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質疑,陳立忠的回答是:“別人怎么做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知道我要什么,我要做一款中國的好酒。”
“要有勇氣追隨心聲,聽從直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你想成為的樣子。其他事情都是其次的。”
如果有幸聽陳立忠親口講述天塞酒莊從0到1的全過程,你也許會同樣想起喬布斯的這句人生信條。
陳立忠無疑是一個聽從自己內心,并且能夠100%付諸實踐的人!
15年前,當她第一次品嘗到來自霞多麗故鄉勃艮第的一瓶單品霞多麗時,便深深為之傾倒,它的純粹、敏感、深遠,仿佛讓她感受到了主人翁極致豐富的內心世界,她便產生了一種朦朧的想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一款讓人喝過之后記憶深刻的酒。而天塞葡萄酒今天所獲得的成績,已經遠遠超過她最初的設想。
從2012年釀酒至今,短短幾年間,天塞就已經包攬了國內外百余項大獎,從2014年英國倫敦品醇客大賽銅獎到2015年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賽金獎,再到2017年世界霞多麗大賽銀獎,天塞精品酒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級名酒。
與此同時,今天的天塞酒莊早已不是單一的葡萄酒生產研發基地,配套的航空俱樂部、馬術俱樂部、以及攝影俱樂部形成了名副其實的以推廣葡萄酒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綜合體驗式酒莊。
7年前,天塞酒莊在新疆焉耆創建。7年間,天塞經歷過無數次龍卷風、沙塵暴、風霜雪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損失采收量累計達上百噸,更有來自市場、團隊等各方面的難題與壓力。7年后的今天,陳立忠與她的天塞酒莊不但沒有絲毫退縮,反而越挫越勇,堅持“種好葡萄,做好酒”的初心,不隨大流,不跟風口,保持謙恭的匠人之心,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精品葡萄酒業帶來源源不斷的驚喜與刺激。這7年創業路,她如何逢兇化吉,遇難成祥,收獲優雅、從容與豁達?
(天塞酒莊莊主陳立忠)
感性做夢,理性執行
2013年,天塞的第一款葡萄酒便獲得了國內新酒大塞、英國倫敦品醇客大賽的金與銅兩項大獎。但是,不同于如今的從容與自信,那時的她對這款酒的市場反應充滿了擔心與忐忑。在灌裝的前一天,陳立忠一夜未眠,這一夜也同樣可以成為她創業初期時的經典縮影。
2002年,一次朋友聚會的酒局上,陳立忠與一瓶來自勃艮第的霞多麗美妙相逢,霞多麗所具有的豐富的層次感帶給她無比的幸福、感動與震撼,也在她的心中種下了不可磨滅的種子。只是,當時的她也未必能想到這樣的一款佳釀竟會改變自己后來的人生之路。
有別于如今國內精品葡萄酒市場的繁榮景象,2010年的中國,精品的葡萄酒品牌屈指可數。葡萄酒發燒友們談論起精品酒時更多耳熟能詳的是國外的品牌。這讓陳立忠的民族責任感油然而生,加之與同是紅酒發燒友的王小偉不謀而合,讓她決定做一個中國人喜歡的精品酒莊。
這樣的決定自然遭到了親友的反對。陳立忠畢業于北京人民大學法律專業,之后做過法官,后經營北京四合汽車服務公司,這樣的履歷怎么也無法讓人相信有一天會和浪漫且詩意的葡萄酒扯上關系。
加上當時的資本環境過熱,因為眾人看好健康消費的未來趨勢,認為紅酒是一個朝陽行業,因此2010年左右,有大量的資金涌入葡萄酒領域,有親友勸陳立忠要小心市場過熱所掩蓋的風險性。面對這樣的質疑,陳立忠的回答是:“別人怎么做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知道我要什么,我要做一款中國的好酒。”
看似感性而沖動的決定背后,其實是勇于追求內心,并付諸實際行動的理性決策。天塞酒莊之所以能在短短7年內成長為中國精品葡萄酒的代表,與細致而周密的前期規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中國人做事一向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建設酒莊之前,經過大量的市場考察與調研,陳立忠請了各方專家對酒莊所在地的自然氣候、地理位置、項目經濟收益等各方面做了合理且全面的規劃,對所要付出的代價也提前做足了心里準備。
作為中國最具潛力的葡萄酒產區,新疆焉耆成為天塞酒莊的不二之選。焉耆與眾不同的風土、熱烈的陽光、純凈的空氣,完全沒有工業污染的環境,從未開墾的處女之地,這一切的唯一性,構成了焉耆成為中國最好的葡萄酒原料基地的有力背書,也因此讓天塞的葡萄酒有了不一樣的風格:純粹與復雜兼具,同時擁有熱情和勁道。
(新疆天塞酒莊外景圖)
