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曾說過,對于在線教育行業,未來投資并購將成為常態,而下一個藍海則是新技術形態的崛起,包括教育VR、智能學習軟件等等。
以下文章觀點僅為,微金科技CEO兼投資家網創始人蔣冬文先生的個人分享。
2016年以來,博湃養車、蜜淘網、美味七七等等盛極一時的創業項目紛紛陣亡,引發輿論高度關注。當眾人為此扼腕嘆息唏噓不已時,他們絕沒有想過——其實,在電商與在線教育領域,陣亡將是常態,生存才是個例。
這些年,通過對行業的深度觀察,我認為,最近兩年這兩個行業的創業新項目,70%都會死掉。
為什么這么說呢?
1、先從電商O2O開始說起。
過去兩年地方對電商的支持力度很大,一個小縣城居然會出現兩個產業園區,這讓那些感覺沒跟上新業態步伐的傳統企業加快了奔跑速度。
很多傳統行業公司,開始著手建立網站,訴求都是一個:想做電商O2O,野心更不小,都以天貓為榜樣。
問題在于,你是想簡單通過平臺賣賣貨,還是想做一個B2C網站?有人說,“我做B2C啊,這里有機會”,我想請教,你有用戶渠道嗎?
如果做B2C,核心點并不是網站,而是有沒有建立用戶渠道。
當你有了足夠多屬于自己的用戶,你才能做這個事兒,否則你只會死路一條。
剛才說過,過去兩年,機構投資的電商和在線教育新公司,70%會倒閉,這絕不是大忽悠。
站在投資人角度看,無外乎是,在基金存續期有限的時間里,找到看對眼的項目,投出去,在獲得豐厚回報的前提下,找機會退出。
過去兩年機構投出的新公司,真會給投資人帶來滿意回報?
如果以2016年為一個時間軸,倒退回一兩年前,那時的創業環境是什么樣的?
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那時雙創最火熱,幾乎人人都在喊:我要創業。特別是電商,那會如果你不投,都不好意思說你是創投。
正是因為這一波瘋狂的投資,為看似火熱的電商O2O,埋下了深度危機的種子,我覺得用“虛火旺盛”一詞會更合適。
后來,坊間一篇“O2O陣亡大名單”的文章刷屏,印證了我當時的判斷。
請注意,這只是死亡號角剛剛吹響,倒閉浪潮還沒全方位涌起,大批公司仍奔跑在死亡的道路上。
這些公司為什么會死?
客觀來說,現在很多O2O品類里的到家服務、上門服務大部分都是偽需求。從產業鏈效率看,這其實是降低了整個效率而提升了整體行業成本。
打個比方,美甲師或按摩師,在自己工作的地方給客人做服務,效率最高的可能一天能服務幾個人,但如果上門給客人做服務,來回往返的距離會讓你的單數減少,而且服務質量并不一定會高。
電商跟物流成本關系比較大,即使物流問題解決,線上流量獲取的難度也已經比這個行業剛冒出來的時候難度系數增加很多,而且越來越多人都琢磨奔線上跑,競爭壓力會讓產品單價越來越低,線上店鋪推廣成本可能比線下還高,獲客成本也隨之增高。
2、現在,電商平臺在流量的獲取上存在難度,特別是在包括淘寶、京東在內大平臺的碾壓下,很難會有新的平臺跑出來,包括海淘。
淘寶京東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流量和用戶,其他平臺即使短期增長很快,但都會出現后勁不足,持續性難以維持,因為沒有被淘寶京東占領的用戶市場,一個是比較分散,要聚合這些分散用戶,成本較高,耗費時間很長,另一個,這些用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多。
我最直觀的感觸是,去年我好幾個朋友做生鮮和進口食品,當時自信滿滿,怎么怎么牛逼,他們甚至還想著找我們投資,當時我就覺得他們做的事兒不靠譜,后來呢?都被我言中了。
說得再直接點,所有電商都離不開一個叫產業鏈的詞兒,無論是你(公司)還是客戶總會有一個要去買單的,如果你前期想提升留存率就要自己買單,你買到多久是一站?你還有多少錢?如果你想盈利,最終肯定要用戶買單,但用戶無法獲得好處,為啥要買單?換你你會嗎?
