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0日,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三期對話欄目云上開播!
7月10日,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三期對話欄目云上開播!聚焦最前沿的技術與最酷的產業應用,本期邀請到了天澤智云COO兼聯合創始人謝炯,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TO方牧,崧智智能聯合創始人、CEO丁昊,與聯想創投執行董事、CMO陳蜀杰共同對話,為大家揭露硬核科技“精雕”工業技術活的奧秘,講述智慧工廠的科技“匠心”。
讓風機無懼冰雪雷電:天澤智云為風機健康運行保駕護航
風力發電能夠有效減少輻射與空氣污染,已成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力量。在浪漫又節能的風機背后,科技公司們正在以人工智能技術保駕護航,在確保健康運轉的同時,提升效率。
“風力既可以無限獲取,也不會造成輻射和空氣污染,是一種非常環保的發電方式。但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百萬到千萬級的風電設施一旦出現故障,有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天澤智云COO兼聯合創始人謝炯在直播中為大家揭秘風機是如何日常維護,“目前,定期維護是風電領域中的主流維護模式,但這種方式無法及時識別葉片的異常和失效,故障一旦發生,很有可能造成風機倒塔等更加重大的安全事故,維修所造成的誤工時間甚至長達一個月。”
從產業視角來看,中國風電后運維成本占平均度電成本的比重約為60%,而歐美等先進國家大概在40%,我們還有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間。所以如何用新技術優化風電運維也成為了我國風電企業越來越重視的領域。
據謝炯介紹,天澤智云自主研發了一款軟硬一體化的智能風電行業產品 -- 葉片衛士BladePredictTM”,運用了工業智能的算法和技術手段,在非接觸形式下通過監聽并收集葉片轉動時發出的聲音信號與數據,實時檢測和判斷葉片損傷程度和嚴重級別,識別包括雷擊損傷、前緣腐蝕、后緣開裂,包括排水孔堵塞、保護膜脫落等等問題,甚至計算落雷密度,并提供針對性的維護。
與此同時,葉片衛士TM還可以對接智能工單系統,把預測到的故障類型和一些預警信號可以反饋給主控系統,避免風機葉片損傷進一步擴展而導致安全事故。另外,還能將葉片的失效報警信息輸入到智能排程系統,幫助提高維修效率,降低總體運營成本。
謝炯表示,工業細分領域眾多,天澤智云一直都在探索這些千差萬別的工業場景中,技術可以解決哪些共性的問題或者重復性的工作。很多國內外成功的案例告訴我們,數字化技術能夠助力企業打破傳統的組織模型和決策模式,通過持續地為企業輸入實時感應與分析的數據,企業就能夠更加快速地響應市場的變化和客戶的需求。
謝炯認為,中國的工業產業不乏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不缺大國工匠精神,更不缺敬業勤奮的專家,但短板在于核心資產依賴于工業軟件,而我們國家真正掌握制高點的工業軟件幾乎沒有。工業智能屬于相對新興的領域,工業智能一定姓“工“,植根于工業,將會派生出一個新的工業軟件分支。
因此,我們應當在數據驅動的工業智能時代搶占先機,打造屬于中國的工業智能基建系統。幫助那些有能力構建愿景、有研發能力的組織,在工業智能化過程中不再受制于人,不再落后于一些歐美廠商,使中國在新基建領域完全做到自主可控。
在過去三年里,天澤智云在中國落地將近四十個工業智能化場景,在新能源、鋼鐵、煙草、化工、軌交等領域,專注于如何運用工業智能的算法、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手段,結合工業領域知識,運用模力工場MOLI FactoryTM一整套軟件能力來加速智能化價值的實現,同時把積累的典型行業模板和場景模型沉淀下來,讓更多的人可以復用和持續改進,加速個性化場景的實現,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催生更多創新的商業模式。
倉運可以有多“Smart”:未來機器人視覺AI無人叉車最立體化應用
每當“618”、“雙十一”等網購促銷節來臨,“剁手黨”的購買熱情讓整個電商物流行業迎來業務高峰。為提高倉儲效率,傳統企業開始關注密集倉儲無人化升級轉型。作為現代物流自動化和柔性制造的關鍵設備,無人叉車憑借著高性價比、智能化、柔性化等優勢,迅速成為智慧物流應用熱點。
本期聯想創投直播間,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TO方牧為小伙伴們帶來了無人叉車的最新應用。在倉儲環節中,叉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搬運物料。未來機器人利用AI視覺技術,為叉車加上了一雙“眼睛”,實現叉車的無人駕駛。近年倉儲行業勞動力短缺、工作強度大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主,無人叉車連接了生產線上下游,以柔性化的工作方式完成流水線接力,有效緩解了用工壓力、降低了用工成本。
