨品牌和產品發布會上,達內教育首次提出職業教育已經邁入4.0時代,作為致力于IT互聯網職業教育18年的行業第一品牌,應該如何提前布局和應對?達內教育在此次發布會上給出了它的答卷。這份來自IT職業教育機構的答案決定著自身和相關行業的未來。
1、互聯網職業焦慮背后,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如今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焦慮和茫然如影隨形,尤其是身處IT互聯網行業的程序員們。
原因無他,迭代是技術世界的主旋律,也是互聯網的一大生存邏輯。追不上市場變化的程序員,和追不上商業變化的公司、產品一樣,很難擺脫被淘汰的命運。
2019年以來,互聯網公司裁員的信息越來越密集,國內外均是如此:
2月,滴滴CEO程維宣布非主營業務“關停并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整體裁員比例占全員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5月,甲骨文中國宣布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北京、深圳和蘇州等三個研發中心的數千名員工被裁撤……
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是,35歲的互聯網人已經開始遭遇到職場危機。年齡雖然只是一個籠統概況,這背后暴露的卻是知識結構、工作效率和體力與公司現有發展需求不匹配的問題。
本質上,由于大環境變化,行業、企業、和職場人都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互聯網行業本身也存在著比其他行業更為嚴酷的競爭環境,所謂“強者恒強”和“頭部通吃”的行業特性,使每一次應用型創新機會發展的前期成百上千的企業跑馬圈地,而在格局初定之后市場95%的玩家潮水般退去。而在成熟的頭部企業里,也不得不放緩增長的步伐,為了保證現金流充裕,減員增效成為必要選擇,這也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也正因此,雖然IT互聯網早已成為國內含“金”量最高的行業之一,但裁員潮也放大了互聯網人的焦慮。有調查顯示,86%的互聯網從業者對于目前的就業環境感到非常擔憂。其中,25%的人員表示“非常焦慮”。
在這個新崗位不斷涌現的時代,學非所用再正常不過,一次性的教育學習,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職業技能的要求。根據達內教育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公司60%的學員都是在職員工,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保持終身職業學習的重要性。
在達內教育高級運營總裁孫瑩看來,職業教育已經從1.0和2.0時代中注重某一專業領域的知識或技能的學習,過渡到3.0時代對一專多能人才的需求,又進階到職業教育4.0時代對至少擁有兩種專業技能,能將多門知識交叉融合的π型人才的時代。
這意味著職業人才的供給側改革開始了。
2、人才供給側改革,π型人才成企業主流需求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任何職業都逃不過人才供給的增加導致的過剩現象。90年代末,私營企業大發展,社會忽然發現財會人才不夠用了。當時財會的工資相對較高,工作非常好找,而現在已經沒有那么容易了。
某種程度上說,程序員這一職業也正在經歷這一階段。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上半場,互聯網公司需要的是一個能搬運代碼、運用開源框架的程序員,那么進入下半場,隨著用戶對產品體驗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企業對移動端程序員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苛刻”。
翻看招聘網站,你會發現,3年+工作經驗,獨立主導或開發過一款以上產品的核心項目經驗,是很多企業在招聘高級安卓/ iOS工程師中頻繁出現的要求;而具備IT基礎知識,掌握常用的數據結構、算法之外,還要能與產品經理、設計師緊密合作;前后端開發經歷也是加分項。
至少擁有兩種專業技能,并能將多門知識融會貫通的高級復合型、“兩專多能”的π型人才成為市場最緊缺的人才。
不止程序員,互聯網營銷類職位同樣如此。如今的從業者不僅要精通內容營銷,還要掌握不同媒體、傳播場景下,產品和交互設計或是短視頻創作的技術要領。
從宏觀環境來看,新基建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新主題。根據智聯招聘此前發布的《2020年新基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我國新基建核心技術人才缺口長期存在,預期年底將達417萬人。其中軟件開發人才缺口最大,ABC(AI、大數據、云計算)領域準入門檻高、薪資高、缺口大。
而隨著新基建為各行業提供新的信息基礎設施,技術加速滲透場景,大量涉及場景、產業融合的工作機會將被釋放。比如智能制造,不僅需要IT部門的專家,也需要制造領域的人才,當然最好的是既懂技術又懂產業的復合型人才。
市場需求仍然很旺盛,為什么很多程序員卻面臨很大的職業壓力、焦慮?
