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為今天宣布2018年全球發貨量將超2億臺,而根據IDC11月發布的2018年Q3數據顯示,國內出貨量第四的小米同比增幅為-10.9%。
華為今天宣布2018年全球發貨量將超2億臺,而根據IDC11月發布的2018年Q3數據顯示,國內出貨量第四的小米同比增幅為-10.9%。
這是繼2016年Q1后,小米又一次在中國區市場出現了負增長。
然而,海外出貨量的增長幫小米掩蓋了國內市場的下滑。第三季度,小米海外出貨量增長61%,國際市場收入223億元,占總收入的43.9%,而在第二季度的時候,國際收入還是164億元,占總收入的36.3%。。
最終寫在小米Q3財報上的數據是,第三季度智能手機銷量達3330萬部,較去年同季度增長20.4%。
高端旗艦乏善可陳
小米出貨量的表現依然依賴于紅米系列,2018年一季度,1299元以下的紅米銷量占總量的78%,營收占總收入的61.5%。但小米在嘗試改變這一現狀,執行優化產品組合的策略,增強在中國大陸中高端手機市場的地位。
事實上,隨著紅利的消失,手機市場中,高端品牌試圖進入下沉市場,比如蘋果iPhone SE,華為的榮耀,而如小米、OV等則不斷嘗試從低緯沖擊高端市場——其目的一致,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進入2018年,小米先后推出了Mix 2s、小米8、Mix 3等2500元以上機型,2018年Q3在中國大陸的平均售價較去年同季度增長16%,較2018年第二季度增長4%。
但從市場反饋看,消費者似乎對小米今年的3款“高端機型”并不買帳。從產品層面的創新看,似乎也不足以撐起平均售價的提升。而曾經被戲稱為“廠妹機”的OV,在今年卻陸續發布了超出外界預期的高端產品。
2018年2月,vivo Apex在MWC2018上亮相,驚艷一眾科技媒體,The Verge、Forbes等都對其進行了正面報道。6月12號,Apex的量產版機型vivo NEX在上海發布。幾天后,OPPO Find X在法國巴黎盧浮宮正式發布。
這幾款手機都用了升降結構來隱藏前置攝像頭,而晚了四個月時間發布的小米 Mix 3卻是采用滑蓋這種功能機時代已有的產品形態來隱藏前置攝像頭。
Mix系列被小米定義為高端機型,其工業設計應當代表著小米的最高水準,而小米 Mix 3沒有OV的升降結構所帶來的驚艷。同樣采用滑蓋設計的榮耀Magic 2、聯想Z5 Pro都緊隨小米 Mix 3發布,似乎說明滑蓋的解決方案并沒有太多壁壘。
與此同時,三星、華為已經發布了挖孔屏手機,vivo近日發布了NEX雙屏版,完全去掉前置攝像頭,用戶需要自拍、視頻通話等功能的時候,使用后置攝像頭與手機背面的副屏完成拍攝。今年10月31日,努比亞也發布了雙屏手機努比亞 X。
vivo NEX雙屏版
在全面屏產品的迭代上,華為嘗試了挖孔屏和滑蓋,vivo則完成了升降攝像頭和雙屏的研發,并發售了量產版本。相比之下,那個為發燒而生的小米在探索黑科技的路上,就顯得遜色了。
華為 nova 4的挖孔屏
從銷量上看,6月份發布的vivo NEX半年的銷售成績是200萬臺,超80億銷售額。反觀小米,根據小米 CDR 招股書,2018年Q1高端旗艦機的銷量不到50萬臺。
恍如低谷時的2016
時間回到小米處于谷底的2016。
2016年Q1,在IDC的報告中,三星、蘋果、華為包攬全球前三,OPPO和vivo首次進入五強,小米、聯想則被歸入了Others。而在那之前,小米和華為還在爭誰是2015年的國內市場第一。
當時小米面對的質疑不斷,小米模式、饑餓營銷是否失靈的討論甚囂塵上。
從產品層面上,小米在2016年Q1的處境是這樣的:小米5剛剛發布,而小米5距離小米4 的發布已經過去了19個月。
