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2日,美團點評(股票代碼:3690.HK,以下簡稱美團)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業績。
11月22日,美團點評(股票代碼:3690.HK,以下簡稱美團)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業績。
財報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美團營業收入為191.76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97億元增長97.2%;毛利總額45.71億元,同比增長33.2%;經營虧損為34.51億元;經調整虧損凈額為24.6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9.6億元,而第二季度虧損為32.11億元。
主營業務占比更趨合理
從此次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出,美團第三季度主營業務主要收入來自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業務與新業務及其他,三者分別占比:58.6%、23.3%和18.1%。美團基于Food + Platform的增長戰略開始發揮作用,我們先將17年Q3財報的主營業務數據做一個比較:
首先,餐館外賣的營收比重從62.5%下降至58.6%,但是交易額增長了51.28億元,去年同期也不過60.44億元,增長幅度接近90%。美團外賣111.72億元的營收對比阿里Q3財報里餓了么的50.21億元,將近一倍的差距表明,外賣行業競爭不是單純依靠燒錢補貼,最終比拼的還是精細化的運營效率。
面對競爭對手的補貼策略,美團的外賣業務并未受到實質性的挑戰,從美團Q3財報中的用戶數、交易比數和利潤的數據可以得出該結論:
日均訂單交易筆數達1940萬筆,較2017年同期增長48.5%。
交易用戶總數從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的十二個月的2.9億人增長30.3%至2018年同期的3.8億人。
每位交易用戶年均交易筆數從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的十二個月的達22.7筆,較2017年同期的17.1筆增長了32.6%。
實現毛利19億元,增幅達287.3%。
在我之前對美團的分析文章中提到美團在上市前已經加速餐飲產業的布局,其中B2B業務是關鍵的一環,此次財報的數據也顯示,美團的商家數據同樣有著良好的增長: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的十二個月,活躍商家達到550萬,較2017年同期的380萬增長了44.3%。
早在2016年,美團就已經開始探索商家端的B2B業務。除了為商家提供包括米面糧油、酒、餐具、紙巾、打印機等后臺服務外,美團還在中臺為商家提供財務對賬、經營分析、商品管理、用戶評價等服務。
如果想讓商家粘性更強、活躍度更高,后端的服務體系需要更加完善,從美團Q3財報顯示的活躍商家增長數據來看,顯然美團在商家端的努力初見成效。
其次更為有亮點的數據是其新業務的占比從去年的6.3%快速增長至18.1%,新業務及其他收入34.68億元,較去年同期6.07億元增長達了471.3%,延續了上期財報超過400%的高增長。
據我所了解,美團的新業務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除了“快驢”外,還有線下新零售的“小象生鮮”。
實體零售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四方面:第一,以最低成本獲得最佳的選址;第二,以最低成本,讓消費者在正確地點買到正確產品;第三,讓存貨降到最低,但仍舊能夠提供優質服務;第四,縮短產品庫存,周轉以及生命周期,以應付快速的市場環境變化。
由于生鮮品類具有損耗大的特點,所以生鮮超市的精細化運營,幾乎成為平臺參加游戲的入場券。
精細化運營,依賴平臺的數據能力。與傳統零售業相比,阿里、京東、美團這些擁有億級用戶量的中心化平臺,最大優勢也許就在于龐大的數據量、多元的數據維度與更細的數據顆粒度。這些數據可以反饋海量市場信息,消費者是誰、日常消費多少商品、價格敏感度高低、正確開店地點在哪——這些問題,在生鮮超市開業之前便有了答案。
