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文互聯網內沒有Google的位置,其實大家已經習慣了,這家全球搜索巨頭的“存在感”僅限安卓開源系統,盡管已被國產手機廠商們徹底改頭換面。正當中美貿易戰打得難解難分時,Google對于中國市場的心又重新騷動起來了!外媒Intercept報道Google計劃在中國推出符合中國法律規定的“審查版”搜索引擎,很快被監管部門駁斥非實;隨后,又有傳聞Google正開發一個可供中國用戶使用的新聞聚合App,推出類似“今日頭條”的信息流產品以“曲線返華”,盡管稍微對國情有些許了解的人,都會把這消息當笑話聽,但筆者還是想拋開政策層面,嚴肅論證谷歌在華做信息流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1
搜索業務已經無力回天,谷歌只能在信息流上動心思
國內信息流業務從2012年到如今已經有6年光景,信息流模式的確提升了閱讀資訊和分發內容的效率,并為用戶的活躍度和時長為廣告變現創造了條件,因此很多公司加入到了信息流浪潮之中,由此形成“信息流的戰國時代”。
中國互聯網與全球互聯網實際上技術、規模其實相對平行,就像Facebook社交在全球范圍內很強,但是要在本土即使進中國了也肯定干不過微信,這種網際效益一旦形成遷移成本極大。放在搜索領域內,谷歌盡管在全球范圍內占據優勢,但是自從推出中國大陸市場之后其用戶數據已基本清零,這8年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斗轉星移,搜索業務從連接信息,到連接產品、服務、人到萬物,搜索業務早已被百度等搜索公司做的相當成熟了。
目前國內PC和移動端搜索百度穩坐頭把交椅,大概是百度與其他各家之和占據八二開,谷歌也很清楚屬于國內搜索之戰早就翻篇了,谷歌返華再也無法在搜索領域有寸進之功。
搜索引擎是“人找信息”,而興趣引擎是“信息找人”,百度自2016年下半年轉型信息流之后開創了搜索+信息流的信息分發2.0模式,隨后國內第二梯隊的搜索公司如360搜索、搜狗搜索、UC神馬搜索等紛紛轉型信息流模式,從前瀏覽器上那個簡潔搜索框在手機端已經嵌入在信息流之上。
谷歌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因而在做老本行搜索無望之下只能趕場子在“信息流”領域內撈一把紅利。即使谷歌信息流產品能夠審核通過在國內市場發布,但是谷歌已經失去了搜索這一“根據地”和“抓手”,與國內其他搜索產品的“雙引擎”模式已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我的判斷是,谷歌即使做搜索可能實力還遜色于360搜索和搜狗搜索,至于做信息流,谷歌可能嚴重低估了當前信息流的局勢。
2
信息流“一超多強”格局已定,做信息流沒那么簡單!
實際上,信息流業務從2012年張一鳴創辦今日頭條開始就已經在實驗了,整整6個年頭過去了之后,基于用戶興趣“Push”的信息流模式如今已經成為資訊分發的主流。
而國內有多少公司轉型做信息流呢?我總結過有5大門派做信息流,除了“搜索派”以外,還有“瀏覽器派”、“門戶派”、“工具派”、“社交媒體平臺派”,也就是說,網友要看信息流的話其實隨便打開一個App里面就有可能內嵌了信息流,資訊泛化、同質化在信息流產品上表現的尤為突出,中國網民還缺不缺一個帶著“谷歌”版的信息流產品呢?顯然不缺。
要做起一個信息流必須同時具備三大因素:用戶流量及大數據、內容生態、算法技術。
首先,谷歌在中國流量除了少數翻墻愛好者和技術流遺老使用谷歌旗下的產品以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谷歌沒有辦法拿到存量用戶數據做精準推送;其次,信息流推薦的內容需要自建內容池,國內機構媒體比如人民網、新華網這類傳統媒體肯定不會入駐谷歌的平臺,個人自媒體跟著流量走,公眾號、百家號、頭條號、網易號、鳳凰號、1點號已經開得夠多了,自然不會為了流量稀薄的新信息流產品而去費心運營;最后,谷歌AI算法能力的確非常強,但沒有用戶大數據和原創媒體內容,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機器沒有辦法精準獲取到用戶興趣,其AI在閱讀領域也很難做到所謂“千人千面”。
即使站在谷歌角度對政策抱有蜜汁樂觀態度,谷歌開發所謂信息流產品也很難再到信息流市場上打開影響,頂多是個小而美產品,尚不如排幾百名開外媒體開發的信息流產品,就像谷歌翻譯、谷歌輸入法那樣很難成為主流應用。
