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個曾經要揚言投出1萬倍回報的天使投資人楊寧就是這個領域繁華過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雖然在當下,區塊鏈領域還沒有走向“miewang”,但確實已經足夠瘋狂,無數的投資人參與其中,讓這個很難能被人看懂的行業,風起云涌,煙花繚繞。
但云總有被吹散的一天,煙花也只是驚艷一瞬間。
最終,還會回到平靜與理性。
那個曾經要揚言投出1萬倍回報的天使投資人楊寧就是這個領域繁華過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本來不想吃,但是在黑暗的莊家面前,被硬塞到了嘴里,雖然無奈,卻投訴無門。
圖為樂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寧
事情的起因源于,火幣在近日發出的一紙公告。
根據火幣的公告顯示,“因項目方存在實際鎖倉的代幣數額與白皮書中承諾鎖倉的數額嚴重不符等違反交易所規則的情形,火幣全球站決定在11月5日17時30分暫停CDC在火幣平臺的所有交易及充值服務。”
這個消息一出,讓曾經決定大搞消費鏈CDC的楊寧,被拒在交易所門外,心中的愿景與天下,一招夢碎,也讓他為自己投身區塊鏈而感到惋惜與后悔。
在三言財經的采訪中,被別人收割的楊寧變得反而更加坦誠,雖然團隊都撤了,自己被坑了,但他也看到了區塊鏈的“本質”,他現在終于明白了,朱嘯虎不投區塊鏈的原因,他更直言,自己確實沒有朱嘯虎聰明。
遙想年初時,這位投資人還在宣告All in區塊鏈項目消費鏈。乃至幾個月前,他還在消費鏈任職常務顧問,常常為公司站臺。如今,一年之中竟出現如此變故,著實讓人感到意外。
可能也正是因為自己被收割,讓他逐漸清醒起來,他開始反思錯在哪里。“我發現區塊鏈有很多黑莊,而黑莊最后割的是投資人。小年輕們太厲害了,我還是做傳統創業投資吧。”
楊寧的這個事,會給很多還在區塊鏈酣戰的投資人帶來警示:任何科技剛剛發展起來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泡沫期,然后很快會有死亡谷,千萬不要著急,被焦慮趕著入場!
雖然楊寧這次敗了,但聽過他故事的人都不太能相信,這樣一個在創業路上擁有頗為傳奇履歷的人,會栽在區塊鏈的跟頭上。
必定,他24歲就創立了第一家公司,一年后把公司賣掉;27歲二次創業空中網;29歲帶領空中網登陸納斯達克,成為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裁.......而他的故事還不止如此。
一
楊寧的人生可以說大起大落,不盡的折騰。
1985年,10歲的楊寧在西安讀完小學后隨父母移民美國,在美國讀接受了中學和大學的教育。這種早年的海歸經歷,讓楊寧與大多數中國早期創業者不同,他在大學時代便誕生了第一個創業的念頭。
1993年的一天,在密歇根大學讀電機工程的楊寧無意中看到了彼時的“雅虎”網站,而這個網站是兩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用學校的機器自己做出來的一個網站,這大概是楊寧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互聯網,他被震撼了,“當時就感覺到,這東西會改變世界。”
創業的激情瞬間點燃楊寧的心火,他看到了PC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曙光。于是,還未畢業的楊寧,便拉著幾個同學一起創立了一個機頂盒的項目,想讓每個普通人都能通過電視機上網。但隨著微軟推出的維納斯計劃,全世界的人都購買PC上網了,機頂盒的用處也不復存在。楊寧的創業項目還沒有見到雛形就宣告失敗了。
這并沒有澆滅楊寧創業的雄心。受到斯坦福瘋狂地創業氛圍影響,楊寧所在的99級畢業班有五分之一學生都去創業了,只是與同學們想法不一樣的是,楊寧打算回國創業。
1999年,大學畢業后的楊寧,與同在斯坦福讀書的周云帆、陳一舟一起回國創業,湊夠了兩萬多美元種子基金,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找了幾個技術高手,租了一間破舊的辦公室和幾臺舊的電腦,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創業——ChinaRen。
ChinaRen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燒掉了一億元人民幣。在最瘋狂的時候,楊寧曾動輒幾百萬贊助登山隊攀登珠峰,甚至還花費巨額資金在三里屯北街開露天晚會。
他以為只要瘋狂燒錢,就能上市,然后便可以賺到很多錢。沒想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大部分國內同時期的互聯網公司都艱難度日,楊寧的ChinaRen卻沒錢了。
楊寧只能硬撐著,距離斷糧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最終ChinaRen不得不以3300萬美元的價格,連帶200多員工全都賣給了搜狐。
第一次創業就讓楊寧倍感無奈,不僅項目縮水了三分之一,還讓年少的楊寧嘗到了失敗的味道。
