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來20年的持續主題”
2018年12月7日,由中國投資協會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指導,出類及出類研究院舉辦的“穿越寒冬·2018出類LP冬季論壇”,在上海國際貴都大酒店成功舉辦。期間,盛景嘉成母基金創始合伙人劉昊飛先生做了“中國創新與全球視野”的主題演講。分享很精彩,以下為演講實錄,enjoy~
01、在不確定性當中尋找確定性
感謝主辦方,感謝各位領導和同行。盡管之前跟胡芳日會長(中國創投委 專職副會長)和孫策首席研究員(出類新媒體創始人兼CEO),還沒有深聊過。但是看得出來,兩位都應該是學理工科的,都特別的嚴謹,講究數據。我也是學理工科的,所以下面一段時間大家還會有同樣的感受。
今天的主題是“穿越寒冬”,實際上比寒冬還要難受是“凜冬”。在2018年的最后一個月的冬天里,我們投資行業聚會的主基調和年初時的主基調是不一樣的。
今年年初大家還覺得是比較溫暖的,那時候行業的主基調一個是自己有一些什么樣的投資,然后吹吹牛,再暢想一下未來,談談區塊鏈、人工智能的發展。
但是到了冬天,行業主基調是什么呢?大家募資難,自然有很多挫敗感,項目發展得不好也有挫敗感,大家交流時有同理的理解。
所以,第一個主基調是“吐槽”。
第二個主基調是叫“勵志”。是大家一起聊聊未來怎么辦?今天我們也希望談點更多的東西。
在過去的一周里,G20峰會應該是對公眾影響度最大的事件,美股也象征性地漲了一天,一天后馬上又跌下來了。國內其實也是一樣的,大家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期盼。但90天的時間里會發生什么?大家都不得所知。
大家不要以為所謂的貿易摩擦就結束了,其實還有很多變數。我們做投資就是要在不確定性當中尋找確定性,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尤其最近,更多信息披露出來,一位知名華裔科學家的死亡和一位知名的大企業的高管在海外被扣押,真相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但大方向上可能與多數人猜測的不會相差太大: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和過去是不一樣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知道301調查每年都會有,但今年上半年發布301調查結果后,里面有幾個特別顯著的名字,包括一些有政府背景的機構也被提及了,國內芯片行業的頭部公司清華紫光也被列在301調查的重點調查名單上。這說明什么呢?
美國靠科技領先的高點向低點輸出的局面正在發生變化,并不是中國已經快超過美國了,而是我們的整體水平提升了。差距依然存在,但是差距正在逐步縮減。中國依然是一個大市場,我們并不是在每個領域都有獨立的主權。所以盡管差距在減少,但是我們還有很多地方依然能夠讓高點賺到錢。
盡管中國的GDP很大,發展速度也很快,但是在知識產權層面上我們被收割得非常嚴重。實際上這些川普也懂得的,在同一個經濟鏈條上貿易逆差和順差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肯定很清楚。
之所以用這個作為由頭,是因為站在高點上的玩家一定想保持他的利益,想保持這樣一種優勢。所以對正在上升中的中國就要進行遏制。怎么遏制呢?一定要有手段和理由。
實際上,中國知識產權層面還在被劇烈地收割著的,比如大家買一個國產品牌手機,也有很多專利費要交給美國或者歐洲品牌,而且專利費比例很高,也許未來的十年、二十年里,這種收割還將會持續。
站在我們的角度看,這種局面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科技實力上的競爭。我們跟全球最領先的群體競爭科技實力。所以我們的壓力是比較大的,這是未來的一個普遍的常態。
02、4成精力投項目,6成精力做服務
說點輕松的話題,我們盛景嘉成自己的國際化情況。我們在國外投了不少的基金,一共覆蓋了全球70個GP,120個基金。我們投的一些硅谷的基金,有些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從1976年成立,到現在為止一共只有15支基金,我們可以想一下,中國很多基金管理人,如果干了十年,沒有二三十個基金那都是少見的,基本上支數非常多。
美國這個基金40年只有15個基金,大家可以推算一下,按照兩年半到三年募集一支基金的節奏,在每個基金投資期里,基本上只管理一個基金。把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投好這一支基金上面,這是他能夠生存40年的原因。他的投資節奏非常穩定,每一支基金都會非常專注。看重的是回報的倍數和帶來的超額收益,而不是把基金做得很大,賺管理費。硅谷在七八十年代曾經有過很多VC,但是能夠存活下來的VC并不多。
