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的虧損之后,京東方的巨額投資終于得到了回報,2017年三季度凈利潤暴增45倍。
京東方,是A股中一家不被眾人熟知,但又極富爭議的公司。政府對它傾其所有、投入巨資,但投資者卻吐槽它是虧損大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多年的虧損之后,京東方的巨額投資終于得到了回報,2017年三季度凈利潤暴增45倍。在技術變革日新月異的今天,京東方會成為平板顯示行業的世界霸主嗎?
一
10月30日,是A股在剛剛創出22個月新高之后的第二個交易日。
這一天,A股在低開之后快速下跌,上漲指數全天下跌近1%,深圳成指下跌超過1%,創業板更是大跌超過2%。個股上,不足500只上漲,高達2700只下跌。
就是在這種極弱的走勢當中,有一只中國股市歷史上曾經嚴重虧損、廣為投資者吐槽的股票卻創出了9年以來的新高,股價在一年之內更是大漲超過160%,這家公司就是京東方A。
股價從長期低迷6年到最近一年多的暴漲,在這個越來越看重業績的股市當中,京東方的三季報給出了答案。
10月31日,京東方A發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94.08億元,同比增長51.41%;凈利潤為64.76億元,同比增長4503.5125%;每股收益為0.19元。
那么,凈利潤暴增45倍的京東方,是怎樣一家公司呢?
二
京東方的前身是北京電子管廠(也稱744廠),一度是中國最大最強的電子元器件廠,也是中國“一五”時期的重點工程,在計劃經濟時代,這家萬人大廠的輝煌自不必多言。
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代,全球電子技術迅猛發展,電子管技術被半導體技術逐步替代,這讓主做電子管的744廠市場份額迅速萎縮,工廠連續虧損,瀕臨破產。
744廠當時慘到了什么程度?1986年至1992年連續7年虧損,每年虧損高達幾千萬元。由于經營困難,職工的醫藥費沒處報銷,老職工甚至去傍晚的菜市場撿剩白菜度日。
為擺脫窘境,被突擊任命為廠長的王東升決定破釜沉舟,進行改制。他先是和2600多名職工們湊了650萬元創業基金,接著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銀行同意債務轉股權。
(王東升近照)
終于,1993年4月,由銀行“債轉股”、員工湊錢入股,加上其他一些小股東,一個混合所有制的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王東升任董事長兼總裁。
在解決了體制問題后,京東方開始了二次創業之旅。
國企的制度,一方面意味著效率往往不如民企;但國企的身份,在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更容易拿到政策。
京東方成立之后,憑借著國企的背景,與日本松下合資開辦了北京松下彩管廠,生產彩色顯像管(CRT),并形成了為CRT配套的精密電子零件和材料相關產品。
90年代初國內彩色電視市場剛剛起步,CRT產業紅紅火火,京東方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甩掉了連續七年虧損的帽子。
CRT雖然幫助京東方渡過了創業期,但是液晶面板(TFT-LCD)此時已經在日本和韓國已經基本形成產業化,王東升意識到了技術替代的危機,于是義無反顧地開始尋找新的技術
那時,新型顯示技術主要有TFT-LCD(液晶顯示技術)、PDP(等離子技術)、FED(場致發射顯示器技術)三種技術,為確定用哪一種新技術,京東方經歷了4年漫長的求索。終于在1998年,京東方確定了液晶顯示技術作為以后的戰略抉擇。
三
但是,京東方在液晶顯示技術之路上卻走的曲曲折折。
當時的液晶顯示技術已經發展了30年,日本、韓國、臺灣是其中的領先者,為了彌補與海外企業的技術差距,京東方曾經想到過合資,甚至幾乎都差一點與一家日本企業簽訂了合資合同,但最后還是放棄了。
王東升在談到放棄合資的時候說;“因為無論是京東方自己的合資經驗,還是他人的合資實踐,都證明合資是合不來技術的,也合不來中國的工業化。我們從1987年與松下合資辦彩管廠,但直到20年后,北京松下都要退出歷史舞臺,我們都沒能掌握彩色顯像管最核心的技術。”
