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資的活躍帶來了“對賭條款”“股權成熟和回購條款”等舶來品,風險投資逐漸變成了財務投資。
宗佩民給人的感覺很“正”。
今年夏天在杭州西湖區的一次演講中,宗佩民把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史劃分為三個時代:溫飽時代、小康時代和今年開始的強國時代。他認為在強國時代,要強科技,強經濟、強教育、強文化、強軍事,而創投行業的任務就是尋找和培育代表時代的獨角獸。
翻開以往有關他的報道,不乏“使命感”“危機感”這樣的字眼。
在他身上,有一種濃烈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私下里,他還有一種諸暨人的“率真”。在杭州創投圈,他被稱為“老憤青”,因為一向敢說敢言,愿意把看到的問題表達出來。其中飽含著的,是對行業深深的熱愛。
從2002年創立國內最早的民營創投機構開始,宗佩民帶著他的華睿走過16年風風雨雨。其間華睿投出了一批上市企業和優質項目,令行業矚目。
他有他的制勝法寶,也有對行業深刻的理解和堅持。
“今天我們什么都聊,更多地聊聊行業的情況。”國慶節后的第二個工作日,這位很少接受采訪的華睿投資掌門人真誠地說。
而他那天下午的開場白,是關于名字和命運的笑談。
“名字跟命運有關系的。你看我的名字,幣在風中,命中注定我就是做風投的。一輩子做風投。”
霸王條款是對行業和創業的傷害
宗佩民對創業者很有“同理心”。
2002年8月,宗佩民辭職創業的時候,恰是國內股權投資覺醒之際。那時的風險投資還是境外資本唱主角,國內本土風投機構寥寥無幾。
此前,他在浙江省供銷社做了10年實業投資,后來參與創建省屬創業投資公司,2 年后下海。
開頭幾年并不順利,一個項目沒投出,公司全靠咨詢業務支撐,而且在2004年遇到了危機——投資人撤資了,合伙人不干了,把本金、回報都退給股東后,公司成了負資產。
危急時刻,大學班主任借給他的30萬元,把公司從生死存亡的關口救了回來。
班主任做的事就像天使投資人,而華睿的成長過程,讓他特別能理解創業者的艱難。所以他一直認為面對創業者要有愛心,要把投資當作慈善事業。
2010年以前,他眼中的風投行業很健康。
2010年以后,風投行業越來越不像話了,風險投資被做成了“無風險”投資。
外資的活躍帶來了“對賭條款”“股權成熟和回購條款”等舶來品,風險投資逐漸變成了財務投資。有些不平等條約甚至搞出“優先分紅”權,公司的利潤,先分給一些投資巨頭,巨頭成本收回了,留下來的才可以給別人。
“像狼群一樣的,頭狼先吃飽了,二狼、三狼才能吃,變成這樣了。這就是叢林法則,強盜邏輯嘛。對創業者非常不利。”
宗佩民說,霸王條款扭曲了創業投資的本質。
“我們做的是風險投資。創業是有風險的,做成了,我們一起分享成果,我們按約定比例享受權益。做輸了,我們一起承擔風險,我錢沒了,你時間浪費了。這才是風投。”
而現在,一些投資協議實際上是創業企業創始人承擔了主要風險,投資人承擔了次要風險,不匹配。“把創業生態搞壞了。”
朝著人群相反的方向走
每個成功的投資人心中,可能都會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對宗佩民來說,2006年、2007年就是這樣的時代。
公司的前兩只基金,集中在這兩年投出,命中率高到難以想象。13個項目里,1個并購的上市公司,1個擬上市公司,其它的全部IPO上市。
水晶光電是他投的第一個項目,07年投進去,08年上市,09年退出,回報20倍。
他謙虛地說自己運氣好。
如果說那時候機構少,項目多,估值低,上市快,確實搶占了先機,那么后來的成績就不只是運氣可以解釋。
公司成立16年,華睿累計投資160多個項目,已上市比例超過20%。存量項目中,潛在可主板上市的比例依然能夠達到20%以上。
從2010年國內各種創投大獎設立起,榮譽也接連飛向華睿和宗佩民——中國本土十佳創投機構、2017最具競爭力創投機構、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等,很多獎項都是連續五、六年地拿。
制勝的法寶,宗佩民在華睿15周年時做了思考和總結——尋找獨特。
投資的每家公司的獨特之處,他如數家珍:
——水晶光電,全球智能手機精密光學元器件制造商,是蘋果手機紅外截止濾光片(IRCF)最大的供應商。而曾經,他們是一家瀕臨破產的水晶切割廠。
浙富股份,做水輪發電機組,在民營企業中能發電30萬千瓦以上的(后來70萬千瓦)就此一家。
康盛股份,國內領先冷凝材料與器件制造商,占有全行業40%以上份額。
英飛特,LED智能驅動電源技術的突破者,沒有英飛特就沒有現在LED照明行業的發展。
宗佩民說,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術,獨特的視角,在細分領域里有遙遙領先的優勢。
而尋找到他們,不是在激烈的賽道上,而是在偏僻的小路上。這些項目外資、BAT不一定能看得上,但又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這就是差異化,他們是斜刺里沖出的一匹黑馬。
堅持有所投,有所不投。華睿不投P2P,不投比特幣,不投游戲,宗佩民覺得這些東西對國家強大沒什么作用。
華睿投資的三大方向,一是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二是科技攻關替代進口,三是商品與服務出口,他認為這些是國家強大的關鍵方向。
