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行業,無論包裝的多么高大上、宣傳的多么有前景,只要不具備自身造血能力,一旦離開補貼的呵護,早晚都會被淘汰。
一
上周,影視圈的“陰陽合同”事件引爆了整個網絡。受此消息沖擊,最近一段時間A股影視板塊集體大跌。
(影視板塊下跌慘狀)
隨著事情的進一步發酵,不僅是“陰陽合同”,影視公司天價收購空殼公司、股權質押等諸多高風險事件,也隨之浮出水面。
在這種大環境下,整個影視板塊面臨的估值下殺壓力是非常大的。
不過最近幾天,還有一個行業比影視股跌的還要慘,那就是光伏發電行業。
受“光伏行業退補”影響,最近光伏概念股集體重挫。
6月4日,A股金風科技、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中環股份、東旭藍天、天順風能等跌停,港股福萊特玻璃一度暴跌20%。
二
6月1日晚間,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有補貼的光伏裝機規模大幅收緊,除5月31日前并網的電站,今年內不再新增有補貼的普通光伏電站指標,有補貼的分布式光伏指標從過去的沒有限制,此次收緊為全年僅有10GW指標。
這一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于5月31日的文件,迅速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被稱為“531新政”。
這一旨在降低對光伏發電補貼的新政一出,便有光伏企業要撐不住了:
一位光伏制造企業總經理表示:
“肯定得裁員了,憑空少了那么多(項目),誰能獨善其身?”
“清醒一點,直面現實,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怎么活?只有縮小規模、減少負債、減少開支、節衣縮食。”
面對行業困局,6月3日,11名光伏大佬致信新華社,發表“關于企業家對三部委出臺531光伏新政的緊急訴求 ”的聯名信。
光伏企業家們在聯名信中稱,國家對光伏清潔能源的補貼自2015年起已拖欠1000多億,而國家每年給火電的補貼就有1000億,如果將社會用電每度附加從1分9增加到3分錢,補貼問題就可以全部解決。
對于光伏電價,光伏企業家們表示,國外最低光伏電價可以做到0.14人民幣,但這背后是零地價、零稅收、融資成本不到3%,甚至還有補貼;但在中國建設光伏電站,需要面對的是高地價、各種稅,荒山廢礦都要交各種費,電力三產公司漫天要價,地方政府要求配套投產、要求進行扶貧,此外,企業的融資成本也很高,這一切都使非光伏系統投資成本大大上升。
對于未來,企業家們表示,光伏行業真正平價上網還需要3到5年的時間,這個行業還需要政府繼續支持。此次光伏新政引起了全行業的巨大反響,大家都覺得天要塌下來,許多經營小本生意的光伏企業家都想要跳樓了。
從這封聯名信可以看出,光伏企業家們的核心訴求是:光伏發電得漲價、光伏行業困難、補貼得多給幾年。
三
一紙文件發下去,整個行業便一片哀嚎。政策對光伏行業的影響為何如此之大?因為光伏是被政策“喂大的”。
眾所周知,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而以煤炭為燃料,進行火力發電,最大的問題就是污染。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以及傳統能源面臨枯竭,節能又環保的“新能源”備受推崇。
在這種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發電成為近年政策重點扶持的兩大行業。
從2007年開始,國家正式給予光伏行業補貼。補貼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量企業和資本為了拿到補貼,一哄而上,紛紛跑馬圈地,建設光伏新能源項目。
光伏項目遍地開花,讓原材料多晶硅日益緊俏,為了爭搶原材料,很多企業開始采購純度低的多晶硅,這直接導致了生產出來的光伏電池組件不符合出口要求,只能爛在國內的倉庫里。
隨著劣質產品的越來越多,多晶硅終于被國家列入產能過剩行業。
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突然殺來。為挽救快速下滑的經濟,也為了為盡快消化積壓產能,2009年國家出臺了以“金太陽工程”為首的系列光伏發電扶持政策,緊急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
2009年3月,國家財政每年出資約100億元,為太陽能屋頂和光伏建筑建設提供補貼。
2011和2012年,“金太陽工程”獲得的財政安排及轉移撥付資金分別為25.87億元和55.62億元,總計81.49億元,在所有撥付項目中排名第二,僅次于用于“新能源汽車推廣”的財政預算資金。
可以說,國家為扶持光伏產業,是下了血本的。國家的初衷本來是好的,但由此帶來激進的投資擴張反而會引發“后遺癥”。