王東升之所以說這句話,實在是因為有著切膚之痛。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在轎車、彩電、集成電路等產業當中,廣泛采用了“以市場換技術”、“合資”的政策,但后來的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幾乎全部失敗,這些行業沒有一個能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自然也就沒能形成自主的技術能力。
既然合資換不來最核心的技術,那么只有收購這條路可走了。
在苦等多時之后,機會終于到來。韓國現代集團因為過度擴張導致負債累累,為了還債,現代決定出售旗下液晶業務。
京東方抓住這一機會,經過艱苦談判,終于在2003年1月用3.8億美元并購了韓國現代的液晶業務,把TFT-LCD3.5代生產線連人帶技術“一鍋端”。
緊接著,京東方開始在國內扎根,于2003年9月投資103億元,在北京自主建設5代線。
一年多之后的2005年1月,5代線所生產的17英寸液晶屏首次出貨,結束了中國的“無屏時代”。
四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美好,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種種困境卻接踵而至:
國外液晶巨頭的降價讓京東方備受打壓,2008年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又讓液晶市場的需求極度低迷。
內外交困之下,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京東方由盈轉虧,承受巨大壓力。
巨額的虧損之后,京東方不僅沒有收縮戰線,反而逆勢而行加大了產能擴張。
2008年,京東方斥資34億元在成都開建4.5代線;2009年京東方分別投資175億元、280億,建設合肥6代線和北京亦莊8.5代線。
合肥和北京投資建設TFT-LCD6代線和8.5代線,總投資分別達175億元和280億元。
巨額投資帶來的財務成本,以及新建生產線的產能爬坡成本,讓京東方再次陷入到連續巨虧之中。
虧損之后逆勢擴張,這種常人看起來“找死”的行為,其實是京東方在給自己“續命”。
液晶產業不同于其他傳統產業,其更新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王東升曾經說過,若想保持價格不變,顯示產品性能每36個月必須提升一倍以上。
所以在這樣一個“不擴張就滅亡”的產業當中,只有生產規模足夠大,技術研發的投資足夠多,才有可能在殘酷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在經歷了2010年20億的巨虧和2011年1季度6.75億的虧損之后,京東方新上馬的生產線開始兌現利潤。
2012年,京東方實現凈利潤2.85億;2013年,京東方凈利潤暴增800%達到23.5億。
五
從過去幾年的“越虧越投,越投越虧”的泥淖中走出來,京東方可謂完成了涅槃重生,這讓北京、合肥等地的地方政府非常高興,畢竟,他們為京東方傾注了大量資金補貼。但是另一方面,投資者卻對京東方不斷巨額融資而幾乎不分紅的行為非常不滿,甚至是憤怒。
自2001年上市以來,京東方屢次在A股市場當中以定向增發的方式進行融資:
2006年,定向增發融資18.55億;
2008年,定向增發融資22.42億;
2009年,定向增發融資117.83億;
2010年,定向增發融資89.44億;
2014年,定向增發融資457.13億。
截止2014年,京東方上市13年以來,在A股融資金額已經達到700億之巨,而同期所有分紅金額合計只有區區1.18億元。
在向A股瘋狂融資的同時,京東方還幾乎每年都會收到來自政府的補貼:
2007年政府補助5327萬元、2008年政府補助6089萬元、2009年補助6.99億元、2010年補助7641萬元、2011年補助6.66億元,2012年補助26.2億元,2013年補助14.4億元,2014年上半年政府補助5.14億元。
由于在股市融資數額巨大,京東方被稱作“圈錢王”;由于業績常年虧損、股價長期在兩三元徘徊、投資者很難分得紅利,京東方被稱作“鐵公雞”、“行徑卑劣”;由于屢次靠政府補貼扭虧,京東方被稱作“燒錢機器”,會計師出身的王東升也一度被媒體譏諷為“玩弄財務的人”,由于生產線龐大,京東方被諸多的產業界人士認為是“落后的過剩產能”。
眾多惡名扣在京東方的帽子上,京東方就真的那么不堪嗎?國家給它的補貼都是在打水漂嗎?