不追逐風口,不人云我跟,不追求投機,用一種相對的逆向思維,朝著人群相反的方向走,唯如此,才能尋找到價值,尋找到獨特,才能與獨特者同行,自己也成為獨特者。
在華睿待20年,投2個半項目就夠了
熟悉宗佩民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工作狂”。現在,他依然每天工作12小時。員工上班前,他已經早早坐在了辦公室。員工下班了,他還在。
公司每年要訪談2500-3000個創業項目,工作量很大,但并不規定投資任務,哪怕一年一個項目不投,也沒關系。
“在華睿待20年,投2個半項目就夠了。”這是他的要求。
聽起來要求不高,做到卻不容易。
2個半項目里,半個項目叫處女作,對投資比例沒有要求,標準是能上市。這個項目鼓勵投資經理嘗到創投的味道,增強職業自信心。
第1個項目是代表作,必須要達到15%以上的分紅比例,且要求上市以后市值達到100億以上。這是投資經理追求的作品。宗佩民的個人代表作,有浙富、貝因美等,五個以上是有的。
還有1個項目,是收盤作。要帶有可以產業投資的特征,為50歲以后做產業做鋪墊。他的收盤作是胡慶余堂。
對中醫藥行業深入研究了五年,今年下半年他開始帶人做中醫藥的S2B2C,他的目標是把中醫藥服務出口到國外。
投資行業做了快30年,宗佩民深感做投資絕對不是項目越多越好。一個優秀的投資者,需要具有眼光、專業和風控能力。而這,也正是投資大神巴菲特的本事。
比如說眼光,要能洞察行業的未來。華睿早在2010年就投了小程序,2013年投了區塊鏈,都是對行業的前瞻投資。賦能傳統產業,需要什么新技術?這依賴敏銳的洞察力。中醫中藥、中國軟件的出口,是宗佩民對未來20年的又一個洞察。
而不管是眼光還是風控,都建立在專業的基礎上。如何做到專業?靠時間積累。6年,一個投資經理才能“畢業”。宗佩民說,一個好的投資經理,一定是一個很會學習、悟性很好、聽得進別人意見的人。
而很關鍵的,只有做好風控,才能獲得回報。小肚雞腸,急功近利,是做不了投資的。做投資不能沖動,不能追漲,不能跟風,因為“跟風是最大的風險”。
這些年有很多風吹過來,O2O來了,比特幣來了,華睿都不理睬,因為得先搞懂是什么東西,是妖怪的話就不去理他。
“不要做海洋里被鯊魚追殺的小魚,一群一群地扎堆,要做小鯊魚。”
資本是創新的發動機
今年的資本寒潮,華睿明顯感知到了。
2015年以前,華睿募資基本一個小時就募齊了。宗佩民上班出門時編個短信,到了公司股東們已經報好了名。
2015年上半年,華睿完成募資需要一天時間。到2016年,大概要一個星期去募資。2017年,基本上要一個月去募。今年上半年,要一個季度去募。
政府部門加強監管,企業、個人負債高,同時又伴隨中美貿易糾紛的外力影響,目前行業資金嚴重緊缺,募資難、投資難、退出難,已成為VC共同面臨的困境。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創投行業即將進入洗牌期,可以淘汰一些不具備基金運營能力的私募機構和基金管理人。
華睿也放緩了腳步,公司一部分人做中醫藥實業,一部分人繼續做投資。那天下午采訪前,他剛剛跟人聊了中醫藥的問題,辦公室的白板上畫滿了公式。
華睿的投資方向里,科技投資依然是重點。宗佩民認為雖然資本遇冷,但更要認識到資本的作用。
他發現,科技型企業的創業門檻變高了,科技含量更高了,創業者的素質更高了,動輒千萬級起步的投資,對資本的要求也更高。
資本,正是創新的發動機。眼下這個時代,尤其需要資本的助力。因為現代經濟最核心的一個循環系統,就是資本市場,也即權益市場。
宗佩民解釋說,讓企業借銀行的錢來發展,是非常不現實的。借了銀行的錢,光有負債,沒有權益,企業是不會也不敢拿負債去做產業投資和科研的。所以一定要重視資本的作用。
現實中,創投行業也會被一些部門誤解,是因為在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中,有些人把創投等同于投機,認為投資賺來的錢是不義之財。
實際上,資本對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是非常積極而良性的。“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靠長期投資和研發來創新的時代,必須要權益性的錢,要資本的錢去推動這些事情。”
杭州市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愷秉也認為,創新創業與風險投資是一對密不可分的“雙胞胎”。硅谷的崛起,就是將創新創業和風險投資完美結合最典范的例子。
而在國內,最近20年科技快速發展,獨角獸密集產生,資本的推動作用也功不可沒。
“只有呵護了資本市場,重視資本的作用,讓資本活起來,才能推動科技更好地向前發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經濟繁榮,國家競爭力變強。”宗佩民認真地說。(作者:許慕容)
蛇年春晚,張藝謀導演的創意融合舞蹈節目《秧BOT》引發關注,節目由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和演員們聯袂主...
通知要求,所有微短劇需按照國產網絡劇片分級監管原則,進行分類分層審核管理,以提高審核效率,優化行業發...
隨著“5G+工業互聯網”項目的持續推進,我國已超過1.5萬個項目實現落地,覆蓋全部41個工業大類,7...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