未來機器人開發的AI視覺解決方案,可應用于實體叉車、叉車控制端、感知端(抓取貨物的末端)以及系統端。通過視覺傳感器,無人叉車可以采集周邊環境特征信息,配合自主研發的基于邊緣計算的「明眸」系統,幫助無人叉車分析和計算整個環境的狀態,實現柔性化調度和任務分配,避免噪聲、光照等因素對導航精度的影響,彌補了以往人工缺乏系統部署的缺陷。
“雖然在單車層面,無人叉車的工作效率與人工叉車一致,但在系統層面,無人叉車的調配效率已經超越人工叉車。“方牧介紹,未來機器人專注于視覺方案的立體化應用性,貫穿智慧物流的前期規劃、后續仿真、現場實施和交付等流程,有效縮小系統和現場兩者間的數據信息差距。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設備智能化已成為物流市場的主流變革,無人叉車作為叉車行業的細分領域,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據方牧介紹,目前,叉車全球保有量大概是1200萬臺量級,每年增量約150萬臺,市場需求量非常大。除了零售行業巨頭和大型電商倉儲,我國制造業同樣存在大量倉儲需求,下沉市場布局正當時。
無人叉車屬于無人駕駛領域的分支,技術門檻高、研發實力良莠不齊,方牧介紹到,目前無人叉車已經基本實現相對標準化的點到點快速搬運以及精度要求不高的出入庫操作,但在場景標準化程度低、操作精度高的環節則很難進入。未來機器人無人叉車將以突破視覺柔性化技術(如控制、定位、調度、感知等)、擴展應用場景為主要目標,盡快突破剛需場景應用,如月臺快速裝卸貨、室外重載搬運和牽引等。
方牧表示,未來機器人正努力打磨技術、拓展新場景應用,有望在今年實現突破。就整個工業發展而言,機器人的投入有望實現倉儲柔性化、智能化,還將幫助人們從簡單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做更有創意的工作,帶領我們進入《汽車總動員》中的“人機共融”智能時代。
制造可以有多“柔”:崧智智能工業人工智能實現高精度、柔性化產品打磨
數字化時代,機器+工業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使更多機器具備智能、靈活的感知能力。對比人工打磨,機器不僅可以實現高精度自動化打磨,還能降低來料不一致對產品品質的影響,賦予制造業無限“柔性”。
在傳統的精密化作業場景中,粉塵污染嚴重,有時甚至會引發爆炸,工作人員所處環境十分危險。利用打磨拋光機器代替人工操作可極大程度提高作業安全性。崧智智能聯合創始人、CEO丁昊在直播中,向我們介紹了如何使機器人成為“老師傅”具備熟練又精細的‘手藝’。
“以打磨拋光為例,人類胳膊自由度較高,可以快速生成復雜軌跡,但將這種能力復刻到機器上技術門檻非常高”,丁昊表示,想要突破創新,需要在深入了解機器機理的基礎上,結合工業AI技術與控制論,將‘老師傅’的人工技能以量化的方式傳輸給機器,使它學會精巧的‘手藝活’,完成精細生產的工作。”崧智智能所做的工作就是,通過工業AI方式,讓老師傅本身的技能量化,并給到機器進行學習,最終實現在不同的場景中機器高靈活度作業。
機器在不斷向老師傅學習的過程中,調試成為其中最關鍵、也是難度最大的環節,企業希望盡可能降低調試的時間和門檻,實現“虛擬調試“。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數字孿生”概念就應運而生,通過實際環境數據與虛擬仿真軟件進行結合,來實現機器調試效果的高精度呈現。丁昊表示,在虛擬仿真環境中操作形成的軌跡和現實還會存在一定的誤差。而數字孿生技術正是引入了現實的數據,不斷“訓練”虛擬環境學習進步,從而實現虛擬即現實,大大縮小了調試的時間和成本。崧智智能將原本復雜的數據和操作精簡提煉為低門檻的技能方法與解決方案,教學給機器,增強了產品在更多行業的適用性。
“目前,很多制造業企業都在探索工廠無人化,如特斯拉、京東,富士康等等,但將工廠里的人完全替換掉并不現實,大家逐漸達成人機共融是必經之路的共識,當下階段是讓機器不斷自我學習,逐步具備智能并安全的理念。”丁昊認為,會做精密“手藝活”的機器人將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在技術層面幫助人們承擔勞動密集型工作,讓人解放出來,去做更多有情感的事。即便有一天機器可以模擬人的感情,模擬人來做一些諸如刺繡類的文藝工作,我們也要保留這份凈土,保留人類對于美好和溫暖的追求。
11月17-20日,以“光儲新時代 雙碳新征程”的主題2024第七屆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將在中...
2024年11月11日,中國——領航電商平臺Shopee 11.11大促正式拉開帷幕,東南亞消費者熱...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