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特爾,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風雨飄搖時刻。
“一夜蒸發2900億!英特爾大敗局。”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劉曉月
一
留給英特爾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英特爾,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風雨飄搖時刻。
英特爾的芯片再次跳票。前段時間,英特爾表示該公司研發的最新一代芯片:7nm芯片將再度推遲上市,可能到2022年,7nm芯片才能實現應用,服務器端的研發使用則可能要推遲到2023年。
跳票的原因是芯片良率。英特爾表示在7nm工藝研發中發現了一種“缺陷模式”,這種質量管理方法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了芯片良率下降。
同時,英特爾正評估將部分制造環節外包給三方晶圓廠的“退路”。國信證券指出,英特爾選擇臺積電代工是“自殺式”的放棄未來,一旦開始找第三方代工,那么過去英特爾自己從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到銷售自有品牌IC都一手包辦的IDM模式將被打破并且很難再回去。
消息一出,本就低迷的英特爾股價更是一瀉千里。在過去一段時間,英特爾股價持續低迷,一直在48美元左右徘徊。這個消息更讓英特爾雪上加霜,股價次日大跌近18%,從60美元斷崖式下落到50美元,創5個月以來單日最大跌幅,市值蒸發了400億美元(約2900億人民幣)!
被逼無奈之下,所有的“鍋”被甩在了企業的二把手身上,英特爾希望通過讓他離職,來重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但是,事情還遠不止這么簡單,“舊賬”也被翻了出來。在19年的時候,英特爾就宣布7納米制程工藝的芯片會在2020年預期完成,當時的英特爾隱瞞了7納米制程工藝存在缺陷的問題。
這意味著什么?隱瞞企業真實情況,涉嫌誘導投資者投資,如果不是英特爾及時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企業二把手身上,誘導輿論,相信英特爾沒多久就會遭到投資人的集體訴訟。
外界對英特爾的唱衰,可謂是鋪天蓋地。一家又一家投行陸續下調評級,分析師們退出電話會議后,紛紛撰文表示“看不到英特爾的未來”,甚至還有人放出狠話:“要看著這家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芯片公司逐漸步入墳墓。”
除此之外,英特爾還遭到了老朋友的拋棄。蘋果在20年WWDC上宣布與合作了15年的好朋友分手,轉投基于ARM架構的自研芯片。
一方面是英特爾自身的不斷衰落,另一方面是競爭對手的強勢崛起。當英特爾還在努力制造10nm制程時,競爭對手臺積電(TSMC)已經采用7nm制程,并正在朝5nm制程邁進,甚至已經計劃好在2022年采用3nm制程。這就意味著Intel 最快也要等到 2021 年底才能趕上2020年臺積電的工藝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的掌舵人,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人。他就是張忠謀,1931 年生于浙江寧波、56 歲才開始在臺灣創業,如今的他一年能賺下 1.5 個華為。他被業內尊為“半導體教父”,被美國媒體評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上最有貢獻人士之一,并入選全球最佳經理人,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
BMO資本市場公司分析師Ambrish Srivastava做出預言,“這意味著半導體行業霸主有4年到5年的時間將換人”。
無論如何,留給英特爾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二
一代霸主,是如何衰落的?
