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國計民生帶來了不同尋常的挑戰。
↑圖片來源:紅杉資本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國計民生帶來了不同尋常的挑戰。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全國兩會的代表和委員們將如何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值得全社會關注。全國政協委員、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今年向全國兩會提交5份提案,包括創新藥研發和審批體制改革、醫療信息化和智能化、傳染病多種防治機制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創新、科創發展等重要話題。
作為中國風險投資行業唯一的全國政協委員,沈南鵬深諳科技創新、數字化升級和信息化應用對于醫療健康企業和機構的重要意義,他今年有3份提案重點聚焦在這個領域,倡導推動建設“醫藥強國”。沈南鵬在這些提案中建議:政府部門需要不斷優化醫藥創新土壤,為進一步加強新藥研發轉化提供政策支持,推動建設“醫藥強國”;醫療衛生機構需要重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在醫療資源投入上要“軟硬兼施”,利用好數字化、信息化,提升中國醫療整體供給能力;對中國感染科系的應急能力建設需要提高到戰略高度,實現防疫能力常態化,建設分布式傳染病報告數據共享網絡。
沈南鵬委員尤為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連續三年為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發展出謀劃策。在今年的兩份提案中,他分別建議:第一,開展香港地區跨境數字穩定幣,以構建數字技術驅動的中日韓跨境支付結算網絡為基礎,將香港建設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國際金融中心;第二,通過建設科創樞紐幫助香港重塑轉型,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以政策改革推動新藥研發
醫藥產業關系國計民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礎。在醫藥強國戰略指導下,新藥“供得上、用得起”是升級藥品保障體系的基本目標。
沈南鵬在提案中表示,近年來我國醫藥產業總體發展良好,新藥尤其是“救命藥”上市速度明顯加快,但在新藥研發轉化和患者可及性方面,有些問題亟待突破:第一,新藥審批效能仍受制于人員數量和經驗不足,預算承壓不利于隊伍穩定和專業性提升;第二,醫保對醫藥創新的激勵引導不足,當前醫保集采推動藥品大幅降價,短期內雖可惠及患者,但長期需考慮創新藥企的研發積極性,“做好藥,好回報”的機制仍需完善。
沈南鵬在提案中認為,以政策改革推動新藥研發、臨床試驗、入市全程加速,激發藥品創新活力,增加創新藥可及性,切實解決人民的醫療用藥需求,是提升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向。因此,著力點需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為審評專業能力提升提供投入保障,引入專家資源支持藥審人員培訓,包括穩定投入,擴充藥審中心人員隊伍,提升藥審整體專業能力和效能;落實專家咨詢委員會機制,建立境外審評專家咨詢渠道,爭取加入國際藥品認證合作組織(PIC/S),就新藥臨床試驗、創新藥審批、優先審評等建立常態化咨詢渠道,整合國內外藥審專家資源,強化對藥審人員的培訓。
第二,優化招采規則,合理確定醫保談判價格,包括合理規劃藥品降幅。在加快清出“低質、無效”藥品、進一步促進仿制藥降價的同時,建議考慮藥品實際生產成本,合理確定采購價格;針對創新藥,建議充分考慮藥品所處不同生命周期,給予一定的降價保護,以保護創新積極性;探索藥品準入由“邀約制”向“申報制”轉換,加快創新藥進入醫保。建議新藥上市后,企業無需等待醫保談判時間窗口即可進行醫保申請,實現“企業滾動申請、醫保滾動評審、目錄時時更新”,使患者盡早用上臨床價值顯著的新藥。
推動醫療信息化、智能化升級,全面提升醫療軟實力
健康中國戰略主旨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人民健康發展。要解決醫療資源長期不均衡問題、建設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國,需要我們著力提高醫療信息化、智能化程度。
沈南鵬在提案中認為,我國醫療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加速,具體表現在:第一,傳統醫療資源投入“重硬輕軟”,信息化短板嚴重制約醫療整體供給能力提升;醫療信息化便民惠民基礎較差,“信息孤島”阻礙優質醫療的公平可及;醫療AI的審批創新相較市場發展和國際實踐仍顯不足,數字醫療工具的監管環境仍待優化。
沈南鵬在提案中表示,健康醫療智能化將成為未來社會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剛需,以政策驅動新技術落地,有利于加快解決醫療領域深層矛盾。目前中國在醫療AI領域發展強勁,是加速升級醫療健康智能化、搶占世界領先地位的戰略機遇期。因此,他建議:
第一,推動國家層面的個人健康檔案系統建設,為醫學人工智能和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構筑數據基礎,包括有序推進電子病歷數據庫的跨地域互聯互通,逐步匯集居民公衛、檢驗檢測、就醫轉診等醫療健康信息,構建全民個人健康檔案(PHR)體系;參考國外醫療電子數據交換法案,監管機構可加速針對健康信息管控立法,對健康/醫療的隱私管理設立標準。
第二,深化醫療器械審評改革,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產品上市,包括探索建立AI專項通道。參照FDA經驗,探討建立AI醫療器械專項加速審批通道的可行性,支持更多面向C端用戶的健康類/醫療服務類產品的注冊申請;優化審批流程,適應AI快速迭代特性,研究提出審評新標準,如認可使用歷史數據評價AI醫療器械效能,整體縮短企業數據收集周期,加速產品上市。
第三,試點部分收費項目、開發醫療AI產品責任險,促進臨床應用和普及,包括推動醫保、物價對醫療AI的政策明朗化,探索出臺包括醫療人工智能在內的新增適宜醫療技術收費目錄,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在基層醫療機構推廣人工智能的臨床輔助診斷、輔助決策支持系統;鼓勵商業保險開發覆蓋醫療AI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責任險以分擔風險,參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經驗,為企業補貼保費,激發醫療機構使用AI產品服務的積極性。
第四,支持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醫療信息化升級,引入專業機構助力AI醫療審批,包括吸納高水平技術公司參與支持PHR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工作;鼓勵專業第三方、衛生技術評估(HTA)機構等在AI醫療審批中提供智力支持,推進AI產品和衍生服務的衛生經濟學評價。
從戰略高度統籌提升感染科系應急能力
沈南鵬建議,第一,需要以戰略高度重新定位傳染科系在醫療體系的位置,整體提升預防和應急能力;第二,增強院感的技術保障能力,提升院感信息化、智能化系統在醫院智慧服務建設中的評價權重,積極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院感預防能力,在非接觸式臨床體征檢測、醫用防護用品穿脫等場景發布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工具使用規范;第三,完備公衛應急物資專項儲備制度,建立嚴謹務實能打硬仗的傳染科平戰轉換機制,科學規劃生產能力儲備,做到平時國家適度儲備、戰時快速提高產能,合理調配;第四,法律保障網絡直報系統效率,完善人畜共患傳染病聯防聯控的立法、追責,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基于醫院和疾控中心的分布式傳染病報告數據共享網絡。(經濟日報記者 周琳)
我國在“雙碳”目標推進中,社會各界積極履行減碳責任,推動高耗能產業綠色轉型,共同助力2030年前碳排...
2025年4月3日,全球領先的機器視覺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聯合索威爾(NASDAQ:LHSW)正...
萬億銀發經濟浪潮,是時代賦予的寶貴機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2025年4月8日至11日,國家會...
國際一流麥角硫因原料大廠江蘇僅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僅三生物”)宣布完成由集富亞洲領投的億元...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