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擁九龍倉,右抱會德豐,海陸雙霸包玉剛的故事
由于他的成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授予他爵士勛章,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巴西總統和日本天皇也都曾授予他勛章或最高獎章。
他沒有那么多個人的趣聞軼事,但不乏商業傳奇故事,許多人也一定在學校見過他或者他的子孫輩們。這位世界船王出生在寧波鎮海莊市鄉鐘包村,1948年移居香港。作為旅港同胞,他從來沒有忘記過祖國,寧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包兆龍(包玉剛之父)圖書館、包兆龍、包玉剛留學生獎學金都是這位世界船王的饋贈。
轉折點前的包玉剛
包玉剛在自己的家鄉度過了童年以及中學生涯。1931年,從學校畢業后的包玉剛來到漢口跟父親學做生意。
制鞋業日益艱難,而金融業始終是他向往的領域。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他堅持上夜校、學英語。學有小成之后,包玉剛放棄了制鞋業,轉投英商安利洋行保險部。
1938年,他到上海加入了中央信托局,后任該信托局衡陽辦事處保險部主任,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副經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因為其辦事能力出色而受到上海市市長錢大均的重視,就任上海市銀行營業部經理和副總經理。但包玉剛對此興趣缺缺,后來就在人們的不解中辭職了。
1948年包玉剛與父親一起攜著數十萬元的積蓄,移居香港。
此后,包玉剛成立了一家進出口公司,規模不大,獲利甚微。
在香港這個條件極好的港口,從事進出口特別是轉口貿易才是那個年代最大的生意。包玉剛發現了航運事業的美好前景,因此,他的注意力開始轉向航運業。母親勸他,“行船跑馬三分險”,搞海運等于把全部資產都當成了賭注,稍有不慎,就會破產。父親勸他“不熟不做”,香港的航運業已經十分發達,競爭相當激烈,市場已經飽和。而且,包玉剛沒有資金,而做航運生意造船買船都需要巨額資金。更何況,包玉剛半輩子和航運毫不搭界,連輪船的左舷和右舷都分不清,親友們也沒有耕耘過這個領域。
包兆龍(中)與包玉剛(右一)一家的合影
而立之年怒轉行包玉剛不是個容易被打敗的人。他一面繼續做好父親和其他家庭成員的說服工作,一面了解有關船舶和航運的情況,研讀相關書籍。
1955年,父親包兆龍才勉強做出讓步,但資金仍是個大問題。
包玉剛決定,借錢也要搞航運業!他奔赴英國倫敦,無功而返;回到香港,向香港匯豐銀行貸款,銀行經理斷然拒絕,在他眼里華人根本不懂船舶運輸。
最終,包玉剛在友人的協助下,從日本神戶銀行貸款,買回了一艘28歲,8700噸位,以燒煤為動力的舊貨輪。包玉剛請人將它整修油漆一新,并改名“金安號”,祈禱財富不斷,人貨平安。
1955年,包玉剛成立了“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并與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談妥,將“金安號”轉租給這家公司,從印度運煤到日本。
作為環球航運集團代表的W
財富險中求。1956年,以色列入侵埃及,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政府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運費翻番上漲,船舶需求激增,許多擁有超級貨輪的船東紛紛坐地起價,與租戶簽定短期的高額合約。這時候,恰逢包玉剛與日本船公司的租賃合同期滿,該公司付出了比原來高幾倍的租金,為“金安號”續了約。包玉剛拿著這筆錢購買船舶,并以4-5年的長期租約,租給貨運公司。“將船以固定價格長期包租給他人”!正是這位新手開創了這種為人不敢想、為人不敢為的新方法,使他既得到了銀行的信任和貸款,又得到了許多租船業務,從而加強了船隊的實力。
當時世界各國航運人都采用傳統的短期出租方式,每跑一個航程,就結算一次。這樣不但收費標準高,而且隨時可以提高運價。希臘船王奧納西斯、香港船王董浩云,無一例外。有人勸包玉剛趁此機會大賺一筆,可是他卻用長期租約把自己“捆死”,以3年、5年甚至10年的租期將船租給東南亞的老雇主,以避免與實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競爭。
在他看來,散租、短租的短期租賃方式在遇上好年景時,固然可以賺取較高的利潤;如果遇上經濟衰退或其他不利因素時,船舶就只能荒棄,甚至連維修保養費都賺不到。果然,十幾年后,埃以休戰,大批商船無貨可運,還要耗費驚人的維修、管理費用,而包玉剛的船仍然穩扎穩打地立足于東南亞市場,業務蒸蒸日上。
寧可少賺錢,也要少冒風險。包玉剛贏了這一戰。
貴人成敲門磚,有了資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航運事業的成功并沒有讓包玉剛產生安全感,居安思危的他不斷思考企業的發展之路。在銀行的工作經驗讓他意識到資金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長期外租可保安穩,但要使航運事業迅速發展,但要想走得長遠必須得到龐大的資金支持。