目前國內信息流產品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以百度App領先,今日頭條、微博等一超多強的格局。百度在8月1日公布2018年Q2財報,百度App在今年6月份的日活達1.48億,同比增長17%,用戶時長同比增長30%,信息流視頻內容同比增長270%,“信息流業務流量和商業化增長的良好勢頭”成為李彥宏心目中貢獻Q2財報的最大功臣。
即使起步早的今日頭條在百度App的勢能之下把轉戰社交興趣推薦和短視頻UGC業務。信息流門檻不高,但是最終還是取決對信息分發的綜合實力:存量活躍用戶、原創媒體與自媒體構成內容生態體系,除了圖文內容以外的短視頻、小視頻、網絡視頻等富媒體內容資源,還有強大的廣告資源等,這些都意味著谷歌要在所有對手相當成熟情況下從零做起。
谷歌或許沒有正視,不僅搜索戰役早結束了,連信息流這樣看起來很流行業務在中國早就經過“戰國時代”,屬于收尾階段了,現在信息流已不再只是資訊推薦,而是智能小程序與信息流之間融合的新戰場了。
3
傳聞背后小心機:投石問路,順便忽悠在美國的投資人
筆者認為,谷歌做信息流舉動盡管他們明知道沒有希望,還是把傳言拋出來目的應該是Google謀求進入中國市場釋放的煙霧彈。
其策略是先在7月上線“猜畫小歌”的AI猜畫小程序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重點是讓人重溫“谷歌”的品牌;再在Facebook在杭州公司被吊銷以及進華的迷霧之下再放出谷歌在華發布產品的消息。既然已經進來無望,還是能夠通過假消息試探當局的態度,順便打擊在AI領域風頭正勁的對手——百度。
信息流產品必然涉及到輿論傳播,即使是今日頭條也受到日益嚴格的網絡監管,關于谷歌想做信息流這一產品傳聞顯示出了對華GR的幼稚。谷歌在歐洲遭到天價處罰之后,又試圖撬開中國市場以拉升其股價,可惜姿勢不對。
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展開激烈競賽,百度AI實力目前排名中國第一,從搜索中孵化出的智能語音識別、智能圖像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自不用說,在車聯網領域的Apollo計劃做自動駕駛的開放化操作系統,其在物聯網聯絡DuerOS也瞄準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而與谷歌策略直接相競爭。谷歌不斷釋放出重返中國市場的消息,實際上可以間接影響百度在美國的股價,畢竟華爾街的投資人并不是那么了解中國。
結 語
筆者認為,谷歌要想真正對中國市場有所作為應該著力把安卓開源系統漏洞修復并進行完善,對于人工智能技術層面上多做探索,而在返華做信息流之類的自嗨之舉假消息用第二次,就不靈了!而那些聽到“谷歌返華”就興奮不已的人,可能得認清現實,中國市場不是菜園子門,我國互聯網公司和產品早已今非昔比;信息流之戰,說到底還得靠國內廠家自身的良性競爭。
7月14日,谷歌將為他們的云游戲平臺Stadia舉行一個線上直播活動“Stadia Connect”...
2024年12月19日,由國際金融論壇(IFF)主辦的“重構與巨變”華盛頓研討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
2024年12月26日,中國領先的科技益智產品企業洪恩(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IH)(以下簡稱“洪...
隨著《周大生品牌年度盛典暨腕美串珠藝術節》的進行,周大生在一年終了之際向行業提交了一份“腕”美的年終...
12月22日,AIGC青年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成果展在深圳開幕,來自政府、企業、高校等各領域近50...
近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23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獲獎名單中,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以下簡稱“光...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