2011年底,歐美國家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這給之前極度火熱的光伏行業瞬間澆了一盆冷水,國內一批光伏明星企業由此陷入困境。
舉兩個例子:
一、2012年,由于行業惡性價格戰、全球產能過剩,以及自身決策頻繁失誤和內部管理問題等原因,國內曾經的太陽能行業龍頭老大,無錫尚德電力運行陷入極端困境,三次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停牌警告,并一度被強制進入退市程序。
2013年3月20日,尚德電力因無力償還71億元巨額債務,被法院裁定破產重整。
二、2012年3月,上海超日太陽能發行的存續期限為5年的“11超日債”因不能按期付息,成為我國債券市場首個公司債違約案例。
歐美“雙反”調查讓中國光伏產業遭到重創,尚德電力破產和超日債事件就是行業洗牌的明顯標志。
四
既然出口不行,那就只能啟動內需了。
隨著光伏市場重心轉回國內,國家又加大了對光伏行業的支持力度。
2013年,中國正式實行光伏電站分區域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分布式光伏按每度含稅0.42元全電量補貼,并且明確了補貼年限、電價結算等業內關注的核心問題、
在新一輪政策密集扶持下,中國光伏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3年,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量達到18.1GW,首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裝機市場。
對光伏的大規模補貼,帶來了中國又一個世界第一,但隨著光伏發電規模的擴大,背后財政缺口也隨之日益擴大。
截止2017年末,光伏補貼缺口+風電補貼的缺口已經超過800億元。
今年以來,業內人士的基本共識是,目前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的資金缺口已經超過1000億,且短期內解決缺口的方案缺失。
未來兩年,如果光伏全年新增裝機量持續達到50GW、風電全年新增裝機量持續達到25GW,那么2018年所需補貼將達到1600億元,2019年所需補貼將達到1800億元!
需要補貼的規模如此之大,簡直就是吸金黑洞!
五
除了無底洞般的補貼之外,騙補橫行也是光伏行業的一大頑疾。
前文說過,為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2009年國家出臺了以“金太陽工程”為首的系列光伏發電扶持政策,緊急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
在“金太陽工程”實施的4年期間內,國家補助資金達200多億元。
國家的本意是通過這一工程,支持光伏發電產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然而政府的一番苦心卻被壞人們利用了——
一、2013年,國家審計署發布公告,在金太陽示范工程補貼政策上,企業騙補現象嚴重,8個項目違規使用資金兩億元,單筆最高金額近6000萬元。
二、2016年,國家審計署作出了《湖南4戶關聯企業涉嫌偽造資料騙取中央財政金太陽示范工程補助1.16億元》的專項報告。
報告指出,2014年,湘西蘭天公司承接原來英利集團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4個,分布在45個企業。審計部門核實發現,湘西蘭天公司45個子項目中38個存在不同程度問題,涉嫌騙取金太陽補助資金2.66億元。
企業為什么要補?監管不到位、懲罰力度不強,都是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相關部門很難掌握企業運轉的真實情況,這就為企業創造了滋生騙局的土壤。
光伏行業的騙補讓作者想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騙補,5月4日的原創文章《比亞迪“斷奶”》寫的就是此事。
當下,隨著債務問題的不斷蔓延,國家財政支出已經進入到了收縮期,一些地方連公務員的工資都不能及時發放,就更別說行業補貼了。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發電行業,基本都是大干快上,然后一路靠補貼搞上來的。國家出臺退補政策,相當于“潮水退去”,誰在裸泳立馬就能看到。
國家的財政支出收縮,影響的絕不止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發電這兩個行業,但凡靠政策補貼或增加債務的行業都會受影響,比如PPP、通信行業在今后都會受到退補的沖擊。
任何行業,無論包裝的多么高大上、宣傳的多么有前景,只要不具備自身造血能力,一旦離開補貼的呵護,早晚都會被淘汰。
這樣的行業,這樣的公司,請遠離!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