六
據有關人士分析,一個京東方生產線,光開建就能拉動300億元的工業投資,建成之后的年產值更是能達到千億級別。
所以,京東方與其說是一家液晶面板生產企業,倒不如說是一家絕好的能拉動GDP的企業。
在各個地方,只要京東方投產,產值和就業就有保障,這對地方的經濟和政績可謂雙重利好。
銳眼在10月22日的原創文章《對不起,那個被謠言中傷的復星醫藥,市值奔1000億去了!》中寫到過:“對于國家有戰略卡位價值的海外收購,國家不僅不會禁止,還會積極鼓勵,反而那些發達國家會以國家安全為由頻頻阻撓。”
光電子行業是一國工業的重要一環,也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標志,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對其扶植可謂不遺余力:
日本政府早在1979年就資助7.7億美元,通過“光產業技術協會”組織16家企業發起“光電子基礎研究計劃”,后又資助8.2億美元成立“光電子技術研究公司”進行光電子材料的基礎研究。日本科技廳、郵政省和文化部也向其所屬的研究機構及國立大學提供光電子基礎研究資助。
韓國政府2002年制訂了“平板顯示器產業發展5年計劃”,每年用1700萬美元開發下一代技術、250萬美元開發設備、160萬美元組織業界交流與發展,還出資1500萬美元成立“工程技術開發中心”、“零組件”與“材料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20世紀90年代,三星、LG開發制造液晶產品長期虧損,韓國政府的政策貸款和補貼就是其資金的重要來源。
我國臺灣地區很早就將光電子列為重點科技領域,將TFT-LCD和集成電路一起列為“兩兆雙星”計劃,并給予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
正是靠著政府的大力扶持,日本、韓國、臺灣的光電子技術才有了核心競爭力,成為了世界的領軍者。
在日本、韓國、臺灣這三家液晶面板領先者當中,目前占據龍頭的又是韓國。
韓國通過在1995-1996年液晶產業的第二次衰退周期里的逆周期大手筆投資,將日本從產業第一的位置擠了下來,并開始逐步拉大差距。
但韓國超越日本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韓國企業從開始量產到盈利,經歷了痛苦的階段。三星的液晶業務從1990年到1997年連續虧損了7年,在1991-1994年間,平均每年虧損1億美元。
但是憑借韓元貶值和生產規模擴大,三星到1997年末實現了"咸魚翻身";1998年三星的液晶面板出貨量,躍居世界第一。
七
在生產規模、投資、經驗和專利方面形成優勢地位之后,韓國開始坐地起價,在液晶屏上剪中國的羊毛。
以15寸液晶顯示器為例,2003年時候,價格最起碼在3000元以上,但是在京東方5代線液晶屏量產之后的2005年,價格跌到了1000多元,正是京東方終結了韓國在中國市場上的暴利。
之前,全球液晶屏的主流技術路徑、材料和設備供應鏈以及市場由日、韓、臺三方掌控,中國的彩電工業就因為如此而被死死卡住脖子。
許多人認為只有從國外引進高世代生產線,才可能是唯一發展中國液晶顯示工業的方法。但是日韓臺的廠商早已經達成了不向中國大陸出售先進技術的默契,所以京東方之前購買的國外生產線就被認為很難構成威脅。
萬事開頭難,雖然購買的國外生產線在當時看來是有一些技術落后,有些“冤大頭”,但正是靠著這些買來的“落后技術”,京東方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大研發投入,逐步真正實現了技術為己所用。
2010年,京東方合肥6代線投產,我國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得到扭轉。
(合肥京東方)
2015年12月,全球最高世代線——京東方合肥10.5代線開工建設,憑借該生產線,京東方躋身顯示行業全球前三,中國也成為了顯示產業全球第一。
如今,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另外,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居全球第二。
八
在中國進口的工業產品中,第一位是半導體,第二位是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第三位就是顯示面板。
在半導體行業中,中國今年有一家企業曾經試圖收購美國相關公司,但被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在汽車行業中,中國的發動機等核心技術至今仍然被外資捏著命脈;在顯示面板行業當中,韓國的三星和LG之前更是憑借壟斷地位呼風喚雨,在中國大肆掘金、大發其財。
所以,國家不計代價地為京東方投下血本,并不是為了讓京東方賺很多錢,而是不讓韓國人在中國賺取壟斷暴利。說白了,京東方就是為了民族利益而戰。
我們如果因為京東方之前的常年虧損就認為它沒有價值,那就是真眼光狹隘了,面板不僅僅是彩電的重要組件,也是PC、手機、pad等終端產品的關鍵器件。
如果沒有京東方等國產面板企業們的不斷燒錢、不斷上馬生產線,這個萬億級的行業就不會由日韓臺三足鼎立變為中日韓三國爭雄;如果沒有京東方等國產面板企業,華為、小米等一眾國產手機的價格,恐怕得是現在的幾倍。
商業,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但在涉及到民族利益的行業,京東方這種中國企業的價值是不能單純按照商業來衡量的。
在全球經濟轉型與新興科技快速迭代的雙重驅動下,我國私募股權市場在2024年第三季度展現出了獨特的韌性...
10月20日,由北京前沿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FIRST)、浙江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浙大AIF)、浙江...
11月17-20日,以“光儲新時代 雙碳新征程”的主題2024第七屆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將在中...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