心有不甘的楊寧很快就離開搜狐,繼續懷抱創業的夢想挖掘新項目。隨后,他的第二個創業項目又成立了,這次名為空中網的創業項目主要做的是無限互聯網絡的內容供應、增值服務,電子信息形式的節目內容在空中無形飛舞。
資本從來都是冰冷的。雖然有了創業的項目,但楊寧手頭上的錢卻只夠交納50萬美元后的空中網注冊費,早已是山窮水盡,想要創業成功,這第一關就得面臨挑戰。
無奈之下,楊寧各處奔走,為空中網融資。在香港掃街般的見了無數個投資人,卻都一一落空。
所幸,在德豐杰(美國風險投資機構)供職的斯坦福同學張帆的幫助下,楊寧終于拉來了一筆投資,空中網才得以續命。2003年,空中網因移動彩信業務正式收費而大幅增收,很快,2004年楊寧就把這家公司送到了納斯達克上市,他也成了當時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裁。
第二次創業,楊寧僅僅用了兩年零兩個月便大獲成功,彼時,他年僅29歲。
少年得志,楊寧早于大多數中國互聯網人,成為第一批坐收互聯網紅利的漁翁。從那之后,楊寧一邊創業做手機搜索引擎“悟空搜索”,一邊接觸天使投資。只是,這次的“悟空搜索”就沒有那么幸運,在百度搜索引擎大舉搶占市場份額的局面下,楊寧也在2011年全職做起了天使投資人。
二
在區塊鏈還未大火前,楊寧也是位傳統互聯網投資人,而他投出最火熱的項目當屬泡否了。
2014年,馬佳佳因創立泡否一戰成名,楊寧幾乎是以此次投資掀開了90后創業者的序幕。從那之后,便看到數個90后創業者輪番登上創投圈的舞臺。
3年后,馬佳佳的創業項目失敗,轉型到了新方向。雖然所投項目失敗,但楊寧還是依然堅持給90后更多機會。“我覺得90后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但是也是被互聯網壓制的一代。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創業機會,甚至邊角料的機會,都被70后80后壟斷了。我特別能理解90后創業者的絕望,大批大批的90后創業者空有能力,激情,和努力,但創業創成狗。”
而他給90后的這個機會便是自己所說的區塊鏈,“區塊鏈給了90后一個掀桌子的機會,重新洗牌。”
區塊鏈的火熱,讓本來關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的楊寧,轉而全面All in區塊鏈。他的理由是:“因為人工智能是一個循序漸進疊加式的發展,而區塊鏈是一個瞬間爆發的分水嶺,會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它能夠影響的方面更加廣泛,跟互聯網一樣,是通過一個技術而改變我們行為方式,社會組織形式,我們的存在方式。”
早在比特幣大火時,就有朋友三次拉楊寧入局區塊鏈,他都沒動搖過。后來談起這段往事,還曾感嘆三遇區塊鏈不入,錯過好幾個億。
直到2017年,又一次迎來區塊鏈,楊寧不惜一切全身心投入,甚至還稱區塊鏈就是當年的互聯網,足以顛覆BAT。
其實,楊寧心里明白,投資人里面做得好的普遍對區塊鏈嗤之以鼻。也許在他們眼里,江湖秩序不會改變。而在傳統投資領域不得志的投資人幾乎全部進入區塊鏈了。
可能他就是想改變這種秩序,因此決定下個猛注,曾無比堅信“在區塊鏈的世界沒有失敗”的他,也為當初的堅持付出了代價。
經歷過大起大落,體驗過成功、失敗,也沒有承認過自己錯的楊寧,卻在區塊鏈里低下了頭,在他感嘆“自己斗不過年輕人的時候”,也驗證了長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
機會總是掌握在年輕人手中。
誰能想到,在充滿迷幻的區塊鏈世界里,“投資人割了韭菜,黑莊又割了投資人。”
但相信楊寧并不會被這次的失敗而打敗。
早年受海外教育影響,“西方頑童”心態給了他很多成敗的哲學:
1.在你得意的時候不能忘形,在失意的時候不能丟失信念。
2.大家都捧著你,說你是太偉大太牛了,你自己也覺得好像是,在這個時候其實是特別危險。
3.自信也是成功的關鍵,尤其是在你最悲慘的時候,是最沒有自信的時候,就選擇了放棄,肯定非常失落,最后也沒成功。
4.人生選擇看似一念之間,實則發乎于信念。
在一次火星財經創始人王峰的節目,《王峰十問》中,楊寧這樣回答他提出的問題。
問:如果區塊鏈泡沫來臨,會不會還像2000年互聯網泡沫寒夜,選擇賣了ChinaRen,做互聯網的逃兵?
答:所有的寒冬都有一點一樣,那就是冬天不管再冷,都會過去。
2018年年初的他,預言區塊鏈行業的寒冬只持續半年便會結束。
他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區塊鏈市場的“成熟”和“偉大”。
2018年年末的他,當自己被坑之后,并沒有極力掩蓋自己的失敗。
他還奉勸區塊鏈里的創業者,“正確的路一定不好走,不要被捷徑誘惑。”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據TechCrunch報道,自駕卡車初創公司圖森未來(TuSimple)的聯合創始人及前首席執行官侯...
作為中國首個專注于結婚行業的專業評價獎項,金犀獎由國內領先的婚禮服務平臺婚禮紀與浙江傳媒學院聯合主辦...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