你也許可以賭一時,但很難賭一輩子,投資人不會給你機會。
當然,如果你能學到滴滴出行的精髓,讓你的產品提高行業和社會整體效率,那你可以做,否則,有再多錢,也逃不過“燒錢死、妄想死、撐死”等等,最終就是個“死”。
還記得那個“叫個外賣”(O2O)嗎?這是很典型的“燒錢死”。
當看到這個名字時,很難想象這么一個定位精準的公司會成為巨頭角逐過程中的犧牲品,但巨頭們都做到了。
你燒錢,你能燒得過有BAT背景的企業?從投資角度看,二線城市起家的外賣平臺,沒有本地牢固的門檻,與巨頭在戰術上超過50%雷同,基本難獲融資,物流等高成本投入,入不敷出,終難持續。
3、再談談在線教育。
先看一組數據:今年互聯網教育研究院編著并發布的《2015年中國在線教育產業藍皮書》認為,目前多數在線教育企業仍在虧損,僅5%的企業實現盈利。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約為283.7億元,平均比2013年增長約17.8%。2015年市場規模進一步提高,達到399億元。
龐大的市場規模,催生出大批新興企業。截至2015年底,國內互聯網教育領域企業數量約為9500家,其中K12互聯網教育領域約有2200-2400家,相關從業人員近30萬人。
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數字?。?0萬人!
在這個數據的背后,是蜂擁而至的項目和嚴酷的競爭環境。
我的商業模式到底能不能盈利?我想,無數創業者都在自我設問,大多數人的最終答案,可能是想盈利而難以做到。
這份報告的相關數據,驗證了我最初的判斷:400家在線教育公司,70.58%處于虧損狀態,虧損企業數量高達七成。
報告指出,由于新進項目非常多,已有一部分項目死亡,整體盈利的在線教育企業預計不超過5%,收支平衡的約為10%,死亡率約15%。
我在風險投資市場,有十數年經驗,作為一個資深風險投資人,這份報告所說的15%,其實很保守。
尤其是,當下資本寒冬開始蔓延,誰會為這些發展好幾年還在虧損狀態的公司買單?一定不多,如果投資人不買單,而他們又沒取得用戶的認可,結果是什么?
倒閉。
2015年互聯網教育企業平均營收為2700萬元,但項目之間存在較大標準差,兩極分化特征明顯。
為何在線教育盈利那么難?
我認為,在線教育,在整個PC互聯網端,在線教育很難做成,真正做上市的、能盈利的也就新東方、好未來,即便是學大這樣的也在虧錢。
現在,一般獲得融資較多的還是K12及幼教市場。
前兩年,能獲得投資的在線教育項目,還是非常多的,包括做搜題、教輔類型等公司,但現在可以做到很高收益的實在太少。
據我所知,有個在線教育公司,融資1億美元,但截至目前,尚未實現盈利,1億美元頂不住燒錢的速度。
為啥呢?因為K12競爭太過激烈,所有模式不管怎么變,如果想掙錢,絕大多數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搶占學生課外輔導市場,因為這是學生和家長愿意為之付費的主要場景。
這里有個瓶頸:
學生能支配的自由時間不多,大部分時間被老師占據,些微的可支配時間,還被當地輔導機構和各種平臺搶占,所以市場擴展速度,實際上是非常慢的,沒有市場規模,就難以獲得規模效益,要盈利,就很難了。
4、在線教育市場擴展速度慢,與教育行業本身特性也有關系,不光是互聯網本身的問題。
教育本來就是一個發展較為緩慢的行業,縱然有互聯網加速,一個項目從開端投入資金到逐步發展,進入盈虧平衡狀態,這期間至少需要3-5年,因此互聯網教育行業相比傳統線下培訓更具挑戰性。
互聯網教育前期的投入資金很多,后期課程的制作、平臺的維護以及產品的營銷和推廣,每一步都至關重要,這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
在學前教育階段,雖然各公司對外宣稱各種優勢競爭力,但實際是,家長并不愿意讓孩子與電子產品接觸。
K12階段集中了超2500個在線教育項目,同樣也遭遇了盈利尷尬。
有教育機構曾表示,對于K12線下培訓機構而言,在線教育只能是輔助,無法取代線下,而純線上的產品則首先需要解決如何吸引學生的問題,此前號稱顛覆傳統教育的家教O2O盈利模式也仍在探索中。
該報告稱,因中小學校封閉性和家長對在線教育認可度低,使很多中小學在線教育企業在抵抗不住市場壓力時,紛紛選擇退出,只有少數企業能夠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
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曾說過,對于在線教育行業,未來投資并購將成為常態,而下一個藍海則是新技術形態的崛起,包括教育VR、智能學習軟件等等。
雖然現在教育VR還在萌芽時期,但未來可能有至少100億-200億元的資金進入。另外,工業4.0的到來對現在的經濟形勢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意味著人才體系將會重新規劃,這對教育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我想再補充一句客觀且中肯的話,在你的公司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前。
投資家網(m.51baobao.cn)實時提供專業的創業、投資資訊和深度分析。長按以下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發布全球動力電池最新統計報告,今年前兩個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總量...
近日,沈陽市公安局利用警用無人機在小河沿早市開展空中巡邏,通過無人機喊話提醒市民注意安全,這一新奇方...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