英特爾,這個名字曾經是不可動搖的一個神話,它是PC時代毫無爭議的霸主。
自從在 1971 年推出了席卷全球的 Intel 4004 以來,英特爾就一直牢牢占據芯片產業第一的寶座。
從締造芯片領域金科玉律的摩爾定律,再到“奔騰的芯”,被比爾蓋茨稱為“芯片之王”。英特爾幾十年來一騎絕塵,它的芯片席卷全球,成為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然而英特爾的衰落,恰恰是在它最風光的時刻開始的。在英特爾第五位CEO歐德寧掌舵的8年時間里,英特爾在財務方面的業績持續飆升:從2005年的340億美元升至2012年的530億美元。但也就是這8年,英特爾錯失了移動互聯網。
英特爾最大的錯誤之一是拒絕了蘋果。
當年喬布斯曾找到歐德寧,提出了芯片需求并給出了報價,但英特爾拒絕了。
其實當時的英特爾,完全有實力進入這個領域。1997年,彼時英特爾從DEC公司收購了Strong ARM架構,該架構是由DEC公司基于ARM v4指令集研發而來,具有低功耗的特點,就是面向嵌入式、掌上電腦、智能手機市場推出的ARM核心CPU。
但問題在于,Intel的優勢項目是研發X86架構芯片技術,新業務跟PC芯片部門,面向移動PC研發低功耗移動芯片產品的項目相抵觸。
而且strongARM當時沒有多少營收貢獻。整個嵌入式手機芯片市場還小的可憐,根本不成氣候。于是英特爾拒絕了喬布斯,并且最終賣出了這條生產線。
歐德寧在卸任當天做出了深刻的懺悔:“英特爾的芯片原本可以出現在蘋果手機中,但我當時回絕了蘋果提出的交易”。
但這世界上從來沒有后悔藥。一步錯、步步錯,幾年的時間,足以讓這個世界改頭換面。英特爾落后于移動時代,臺積電等競爭對手強勢崛起。
三
企業的“死亡之谷”
都說大而不倒,但實際上,在技術進步一日千里、商業世界飛快變化的今天,大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面臨更大的生存危機。
首先,大公司會變的保守。拘泥于過往的輝煌,只看得到眼前的賺錢業務,而看不到,或者不肯下重注押注未來可能發生的變革。就像英特爾與移動時代,柯達與數碼相機時代,諾基亞與智能手機時代。
當然,這與管理層也有關,不同于創業公司的拼搏,在大公司,比起“無功”,他們更追求的是“無過”。只要你為公司帶來利潤,那么你就是一個好領導。
例如英特爾在砍掉通信業務后,將資源集中到pc芯片以對抗AMD的挑戰,做出這一決定后,英特爾當年的財務表現極為出色,年度凈利潤超過100億美元,一改此前因盲目擴張而導致的利潤持續跌落的局面。
相反,如果你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一項短期內無法看到回報、看到前景的新興事物上,那么就會遭到“千夫所指”。
比如后來歐德寧曾在一次采訪中,提到了自己當初拒絕喬布斯的理由:“在iPhone推出以前,沒人知道它能做什么……當時蘋果想要的,是一個連5美金都不到的芯片,這個價格遠遠低于我們的預期成本。在那時的我看來,這是無法彌補的大虧本生意。”
其次,大公司會變“慢”。英特爾在高位站的太久,已經忘記了拼殺的感覺。整個大公司的戰略邏輯、運營管理、決策方式已經不那么鼓勵變革性的創新了,而是選擇對主營業務小步快跑的迭代,新業務則是決策遲緩、猶豫不決。
事實上,關于“到底要不要做移動芯片?”這個問題,英特爾內部討論了整整四年,Atom芯片也因此人為難產四年。等到2012年,英特爾終于下定決心做移動芯片,市場已經變天了。
第三,大公司會變“笨”。誠然,大公司或許擁有全球最頂尖的人才,各行各業的聰明人都在這里了。可是你能否保證,他們的聰明勁是往一處使的?
英特爾CEO斯旺曾經外界曝光過英特爾不為人知的企業風氣,很多管理者都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會在內部為預算而互相撕X,甚至有些人會隱瞞自己得到的有效信息。另外,英特爾的人員流動,尤其是核心人才流失較為嚴重。
無論如何,這世界上沒有永遠屹立不倒的企業,沒有永遠不破的商業模式,企業必須居安思危,將轉型當做每分每秒都要思考的事情。
正如英特爾前任CEO安迪·格魯夫所言:“在兩座煙霧彌漫的山頭間,企業就像是必須同時攀登兩座山巔的登山客。已經成功的企業,熟悉了一座山頭,但卻必須向另一座山頭奔去,途中指標未明、新山巔若隱若現,多久能到、如何能到皆無人能知。此時登山隊伍往往就在雙峰間的山谷出現激烈爭執,有人要留守安逸與熟悉的舊地,有人偏要冒險向前,結果隊伍分崩離析,最終命喪死亡之谷”。
那么英特爾,還能跳出“死亡之谷”,重現往日輝煌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2024年8月29日——今天,英特爾在北京舉辦“2024 新一代英特爾至強W產品發布”,正式宣布推出...
11月2日,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信科技」與英特爾公司「以下簡稱:英特爾」在京達成全...
預計全年扣非凈利潤大增1,313.65%–1,981.21%!1月21日晚,沃特股份(002886....
1月20日晚,河化股份(000953.SZ)發布2024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
從學生成長需求出發,用專業研發與科學配比為學生群體提供全方位護航的食用植物油方案——自2024年8月...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