平臺數據越全面,生鮮超市的運營成本就越低,越具競爭力。小象生鮮開店之前,美團可以結合到店用餐數據、外賣數據,分析某一地點周邊人群的消費能力與口味傾向。不僅選址規劃更為合理,還可以在精選食材基礎上,定制更多人喜愛的半成品食材,促進銷售、減少庫存,作用于供應鏈的優化。
正確的選址,決定了小象生鮮將成為美團生鮮戰略的高頻線下入口。正確的選品,將使小象生鮮的消費者更具黏性。
雖然其它平臺也有數據,但沒人比美團更懂人們的口味。對于消費者來說,“懂我”的超市,這才是高品質生活應該有的樣子。
進一步拓展,美團外賣的物流體系,足以滿足3公里的配送服務,再加上大數據選址,小象生鮮將進一步降低了高品質生活的門檻,提高消費者體驗。
通過對這些優勢的分析,美團的兩大新業務:快驢和小象生鮮將成為其未來在“吃”的增長戰略中最為重要的產業布局。
美團的桌面戰爭
到店、酒旅業務的營收增長了14.1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0.23億元增長了46.8%,增幅雖然不及外賣,但是毛利率高達90%以上。
根據我的觀察和分析,美團在這個部分要繼續實現高增長和高毛利,主要取決于兩個重要的因素:
一、美團利用微信小程序和美團支付聚合網關實現了線下實體店里更多桌面的占領,從而實現到店用戶和交易額的增長。而這些投入非常小,效益卻很高。
這場“桌面戰爭”我在美團上市后接受《證券市場紅周刊》的采訪時即做過分析:現在很多餐廳桌面上都出現了二維碼點餐服務,如果未來該業務能夠發展成熟,將成為美團收集、整合消費數據的關鍵一環,或許也會掀起一次美團與餓了么的“桌面戰爭”。
如果未來能夠再出現如此前移動支付大戰中,騰訊和阿里讓消費者“二選一”的情況,餓了么可能不占優勢。畢竟我們大多習慣在付賬時使用支付寶掃碼,在桌面上看到二維碼時,很多人在潛意識中還是會使用微信掃一掃,這將可能會造成餓了么用戶的遷移。
我的這個判斷從財報的數據中已經得到印證。當然,這場“桌面戰爭”還剛開始,隨著支付寶小程序的成熟,第四季度和19年的爭奪戰會更加激烈,畢竟到店的點菜可以獲取更多的交易額和用戶數據,擁有非常高的金融范疇的利潤率!
我觀察到美團和其收購的美味到家均參與了線下餐飲實體店的桌面二維碼點餐和支付網關的布點。
二、 高頻到低頻轉換的運營能力:酒旅業務之所以有高毛利,一方面在于美團高頻用戶的持續增長和低成本獲取,另一方面則在于這兩個行業本身具備高毛利的特征。
美團能否持續加大這兩個行業的增長,主要還在于其平臺的運營能力。從發券、抽獎等創新機制設置來看,美團的運營能力在不斷提升。
美團的技術投入和盈利趨勢
從毛利率數據來看,無論是外賣的16.6%還是到店、酒旅業務的90.6%,美團的成熟業務毛利率水平都算是非常高的。Q3實現的毛利總額為45.71億元,同比增長33.2%;經營虧損為34.51億元;經調整虧損凈額為24.6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9.6億元,而第二季度虧損為32.11億元。
除了新業務投入帶來的虧損外,就是美團Q3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了20億元,同比增長95.1%。那么這些技術研發費用會投入在什么方面?對美團接下來的高速增長起到什么作用?
我曾經在《雙面美團》中分析了美團的盈利模型“盈虧平衡面”,另外在《美團點評的商業升維邏輯》中分析了未來很長時間內美團在商業升維中需要的技術投入部分。從20億的資金規模來看,我初步判斷會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技術投入:
1、 無人技術:通過我對室內無人技術的理解,美團的外賣模式是能夠最快實現大規模無人配送的商業模式,這個部分涉及到硬件、軟件的技術投入。
2、數據平臺:我在美團上市前即做過分析,無論是成熟業務的變現和保持高速增長,還是新業務的推動,美團都必須搭建一套完整的數據服務平臺,這顯然需要很多算法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3、商家服務:無論是“快驢”的B2B平臺還是商家的金融服務、營銷服務,都需要有更多的技術投入。
4、用戶體驗提升:“桌面戰爭”也好,高頻轉換至低頻也好,都需要繼續從技術的方面持續提升用戶體驗,避免陷入補貼的惡性競爭中造成用戶流失。
至于美團的盈利趨勢,我仍然是這樣的觀點:美團上市之后應該不會很快宣布盈利,選擇再燒個5年或許會好一些。美團現在要把規模做大,如果過早宣布盈利,資本市場就會把主要目光放在盈利數字上,我覺得沒有太大必要。(作者:莊帥)
國內先進的汽車零部件及商用整車制造商五菱汽車(00305.HK)于3月25日公布2024年全年業績。
日前,北京星醫聯科技有限公司(星醫聯)攜手中國農業大學皮膚納米營養與健康教授工作站,共同舉辦了“納米...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