正所謂有利皆有弊。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勃艮第連續兩年霜凍導致葡萄幾乎絕收。焉耆也同樣一言難盡,在擁有好的地理位置的同時,它的極端天氣、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困難也讓葡萄的種植面臨巨大阻力。
“尤其是我們選擇了一塊生地,你要開地改良土壤,然后種葡萄,種到第三年才可以結果,葡萄出來做完酒以后第四年才能上市,也就是說你在前五年你是沒有任何收益的,你只有投入,全部的投入,如果說再趕上中間自然氣候自然災害你可能又歸零了。”陳立忠說道。
面對如此高的風險性,如果沒有信念的支撐,也許很多人就臨陣退縮了,但是陳立忠沒有,她選擇迎難而上,用科學的種植與絕對的執行力將風險降至最低,并且勇敢承擔依然會出現的損失。
如今,天塞酒莊的發展與所獲得的成績,陳立忠顯然是滿意的:“我們的項目在7、8年有這樣的成績是非常罕見的,可能大概都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一個品牌的積累才能到這樣一個程度。”
對于經濟收益方面,天塞酒莊七年已經實現了現金流的收支平衡,收回投資的目標指日可待。陳立忠解釋道:“因為產品的規模,就在做這個500噸的產能設計的時候,從財務數據上其實是做過分析的,它這個量和我們現在的這種定價,只要正常銷售實現企業今后常規的正常運轉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合理且全面的經濟預估,也同樣因為“做一款好酒”的初心,上市5年來,天塞葡萄酒依然堅持最初的市場價格,即便這期間斬獲了國際大獎無數,知名度顯著提升。對此陳立忠的想法是:“我想做一款偉大的酒,酒好大家還要接受,最開始的時候它的品嘗決策成本不能太高,而且我不想給消費者說中國有一個現象叫酒一獲獎就漲價。所以5年來,價格一分沒有變過。”
這7年里,經歷過霜凍、沙塵暴、龍卷風、減產等各種困難,但陳立忠的內心是踏實的,這樣的底氣正是源于前期合理而全面的規劃,給了她十足的信心,使得這些年無論發生什么,天塞團隊都可以不疾不徐、不驕不躁的踏實走好每一步,最終的結果反而比預期要好。
(天塞酒莊葡萄采摘實錄)
處女座的葡萄園
如今的天塞葡萄酒所具有的說服力已經勝過千年萬語,可在天塞建立初期的時候,它連天塞自己的員工也說服不了。
《世界百大葡萄酒》是陳立忠還是一位葡萄酒發燒友時看過的對她影響非常深遠的一本書,里面詳細講述了世界各大著名酒莊是如何精細的種植葡萄與釀造美酒,過程非常嚴謹,這完全符合身為處女座的陳立忠對完美的定義。因此在天塞葡萄種植伊始,她提出要按書上的方法種植每一課葡萄樹,不料卻遭來種植經理的公開反對:“陳總您不懂種葡萄,您這個是在種葡萄嗎,您是在種金子還是在種葡萄,有這么復雜嗎?種葡萄種一輩子,我們還用你在我們這兒這樣那樣的說。”面對如此尖銳的刁難,陳立忠堅持原則:“我是沒種過葡萄,但我知道我要什么樣的葡萄,怎么樣才能種出來,我手里是有技術規范的,我必須要這樣去做。”
孰對孰錯?現實很快給出了答案。
“就是那一年冬天,我們的葡萄冬天要埋土,他們埋了一遍以后,技術規范要求到30公分以上,但是普遍的就埋了20多公分。我覺得不行,那年我并不知道它是冷冬,就是在初冬的時候,我說專家這個技術規范是35公分以上這個地區才能安全越冬,如果不夠的話肯定是越不了冬,我就要求全部復埋,因為大多數都是不夠的。大家都很抵觸,我堅持要求必須復埋。到最后的時候都已經上凍了,機器都拉壞了2臺。然后到第二年春天的時候我們產區其他所有的葡萄園,50%以上的凍死了,只有我們的葡萄園90%以上的都是完好的。”陳立忠說道。
(天塞酒莊團隊合影)
一款好葡萄酒的釀造,擁有優質的原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優秀的釀酒師作為背書。
天塞擁有高品質且獨立的釀酒團隊,其中,美女釀酒師Lilian Carter來自澳洲,她父親是葡萄種植的行家,從小耳濡目染在葡萄酒氛圍中長大的Lilian,曾在Domaine Chandon(Yarra Valley)、Rowland Flat Winery等多家澳洲酒莊任職,是業內相當有經驗的釀酒師。天塞酒莊的釀酒顧問是中國著名的釀酒師李德美先生,對葡萄酒風格的確定提供了方向性指導。負責園藝與工藝操作管理的是蔣延軍先生,作為國家一級品酒師和一級釀酒師,極為認真負責地對待葡萄樹,更為整個團隊虎上添翼。
優質的團隊所釀造的精品酒,除了斬獲各項國際大獎之外,天塞葡萄酒也逐漸走入各大高峰經濟論壇,并讓與會嘉賓記憶猶新。或許在普通的商超您不會遇見天塞的身影,但如果你在柏悅、香格里拉等國際最高端的酒店酒單上看到天塞葡萄酒,一定不要驚訝。而去年EMW由西往東美酒公司與天塞酒莊的正式合作,更是為天塞葡萄酒在高端餐飲渠道領域打開了先河。
近日,北京市海淀醫院泌尿外科在副院長、泌尿外科專家盧劍教授帶領下,成功應用國產術銳單孔手術機器人系統...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