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經的藍思科技,在“蘋果概念”的光環下,上市后連拉13個漲停板,讓創始人周群飛身價逼近200億,一度超過碧桂園女掌門楊惠妍,成為中國女首富。
曾經的藍思科技,在“蘋果概念”的光環下,上市后連拉13個漲停板,讓創始人周群飛身價逼近200億,一度超過碧桂園女掌門楊惠妍,成為中國女首富。
然而風光總有落幕時,經歷過前些年的爆發式增長, 如今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大幅下滑,藍思科技作為手機屏幕生產商也難免遭殃。最近5個月,藍思科技股價大跌超過40%。
隨著身家的縮水,周群飛也跌落了神壇。4月10日的公告顯示,藍思科技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驟降超過50%,公司市值也在當天蒸發60億。
藍思科技,還能起死回生嗎?
一、
藍思科技,創立于2003年7月,創始人周群飛。公司主營視窗防護玻璃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視窗防護玻璃可以對平板顯示屏起到保護、裝飾等功能,主要用于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
藍思科技作為手機屏幕的重要生產廠商,與國內外知名手機品牌蘋果、三星、華為、小米、摩托羅拉、諾基亞等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尤其蘋果手機,曾是藍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戶。藍思科技上市之初,被外界戲稱為吃“蘋果”長大的。
2015年3月18日,藍思科技正式登陸A股,掛牌深交所創業板。藍思科技總股本為67336萬股,發行價格為22.99元/股,對應發行市盈率為22.98倍。
在蘋果概念和藍寶石概念的雙重驅動下,藍思科技迅速獲得各路資金追捧。上市當天以27.59元/股的頂格價開盤,開盤后公司股價再次秒停,截至收盤報33.11元/股,漲幅為44.02%。
按上市當天收盤價33元計算,藍思科技市值已達223億元。而周群飛憑借著87.9%的持股比例,個人身家也一舉超過了195億元。
但這只是開始。截至2015年4月3日,藍思科技連續拉出13個漲停板。在13個漲停板的托舉下,藍思科技市值飆升至717億元,成為創業板第二大公司,彼時排名第一的是市值741.8億元的樂視網。
2015年胡潤富豪榜上,碧桂園的楊惠妍以約400億身家穩坐頭把交椅。在藍思科技連拉13個漲停板后,周群飛身家漲超630億元,把楊惠妍遠遠甩在后面。這位日工夜讀、白手創業的打工妹經過20多年辛苦打拼后,晉級資本市場“新貴”,實現完美逆襲。
二、
上市后的藍思科技在資本市場大放異彩,資本運作也逐漸與A股市場接軌。每年的業績報告發出后,必然跟著來一波高送轉,完全迎合了資本市場的喜好。
藍思科技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72億元,同比增長18.8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4億元,同比增長31.09%;扣非后凈利潤為11.0億元,同比增長62.68%。
不得不說,藍思科技上市后的首份成績單非常搶眼。在年報利好鋪墊下,藍思科技趁熱打鐵推出高送轉方案。2016年4月23日,藍思科技大手筆推出10送2股轉18股派10元的高送轉方案。
藍思科技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52億元,同比增長-11.5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0億元,同比增長-21.98%;扣非后凈利潤為7.58億元,同比增長-30.87%。
藍思科技近年來業績走勢圖
雖然業績出現下滑,但高送轉傳統不變。2016年年報公布后,藍思科技照樣推出高送轉方案。2017年5月26日,藍思科技推出10送1股轉1股派1元的高送轉方案。該方案雖然沒有2015年豪氣,但還說得過去。
藍思科技2017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7.60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55.94%;營業利潤25.21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177.91%;利潤總額24.78億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79.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22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76.31%。但業績快報發出后,并未對股價起到什么正面作用。
