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賽道」角度,商業航天尤其是商業火箭發射是一個擁有極高成長性,極高潛力的投資賽道。
從「賽道」角度,商業航天尤其是商業火箭發射是一個擁有極高成長性,極高潛力的投資賽道。2018年11月20日,國內民營火箭公司藍箭航天宣布完成華創資本領投3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那么,華創資本為什么選擇這個時候投資商業航天呢? 華創資本投資人公元撰文,講述了如何看待商業航天市場以及背后的投資邏輯。
開啟于15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從地理發現開始,使得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交流量大大增加。航海家借助科學技術的發展,更精確的測量經緯度,建造更快的商船,在國家意志的支持下,獲取豐厚的回報。擁有海權的國家也逐一脫穎而出,成為世界的中心。進入21世紀,全球化已經把世界各地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特別在如今的世界經濟形勢下,各個強國都不約而同的將視野投向了那片未經充分探索的太空,這里的空間資源和機遇,必將引發激烈的競爭。
在2018年11月20日舉行的“華創資本思享會OPENDAY — 走進藍箭航天” 活動上,我們對外宣布了由華創資本領投的藍箭航天B+輪投資,融資金額共計3億元人民幣。在過去三年時間里,藍箭航天發展迅猛,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的領軍企業,華創為什么選擇這個時候投資商業航天呢?
從「賽道」角度,商業航天尤其是商業火箭發射是一個擁有極高成長性,極高潛力的賽道。
航天工業承載著人類進入太空的夢想以及對太空資源進行開發的任務。在大航海時代,稀缺的香料和貴金屬就是資源,而在航天時代,稀缺的資源早已不僅限于實物,包括空間軌道、衛星星座(發射入軌能正常工作的衛星的集合)位置、通訊頻率等等,都是衛星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服務的必須資源,而這些資源的稀缺性,已經引發了激烈的爭奪。
因此,誰先將衛星和星座發射到軌道中,誰就占有了最稀缺的太空資源。而多級火箭作為目前進入太空的唯一交通工具,也是將這些爭奪由愿望變成現實的唯一途徑。
首先我們來一看商業航天這個大市場和中國民營航天的現狀。
一、發射服務供不應求,罕見出現企業估值高于TAM「總潛在市場」的情況
據統計,2017-2025年全球(不包含中國地區),預計約有兩萬顆衛星計劃發射升空:
圖表1:全球部分(不包含中國)已公布的星座計劃,source: 千域空天
這兩萬顆衛星中,通信、導航和遙感衛星占據了絕大多數,同時大部分是小衛星組成的星座。從華爾街日報的預測分析來看,到2029年,其發射收入可以達到50億美元。 據綜合統計,SpaceX 2017年完成了18次發射任務,共計18億美元左右的收入,發射次數和收入都達到了2016年的3倍。雖然增長喜人,但看2017的各國發射總次數統計的91次中, 其中對應的衛星發射商業價值大概也只有55億美元左右。而SpaceX單家的估值已經達到了280億美元,這里出現了罕見的企業估值高于TAM的現象。SpaceX的市場估值,和VC一般習慣先算TAM「總潛在市場」,再乘以一個預期多年后的市場占有率%,再在上面綜合公司成長率、和現有市場占有率打折給公司估值的邏輯完全不同,市場給予如此大的溢價,一方面是頭部企業帶來的馬太效應,還有很大的原因在于火箭發射市場中未來十年的嚴重供給不足。
目前在我們頭頂上方活躍的衛星也只有不到兩千顆,未來兩萬顆衛星的發射任務需要大量的火箭來執行。然而以國家為單位,具有火箭發射能力的國家和地區也僅有不到10個(美國、俄羅斯、中國、歐洲、日本等),在未來十年時間里,依靠各國政府經營的火箭發射運力,將遠遠無法滿足衛星發射的需求,巨大的供給空白急需得到新的商業運力來填補,這也解釋了SpaceX的TAM和企業估值倒掛的問題。
二、中國「軍民融合」大背景下的政策紅利,行業呈現結構性變化,孕生巨大創業機會
中國航天在政府的支持下,經過60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讓世人驚嘆的成就。中國民營航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為中國航天的有力補充,正在政策、人才和資本的推動下,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所有的創新創業的大機會都是在大環境的結構性變化中產生的,VC總在尋找基礎設計和底層架構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地方。有時候結構性變化是由新技術的普及產生的,比如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流量經濟;有時候是由基礎設施的完善帶來的,比如成熟的物流體系帶來的電子商務;在中國的商業航天領域,這個結構性變化則來自于「政策的改變」:
-“2014年國務院60號文《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加強資金支持力度。
-2017年6月22日習近平主席強調:“在技術、產業、設施、人才等方面走開深度融合路子,努力使太空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走在全國全軍前列?!?nbsp;