Menlo Ventures公司位于硅谷的總部
這個基金是在沙丘路2884號,叫Menlo Ventures,那一塊全部是VC。2015年的8月份,我跟他們公司的一位第三代的管理合伙人聊天時曾問過他一個問題,當時正是去杠桿的時候,我問他:你們的精力花在什么地方呢?他就說:“我們大概花不到40%的時間去看項目、投項目,但是會花更多的時間來管項目,或者跟創始人做增值服務,因為我們是項目的A輪投資人,投進去的錢會占很高的比例。對于創業者來說,我們會跟他成長八年十年的時間,甚至更長。”
盛景嘉成在美國投資的基金都是十年起步的,這位美國VC同行跟我說:“我們要跟創業者成為最緊密的朋友,半夜里如果創業者覺得哪有問題,他們不會跟配偶講,會拿起電話跟我們講。我們會像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一樣,去幫助他們完成產品設計,幫他找合伙人,幫他們找客戶?!?/p>
我想這就是Menlo Ventures作為風投機構,能夠生存40年,經歷了三代管理人的傳承,還能活得很好的原因,要知道他們并不是家族傳承。
這家機構大家更熟悉了,這是我們在那的路牌拍的照片,因為以前這個機構叫了40多年KPCB,最近改了名字為Kleiner Perkins。他投的公司大家都知道,1972年成立,他們是硅谷的一個投資傳奇。可以用一個簡單、抽象表述形容KPCB:專一的副駕駛。
這個機構有很多的特點,第一是:扶上馬還要送一程。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一定要幫助創業者,例如幫早期項目找CEO等等,會做很多很多事情,跟被投項目一起成長,實際上是陪伴他們成長。這些硅谷知名VC,他們不是坐在后座上的投資人,而是坐在副駕駛上的投資人,是入伙一起干事業的人。
第二點:專一。KPCB作為早期投資人要做這樣一個判斷,任何一個新的賽道,他只會選一個公司,他們不是賽道覆蓋型的打法(一個賽道里面先投一個,發展一段時間再投一個,這個賽道不管誰跑出來都有我的份)。但是他們不是的,他說我只選一個,如果選錯了就錯了。
我看中一個人就在這個人身上下注,所有KPCB特別的受到創始人的歡迎,這也是他們獲得現在這樣競爭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總結幾個硅谷VC的特點:
第一,硅谷絕對不是沒有行業波動,經歷過2000年的泡沫之后,大家的心態很平和了,他們覺得這樣一種波動是非常正常,我該投我的,市場該波動波動,跟我沒有關系。
第二個,他們充分使用技術分析,比如硅谷沙丘路3000號的晚期VC,他們數據庫里面有兩萬個項目的實時數字。在美國數據的歷史很長,而且數據非常全面,我們做調查的時候,他可以把過去40年基金的數據拿出來給我們看。一切東西都是一清二楚,我們也沒有看到哪一家國內的VC機構能做到這一點,清晰的數據對判斷決策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三個,極度的重視運營,在獨角獸的一些公司跑出來的時候,會有很多投資人、同行去搶項目,但這些美國頂尖的VC他們不太會通過抬高估值的方式去搶項目。他們認為談價錢是比較低級,你沒有其他手段的時候才會搞價格戰。再好的公司也需要別人幫忙,所以作為VC,只要你有價值,成熟的創業者便會選擇你。
03、全球幾大創新高地
再來說一下,中美之間的GP對比,這還是有點意思的。首先美國管理人對在給基金報告的時候,基金的整個估值是很保守的,他不會說按照項目倍數作為目前項目的估值,然后加起來算基金估值,他們肯定會有折扣。我也問過他們,為什么這么保守?人家說,保守總是沒有錯的。
所以,看起來增值倍數中國的同行相比慢很多,但他們的退出相比國內同行就會快很多。我們投的基金里面的項目數量不多,但是他們退出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退出之后的倍數不一定多,但是IRR非常好。我們今年有很多海外投資的項目退出,在2018年這樣的環境下,盛景嘉成比去年有更好表現,我們非常感謝這些硅谷的投資機構。
在Tob和ToC的領域里面,美國投資機構整體上是均衡的。從產業角度來說,產業這個領域也是非常發達的,面向產業,而不是面向最終的銷售。
實際上,很多美國的B2B公司在中國還沒有出現對標的企業,中國很多創業公司把美國上市公司作為自己的對標,大家看ToB項目常會說美國有一個項目叫什么什么,那個公司市值已經十個億了,收入多少,我們對標它的未來也會有。但是中國ToC的公司中國已經找不到對標了,這意味著我們的創新行業里面服務產業的這樣一個創新還有巨大的機會。
在硬核科技領域,不管美國VC投哪一個領域的硬核科技,他們都非常重視一點:絕對的科技壁壘+領先的商業模式,這才造成我投資的必要條件。
