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美團上線的打車業務和滴滴形成激烈競爭之勢,美團短時間內就在某些區域占據競爭優勢,原本不相干的兩個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卻在今天打的不可開交。
最近,美團上線的打車業務和滴滴形成激烈競爭之勢,美團短時間內就在某些區域占據競爭優勢,原本不相干的兩個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卻在今天打的不可開交。滴滴在過去幾年打敗了國內所有網約車領域的競爭對手,如今面對這個跨界者,就像一句經典的話:“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下一個對手是誰”。
至于美團為何要涉及出行領域,用今日資本徐新的回答比較準確:“只有你什么都做,才能把用戶的時間耗光并養成使用習慣,否則沒有被滿足的市場就會被別人拿走,甚至侵蝕你其他板塊的業務。”
一般互聯網創業公司早期是切入單一領域,選擇幾項具體的服務和產品,這是為了更加專注于垂直領域探索,在巨頭無暇顧及的細分市場做出成績,這樣創業成功的概率會更大。但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就要針對商業模式做更多的優化調整,從點到面再到整個生態,這是必然要走的路徑。
滴滴早期做的是網約車出行,等到競爭對手出局,占據絕大市場份額后開始以投資并購的形式布局共享單車,掌握了用戶數據開始往出行物聯網方向發力,這是生態布局。
阿里早期做電子商務平臺,基于消費場景需要開發螞蟻金服,為了提升消費體驗投資菜鳥物流。確定巨頭地位后,開始大規模跑馬圈地,涉及各行各業,這是更大的生態布局。
如果說滴滴是生態布局的1.0版本,那阿里則是2.0版本。
美團業務包含吃喝玩樂,出行正是其中鏈接各個消費場景的重要一環,這樣就能打通用戶的所有行為數據。美團是一家百億美元估值的公司,擁有上億忠實用戶,加上滴滴前期已經在市場上進行了用戶教育,生存下來的競爭對手寥寥無幾,這時候出來做出行業務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一體化消費的生態閉環也就更加完善了。另外,摩拜也已經開通網約車業務,反向侵蝕滴滴的市場份額。
從美團和滴滴大戰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互聯網領域的巨頭競爭來源于生態沖擊,這種格局終將成為常態。看似不相干的兩個領域終究會因為生態發展的需求進行跨界探索,產生對抗。也可以理解成這是互聯網世界里產生的必然現象。
早期的泛社交平臺,微博一枝獨秀,騰訊進入鎩羽而歸,深耕熟人社交。但現在今日頭條的微頭條,發起宣戰,今日頭條的抖音更是直指快手。昨天納斯達克上市的愛奇藝已經在電影票、漫畫、閱讀、視頻、電商、游戲、直播等領域布局,構建自己的商業生態,而這些業務和其他巨頭都存在交叉點,競爭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愛奇藝創始人龔宇所說:“視頻行業任何一個單一收入增長得很高,沒用。必須樣樣都做好,廣告做好、收費做好、衍生品做好。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建造自己的生態系統,單一資源再強也沒用,一定會被擁有健康生態系統的競爭對手打敗。”
單項業務的競爭上升到商業生態的競爭,這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衡量指標。在這里要特別說下樂視,賈躍亭一直在講樂視生態,急功近利的做法一度造成樂視危機,生態是一步一步去布局的,不可一蹴而就,自己的核心業務要足夠強大,否則“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很多人說阿里巴巴都這么強大了,馬云為何還這么拼命工作。
其實,對待企業永遠要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機感,互聯網世界沒有百分百的絕對壟斷者,一定是“三分天下” 的格局,中國有百度、騰訊、阿里、小米,美國有蘋果、亞馬遜、臉書,微軟、谷歌。巨頭的危機一方面來自于國家政府,一方面來自于同一梯隊的巨頭,一方面來自公司內部的管理腐爛和戰略失誤,或則還有第二梯隊潛藏對手的威脅。所以說,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等級的危機,何來高枕無憂。
企業發展成什么時候才可以“高枕無憂”呢,那就是“大而不倒”,即強大到不能倒下。金融危機期間,華爾街幾家投行岌岌可危,但國家不能讓他們倒閉,否則將引發大規模系統性金融風險,會對整個國家和社會造成巨大危機。只有強大到這個國家的人民離不開你,否則不能正常生活的地步,才算安全。目前而言,恐怕沒有公司能夠達到這樣不可取代的價值。
4月30日盤后,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光峰科技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公司2025年度回購股份計劃,以集中競價...
近日, 山東永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晟信息”)宣布完成10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解熠 出生于革命家庭,收藏世家,紅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脈。自小,父輩投身革命、保家衛國的事跡與愛國情懷,...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