他找到了早年搞進出口貿易時結交的朋友——香港匯豐銀行的高級職員桑達士。
1956年,包玉剛以一艘船向匯豐銀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桑達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筆貸款。稍后,包玉剛得到一個用100萬美元買一艘7200噸船的機會,而且也找到了租主了,可是沒有錢,買不下船,怎么辦?于是包玉剛向桑達士貸款100萬美元。
一無資金,二無保證金!這筆買賣銀行心慌慌。但是包玉剛利用租船人迫切心情,竟然弄來了一張75萬美元的“信用狀”,這筆費用相當于包玉剛租船的第一年租費。桑達士最終同意貸款給包玉剛。這次“空對空”的勝利,是包玉剛與匯豐銀行建立借貸關系的開始。
在后來的無數次借貸合作中,他以誠信為本,取得了銀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業的發展有了一個雄厚的資金來源,讓匯豐成了自己的后勤部,而包玉剛也在匯豐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后來,包玉剛還作為“亞洲第一人”成為了匯豐銀行董事。
以服務贏信任,華人也懂航運業
包玉剛的穩健經營還表現在他的“最佳服務”上。起初各遠洋船上的香港海員,大都是抱著混飯吃的想法。為此,包玉剛專門開辦了環球海員訓練學校,免費訓練海員,畢業后需為環球航運公司服務3年。
他的服務說服了石油公司,華人也是懂得航運的,1965年,殼牌、埃克森、英國石油公司等大量租用環球集團船只,包玉剛由此獲得了亞洲航運業的控股權和國際石油海運市場中可觀的份額。1966年,創辦了環球海員訓練學校。1973年,環球集團簽訂了第一百五十艘新造貨船訂購合同。第二年,他的第一百艘新造油輪也交貨了,環球航運集團船總噸位超過了1000萬載重噸。
一些專家認為,包玉剛如果不是自己培養了大批有學識、有技能、有士氣、有歸屬感的“子弟兵”,他的海運事業絕不會如此順利。
從大海回到陸地,成海陸雙霸
包玉剛的船隊迅速壯大。環球航運集團總部設在香港,但分支機構遍布各大洲,東京、倫敦、紐約、新加坡等地均設有業務中心。
至1981年,環球航運集團已擁有210艘船,總噸位達2100萬噸,雄居世界航運業首位。聞名世界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拜訪包玉剛時曾說,搞船隊雖然我比你早,但與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
但1973年的石油危機,讓包玉剛覺察到航運業即將出現大衰退。短短數年,他便將麾下船隊從200艘削減到96艘,這個決斷,使他逃過了嚴重虧損的厄運。
他決定將賺得的部分財產投資于越來越紅火的房地產業,兼營酒店和交通運輸,他的首役就是爭奪九龍倉,當時香港四大洋行之首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資企業集團之一。
1978年9月,包玉剛在李嘉誠的幫助下,暗中大量購入九龍倉股票。1980年4月,九龍倉股票搶購戰,進入白熾化階段。為把包玉剛從九龍倉中擠出去,怡和洋行以100元一股的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包玉剛卻奇跡般地在三天之內調集了21億元現款,只花了兩個小時,便使九龍倉股份增加到49%,徹底扭轉局面。
1985年,包玉剛又以5億新加坡幣奪得英資集團會德豐股權,從此他左擁九龍倉,右抱會德豐,再加上他的航運王國,赫然成為海陸雙霸主。
勤儉慈善家
盡管包玉剛有難以數計的財產,但他從來不允許自己和親屬的生活過分奢侈。他每年只準許家屬在夏威夷度假10天,他的女兒們一次只能買一雙鞋,他從不讓孩子參加香港“富翁環球游覽團”……
他似乎也沒有做好承受自己巨大財富的準備。他曾說,不要告訴他有多少財富,他擔心自己承受不了。
然而,對祖國,他卻慷慨大方。
新中國成立不久,首次發行建設公債,他盡自己的財力,認購公債達數萬港元。
1978年,闊別近30年后,包玉剛第一次回到大陸,與時任國家領導人進行了多次交談,率先訂購了中國制造的貨輪。他還邀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夫人等,主持部分新船命名儀式。
包玉剛在接受委任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之職后,在中英兩國政府就香港問題談判陷入僵局時,包玉剛頻頻奔走于中港英之間,為香港前途問題進行斡旋,通過大量實際工作,促成了香港順利回歸。
鄧小平與包玉剛
1991年9月23日,73歲的包玉剛在家中逝世。他身后留給世界的,是“持恒健身,勤儉建業”八個字。
本文作者葦間風,投資家網(m.51baobao.cn)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投資家";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家對觀點贊同或支持。媒體和公眾號轉載請務必按注明來源。
投資家網(m.51baobao.cn)實時提供專業的創業、投資資訊和深度分析。長按以下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