再說一下以色列,以色列其實特別看重中國的市場。但是實際上中國人跟他們打交道并沒有那么容易,很容易產生火花,但是談著談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去年底,以色列經濟與產業部跟中國做了一個加速器的計劃,中關村也在以色列設了一個聯絡處,希望能夠把以色列的技術真正地服務到中國市場來產生價值。盛景是以色列聯絡處的獨家運營機構,所以我們對以色列是非常了解的。
他們最大特點是什么呢?就是技術上的實用性、通用性。以色列人對技術研發很講究,如果有別人這么做了,我一定不會這么做。中國就不一樣了,我們是有人這么做了還不錯,我也這么做,只要我比你做的更好就成。以色列創業者的思維是:我一定要用不同的方式比你做的更好。
以色列的創業者有年輕的,也有中年的,甚至還能看到很多大叔,四五十歲還在創業。11月初的,在2018年的盛景全球創新大獎上,一位獲獎的以色列創業者他已經是第九次創業了,獲獎的他第九個項目,前面的公司都賣掉了。因為他的技術很實用,大公司很容易把這個用到自己的場景里面產生價值。所以他們是生命不息,創業不止,只做不同,絕不復制。
以色列企業要想跟中國合作其實需要更多落地的支持,在中國找到一些大的公司更好地去應用好這個產品和技術,同時還要注重產權保護。以色列人對知識產權看的最重的,談判里面知識產權這一塊是絕對不做任何讓步的,這是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
04、中國創新投資的新變化
我們再看看中國整個創投市場的一些新的變化,首先,中國現在整個創新的機會依然很多,只不過過去的創新在消費領域里面。過去的十幾年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機會是非常多的,很容易摘到果子。
但是現在消費領域里,飽和度會比以前高很多,所以對創業的要求和創新度的要求也高了很多。但是在創業領域里面我們覺得機會依然很多。創業創新要做好兩件事:一個是賦能,一個是效率。
第二個是對創業者的保護,我們現在為專業付費的習慣才剛剛開始。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家經常在強調這件事情,這是讓全球其他領先國家對中國改變印象非常重要的一點。這個改變不是短時間的,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我們如果沒有這種意識的話,就很難站在世界的高點上。
第三個是資本的頂層設計,大家不要太悲觀,盡管科創板在出臺的過程中,大家有不同的期望,但是有總比沒有強。長周期、高難度的基礎類技術研究把應用到商業市場里的過程是很漫長的,但是它的價值是非常高。所以這些領域真的需要大的資本和獎勵,這個獎勵的周期可能很長,但最終資本市場一定要給創業、創新者獎賞,才可以讓這個創新立得住,讓這些技術實現商業化。
最后的結論就是國運靠創新。我們剛才說的觀點,貿易摩擦的根本來源在于中美科技上的競爭,美國希望能夠遏制,而我們靠得是創新。不是所有創新都是基礎創新,創新一定要有一種場景,能夠商業化、賺到錢,未來的國運不是靠草莽發展、野蠻生長,而是真正靠創新來發展的,要做有技術含量的創新,讓硬核科技商業化受到重視。
在投資的過程當中,我們一直堅持長周期看問題。太短的周期看問題很容易陷入到短期的波動當中。
然后,要看大趨勢,要高門檻。高門檻意味著不好做,但是你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就意味著未來你能夠獲得持續的高收益。就像很多發達國家用知識產權收割中國是一個道理。我們自己也可以造很高的壁壘,所以高質量發展里面會有很多的機會。
我們看產能。以汽車行業為例,中國汽車行業產能是嚴重過剩的。高端車企蔚來汽車就曾表示過,他們自己沒有必要去建工廠,只需要委托給合作伙伴江淮汽車去生產便可以了,這樣成本更低。但江淮汽車最終還是重新建了一個工廠去制造蔚來汽車,因為即使原有工廠的產能是過剩的,但卻生產不了高端的電動汽車。在中國,很多行業都存在著類似的問題:高端產能稀缺,低端產能過剩。
所以產業要往高質量發展,消費也要往高質量發展,這里面孕育著巨大的機會,我們認為產業互聯網在未來20年里面是一個持續的主題。
那么我們也要適應,以前有很多投資不小心蒙對了之后,確實很容易賺到錢。但今天更要講究品質,像過去那樣容易賺到錢的方式,可能已經不好使了。今天我們看是一種新形勢,明天看來就是一個常態,我們一定要習慣這個常態。
市場不再是那么簡單的了,美國只有最好的公司才能獲得高估值,而在中國獲得高估值還是相對容易的,我們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在更加容易環境里面思考問題,要靠高質量。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各位!
作為中國首個專注于結婚行業的專業評價獎項,金犀獎由國內領先的婚禮服務平臺婚禮紀與浙江傳媒學院聯合主辦...
PingPong狂撒“億元補貼”,開啟為期一個月的“跨境領航PingPong年度狂歡節”活動,給與客...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