手機作為一種半年到一年為一次迭代周期的產品,需要相對緊湊的市場節奏。在那19個月里,小米在產品上的動作是把小米note發布了3次( 標準版,女神版,頂配版),而早該發布的小米4S愣是和小米5擠在了同一天發布,同時,小米4S也成為小米史上壽命最短的產品。而小米Note相比于友商的旗艦機型,在指紋識別、快充等技術上的缺失也是小米失寵的原因之一。
在小米“失去的19個月”里,華為的mate 7卻取得了亮眼的市場反應。在邦哥看來,這是一款最值得寫進華為手機發展史的產品,因為,華為 Mate 7是第一款支持微信指紋支付的安卓手機。
而現在,小米在產品層面的困境恍如2016。小米MIX 2S與17個月前的第一代小米MIX相比在外觀上沒有太多差別,小米8的劉海比iPhone X還要寬,小米MIX 3的滑蓋被質疑是功能機的復古。
復盤2015和2016連續的出貨量頹勢,雷軍提出了三點問題:
一是小米作為創業公司,在高速成長之后存在著管理升級的問題;
二是小米之前專注電商,錯過了縣鄉市場的線下換機潮;
三是在供應鏈、質量和交付方面的問題。
從小米上市前夕到現在,小米已經歷多次組織架構調整,同時,雷軍親自抓供應鏈管理,當年負責供應鏈的小米聯合創始人周光平離職,管理和供應鏈的問題已經解決,但產品創新和線下市場依然是小米的隱憂。
下沉市場遇OV
“電商只占商品零售總額的10%,到今天為止90%的人買東西還是在線下買,也就是說就算線上100%是你的,你也只有10的市場”,雷軍在談及錯失線下市場時談到。
于是在2016年做到了50家小米之家后,小米開始加快線下的擴張節奏。截至2018年9月30日,小米在中國大陸已設499個小米之家,主要分布于一線和二線城市。
在OV的主場,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小米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結束時合共設立了超過1,100家授權店網點,而第二季度為360余家。
值得注意的是,OV在線下的成功可以追溯到步步高時期,并不是用互聯網思維可以顛覆或者復制的。用vivo全球副總裁馮磊的話說,線下渠道涉及到物流、分銷,鄉鎮店面的維護非常復雜,產品定位和渠道策略如果不能吻合,上下游之間配合都很困難。在蛋糕分割上,要讓圍繞利益鏈的所有相關者都滿意,商業鏈條才可以持續下去。
據證券日報的報道,OV的店主利潤主要有兩部分,一個是賺售價和進貨價之間的差價,一個是完成一定數量任務后的返利。“銷售數量達到一定指標會有返利。比如賣夠30部,每部手機返50元,最少的也有30元。淡季和旺季的任務指標也不一樣,比如淡季賣夠15部、20部就有返利。”
雷軍在亞布力企業家論壇上的分享也提到,手機行業普遍定價是成本價的2-2.5倍,就需要花很多錢才能做的動線下市場。原來做電商接近零毛利就可以做,做線下的時候定價結構就有問題,在成本價做電商的同時,又要加100%的價錢做線下,就開始左右手互博、人格扭曲。
一直以來,OV都被戲稱為高價低配,但這也保證了有相對合理的利潤,而對于宣稱利潤不超過5%的小米來說,想在線下尤其是五環外的市場打開局面并不輕松。
今日,在第56個"世界地球日"之際,安踏集團連續第10年對外發布《2024年度ESG(環境、社會及管...
202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中國雙碳戰略縱深推進的第五年,亞太地區頭部公務機運營商華龍航空...
近日,impact.com憑借其在助力AI/SaaS企業實現聯盟規模化增長方面的卓越表現,從400+...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