-2018年1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發布《民用航天發射項目許可》
從以上「政策的改變」我們不難看到,越來越多的聲音指向軍民融合和航天先行,2018年尤其明顯的看到了實質性落地的案例——中國國家航天發射場首次向民營航天公司開放。例如藍箭航天于2018年10月底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中國民營航天首次運載火箭發射,打通了民營運載火箭的發射審批全流程,并提前獲得了第一張發射許可,進入國家發射任務型號,畫上了歷史性的一筆。
除了資質許可以外,國家也在積極鼓勵體制內航天機構開放對民營企業的采購。軍民融合政策的落實,打通一扇軍轉民、民參軍的大門,讓原來封閉在體制內60年的技術、人才都開始流動了起來。這些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抓住了政策紅利,人才和體制結構的變化,在過去一年迅速進入快車道,特別是已經拿到資質的頭部企業所產生頭部效應已經逐漸形成。
三、國外商業航天超級獨角獸們發展迅猛,倒逼國內商業航天企業的生長
放眼全球,美國已經在航天領域率先完成了一輪「軍民融合」。在SpaceX之前,美國的大中型載荷發射市場一直被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所壟斷,由這兩家公司相關業務組合而成的聯合發射聯盟(ULA),給出的單次平均發射報價為4.35億美元,幾乎是天價。因此,從2008年在NASA的「軍民融合」政策推動下,美國商業航天進入了快車道。2008年4月22日,NASA宣布SpaceX獲得由獵鷹號發射的IDIQ合同,總金額最高可達10億美元,而單次發射報價則可低至6000萬美元(考慮火箭回收重復利用)。由此SpaceX成為全球首家由私營企業承擔國家航天發射任務的股份制公司。
圖表2:2002年-2018年SpaceX估值變化,source: equidate
截止2018年10月,SpaceX的最新一輪融資估值已經達到280億美元以上,比起十年前2007年C輪的3億美元估值,今天的估值已經增長了93倍。
SpaceX的發展不僅對美國的商業發射市場有巨大的影響,因其全球化的招攬客戶方式,對全球商業發射市場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自1990年首次用長征火箭為國外用戶的衛星進行商業發射并取得成功后,逐步進入了全球商業發射的市場。面對SpaceX創新的低價優勢,中國的發射力量也不得不做出應對。
圖表3:2010年-2018年全球商業航天領域市場份額分布,source:NASA)
除了SpaceX之外,我們也看到其他國外商業航天公司都在紛紛進入快車道: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宣布將在2019年給其創立的火箭公司Blue Origin(藍色起源)投資超過10億美元、代表美國小火箭技術路線的Rocket Lab于2018年11月15日宣布了1.4億美元的融資、甚至還沒發射的Vector在2018年10月完成了7000萬美元的融資等等。
國外的商業航天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可行的商業化路徑,并給其早期投資人帶來了豐厚回報。我們作為國內的中早期風險投資機構,順大勢而為之,捕捉國家政策改變帶來結構性變化的商業機會,將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合理再分配,為中國航天事業助力。面對歐美商業航天超級獨角獸公司還在迅猛增長的趨勢,我們堅信中國商業航天長出獨角獸公司指日可待。
四、航天沒有失敗,只有尚未成功
投資商業航天和我們投資的其他行業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沒有人會懷疑探索外太空的價值,而火箭作為唯一可以把物體運載入外太空并達到第一宇宙速度的交通工具,其價值顯而易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商業航天的火箭發射賽道是必然成功的,只是時間和資源的問題。
然而,火箭的設計和制造是不斷試錯的過程,雖然建立在中國航天60年積累的基礎上,新設計出錯的概率仍然存在,但每次失敗都會更接近成功。各國火箭研發的歷史經驗也證明,在試制這樣高度復雜產品的時候,研發本身的規律占據主導作用,在持有有資金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公司融資的多少并不會影響技術研發所需要的時間。
這樣一來,投資商業航天的邏輯就變得簡單了。我們相信資金和資源會本著不重復浪費的原則,自己找到技術和業務都過硬的頭部企業。我們預測中國商業航天投資賽道的馬太效應會和美國SpaceX 、Blue Origin、Rocket Lab一樣明顯,頭部的兩到三家企業將會享受最大化的市場溢價,無論社會資源、政府支持、人才流動、社會資金投資都會向這些企業聚攏。
五、新航天時代剛剛開啟
在進行行業研究和投資的過程中,我們接觸到了許許多多帶著使命感的中國航天人,他們正從體制內走向商業航天,面對未知的領域進行著勇敢的開拓和探索。或許多年以后,我們回頭看,今天全球范圍正在開啟的新航天時代,會像大航海時代一樣,帶來的不僅僅是新大陸和香料貴金屬,更是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轉折!
