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則來自監管部門的新聞,把剛在港股上市不久的眾安在線(代碼:06060)又推到了風口浪尖。
資本市場有這樣一個習慣:一家公司股價越是大漲,越是被賦予各種光環和概念,股價越是大跌,越是被各種扒皮與質疑。港股的眾安在線就是最近的例子。
一
最近,一則來自監管部門的新聞,把剛在港股上市不久的眾安在線(代碼:06060)又推到了風口浪尖。
10月26日早上午,保監會海南監管局發布了一篇文章,名為《眾安在線等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代理銷售模式潛在風險值得關注》,就相關業務模式所風險蘊藏的風險進行了分析,并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上面就是這個文章的截圖。但在10月26日晚間,這篇文章在海南保監局網站上已經找不到了。
海南保監局之所以發這篇文章,是因為在日常監管中發現,轄內某區域性保險專業代理機構與眾安在線簽署的保險業務代理協議存在一定的風險,主要有:
1、雙方均存在涉嫌超范圍經營問題;
2、合作業務的定性問題;
3、監管標準的一致性問題。
眾所周知,2017年是金融監管的大年,因此保險監管部門剛剛登出眾安的風險問題,敏感的資本市場就對此做出了迅速反應。
10月26日下午1點開始,眾安在線股價開始下跌,2點左右出現跳水,2:30分左右一度下跌7%。不過,接下來的情況出現了變化,眾安在線尾盤出現一波上漲,收于每股76.85港元,全天下跌4.71%。
這是眾安在線連續第四天下跌,也創出了上市以來連續下跌的最長記錄。
二
眾安在線連續四天下跌,與一個月之前的風光上市相比,可謂冰火兩重天。
眾安在線,即眾安保險,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它由阿里的馬云、騰訊的馬化騰,中國平安的馬明哲這“三馬”在2013年共同創立,注冊資本金10億元。
作為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與傳統保險公司大規模線下鋪設網點不同,眾安除了注冊地在上海之外,在全國均不設任何分支機構,它完全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和理賠服務,成立還不到4年,已經實現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市值千億級別的保險巨頭。
成立不到4年,市值卻突破了千億,如此不可思議的成績,除了“三馬”的光環加持之外,全新的互聯網模式,擁有獨家技術和大數據,市場認為更像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非金融公司,這也是眾安獲得高估值的一大因素。目前,眾安的市盈率已經達到了-2138倍。
每股業績-0.04元,市值卻還在1000億港元以上,股價也高達70多港元,眾安在線值這么多錢嗎?
三
要了解一家公司,就要先了解它的興衰規律。
企業的生命周期,通常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初創、成長、成熟、衰退。
在初創期時,公司投入巨大,通常有很大的虧損;在成長期,公司快速擴大規模,用戶積累呈現幾何級增張,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在成熟期,公司穩定盈利,但面對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在衰退期,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不斷被擠壓,盈利下滑甚至虧損。
眾安最近幾年的業績是這樣的:
保費收入方面,2014-2016年,眾安的保費收入從7.9億增至34.1億元,復合增速達到108.7%,而同期保險業保費收入年復合增速僅24.5%。
但如今,眾安保險高速增長的趨勢開始放緩:從2015年的同比增速186%跌至2016年的同比增速49.5%
盈利方面,2015年眾安盈利4425.7萬人民幣,同比增長19.67%;2016年眾安全年盈利937.2萬人民幣,同比下降78.82%。
而到了2017財年第一財季,眾安雖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6.11%,但卻由盈轉虧,續虧2.02億人民幣。
從盈利幾千萬,到盈利幾百萬,再到虧損幾億,眾安在盈利方面出現如此大的下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眾安保險作為互聯網模式運營的保險公司,沒有設立線下機構,這種輕資產的模式看似會減少很多支出,但實際上卻增加了成本。
在傳統的財險公司當中,手續費及業務員的傭金支出是大頭,但眾安卻不是這樣。