究其原因是將“人才缺口”看成了“人數缺口”。人才缺口超400萬,很多人會認為,缺口這么大,一定好找工作,但實際卻相反。
十幾年前,只要掌握HTML、CSS和JavaScript,就可以成為一名程序員,拿到不錯的薪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成為程序員的門檻越來越高,程序員行業也正經歷結構化改革升級,初級程序員供給增多,待遇惡化,發展遇冷,而中高級程序員議價能力向好,越來越吃香。
這些都指向一個趨勢——人才供給側改革開始了,π型人才開始成為企業需求的主流。
3、職業教育4.0時代,教育機構“煥發新生”
需求端的變化,也為職業教育行業帶來新的機會。
近幾年,隨著大家對自我職業技能提升的需求愈加旺盛,也由此衍生了一大批以解決職場焦慮為目的的生意,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知識付費。
這個行業有多火?IT桔子數據顯示,僅2017年一級市場的投資人們就在知識付費細分的媒體及閱讀領域,投了96.27億元,知識付費迎來高光時刻。
但回過頭看,分答已退出歷史舞臺,羅輯思維的跨年演講收視率一年不如一年……知識付費越發顯現疲軟之勢。
究其原因,知識付費這一簡單直接的形式,有著天生的缺陷。盡管有人會將知識付費劃入新職業教育范疇,但嚴格來說,知識付費與職業教育有著本質差別。
知識付費更像是內容消費,前期的內容制作是核心。但對教育而言,教學內容設計只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單一環節,只有通過“教學練測評”的服務閉環,才能把更好的結果交付到用戶手里。
從結果看,前者應對的是用戶的知識焦慮,并不能幫助用戶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知識付費也缺乏清晰的效果衡量指標。這也是為什么知識付費復購率低的重要原因。而后者解決的是用戶在工作場景中的實際問題,其效果也更容易衡量。
從這個角度上說,職業教育才是職業焦慮真正的“答案”。
也正因為如此,與頹勢不斷顯現的知識付費相比,以學習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市場則正煥發新的生命力,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IT培訓。
想必你在朋友圈見過不止一個Python課程廣告,而且獲得朋友紛紛點贊。加之疫情期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IoT、5G不斷發揮重大作用,“新基建”熱度持續提升,直接導致互聯網技術人才缺口增大。互聯網行業依舊朝陽,對人才的需求也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
與此同時,職業教育今年再次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在過往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職教僅出現在就業章節,今年,教育章節也提到了職教。
市場需求旺盛、政策空前鼓勵,新的浪潮即將到來。職業教育邁入4.0時代,哪家教育機構能率先完成由就業到學習的導向轉變,拿出“π型人才”培養方案,就能繼續在新時代乘風破浪。
從這個角度看,達內教育已經做到了身位領先。
4、達內教育“再出發”
為什么是達內教育?這源于其在職業教育賽道的18年積淀。
日前,達內教育舉行了18周歲成人禮,主題是“無止境再出發”。回過頭看,達內的18年歷程,可以說是國內互聯網行業發展的縮影。從早期的Java工程師培養、Web開發,到安卓和IOS課程的研發,再到大數據、Python開發及人工智能、云計算課程的設置,達內緊跟技術革命浪潮。
而在職業教育領域,達內教育還有著諸多首創。其中,“先就業,后付款”與“O2O雙師教學”模式已被行業廣泛采納。百萬達內學員從中獲益,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及時共享,讓不同地區的年輕人接受中國最好的IT職業教育、改變他們的命運,促進整個行業的教育公平、普及。
如今,每天有270名學生從達內邁入職場,18年里達內累計幫助100萬青年人找到了工作。達內教育也與全國將近20萬家雇主企業建立了人才合作關系,為全國1167所大學提供一站式IT人才培養方案。
如今,面對已經到來的4.0時代,達內教育又在行業內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探索,全面升級變革產品、服務體系,拿出“π型人才”的培養方案。
首先是課程和教學模式的全鏈路升級,將已有的26門課程品類(包括IT技術類,如Java、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藝術類,如UID、UED交互設計、CAD等;運營類課程,如新媒體、短視頻、互聯網營銷等)整合設立為達內三大學院:IT學院、數字藝術學院和運營學院,進而實現每個學院下,不同課程之間的交叉融合、深研滲透,以滿足數字經濟時代人才需求和職業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的趨勢,更好實現π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其次是服務模式的升級,由單一的“專業培訓”發展為“培訓賦能”與“職業社區”并重。
達內“十年服務計劃”,主要包含四大開源,一個社區。達內將面向所有學員全面開放課程,共26個方向,20000+個小時的課程視頻,30000+個知識點,20000+個實戰案例。達內不僅做到課程開源,還將陸續實現職業機會共享、圈層開放和創業孵化。同時達內大力打造職業交流互動社群——“大高手”社區,學員可在該平臺上進行信息交互,構建人脈圈、孵化創業項目,社區還會邀請大咖入駐成為創業導師。
這與斯坦福“開環大學”有異曲同工之妙。簡單來說,伴隨美國成人教育的普及程度持續提高,斯坦福率先引入“開環思想”,改革成立第一所“開環大學”,為各年齡段人群提供終身學習陪伴與資源。
對學生而言,終身學習將成為習慣,“開環大學”將成為其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的終身學習伙伴和資源庫;
對“開環大學”而言,不同年齡、分布于各行各業的終身學習伙伴,能夠通過分享職業經驗、提供行業洞察等方式,為學校持續注入新鮮知識與技能。學習也能與各行各業的優秀從業者建立持續、深入、創新的聯動關系,在全球范圍內建立活躍、分布式的學習網絡。
如果說,“開環大學”是一個對未來大學模式進行暢想的“設計”,那達內教育則是對國內職業教育模式進行前瞻的探索。在幫助更多學員更好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再出發”的達內教育也將重構IT職業教育格局。
當達內教育與職業教育行業深深綁定,職業教育的未來,也就成了達內教育的未來。
?2月27日,普源精電(688337.SH)發布2024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總資產突破38.5億元,...
2月27日晚間,普源精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337.SH,以下簡稱“普源精電”)發布2...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