=======
最后有幾點我們自己的看法和大家簡單分享:
?自建試車臺的重要性
因為制造發動機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做熱試驗,為了保證研發進度,不被實驗環境的局限,自建試車臺就顯得非常重要了,Space X、Blue Origin均擁有自己的試車臺。但是因為投入巨大、建設地點環境艱苦、需要堅定的決心投入等原因,國內自建試車臺的企業并不多,藍箭是目前唯一有自己自建試車臺的和自己航天工業制造基地的民營航天公司。
?固態v.s液態
大家試想:如果我們只坐一次飛機,就把飛機扔掉,那每張機票得賣多少錢?可見可回收技術在商業火箭領域中的重要性。和導彈技術一致,固態火箭靠燃料爆炸產生動力,非常不易回收。關于固體發動機和液體發動機詳細介紹可以參考邢強博士小火箭“液體火箭發動機系列文章”
?液氧甲烷方案v.s 液氧煤油方案
技術創業的發展規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前蘇聯火箭使用液氧煤油方案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今天中國航天從液氧煤油方案開始,已經發展了60年,今天我國的液氧煤油發動機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而液氧甲烷對比液氧煤油,包括其可回收屬性等一系列優勢,已經成為。
在這一點我們認為可以類比自動駕駛,如果十年前創業,是需要走Mobileye公司(2017年3月已被英特爾收購)的路線,從L1慢慢做起來;而今天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可以直接上來就挑戰L4,是因為已經站在過去巨人的肩膀上。Spacex十年前創業是從煤油開始做,而今天不管是Space X還是Blue Origin都走向了液氧甲烷路線,如同今天的創業公司都走向了L3/L4一樣,不重復做已經成熟的技術,最大化的利用社會資源推進科技進步,做好體制內已有型號的有力補充。
作者:公元 華創資本投資人
公元女士專注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4.0等前沿科技領域的投資,主導投資了愛筆科技、深鑒科技、藍箭航天、慧聯無限、黑湖科技、梅卡曼德等前沿科技類項目,同時也關注科技與傳統行業結合的項目,深度參與及投后管理包括每日優鮮等項目。加入華創前,公元女士曾就職于德勤舊金山辦公室,負責TMT創業公司審計,審計過的硅谷高科技創業公司超過20家。公元女士是美國注冊會計師。公元女士以最高榮譽成績畢業于美國伯明翰南方學院。
近日,未卡宣布開啟集團化時代,旗下新加坡子公司VETRESKA FUTURE PET FOOD獲東南...
近日,設計師運動服品牌MAIA ACTIVE瑪婭(以下簡稱MAIA ACTIVE)宣布完成由華創資本...
近日,聚焦于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研發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璧辰醫藥(ABM Therapeutic...
投資家網5月19日消息,近日,國內綜合性物流服務商——上海美設國際貨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設國際”...
發布會上,匯通達“AI+產品”矩陣集中亮相,覆蓋會員店經營全場景,超50+Agent助手賦能門店實現...
Canva可畫旗下的所有AI工具,包括魔力工作室和即將推出的Canva AI,均由Canva可畫護盾...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