既然業績又做上去了,年報后推出高送轉自然不在話下。2018年1月10日,藍思科技推出10轉5派2.3元的高送轉方案。登陸資本市場3年時間內,藍思科技已經蛻變成資本高手,玩起A股市場喜聞樂見的高送轉數字游戲,直接媲美業內老司機。
三、
2018年4月10日早間,藍思科技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預告期間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89億元至1.1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至50%,上年同期盈利2.21億元。
藍思科技進一步解釋稱,為迎合市場需求,華為、OPPO、vivo、小米等各大國產品牌在3月份集中發布新品后,也對本公司產品提出大量需求。但由于新產品量產時間點較晚,且在報告期內總體處于良率爬坡的起始階段,因此對報告期內的業績貢獻有限。但隨著新產品良率不斷提升及消費電子行業逐漸轉入旺季,將有利于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同比明顯改善。
盡管藍思科技對未來業績充滿信心,但投資者顯然并不買賬。受此負面消息刺激,4月10日開盤半小時內,藍思科技股價大幅下跌5.44%,創一年以來新低。最終收盤報21.01元/股,跌幅擴大至9.98%,直逼跌停。
對于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變動的原因,藍思科技解釋稱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2018年第一季度,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較為疲軟,下游終端品牌客戶紛紛采取加速去庫存的策略。二是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對當期凈利潤的影響約為0.85億元。
這就帶出了藍思科技成長過程中一直存在的頑疾——過度依賴單一大客戶。據藍思科技年報顯示,2015-2016年,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占年度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4.11%和77.81%,其中2016年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額達到57.1億元,占到年度銷售總額的37.48%。2012-2016年,藍思科技的前五大客戶仍以蘋果、三星為主。
事實上,2016年藍思科技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也是受累于蘋果手機銷量下滑。蘋果手機2016財年第三季度報顯示,當期凈利潤為78億美元,同比下滑27%。期間蘋果共售出4039.9萬部iPhone,比去年同期的4573.4萬部下滑15%。藍思科技凈利潤因此下滑16.50%。
為擺脫蘋果手機的束縛,藍思科技曾嘗試將業務重點轉移,把更多精力放到國產手機品牌華為、小米、OPPO、vivo等身上,意圖以國內市場的開拓彌補國際市場的失利。
但無奈當前手機行業趨于飽和,并開啟銷量下滑趨勢。國際知名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Q4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年同比下降9%,達到4億部。這是智能手機歷史上跌幅最大的一次。
與此同時,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也不樂觀。日前,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8187萬部,同比下降27.0%,創下季度最大跌幅。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目前國內外手機市場均呈現疲態,藍思科技作為手機產業鏈下游供應商,自然未能幸免于難。加之業內競爭對手伯恩光學逐漸起勢,宣稱已取代藍思科技成為“蘋果最大的蓋板玻璃加工廠商”。近來,伯恩光學正在全力沖擊A股IPO,對藍思科技構成極大威脅。
往大了說整個手機行業景氣度下降,往小了說競爭對手正在奮起直追,如今的藍思科技好像熱鍋上的螞蟻,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
四、
除受外在客觀因素影響,藍思科技內部也是問題不斷。技術層面上,藍思科技上市之初著力宣傳的藍寶石概念,因造價過高未獲合作方認可。盡管藍思科技不斷加大對藍寶石的投研費用,但其在業內廣泛應用尚需時日,藍思科技卻要為此承擔不小的成本壓力。
技術層面的失利,或許還可以歸咎于客觀條件不成熟。但藍思科技高管的某些做法,確實存在偏頗之處。2016年5月11日晚間,藍思科技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于5月10日收到股東周新益、賀建平、曠洪峰、陳小群、肖千峰、劉偉、饒橋兵、李曉明、彭孟武、劉曙光提交的《關于減持公司股票的計劃表》,上述10人擬在5月-12月間,以競價交易方式減持總計約73.75萬股,約占總股本0.1014%,減持區間為50-100元。