從眾安披露的利潤表來看,公司最大的費用支出是業務及管理費,2016年這項費用高達16.9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88%。而這里面,超過10億的業務及管理費又來自技術服務費,同比增長80%。
也就是說,眾安在技術上面過高的投入讓公司背負了沉重的成本壓力。
四
如果說技術投入能讓公司變的更好,即使現在虧損,但從公司長遠發展角度來看,這也是值的。但是如果背后的大靠山們沒了,那麻煩就大了。
眾安在港股上市當天開盤即大漲15%,市值突破千億,國慶假期,股價在三個交易日內更是大漲50%,可謂火爆不已。
市場之所以追捧眾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三馬”是它的大靠山。在眾安的股權結構當中,螞蟻金服持股16.04%為眾安科技單一最大股東,騰訊和平安保險均持有12.09%的股權為并列第二大股東。
如此星光熠熠的大股東,為眾安的股價騰飛插上了翅膀,而眾安重要的賺錢渠道也正是來自它的第一大靠山阿里。
目前,眾安保險分別有“生活消費”、“消費金融”、“健康”、“車險”、“航旅”等5大生態系統。
在2016年眾安的各項保費收入占比當中,寄生在淘寶體系內的退貨險占到了39.3%,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在2016年“雙11”購物節當中,眾安保險當天就獲得超過2.1億保單數,總保障金額超過133億元。淘寶給它帶來的巨大吸金作用,可見一斑。
但現在,眾安的“靠山爸爸”們卻似乎要移情別戀了:
阿里方面,除了參股眾安在線之外,還同時通過螞蟻金服成為國泰財產保險、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的第一大股東。
此外,阿里還計劃和中國太平等公司發起設立阿里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不過尚未得到保監會的批復。
騰訊方面,騰訊參股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剛剛獲得保監會批復。
此外,騰訊還投資了和泰人壽保險和香港英杰華人壽,其中和泰人壽已經于今年年初開業。
由此可見,眾安只是阿里、騰訊在保險領域眾多布局當中的棋子之一,眾安在保險領域當中得天獨厚的資源,正在面臨被其他保險公司瓜分的危險。
此外,排在阿里、騰訊兩大巨頭之后的百度、京東也已把觸角伸到了保險領域,四大互聯網巨頭相互廝殺,未來互聯網保險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到那時,眾安還能坐擁互聯網保險第一公司的名號嗎?
五
除了靠山們“移情別戀”的風險之外,來自監管層的風險也不得不防。
2017年年初,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決定書(保監罰〔2017〕12號)》,決定對眾安保險罰款人民幣20萬元。
處罰的原因,是因為眾安存在向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返還合同以外其他利益的行為,眾安累計向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贈送各類禮金、禮券4.57萬元,涉及保單133筆。
補貼、贈送這種給用戶發福利的行為雖然早已經是是互聯網公司司空見慣的營銷手段,但是在監管嚴格的保險領域,這卻是不被允許的。
眾安雖然有國內擁有為數不多的互聯網保險牌照,但把互聯網公司的一些激進營銷手法用在嚴格監管的金融領域,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雖然海南保監局的網站昨晚已經刪除了有關眾安的文章,但眾安在經營中遇到的風險已經暴露無疑,股價的大跌更是充分反應了這一事件。
盡管眾安稱它的大數據、高科技多么厲害,但投資者之所以愿意為它買單,還是因為它傍上了有著巨大用戶流量的“三馬”。
但是,當“三馬”的光環逐步褪去之后,當被監管層盯上之后,眾安還會像之前那么有想象空間、有故事性、適合炒作嗎?這恐怕是每個投資者最需要弄明白的問題。
8月28日,眾安在線(6060.HK)發布2023年中期報告,眾安秉承“以科技驅動金融,做有溫度的保...
在特朗普政府頻繁關稅威脅及其貿易伙伴硬派反制下,關稅的不確定性依舊對海外市場形成較大的干擾,海外整體...
為貫徹落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部署,切實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及風險防范意識,平安養老險總部及全國各...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