盡管減持合法合規,但藍思科技上市不到一年,管理層核心人員就聯手拋出減持計劃,引發投資者質疑,進而造成公司股價下跌。2016年5月12日早間,藍思科技股價開盤跳水,從71.62元的開盤價一度觸及68.33元,最大跌幅接近9%;隨后逐漸企穩回升,最終報收72.42元/股,當天跌幅為3.39%。
面對市場質疑,藍思科技馬上回應稱,公司發布上述提示性公告,只是出于監管規定,并不代表公司相關股東和董監高人員的實際意愿和計劃,更不是公告所列的10位董監高人員的“集體減持計劃”。
一場轟轟烈烈的公司高管集體減持計劃,最終被定性為烏龍事件。如果說這場烏龍是藍思科技管理層的無心之過,那么接下來藍思科技大股東棄購自家債轉股的行為則是刻意為之。
2017年12月,藍思科技推出債轉股計劃。藍思轉股落地之前,公司董秘彭孟武曾表示:“主要的股東和高管都將積極參與此次可轉債的認購,大股東100%參與配售也有利于可轉債的發行。”按照持股比例推算,藍思科技大股東需要買入36.08億元藍思轉債。
但結果令人非常失望!藍思科技大股東實際上只買入6.5億元債轉股,僅占發行總量的13.54%。而藍思轉債的中簽率高達0.33%,創下歷史新高。社會投資者的申購額達到41.05億元,占發行總量的86.46%,散戶儼然成了接盤俠。
結果公布之后,大批散戶表示自己上當受騙,要棄購藍思轉股。藍思科技趕緊站出來解釋,稱公司法人代表大股東在香港,是屬于境外的,由于受資金管制的影響,12月8日資金沒有及時到位,所以不得不放棄優先配售權。
這種荒唐的理由恐怕騙鬼鬼都不會信,更何況是投資者。在大股東棄購的背景下,藍思轉債上市首日開盤下跌4.99%,盤中一度小幅拉升,最終收盤下跌4.29%,報95.71元,上市首日即告破發,場面一度相當尷尬。
藍思轉債首日破發后,公司董秘彭孟武再次自欺欺人,對外表示公司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對2018年保持較高增速充滿信心,看好藍思轉債的后市走勢。但公司大股東并未拿出真金白銀支持藍思轉債的未來,憑什么要求投資者買單?
藍思科技大股東翻臉無情的行事作風,給廣大投資者埋下了心理陰影,同時暴露出藍思科技缺錢的事實。盡管藍思科技編出認購資金不到位的荒唐理由應付投資者,但如果不是資金緊張,也許根本不需要推出債轉股計劃到資本市場圈錢了。而大股東棄購的行徑,進一步坐實了公司缺錢的事實。
五、
藍思轉債風波持續發酵,拖累藍思科技股價不斷下跌。從2017年11月20日40.99元/股的階段高位,一路下挫至2018年2月9日23.10元/股的階段低位,下跌幅度超過40%。
面對股價跌跌不休的局面,周群發終于坐不住了。2月7日晚間,藍思科技公告稱,出于對藍思科技未來健康發展的信心,公司實控人周群飛、鄭俊龍出具書面承諾函,自愿將直接及間接持有的藍思科技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股份限售期延長6個月,即解鎖時間由原2018年3月18日延遲至2018年9月18日。
周群飛、鄭俊龍作為藍思科技實際控制人,共持有公司股權82.24%,在限售股即將解禁可套現獲利之時,自愿延長限售期6個月。這對近期股價走低的藍思科技而言,無異于打了一劑強心針,也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一絲信心。
但人算不如天算,周群飛延長首發股解禁期的舉動,在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出爐后,被無情的現實擊得粉碎。受當季凈利潤下滑50%-60%的負面刺激,藍思科技當天股價直逼跌停,公司市值一天蒸發逾60億元。
事實上,藍思科技的走衰更多由行業景氣度下降導致。行至2018年春暖花開,智能手機行業卻步入“寒冬”,不少智能手機廠商生存困難。蘋果手機銷量下滑無需贅言,連曾經稱霸中國市場的三星手機也不好過。
Strategy Analytics的調查顯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僅為980萬臺,市場占有率跌落至0.8%。這是三星手機自2011年以來,首次在中國銷量跌破1000萬臺。
更有意思的是,5個月前,雷軍還調侃中國智能手機行業還沒到拼刺刀的時候。但3月底小米員工深夜加班的照片流出,加上近日老牌國產手機品牌金立陷入破產傳聞,讓業內大佬不寒而栗,紛紛感嘆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已經到了拼刺刀的艱難時刻。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藍思科技大客戶蘋果、三星等都在經歷行業走衰的陣痛,藍思科技的日子當然更難過。其實,隨著智能手機銷量放緩,整個手機供應鏈都被波及,藍思科技恐怕要做好準備過苦日子了。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若比鄰鄭州數智港】作為彼鄰世界,制造回歸都市的新典范,不管是在鄭州還是其它地區,與同類型產業園相比...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